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有哪些在你家乡认为很好吃,但是外地人却觉得不太好吃的美食?

亚亚X


很多从其他地方来到我们这里的人,可能会吃不惯我们这儿的榨粉,但是作为本地人也会特意介绍去吃,因为榨粉在我们这里是常见特色小吃,我们出门在外也都会惦记它,回来都一定要去吃一碗。

榨粉既有弹性,柔柔滑滑的,吃到嘴里就是舒服,它的汤汁是大骨熬制,加上粉自带的酸味,汤喝起来带酸又很鲜。

广西人都知道榨粉,也爱吃榨粉,只是它没有螺蛳粉在外的名气大,外地人可能嘴不习惯的是粉里带种酸味吧,甚至有些外地人吃第一口就说粉是馊的,根本吃不了。

这种酸不是加入了食用醋,而是米粉在制作过程中自然发酵后产生的酸味。榨粉店一般都会将米浆发酵一晚,第二天就能食用了,现榨现吃,如果哪家的榨粉店榨出来的粉不带酸,反倒被认为不算是真正的榨粉。

榨粉第一次吃确实有些挑战味蕾,但是多吃几次,一定会发现它的独特之处,发现美食的魅力,需要我们多多尝试哦。


知行乐白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我是个地道的北方人,却在南方上的大学,这四年的时间不短不长,却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南北方饮食差异的感受。

我家乡在山东淄博,那里有一种美食叫做博山酥锅,历史悠久,味道浓厚,肥厚的五花肉在高压锅长时间的炖煮下会变得肥而不腻,充满胶质。在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煮上那么一锅,所谓“穷也酥锅,富也酥锅”,意思是说做酥锅的原料没有那么讲究,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来搭配。

当然,这只是引题,接下来容我详细说一下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话说那是我上大二那年,过完年要开学了,寻思着我宿舍那五个崽子这时候不定嗷嗷的要回去呢,我就想是不是给他们带点东西过去呢?就跟心意相通似的,我与他们一通联系,都约定好了带点家乡的土特产回去。

正在我发愁带什么的时候,家里炖的一锅酥锅出炉了,刺激的肉香与醋香一下子打断我的思路,在吃到第五块肉的时候,我想明白了,就给他们带这玩意。

由于酥锅不保鲜,我就只能从超市给买了一包抽真空的酥锅,就这么带着酥锅一路来到了成都。

到了学校,二话不说,哥儿几个先找了个饭馆,什么毛血旺、酸菜鱼、回锅肉一起整了出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接下来就看大家各显神通了。

广东的拿出烧鹅,苏州的拿出盐水鸭,总之是拿什么的都有,到了我这,我就把酥锅拿出来了。

从包装袋里倒出来,这东西是黑乎乎一坨,里面倒是不难分辨哪是海带哪是藕片,但也确实不像刚做出来那么油光焕发。

可以看出来,这酥锅绝对是加了五花肉的,只是长时间炖煮,肥肉全化在里面了,变成肥油,虽说吃着素菜也有了肉味,但毕竟少了几分大口吃肉的痛快。

我几个同学不约而同的伸筷子,吃到嘴里就发出了奇怪的“嗯?”,我忙问他们怎么样,结果几人都摇头说不好吃。

有的说醋味儿大,可我从小吃到大,就没有在酥锅里吃到醋味,虽然我知道酥锅要加醋,但这醋主要是增香的,并不是要改变它的口味。

还有的人说太油腻,我的天,盐水鸭不油腻吗?再说了,五花肉加的越多越好吃啊,我吃过只加腿骨的酥锅,虽然也有肉味,但香味就大打折扣,与五花肉的香味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还有的说太咸,一听这话,我端起酒杯,说:“来,喝杯酒漱漱口。”

总之,酥锅这种美食,似乎在南方不怎么受待见,想想也是,南方人口味要么清淡,要么重油辣,像这种鲁菜中酱香型的味道可能不怎么适应,不过也无妨,毕竟酥锅的历史与味道传承并不会因为我们几个的品尝而出现改变,这个味道,有我们知道就足够了。


