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孙悟空对菩提老祖和唐僧哪个情意更重?

爆炒辣条


看过六小龄童版《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孙悟空头戴紧箍咒,被唐僧约束着。孙悟空一旦犯了什么大错,就念紧箍咒,让孙悟空疼得天崩地裂生活不能自理。后来,唐僧也屡次赶孙悟空走,但是没有一次能够彻底走掉。这是为什么呢?



孙悟空为何对唐僧忠心耿耿? 这个问题,要从孙悟空出世到他的启蒙老师菩提老祖说起。还是个石猴的孙悟空,到了灵台方寸山,得到了菩提祖师的传授,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使用筋斗云腾云驾雾等。但是,学成后,菩提老祖却要孙悟空走。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这就是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的直接原因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被菩提祖师驱赶过!大家想一下,一个从石头蹦出来的石猴,无父无母,虽然有群猴作伴,但是内心始终是孤独的。任何情,都比不过亲情。菩提老祖是孙悟空的启蒙老师,不仅教会他本领,还给了他名字。正如孙悟空所说的:弟子蒙受师父传授大恩,未能报答,怎能离去呢?

菩提老祖是这么回答的:“说什么报答之恩,日后你闯祸,不许把为师说出来就是了。以后不许你说是我的徒弟,我也不再见你!”他要孙悟空牢牢记住:此后,需要多行善事,不可作恶,不然,我可不饶你!


在这里,孙悟空是赤裸裸地被菩提老祖给抛弃了。不过,这是孙悟空和观众的直观感受,在这里小编给菩提祖师洗白一下吧:他这么做,应该是觉得孙悟空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会有自己一生的师父,自己不想耽搁孙悟空的一生。 在严格意义上来讲,唐僧是孙悟空的第二个师父。但是,在孙悟空的内心,却一直牢记着菩提老祖当初吩咐他的话。每次他都是说”谁不知道唐僧是我的师父?“孙悟空刻意强调这个,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在人仙界的威望,借此来保护唐僧。另外,更多的是一种告诫,让自己时刻记着,自己是唐僧的徒弟,唐僧才是自己终生的师父。无关过去,菩提老祖只是自己生命中的过客。 因为承受了被抛弃的痛苦,所以孙悟空对唐僧这份感情,格外的看重。每次猪八戒和沙僧要分家跑路的时候,他都是气坏了,认为这样是很不尊重师父的。他每次被唐僧驱赶的时候,他说着当年对菩提老祖几乎一模一样的话:”师父,取经大任尚未完成,徒儿怎敢离去?“意思也就是自己对师父的大恩尚未报答,自己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承受了太多估计落寞,是唐僧解救了他。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孙悟空从五指山迸发出来的场景,和当初在石头出生的爆发场景,几乎是神似的。那么也就是说,孙悟空得到了一次重生,而唐僧就相当于自己的再生父母!没有父母的孙悟空,得到了唐僧这个再生父母般的父母,自然会忠心耿耿。 在唐僧方面,他做得也不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相比于菩提老祖,唐僧更多的是一份担当。他明知道孙悟空是劣徒,但是一直在用爱感化孙悟空。即使是孙悟空闯了大祸,他也会说”阿弥陀佛,施主,是我那不成才的徒弟孙悟空惹的祸。

“这一句话就比菩提老祖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孙悟空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内心大概是非常的感激的吧,他害怕的就是被抛弃。当唐僧驱赶孙悟空的时候,也说着和菩提祖师同样的话:”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这就直接刺痛了孙悟空的内心,临走前也是像当年对菩提老祖一样,跪下磕头。当时就落泪了。悲凉的BGM响起的时候,连我们观众都落泪了。能让孙悟空跪下的,也只有师父了
不知道大家觉得小编说得有没有道理呢?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评论区留言告诉小编!


小明哥逗乐


我觉得孙悟空对唐僧的感情更深一些。唐僧和菩提老祖就好比是孙悟空的亲生父亲和养父。虽然菩提老祖叫孙悟空一身本事,让孙悟空成为优秀的人才。菩提老祖本身对孙悟空并没有特别的亲情。也因为菩提老祖弟子太多了。菩提老祖本人对其他人也没有什么亲情可谈。

就如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看到这个学生聪明、好学,资质好,就想着把自己的本领传于他。对于这个学生,他只是欣赏和认可,并不是疼爱。

从菩提老祖暗示孙悟空半夜跟他学习而不明说,可见菩提老祖是个脾气古怪的人。若孙悟空一时没有明白过来,就永远失去学习的机会。这种教育态度,是很值得商榷的。很多学生在某一方面有超越的领悟性,比如天文、比如物理,比如发明,不等于他在情商上就高人一定。从菩提老祖对孙悟空的态度,可见孙悟空受天地之灵性,不是一般的生灵可比。

在对菩提老祖的态度上,孙悟空是尊重,同时也保持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很难让孙悟空流露表达他的感情。菩提老祖只是教给孙悟空本领的师傅,并且菩提老祖对孙悟空一点耐心也没有。在孙悟空在众师兄弟面前显摆一下武艺,被菩提老祖就赶走了。从此如同陌生人,这种关系,有什么温情而言?

