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有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一个别人活腻的地方,你怎么看?

阿斌的生活VLOG


你好!我是老朱全国自驾游。对你这个问题我谈谈我的看法。

应该说你说的有点道理。很多人也这么认为。但我有我的看法。除了自己的家乡,其他地方都是陌人的。既然都是陌生的,为什么会有选择的去几个陌生的地方呢?那就是挑自己有兴趣的地方去,这就有每个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有喜欢人文历史的,有喜欢大海的,有喜欢美食的等等。

对于我来说,喜欢人文历史和高山湖泊的。就喜欢往这样的景点去。再远再累也会去,因为这是我的兴趣和爱好。而美食和大城市我尽量不会去,甚至会避开。因为到一个陌生地方去了解和发现当地的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中国这么大,南北差异,东西差异是很大的。能使自己的知识面、人生观发生稍许变化。

所以,除了你说的旅游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是不太全面。虽然到陌生地方会有好奇和新鲜感,但更多是获得你平常生活、工作、书本上不能获取的东西。

这是我个人看法。仅此而已。


老朱全国自驾游


您好!我不请自来回答这个问题。

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一个别人活腻的地方,这种说法很对啊。

举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2013年,我去香格里拉,有幸结识了一位藏族姐妹,她带着我一起游览(对我而言)香格里拉的名山大川,看着我不停的拍照,她很好奇,就问我在拍些什么,我指着那些雄伟的雪山和深深的峡谷对她说道:“这些景色多美啊”,可她却很不解的对我说:“不就是些山嘛,有什么美的。”说的我是一脸蒙圈。

而当我把手机中北京的照片给她看时,她却拿在手中,始终不肯放下,并啧啧称奇,羡慕不已,可我手机中的只见北京一些普通的街景。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了,人们心目中的所谓美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感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是吗?

我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飞鸟,如果您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给我留言,谢谢!


做一只自由自在的飞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儿。记得有过报道,每逢节假日,进出北京的道路便会双向拥挤,这意味着首都市民纷纷出城奔向周边,而周边也有大量人群涌入首都。

作为首都的北京比较典型,其他大一点的城市恐怕也大多如此。新疆人节假日去华东、华南、西南地区,而上述地区的人们也会来新疆。

逐新应该是人类的天性,放在旅游这事儿上再合适不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们常常回忆快乐的童年时光,是因为世界对童年时代的我们来说充满新奇。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增多,能令我们好奇的事物越来越少,从而生活中便也少了许多乐趣。但对未知世界探寻的心却始终不变。

看过一篇文章,一个世界著名的登山家克服了重重艰险,攀登了一座又一座山峰,各路媒体纷沓至来,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说:“因为它在那儿”!这句话几经媒体演绎成为登山界的至理名言。多年以后,人们问他怎么想出如此经典的回答时,他说当时几乎所有采访人都会问差不多相同的问题,他实在是不胜其烦,随口一说而已。但我想,这是最绝妙的回答。很多事,其实不需要动机,只是喜欢便已足够。

去年,我有幸结识了一家哈萨克牧民朋友。受其邀请,7月中旬我和妻子去了他们位于天山深处的冬牧场。由于地方不好找,朋友专门安排他的侄子下山带路。216国道在修,一边是峭壁,一边是乌鲁木齐河,路非常难走。

下了国道后不久,沿着一条土路继续向山里前行,路虽然更加难走,但路边的山上各色野花开得漫山遍野让人心旷神怡。

到达目的地,我不禁对前来迎接的朋友说:你们家住在画里啊。的确,远山的雪峰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山上松林遍布,绿草如茵,真的仿佛置身一幅油画里。

朋友告诉我,这是冬牧场,每年的5月到11月他们住在这里。他的儿子每年6月到9月份在夏牧场放牧,而夏牧场在更深的山里,只有骑马或者摩托车才能到达。

尽管这儿风光秀美,空气清新的似乎没有一点杂质。可在我眼里,他们的生活是简陋的,甚至打个电话都得去附近的山上。偶尔来这里浏览美丽的风光,呼吸下纯净的空气,采采蘑菇足够浪漫、诗意,但让我离开令我厌烦的城市而在这里生活,我断难取舍。

我没问过我的朋友是否向往过朝九晚五,住高楼大厦,每天奔波在车水马龙、喧嚣嘈杂中的城市生活?但朋友告诉我,因为禁牧,这两年可能要搬出山里去城市居住,从而彻底告别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也将住进高楼大厦,享用一切现代生活的便利。但他们会习惯吗?这个话题比较沉重,朋友没说,我也没敢问。


风雨敲书窗


有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一个别人活腻的地方,这句话,你同意吗?

