02.26 一些年轻人超前消费,真的很好吗?

斗士犟


年轻人超前消费主要是通过信用卡、网贷进行消费。视消费情况可分适度消费和过度消费,现在来看看这两种情况:

一、适度消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消费,不盲目追求消费档次。例如月薪2000元,每月衣食住行需要花钱,那么最多只分期买个3000左右的手机,不追求七八千的手机。那么整体来说分期付款没什么压力,对生活没影响,每月还款无压力。这个超前消费还是可以的,能提前用上心仪的手机,又不担心没钱还贷款。

二、过度消费:消费远远超出自身的实际收入,盲目追求高档次生活品质。还是月薪2000为例,贷款买了8000的手机,没有分期能达到六七百甚至更多,那么导致衣食住行上的花费青黄不接,这时候就用其他的信用卡或网贷,那么这样拆东墙补西墙,最后是窟窿补不住了。这时候就会压力倍增,顶不住压力就会跳楼或干违法乱纪的事情,最终自暴自弃。每年某果发布新手机,总会有人网上问候当年割肾买手机的同学,所以过度超前不合理,不提倡,应该理性消费。


心宸


超前消费不是不好,而是要把握好一个度。我们都知道,我国发工资一般是这样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都是10号以前;外资企业就是一般在10-20号;大部分民营企业就在月底。所以很多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年轻同胞们只有超前消费了:工资基本上支撑不到月底,所以只好开通花呗、借呗以及其它信用卡。这样的话如果拿来应急良性循环,是非常好的,大家都相安无事。但是人人都有意外的时候,一旦打破这种平衡,我们只有去不断提高信用额度,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很多经济问题。很多人还了银行贷款就没有多少钱了,还有些人由于过度超前消费,收入反而还不起贷款了,于是就出现了分期还款、最低额度还款,更有代为还款的平台,时间一长严重影响到生活,甚至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更有一些学生、没有收入的年轻人为买手机或者生活用品参与到网贷、信用卡大军中去,最后严重影响到学习和人生安全,在社会上也一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家只好出台一系列政策来规范网贷和银行信用卡业务。所以年轻人的无力超前消费是不可取的,这种行为非常不好;而有能力的适度应急超前消费就无可厚非了。


期货财富


确切地说,很不好!

超前消费本质就是借钱消费、预支消费!个人的超前消费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投资类/刚需类,比如按揭贷款买房,特别是公积金贷款,这基本是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家庭消费行为,只要月供在合理范围之内,买房自住或合理投资,完全没问题,至于说房贷压力之类的就是另一个社会问题了,不在讨论范围!第二类,个人日常消费,比如,买手机、电脑、包包、化妆品等等,而与这类提前消费行为相联系的往往是信用卡、花呗借呗、白条、微粒贷、网贷等等不一而足。对这两类提前消费行为做个简单对比,需求层面,一个是基本刚需,另一个是可有可无;利息成本方面,房贷,特别是公积金贷款,基本是国家基准利率,而信用卡网贷这些都是踩着四倍基准利率的高利贷红线的,更有甚者,一些不正规网贷,真实的利率远远超过了年化36%,试问拿什么来还?而一旦逾期,逾期费用、征信变黑等等各种债务压力的负面影响,一个正常人,谁还有心情做好其他事情!

所以,奉劝年轻人一句,珍爱生命,远离网贷,切莫提前消费!


德赛筅笙


“这届中国年轻人真敢花,尤其敢借钱花”,相信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叹。年轻人该不该花未来的钱?反对者和支持者都很多。你怎么看?

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步入职场,年轻人习惯采用这种“先消费后付款”的生活方式。2018年1月清华大学发布《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29岁以下年轻人成为中国消费信贷主体,其中绝大部分人月收入5000元以下;11月商务部的统计数字显示,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当天全国网络零售成交额突破3000亿元,其中80后、90后年轻消费群体占比超过70%,成为消费主力军。

年轻人敢借钱是拉动经济增长,还是带来金融风险?对照消费金融超发达的美国,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的平衡术究竟应该如何拿捏?

金融和市场经济是个人实现自由和解放的必经之路。引导年轻人正确消费、适度使用金融产品,不仅推动了个人价值增长,还将促进社会繁荣和国家经济增长。

“借钱消费”也可做到“量入为出”

金融的意义不仅是帮助华尔街赚钱,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更多人,尤其是穷人和年轻人得到解放,获得更多的自由。有两个故事可以说明。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当中的“养儿防老”,这背后就蕴含着现代金融中的“跨期投资”理念。生老病死是人类自古以来就面临的问题,过去没有金融市场、当然也没有相应的金融产品和工具能够来做保障,那么古人的解决办法就是多生孩子,把孩子作为跨期投资的工具。所以中国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就是用孝道来约束孩子,以确保自己对孩子的投资能够在年老的时候得到回报。