阿虏的人生菜单


每个地域都有每个地域独有的美食,当地人爱不够,但外地人却避之不及。

我的家乡在江苏宿迁,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到18岁当兵出来一直到现在,家乡成了异乡,每年或者两三年抽空才会回去住几天。

说到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一道下饭小菜那就是酱豆子,也叫盐豆子。这个在环徐州地区几乎都是家家户户的挚爱,但我在外地生活的时候,我父亲过来的时候带过来,外地人却不吃,觉得这个酱豆子有点点臭味。

是的,酱豆子是有点臭味的,这要从它的做法来谈起。

酱豆子是使用黄豆、辣椒、生姜和花椒都搭配制作而成,主料就是黄豆。

黄豆要煮透,到用手指轻轻一捻就捻碎,质感如同老豆腐那种,但还是要保持豆形。

煮好的黄豆用蒲包装起来之后密封,记得小时候条件简陋,母亲都是将装满黄豆的蒲包放入稻草垛子里面,大概捂5天左右。使其发酵,发酵之后的就是日本人特别喜爱的那种纳豆,如下图

扯黏拉丝的状态就是发酵好了,这个时候的豆子我们本地人是不习惯吃的,感觉味道怪怪的,况且这个时候还没有加盐和任何的调料,再加上这种黏丝拉缠的看上去有点烦。但搞不懂日本人为什么喜欢吃这种状态的纳豆,不解!做好的盐豆子之所以臭,就和发酵有一定的关系。

准备好的干辣椒用磨碾成酱糊状,酱豆子和川渝地区的水豆豉的区别就在于,我们老家的酱豆子是调的辣椒酱,而川渝地区吃的水豆豉调的是剁椒,这个是唯一的区别。找一个容器,一般是比较大的瓦缸,将生姜剁碎。将辣椒酱以及生姜还有发酵好了的黄豆进行混合。混合之后封上盖子,三四天之后就可以吃了,这就是著名的苏北酱豆(盐豆、腊豆)。一般可以吃几个月,如果到了天气热的时候还有很多,就晒干,这样就成了干盐豆子!


食赏


我家乡的胡辣汤是我的挚爱,从小喝到大都喝不够,仅限于正宗的,现在好多地方随便做个汤就敢称是胡辣汤,也是无话可说。

但通过我的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朋友和同事反应说,他们并不喜欢胡辣汤,对于这种现象我可能第一反映会是,你喝过的正宗不正宗,不正宗的我也是难以下咽。但有的人则说就是在河南喝的,而且还不止一家,都不好喝。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也就有些明白了,不同的人对于味道的喜好也是不同的,就像我不习惯吃带甜味的菜一个道理,例如糖醋里脊。



还有一种是我家乡的道口烧鸡,这个是从小伴我记忆的美味。道口烧鸡,肉嫩不材,从皮到里都相当入味,是我们家乡大部分人都喜爱的美食。但从工作后我就给公司同事带过几次,而他们大部分反馈都是这处道口烧鸡味道并不怎么样,甚至觉得非常一般。有时候我觉得吧,有些美食是伴随着文化和记忆成长的,有的人从未有过对这种美食的记忆,也就不会有对它喜爱的感情,感情和美味在一定程度上也上相辅相成的。


箭上弦


说到家乡人认为很好吃,外地人却觉得不好吃的美食,我认为老火靓汤应该是广州最好的代表了!