我觉得,这么说其实也没有错,因为感觉好多人都是特别难发现周边有趣的事情和美好的风景,反而更能看到远方的风景。或者说,是因为没有到过远方,所以觉得远方的风景会更美丽。

很多时候,我会把我的旅行写成旅游日记文章,发布到平台上。我发现,我发布的那些当地出名的景点,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本地人在下面评论说:这个景点或者这条美食街,我们本地人根本不会去,这些都是坑外地游客的。似乎他们并不欣赏在网络上红的或者没有网络已经非常出名的名胜古迹。

我再回想一下自己,因为我本是东莞人,在学生时代,特别是读大学的时候,有人问我,东莞有什么好玩的,我想了一想,竟然发现无法回答,因为我自己都不太清楚东莞的景点魅力所在。

自从意识到这件事后,我故意去了东莞一些比较有名的景点,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旅游地。

现在,如果人问我的家乡有什么值得去的地方,我起码能回答出虎门炮台,东莞可园,南社古村等几个比较有名气的景点。

也就是说,人一般难以发现身边人的好,难以发现身边景物的美,或许等到失去后才值得珍惜。就好比我在广州上大学时,问我广州本地的朋友,广州有什么好玩,他们就说广州有什么好玩,就是吃吃喝喝。

其实广州也有挺多小清新,文艺,挺好玩的地方,但是一般本地人却似乎难发现身边的美好景色。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似乎在这个角度来说也没错,毕竟可能是对身边的物和景形成了一个习惯,或者是待腻了,所以就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身边不缺乏美好的东西,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我是旅乐音,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旅游吧!


旅乐音


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

咋一看,有那么点道理,其实这有失偏颇。


真正热爱旅游的人不会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活腻”

真正热爱旅游的人,就算不去旅游,他/她也能随时随地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而不会“腻”。

在一个地方活腻,往往是因为这些人对自己的家乡,自己身边的世界不够热爱,对身边这个世界的变化反应迟钝,或者缺乏审美的眼光。

你知道身边常走的路边的野花叫什么名字吗?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吗?

你发现过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缝隙落在身上的斑驳吗?你听见过路上小鸟的歌声吗?

热爱旅游的人,就是待在自己住的地方,也能发现身边的美而不会腻,“谁不说俺家乡好”就是这种心态。


真正热爱旅游的人出去旅行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发现另外的世界

如果说出门旅游是因为对一个地方“活腻了”,那说明这个旅游是一种被动行为,不是自己想去旅游。

对真正的旅游爱好者来说,旅游是一个主动行为。

如同刚出生的婴儿,他/她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希望探索这个世界,

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巴去品尝。

这种旅游是人类好奇心的天性使然,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不同的风光,认识不同的人类在各地的生活,探索不同各种动物、植物在不同的角落生存和绽放。

追寻一切能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平和,让我们雀跃,让我们泪流的感觉,

在旅途上,我们的人生得到丰富,得到升华,让我们在这个世界的到来更有意义。


因此,对我来说,旅游绝不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到别人活腻的地方。



我是异客旅途,一个爱旅行,自由行遍近20个国家的客家人,欢迎大家关注,我会陆续和大家分享世界人文风光,旅行攻略。


异客旅途


你好,作为一名旅游领域的原创作者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五一黄金周出行的人数数以亿计,旅游景区人山人海,看不到风景,只看见人,出行,更多的是出去凑个热闹罢了,要真正静下来赏景,估计也被人海淹没了。

你问我说:旅游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这话当然是调侃的,不过说的也确有几分理。

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都希望快些放假,快点离开工作地方,或者离开家,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去散散心,放松放松。岂不知,想要到的地方,却可能是别人厌烦之地,别人可能还想到你的地方呢!

但是,话说回来,人都是喜欢新鲜的事物,当在另一个陌生地方呆久了,又腻了,又想自己以前熟悉的地方了。这样来来往往,东奔西走,是怎样的情怀驱动他们这样做的呢?

其实旅行的意义就是在于我们心灵的一次净化,虽然这次从我们呆腻的地方去另外一个人呆腻地方,但是这个地方对于我们来说是新鲜的,这在我看来就足矣!其他的何必在乎呢?