那么今天,估计没有父母会死守着“养儿防老”的理念强迫孩子留在自己身边,那是因为我们有了金融市场,可以在自己壮年时就购买保险产品、进行金融投资,来保证自己老年的生活质量。这样就让孩子们获得了自己,他们可以去追求自己的事业,而不用为了父母牺牲自己。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高利贷。大家听到“高利贷”这个词,肯定马上觉得非常负面,但是芝加哥大学一位教授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允许高利贷存在的社区犯罪率更低,包括抢劫、偷窃,甚至是夫妻吵架频率等等都更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允许高利贷存在的社区,能够在人们遇到危机或困难的时候,提供跨期贷款等金融工具,帮助人们度过难关。虽然代价高,也就是利息高,但是可以帮你度过难关,使你不至于去违法,没必要靠抢劫或者偷盗来得到救命钱,这样当然就会降低犯罪率,夫妻也会更和睦。

这里有个概念需要搞清楚,所谓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就是帮助你把“现在的需求”和“未来的钱”之间的矛盾调和好,让你能跨期搬移收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跨期配置。人的一生中,最缺钱的时候就是年轻的时候,但这时候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最高(读书上学、积累经验等),消费欲望也最强,最需要花钱;而年老之后,虽然积累了一辈子财富,收入也最高,但是消费需要最低,消费能力和欲望都下降了,花钱的边际效用当然也递减。

长辈们不要把借贷消费都看成是“浪费”。人们之所以对消费金融有负面看法,还是因为中国的教育体系中金融通识教育远远不够,这就导致很多人一听到消费金融、借贷消费就很害怕,因为好像借钱花是糟糕的,是把今天手中的钱花掉还不够,还要借未来的钱花,违反了我们以往熟悉的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财务原则。

可是,有了金融市场之后,只要一个人借钱花没有超出一辈子的收入预期的话,那就照样没有违反“量入为出”的原则,只不过是通过金融工具的帮助,把自己的部分未来收入变成今天可以花的钱。也就是说,只要年轻人借的钱没有超出以后的收入贴现总值,那么还是符合“量入为出”原则的,只不过是把这个“收入”做了一个延伸,不只包括过去的收入和今天的收入,更包括未来的收入预期。这在金融领域是一个基本常识,比如很多科技公司负债很多,但是却不影响投资人对它们的高估值,这是因为大家都看到它们未来很赚钱,今天之所以借钱或者投资它们,是知道在未来有回报。

我们多思考一下,多学习一些金融知识,就会知道,只要不过度负债,借钱并不是一件坏事情。过去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年轻时没有享受到金融服务,而今天的年轻人很幸运,有不同的金融产品可以选择,来改善生活、投资自己。

所以,我们要改变观念,要按照自己“一辈子的收入”来优化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消费,而不是只按照现在的收入来安排消费和投资。有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做父母的,总觉得年轻人借钱消费不靠谱,好像这会腐蚀年轻人。美国的经历证明,这种担忧是没必要的。

分期付款解决了美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

美国的消费金融开始于工业革命中期,是一家缝纫机公司“发明”的。当时,缝纫机成为了美国家庭趋之若鹜的“大件”,每个家庭都想拥有,但是价格太高了。


国佳者传媒


本来国人的消费观念一向是保守的,勤俭节约,量入为出,还有存点钱以防不时之需;而西方人的消费观念是超前消费,花明天的钱享受。如今,随着东西方消费观念的不断碰撞,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了借钱花的观念,尤其以当今的年轻人最为突出,花呗、信用卡等等,充斥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超前消费。


但是现代社会为什么年轻人喜欢超前消费,消费欲望如此之高呢?


我想原因在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货发展,以前买包辣条就开心得不得了,现在随便在网上买买零食都要花好几百。

以前进个十元店买个首饰就很开心,现在怎么着也得是潘多拉起步。买个口红也得是迪奥、香奈儿、杨树林。以前用诺基亚都很开心,现在人人都想要苹果,再不济华为也是要的。

还有年轻人的冲动消费,喜欢在晚上的时候买东西。一买买很多。尤其现在流行健身,没钱也要办健身卡,可坚持去健身房的人又有几个呢?


超前消费真的适合年轻人吗?


肯定是不适合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使用花呗,信用卡。以前还有一种人叫做月光族,现在月光族都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因为有很多人,月初刚发下工资时,还可花呗信用卡后就没了。借钱是需要还的。你借钱挥霍的时候很潇洒,但是你还钱时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超前消费带给大部人的都是弊多于利。年轻人还是想清楚什么最适合自己,什么是正真想要的最好,花自己踏踏实实赚来的钱最好。

现在可以用花呗,那以后呢?消费应该在自己的合理范围之内,那才是好的,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承受的要比你想象中多。


财会日常


我不赞同年轻人超前消费!

中国有句老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有多大能力办多少事,有多少钱花多少钱。还有一直奉行的“勤俭持家”,可以说几千年就没有超前消费的基因。

那现在如火如荼的超前消费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它的历史很短暂,短暂到四五十岁的人都记忆犹新。记得是初中的时候吧,一个中国老太太和外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竟然都来到了中学试卷中,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后来才知道这不过是一个卖房子的房地产专家编写的。

可想而知,没有超前消费,没有透支性的消费,房价怎么会有现在的高度呢?怎么刺激经济的发展呢?