老火靓汤是广州菜最精髓的饮食文化,也是声名在外最响的代表!大部分外地的朋友首次来到广州都必点一款老火靓汤,否则就不好意思说来过广州,吃过广州菜!但是,但是,大部分人喝过了一口之后就很难再动第二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因为大家都想不到广州的老火靓汤是用中草药煲出来的,开始喝都不习惯这种奇怪的中草药味道,当然就喝不下去了。

但是,如果在广州住下来,你就会慢慢地习惯喝这种这汤,并且慢慢地喜欢喝这种汤,而且会到了离不开老火汤的这种地步,如果太久没喝,你就会想念它,会想找一个地方去喝,或者自己在家里煲一锅。


很多广州的新移民都是这样,开始到广州的时候很排斥广州的老火汤,住久了之后大部分人都学会了自己煲汤,而且一个月总是要煲上几次解馋和解热气,滋润一下身体!


陈哲宏


如果要说西安人很喜欢吃,外地人不习惯吃的东西,那应该就是牛羊肉泡馍了。

牛羊肉泡馍对于大多数西安人来讲,绝对是一种特经典、特受欢迎的美食。食辰君甚至在很小的时候,以为世界上最好的美食当属牛羊肉泡馍了,曾经还幻想过:以后挣钱了,一定要顿顿吃泡馍。

我的姥爷,也很喜欢吃牛肉羊肉泡馍,甚至于他的牙齿都掉光了,咬不动牛羊肉的时候,他还想吃。

但自从发生了一件事后,终于让我“从井底跳了出来”。在我高中的时候,一天,带着一个来自陕北的好朋友,去吃我认为最好的泡馍馆吃我最喜欢的小炒(泡馍的一种经典吃法)。

众所周知,陕北人是吃牛羊肉的,但是在我兴冲冲的请他吃完一顿泡馍时,他给我讲这是他吃过最难吃的西安饭,没有之一!!

听了他说这样的话我顿时陷入了沉思。我终于明白了:一个地方的备受欢迎的美食,可能,仅仅是,符合当地饮食人的口味。以至于这种特产,是否被外地人接受,是否被认定好吃,并没有太大关系。








长安食辰


豆汁这东西,好像全中国只有北京人爱喝,甚至只有部分北京人爱喝。记忆中的小时候,住在南城大杂院里的我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姥姥给的钱去路口的早点摊买豆汁喝,喝着色泽灰绿、浓醇,口味酸酸中带着一丝甜的豆汁,再配上一碟切得极细的咸菜丝,吃上几口酥脆的焦圈,顿时觉得心满意足。

外地人则称豆汁为“行走的生化武器”,喜欢豆汁的人自然喜欢其酸酸甜甜的口感,而喝不惯的人则会觉得味道有些酸臭,尝过之后,从此再不与豆汁结缘。

豆汁作为老北京极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早在辽宋时期就已在北京地区盛行,而到了清朝的乾隆年间,更是作为宫廷饮料在宫中流行。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测试一个人是不是北京人,就给他喝一口豆汁,若是眉开眼笑,打心里往外满意地嘘口长气,就是地道北京人,若是眉头紧皱,嘴角直咧,甭问这是外来户。

其实豆汁是极富营养的小吃,它用绿豆来做原料,经过烫豆、磨豆、淀粉分离、发酵等一系列工序,制作出来的豆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夏天喝会有消暑和清热的功效,还会有健脾和开胃的作用,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豆汁,一天都有好胃口。

哪天您来北京,想尝试着喝上一口试试,一定要去位于崇文门大街的老磁器口豆汁店,这是一家老字号的国营豆汁店,好多人慕名前往,那里的豆汁味儿正汁醇,是喝豆汁的不二之选。

来上一碗热乎乎的豆汁,配上一碟咸菜丝,就着酥脆的焦圈,您一定会爱上这口!

大家好,我是境界美食。民以食为天,欢迎跟我一起探寻舌尖上的美食!