我觉得旅行是一种享受,我从很早开始就利用各个长短的假期穷游,因为穷,所以,游的时候也就只能在一些免费的景点游玩或者景区门口附近看看,而一些城市的游乐场反而没去过几个,因为我觉得游乐场大多是大同小异的,而且我的性格又不是可以在游乐场玩起来的那种人,自然也就不愿意去玩。

任何话都不能影响我对旅游的看法,因为旅行是特别好,特别享受的事情,在陌生的城市享受异乡的风土人情,和在熟悉的城市是恨不一样的感觉,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前因为条件有限,人们只能先读万卷书,然后在行万里路。那么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先行万里路也无妨。

反正,在路上是一种特别好的状态,什么都不想,没钱了就立刻回家,然后期待下一次再出发,我很享受这种感觉,任何话也动摇不了我。

说了这么多还请各位大咖多多支持支持小编,关注点赞,欢迎转发评论说说你的观点。在此谢过大家了。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











遇见美好中国


直说,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就一直旅游好了,不要回家了。相信绝大多数人不会这样。那么,为什么人们不怕舟车劳顿,要出门到别的地方(也就是题目中所谓的“别人活腻的地方”)旅游呢?

首先,人们常驻的地方(题目中所谓“自己活腻的地方”)也是最熟悉的地方,风景自然都看过了。况且,有的地方也许没有太多美景,这也是事实。但是别的地方有很多美丽的风景,那为什么不去看看呢?这不是“活腻了”,只是为了看更多、更大、更美、不一样的风景。

其次,我们要去的地方,那里的人也会出去旅游,但也不是因为在那个地方活腻了。比如我们要去长沙旅游,长沙是“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你能说长沙人在他们那个地方活腻了,或者是呆腻啦?显然不是,长沙人开心着呢,幸福着呢。

最后,我们常住的地方也会有新的景点建成,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单调和审美疲劳。 最近我就游览了连云港市赣榆区丝路小镇,就在本地。挺好的,一点儿都不腻。





田园禾舞


这个观点有意思,我只知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说法。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一生爱好旅游,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难倒他是活腻味了,显然不是。他对地理山川的认识足以证明他是个伟大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在路上所学习到的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是他能成为知识渊博的人的重要保障。这些是一个伟大的学者必备的乐趣与修养,不是活腻味了。

对于普通人而言,经常去其他的地方旅游,也是一种增长见识和增加生活的乐趣的好方法。不能像大旅行家那样成为人中翘楚,但也要通过旅游活出自己的风采。绝不是对本地活腻味了,然后去另一个活腻味的地方。旅游的意义远不止那简单而粗鄙的描述所能理解的。

我是一个热爱骑行旅游的普通人,对我而言旅行的快乐,自由,放松的感觉最重要。人活着总有一个爱好,而旅行绝对是最有意义的爱好。











我的摩托日记


这话说的,似乎真有一点道理,不过却有几分夸张。

旅游本是一种极高雅的生活方式,用“活腻”这样的词来表达,就有点没劲了。

记得那位辞职的女士是这么说的:“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旅游,就是“想去看看”更为广阔的世界。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广阔的是胸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一个人的心不满足于一隅时,可能需要放飞。他就想走出去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就是这样,用知识和见识来填充空虚的内心,填的越多,人就越充实,生活就越美好,生命就越有意义。

所以,我认为旅游是一种主动的追求,而不是因为“活腻”被迫出游。在某一个地方生活得有滋有味,事业风生水起,家人和美团聚,未必就不想旅游;而生活得百无聊赖,万般不开心,孤独痛苦者,也未必就想去旅游。说到底,旅游也是一种选择,一种爱好。

距离产生美,人的追求,永远在远方。

你去的地方,人家安居乐业,祥和安宁,其乐融融,未必就是什么“活腻”的状态吧。

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精神层面的,是否积极向上,是否生动有趣,全看内心如何。正能量多点,看到的是美,负能量多点,看到的是恶。


女士可可西里


旅行确实是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但这是一种逃离,一种向往,一种心灵的救赎。

在喧嚣中迷失了自己,便想安静下来,去看看不同的山,不同的水,或许就能找到那个不同于别人的自己。但更多的是在旅行中,在自然中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017年5月因工作压力山大,决定给自己放个假。辞职旅游两个月走遍了中国六省14市,破有感触,在旅行中,那些曾经烦恼的心也慢慢的被救赎,被原谅。那些曾经对自己不好的日子,也在那一刻得到了释放。在黄山莲花峰的呐喊成为一种发泄方式。在太湖边上等待日落,安静祥和。在经历过世间的沧桑以后,内心已不再有风起云涌,只有平静如水。那金色的波光是曾经耀眼的汇聚,那翻动的波涛是生命坎坷的流动。我相信在一座座城市之间的穿梭,也是为了我今后可以更加的游刃有余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