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关系,却如大人和孩子。虽然唐僧絮叨、动不动念紧箍咒,是因为他控制不了孙悟空,不得不用“家法”。唐僧也撵走过孙悟空,是眼见为实,但眼见为实也不一定真实,白骨精就是这样。唐僧眼睁睁的看着三个活生生的人被孙悟空打死,他一副菩萨心肠,当然会心疼、气愤。看着孙悟空不听他的,才撵走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唐僧总是器重依赖孙悟空。依赖时间久了,就成了亲情。孙悟空虽然害怕紧箍咒,却能在唐僧面前自由自在。


一串七珠读杂书


说起来《西游记》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了,它讲述的是唐僧师徒一路历尽艰险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而大家都知道在取经团队里算的上是灵魂人物的孙悟空有两个师傅,但是孙悟空对这两个师傅的态度可是截然不同。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是傲来国里花果山上的一颗灵石幻化而成的,据说这块石头是当年女娲娘娘补天的时候留在人间的,之后这块石头吸收了日精月华之后自己变成了一个石猴。后来他在山间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突然觉得山间的生活太无聊了,于是就决定去寻仙问道,学习道法。

结果没想到他真的找到了神仙,在灵台方寸山上拜了菩提老祖为师。因为他本来是天地灵气孕育出来的,所以是不知道什么情感的。当时孙悟空在山上学习的前几年的时候只知道山上的桃花开了几次,他吃了几次桃子,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知。

所以他在山上的前几年的时候就相当于我们人类的婴儿时期,对于什么事情都只是懵懂的认知,最重要的就是吃吃睡睡,开心了就大笑,不开心了就生气。而在灵台山上的这些年,菩提老祖不但是教孙悟空法术,更重要的是教会孙悟空基本的感情以及对人的感受,扮演的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而之后孙悟空被逐出师门之后在五行山下遇到了他的第二个师傅,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唐僧,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更像是互相扶持。在五行山下唐僧为孙悟空揭下佛祖的咒语,而孙悟空一路保护着唐僧不受妖怪的伤害,虽然在取经的路上有误解有争吵,但是在最后都化为乌有,唐僧之于孙悟空更像是一路陪伴的家人。如果硬要选择一个的话我觉得唐僧情义更重,共同经历魔乱生死,就好比战友亲人一样😊






缘来石起


虽说菩提老祖和唐僧都是孙悟空的师父,孙悟空应该对菩提老祖情意更重。虽然在西游记中悟空学艺下山后,菩提老祖师徒没能再见面,他却能谨尊师嘱,但他不善于表达,把一切情意都留在了心中。

孙悟空是一块仙石,一个泼猴,“玉不琢不成器”,菩提老祖是孙悟空的启蒙师父,授业传道,传授功夫,正是在菩提老祖的教诲下,让他愈加透出灵性。才有了后面的精彩演绎,先闹龙宫,再有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接着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五指山下,直到他第二位师父唐僧来解救,师徒四人历尽艰辛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如果没有前面的孙悟空跟菩提老祖学艺,没有高强的功夫和过硬的本领,西天取经估计就不会有他什么事了,估计他还会一辈子在花果山称王称霸,逍遥自在。可见菩提老祖对他重要性无人能比。

我个人感觉唐僧与其说是孙悟空的师父,不如说是他的领导更为贴切。在西游记里没见唐僧教他什么,是让孙悟空脱离苦海的救命恩人,只是一味的让他慈悲为怀,只能说名义上的师父。也可以说是一种领导与下属,指挥者与服从者的关系。正是因为如此,在唐僧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协力去西天取经。

因此,我个人觉得孙悟空对菩提老祖的情感更真更重。您觉得呢?





快乐前行DUAN


在西游记中能称得上孙悟空老师的人有好几个,但最深的应该是菩提祖师。因为他用最短的时间,教会了孙悟空最强的本领——72变和筋斗云。\r

不可否认,菩提老师善能因材施教,绝对是个教“尖子班”的高手,因为他选徒弟有着严格的标准,那就是智商低的、悟性差的他都不要,只要进了他的斜月三星洞,那就等于是左脚已经跨进了一本的门槛,稍稍一努力就能成才。\r

就像菩提老祖,他教会了孙悟空一身的本领,但却没有教给他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更可悲的是他发现了孙悟空“人前卖弄、事后惹祸”的苗头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及时批评教育,帮助学生改掉身上的毛病和问题,而是第一时间推卸责任,将学生驱逐出师门,还威胁警告学生说:“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这是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该说的话吗?