境界美食


我是一个生在东北长在东北的东北人,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我们东北,很受欢迎的食物,但是外地人却觉得不太好吃或者吃不习惯的食物,我的脑子里闪过如下的几种食物:

1、焖子。这是我们大连的一种特色小吃,淀粉类食物,在铁板上炒好后,加入芝麻酱、辣椒、蒜末、葱花香菜等调味,有的小摊位还会加花生碎,大连菜馆还有道特色菜叫三鲜焖子,里面加入各种海鲜类食材,大连人非常爱吃,外地人却不是很喜欢,对焖子的口感等都不是很喜欢。

2、冷面。这是一种东北特色食物,我南方的大学室友吃不惯和接受不了白醋的呛鼻子味道,我们东北人非常喜爱的、尤其是夏天经常会吃的冷面,南方人大多觉得不好吃。

3、烤冷面。身为一个东北人,我本以为如此美味的食物,一定会得到所有人的喜爱,然而我们高中门口卖烤冷面的大叔说,他之前去山东摆过摊卖烤冷面,那边人吃不惯,不喜欢吃,以至于生意很惨淡,只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回来东北继续做烤冷面了。我们东北冷面的衍生物还是挺多的,比如还有冷面臭豆腐夹。

4、酸菜。提到东北菜,首当其冲就是经典的炖酸菜。酸菜炖粉条,酸菜炖排骨,酸菜炖血肠,酸菜炒粉等。然而这种我们东北家家户户餐桌上少不了的食物,在外地人口中,却觉得不好吃,身为一个爱吃酸菜的东北人,我是无法理解的。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感谢观看,更多美食方面的探讨,欢迎关注【美食家夏夏】我的主页。


美食家夏夏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作为一个川妹儿,身在蓉城,天府之国,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也走不了的美食之都,真的好幸福呀!

那么有哪些是我们本地人认为很好吃,外地人却觉得不太好吃的美食呢?

来说说我的一些想法哈!

TOP 1——猪脑花——

猪脑花可是我们本地人的心头爱呀,什么烤脑花,砂锅脑花,脑花炖豆腐,冒脑花,火锅脑花......我的妈也! 怎么每一样都那么好吃。夹起一块脑花放嘴里: 嗯,太香太嫩太滑了吧!我只想对猪脑花说真的是对你爱爱爱不完!本地人对猪脑花的热爱,绝对是吃了就上瘾,一天不吃想得慌,天天吃都吃不够的那种!

然而,外地人呢?好多我身边的外地朋友和同事看到猪脑花都是避而远之!都觉得你们四川人怎么什么都吃!尤其是猪脑花这种,看起来那么恐怖,你们还吃得那么香,简直无法想象!



记得刚来公司,对面坐着一个湖南的同事,问我:听说你们四川人超级爱吃脑花,扔火锅里烫一下捞起来就吃,忒吓人了吧!估计都还带血呢?当时听得真的是目瞪口呆。大哥!你这误解也太深了吧!我们是爱脑花,那也得煮熟了才吃呀!生的谁吃呀!谁还不是个有追求的吃货呢?麻辣鲜香才是我们的代名词!


TOP 2——折耳根(又名鱼腥草)——

折耳根也是我们本地人的心头爱呀!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村家家户户都在种折耳根卖钱,那段时间真的是空前的风靡!什么折耳根煮粥,凉拌折耳根,折耳根拌胡豆,火锅折耳根,折耳根牛肉,拌嫩折耳根叶,折耳根炒腊肉,折耳根炖汤,真的是花样百出,样样都好吃。我最爱的是火锅折耳根,红油锅底烫一烫,香辣十足,有些人喜欢吃脆脆的口感,而我偏爱火候久一点粉粉的口感,更加入味。还有就是凉拌嫩折耳根叶,选取折耳根嫩尖的3片叶和嫩芽,回家拌成糖醋味的,酸甜酸甜,好开胃!

对于外地人,好多都不爱折耳根!据他们说很大一个原因是不习惯折耳根的腥味,但是我们本地人刚好就好那一口。对于折耳根真的是爱的人爱得死去活来,不爱的人望而却步!