超前消费对于商家和刺激经济发展显然是有效果的。可是对于个人呢?尤其是年轻人呢?

不管是花呗、贷呗等各类平台,如果有节制能理性的运用,可以说是个不错的生活工具。可是对于年轻人呢?很多年轻人不是先考虑怎么还,而是先花了再说!从不考虑后果。

我在前面回答问题时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女大学生竟然为了还一两千元的花呗,不稀用自己的身体去交易。如此种种,值得整个社会去深思。





动静之间万物显尽


超前消费好不好,这要看情况,不能一概而论知:

1,超前消费,如果同时过度消费了,那无异于慢性自杀,我用信用卡不一定称作为“卡奴”;但是过度透支消费行为,甚至“以卡养卡”,自己的银行储蓄账户上永无存款,一直在“刷卡,还卡,刷下张卡,还上张卡”中无限循环,这总有一天会爆雷,导致个人信用,财产通通破产。

2,超前消费,要看钱花到哪里去了。超前消费的代表国家,美国。很多美国大学生,就是靠贷款才能够完成学业,然后工作多年后才可以把上学的贷款还完。这种也是超前消费,如果我没有钱读书,我借钱读书,那就是在“投资自己”,这种超前消费很值得,也是在自己当前财务不允许的情况下的必要行为。但是,如果超前消费只是单纯的吃喝玩乐,爱慕虚荣,购买奢侈品这些毫无意义的行为,那么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提前消费行为。

3,为什么有些年轻人超前消费行为比较多,因为这些人“欲望大于能力”。我当前买不起一样东西,但是我无法忍受我没有这样东西,总以一种“钱还能赚的回来”的假鸡汤欺骗自己,不进行自我克制,而是放纵欲望。这种心理的超前消费,必须根除。


铁男保险


甜竹筑客:

超前消费真的好吗?我觉得有超前消费这个经济选项是好的

 

第一,信用卡消费,这个增加了民众的选择,当一个人突然生病,手上的钱又应该买了一个大件家具花完了,有一个信用卡支付生病的医疗费用是很多的选择。如果没有这个信用卡的选择,可能他就要去借钱,如果借不到就会很困难。这无疑极大的提高民众承担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买房贷款,以现在90%的普通老百姓,很难一次性的支付全额商品房价格,有银行的住房贷款,增加民众可以提前购房这一项选择。这无疑极大的提高民众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

 

贷款或者提前消费每一个一生中都会遇到,这个经济选项是好的。只是用的人谨慎,根据自身情况保守投资、保守消费。

 

最后引用一句名言“枪不会杀人,是人杀人”。



甜竹筑客


超前消费这件事,不要去判断行为本身好不好,而要判断超前消费的幅度与赚钱能力的差距有多大。

追求享受,是人的天性。有的人愿意延迟享受,这很好;有的人愿意超前享受,这也没什么错。所以,单就行为本身来说,没有太大问题。或者说,判断超前行为好不好没太大意义。

更重要的是,超前消费的幅度如何?这里有一个原则:如果超前消费的幅度大于自己赚钱的能力,那就是不可取的;如果小于自己的赚钱能力,那就是个人喜好了。

现在,想超前消费的可能性太大了。不仅商家提供分期付款,而且金融机构也愿意提供分期付款的服务。因为,无论是信用卡,还是花呗,还是白条。一旦你选择分期付款,那么利息收入都是银行贷款利率的几倍起步。

换句话说,那些具有放款资格的企业与其说是白借给你钱用,不如说是给自己拉生意。

为什么说,超前消费的额度不要超过自己的赚钱能力呢?这是因为复利的威力实在太大。信用卡是按月计算复利的,看似每天的利率不高,年化下来接近20%。一旦你的消费大幅度超出了你的赚钱能力,在复利的作用下,你可能就掉进了无形的陷阱,很难爬上来。

如果你赚钱的能力可以覆盖你的消费额度,也还是要建议你关注自己的资产安全,也就是你对抗风险的能力。人活一世,生老病死,谁都难免有个意外,有个突发状况。这时候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可能会被迫借贷,从而威胁自己的资产安全。


即将有文化的新青年


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是不好的,下面我来说说为什么我觉得超前消费不好。

我例举了几点超前消费对我们带来的危害,跟大家一起分享:

  1. 超前消费只是一时爽,用了之后就是漫漫还款路,而且用习惯了之后是很难控住住自己的,慢慢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 现在大部分超前消费人群他们本身没有高的收入,又要享受好的生活质量,这样他们或许开始还能够偿还,时间长了之后将会无力偿还,最后只能连累家人。

  3. 超前消费会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成为钱财的奴隶,以卡养卡,恶性循环使自己变的疲惫不堪,持续发展严重危害了我们的精神健康。

以上是我个人对超前消费的看法,本人不是太赞成超前消费,大家如果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