导致后来孙悟空大闹天宫,他的一身本领变也成了行凶惹祸的利器,无法无天,最后不仅自己被压在五行山下吃苦受累500年,还害死了许多花果山上的猴子猴孙,这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代价。\r

我们来看一下唐僧唐老师。表面上看,唐僧这个老师碌碌无为,成天只知道唠唠叨叨,啥本事也没有,也教不出什么高材生,还动不动就请家长,念紧箍咒,别提有多烦。\r

同一个调皮的学生,做了同样的错事,遇到不同的老师后,处理的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原著第14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里唐僧发现孙悟空打死强盗后,首先是对他进行有理有据的“法制”教育,告诉他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防卫过当。然后再循循善诱,告诉他“ 只因你没人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佛门,若是还像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这\r

是在给他阐述善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人生哲理,相当于学校公开上大课。\r

最后,唐老师发现这个悟空问题不小,简单地说教根本无济于事后,也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想办法给他戴上紧箍圈,对他采取强制教育,然后反复念紧箍咒,直到他知错、认错、改错为止。

但是孙悟空对菩提祖师明显更情深义重,原著中几次描写孙悟空因菩提祖师痛哭流泪,因为菩提祖师让孙悟空实现了质的改变?从一个野生石猴变成了一个精通法师,超脱三界外的散仙。菩提祖师就好比生身父母,为孙悟空取名教学。

唐僧只能算是孙悟空成功路上一个很好的老师。

这两种感情孙悟空心知肚明,也是一直尊重和听从菩提祖师的教诲。





安妮夜读


西游记中有,孙悟空有两个老师,菩提老祖师父与玄奘法师(唐僧)

一个是出生后的启蒙老师,菩提老祖师父。

补天之石,得日月精华,久经劫数,得一丝灵气,机缘一到,灵猴出世。经岁月与世故,灵猴知晓自己需要更强,于是历经苦难万里求学,得遇大能良师菩提祖师,菩提老祖赐予灵猴姓名(这个恩很大哦)并教他法术神通,悟空习得高深武功后,渐渐骄傲,在炫耀时候,被菩提老师看到,老师掐指一算,知道师徒机缘已尽,而悟空未来因为自己的心性与习气会惹下大祸,就把他赶出了师门,并告诫道:以后不可言说我是你师父!

悟空回花果山后,去东海龙宫讨要兵器,因缘巧合得如意金箍棒,后炫耀自满(如意金箍棒捅破天空),天神得知凡间有一个灵猴转世,习得神通,就准备接他上天给了官职,后因习性不改,阴差阳错不辞而别,天宫降下神兵,于是悟空大闹天宫,如来佛祖知晓后,以神通降服悟空,并让观音菩萨点化。大唐玄奘法师需要万里取经文,路途遥远,需要帮手。观音菩萨就点化悟空,等候取经人,悟空被压五百年,回忆当初,已经知道自己的恶习与因果之事,所以要修行,断因果。安心等取经人。

一个是身心教化的点化老师。

玄奘法师路经五指山,遇到悟空,就救他出来,一路身心教化悟空,悟空被冤枉、被驱赶、被信任、被关怀,这都是玄奘法师的身心教化,玄奘法师是菩萨心肠,在他看来怪物也需要度化啊,干什么打死呢,这就是活菩萨的教化喽,悟空看不透,就打死,紧箍咒就是一种惩罚,其实也是为了让悟空有约束(没有约束,能力越大越危险)。悟空一路走来,经过白骨精、多目怪、真假猕猴王等等事件,知道了这些天上下凡的怪物有私心与欲望,被菩萨点化后上天,各路菩萨帮助取经人,等等事件,才了悟了自己的因果,因为保护取经人,经文流布东方国土,修大功德,成为斗战胜佛。

那么悟空和谁更有情意?这个问题没有对比可言,在什么阶段遇到什么老师,感恩吧!!


穆王爷


菩堤老祖

无论何时,悟空都记得老祖下山前给他的话:“日后你若惹出祸来,不把师父说出来就行了。”

无论是大闹天宫还是西天取经,一路走来,从未提及自己的授业恩师。



阿里的风马生活


菩提老祖是道家高等学府副校长兼博导,学术权威又是名师,教授真正知识和能力,以后要考这些真本领闯天下!

唐僧是佛教协会下属三产公司的唐国分公司的支系小领导,跟政府当地领导关系好,组合小业务团队,跑去外国总公司灵山总部,拿点产品资料,弄个证书镀个金,回去拓展业务能卖(弄)个好价钱!学不到本事,一路上学的都是人际关系,看的都是人情世故,社会厚黑学罢了!


eagles华夏


当然是菩提老祖,传道授业解惑,人生观的形成。唐僧只是临时工作的一个部门老板


摇滚牙医


个人觉得应该是菩提老祖。

唐僧?哈哈哈,没那紧箍圈和紧箍咒他唐僧还能把孙悟空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