TOP3——霉豆腐——

“霉豆腐”是我们小时候的叫法,现在人家已经有学名了,叫 “腐乳” 。记得小的时候,那时候经济不发达,还比较穷,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霉豆腐,就为了节约一点菜钱!为什么呢?因为霉豆腐普遍都很咸很辣,一小块就可以下一大碗饭,经济实惠。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然是强大的,没想到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还成就了一个地方特色风味!

传统霉豆腐制作方法: 豆腐(一般都是自家种的黄豆用传统的石磨磨碎,再煮的点水豆腐,老香了),切成小块,抹上盐,要很咸才行,不然会坏掉,阴凉处静置,让它静静地发酵长出长长的菌丝,抹掉表面的菌丝再裹上辣椒面花椒面做成的香料,然后用一小片白菜叶包裹起来,放入坛子里密封,静静地等待第二次发酵入味,然后就可以拿出来吃啦!下稀饭配干饭,一小块可以吃几碗饭!

外地人为什么不爱呢?他们可能认为又辣又咸怎么吃呀!其实很香呢!用筷子沾一点点入口,咸香可口,很开胃下饭的。不过现在好多都不自己做了,也都是超市买一瓶,再也没有小时候的乐趣了!




其实呀!不管是猪脑花,折耳根,还是霉豆腐,都可以试着尝一尝,真的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猪脑花,它只是看着血淋淋的很吓人,但是真的很嫩滑细腻,而且我们都是处理很干净再经过精心烹饪的,让各种辅料配料赋予它麻辣鲜香的口感,真的不是 “扔锅里烫一烫捞出来就吃” 哟!

上面列举的三个都是我认为最典型的本地人爱爱爱不完,外地人基本不爱吃的美食!大家还有哪些看法呢?可以一起分享讨论哟!

喜欢💕请关注:逛吃小妖精呀!


逛吃小妖精呀


身为一个福建福州人,对于这一点来说倒是有两个比较新奇的东西,在省外,或者说是北方不太常看到,也不是所有人人接受的食材。

1、虾油

虾油其实是福州,或者说是沿海一带比较常见的酱料。因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表现形式也有略微的不同。比如在广州,就偏向固体,故而称作虾酱,也更加浓郁。

其实虾油是用鲜虾为原料,经发酵提取的汁液。更有一种以各色鱼肉提取而成的酱料——鱼露,和虾油基本味道相近,性质也相同。不过虾油在福州比较常见,而出了省外鱼露就比较常见了。对于外地的朋友来说,特别是内陆或者北方的朋友来说,还是有一些人不太能够接受这种“咸鲜”的味道的。因为是相当于是海鲜制品,所以很多人都有一点惧怕其本身所带的“腥鲜味”。

当然常年吃惯了海鲜的福建本地的人是很爱的,而且几乎大部分的家常菜都会使用虾油代替盐来调味,这也让原本的菜多了一份鲜味。而且很多时候也可以将各种海鲜白灼(例如:章鱼鱿鱼等)直接蘸一口虾油食用,又咸又鲜又原味,就是福建的特色了。

2、红菇

红菇是一类大型菌根真菌,是一种价格较高,较名贵的菌种。在福建,云南,江西都比较常见,但也经常能碰到很多其他省份的小伙伴完全没有见过这一类的菌种,所以感到特别的好奇。

在福建,红菇大多以晒干了的红菇干按照重量售卖,家家百姓市场拿红菇作为炖鸡汤的绝佳搭配。因为其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多糖、有机酸、维生素、脂肪酸和甾类化合物、色素和抗生素等。营养价值高。所以也算是百姓的一种日常补品了。

对于不太接触到红菇的其他省份的小伙伴来说,因为红菇的口感确实比较干枯。吃起来也不如香菇,花菇,蘑菇,凤尾菇等菌种厚实。所以有很多人反映,感觉吃红菇特别像在吃一种能够咬动的树皮口感。而且因为红菇炖汤有一种特殊的微苦的味道,也有很多朋友很难接受。所以也算是爱者很爱,不爱者敬而远之的一种食材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