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作为母语的汉语,没有学过语法,却能说得流利,写得一手好文章。那么,为什么英语要学呢?如果不学可以吗?

几米光阴_


这个问题问得很混乱。

问题的前一半,实际上包含了后一半的答案。

因为汉语是母语,所以就可能有人不用学语法也能说得流利,也可能写得一手好文章。注意,是“有人”,不是人人。题主题目上的这段汉语,语法和逻辑都不咋地。

那么,为什么英语要学呢?因为英语不是你的母语,你没有从吃奶那时就听妈妈说、听爸爸说、听亲戚朋友说;等到会说话了,你连英语是咋回事都不知道,当然没机会跟家里人说英语,跟“小伙伴”.....说英语。当然就不存在什么说得流利不流利。

不学是可以的。那就要甘于不会。不会要紧吗?中国现在不懂英语的人只怕还有几亿,他们也过日子。当然,要拿文凭,要谋工作,他们也知趣,绕着道走。

那么,既然说不要紧,那么那些辛辛苦苦学英语的人图的是个啥呢?你不懂。说了你也不会懂。


ZBLiu


我应该有一定发言权。我学习英语从来没有背过单词、背过语法,一样过六级。

英语很多人都当做一门功课、一项任务来完成,其实从根上讲就是不对的。

先哲早告诉我们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英语首先要有兴趣,其次是领会理解。

从这两个方面来说说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对一个事情的兴趣有多大,决定了你在学习它的时候有多兴奋。碰到让我非常感兴趣的知识,真是怎么学都不嫌累。我的兴趣最大源泉居然是游戏。因为在我在校期间

,游戏根本没有汉化的。除了日语就是英语。而上学学的就是英语,多方便啊!随着单词学得越来越多,能给周围的伙伴翻译游戏中的句子了,那成就感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后来水平提高了,开始玩英语rpg了。那需要完全看懂剧情才能进行的。那时候还没电子设备,只有英文小词典。不认识的单词就靠脑子记下来,回家查词典。潜移默化中就锻炼了记忆力。其他学霸,每天学两个小时英语就精疲力尽了,而我打了四个小时英文rpg还是兴致勃勃。

再来说说领会理解。英语既然是语言,就是用来沟通的,就有其一定的逻辑在里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的多了思考到位了,根本不用刻意去背。这有点类似武学中的领悟,有人悟性好,很快掌握了。更多的人悟性差不说,还放弃努力。这还不算,还想方设法的黑那些付出努力付出心血的人,真是为懒惰和愚蠢代言。

篇幅有限,如果有对英语学习有兴趣的,欢迎交流


吧巴毕压


您的问题让我想起关于银行职员练习识别假钞的一则报道。

英国银行协会每年组织训练银行职员识别假钞的培训班。培训期间,学员们一张假钞也摸不到,训练时用的都是真钞,培训老师讲的都是真钞的特点。据专家解释,学员们通过反复接触真钞,手指、眼睛都习惯了真钞的感觉,以后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假钞,就会感到特别不习惯。虽然他们对假钞的特征一无所知,但能够迅速判断假钞跟真钞的差别。据统计,接受了这种培训的职员,对假钞的识别能力要强得多。

这种现象跟“不专门学习语法,也不会用错母语语法”的情况十分相似。一个人在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系统之前,已经接触了大量的母语应用,包括听、说、读、写。我们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到公共场所办事……周围都充斥着大量正确语法的语言文字表达。我们跟他人沟通,即使偶尔用错语法,大部分时候都会被指正。我们经常看到,呀呀学语的幼童说的话犯了语法错误,然后被家长及时纠正了。

实际上,学说话的幼童,如果有机会同时学习(日常生活中大量接触)两门以上的语言,他将能够同时熟练掌握它们(相当于有两门母语),而且都不用专门学习语法。

一直重复对的,你就没有机会犯错。



西米逻辑思维解析


任何语言的Native Speaker都不需要刻意地去学习,相信都能够讲的很流利。70年代以前的人,大多数都是没有上过学的,但是他们依然可以讲的很流利。那是因为语言环境的作用,看似没上学,但是每天都有人在身边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然而英语等外语种却没有这种语言环境给你练习。

关于语法方面,这里不得不说一个现象:留守儿童交给爷爷奶奶来带,可以说85%以上家庭的爷爷奶奶都教不了孩子语法上的答题。所以也就有了,老辈们爱唠叨、讲话大声、不讲道理的诸多不被年轻人所接收的言行举止。

为什么英语要学呢?因为在中国没有那么好的英语语言环境锻炼你

如果你生在美国或英国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你是不是会问为什么汉语要学呢?其实汉语也是比英语难学的一门语言。打小从娘胎里出来的时候,就能听到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七大姑八大姨在你耳边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听,自然学会汉语就不是什么难事了,甚至可以说是本能。

如果不让你上学,你真的就能说的流利,真的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吗?答案是绝对不可能。你在学前班、幼儿园、初中、高中等一直都在接受国家的教育福利,今天你之所以能写出好文章,也是得益于学习,而且还是中国正统的教育。

如果不学可以吗?可以的前提是除非你不想升学

很多不会英语的人照样可以做到年入百万千万,以前英语并未作为必修课程,你可以不学。尽管不学,对自己的人生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但是现在,恐怕由不得学生自己做主了,那是非得学。如果学的不好,考的分数不高,回到家估计还得挨批.

很多学生都不爱学英语,那是因为他们讨厌英语,因为有难度。凡是有难度的东西,都需要自己在心理克服,而不是逃避。今天学生选择逃避课程,明天工作就会逃避责任,如果科学家医生也逃避,这次的疫情谁来解决?

建议:英语是拉分课目,不仅不能不学,还得用心学、热爱学,要从心理上克服这道障碍。其实英语并不是很难,掌握其语言逻辑关系,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就好了。至于语法,完全可以对照中文的语法,只不过顺序颠倒而已。

总结: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真正做一个不逃避、不躲避、不给自己找借口、更不会怨天尤人的好学生。


习维柱Randall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本民族的语言大多是从小向父母和周围人学的。只是普通的交流说话而已。语法是对 本民族语言规律的总结,反过来又指导本民族语言的发展,使本民族语言的表达更精确,更完美,更具有规律性。应该是先有语言后有语法的。在我们国家,所有有点文化的人,是多少都学过语法的。我们学习的英语其实也是这样。我们一边学发音,记单词,一边学语法,这样会学起来不仅很快而且表达会更准确,还可以举一反三。一个没有学习过语法的人,在很长时间学会的日常语言交流,我们学习了语法,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达到那个水平。一边掌握规律,一边学习语言,学起来要快捷得多,表达得要准确得多。

当然,不学语法也可以学英语,如果你会英语,你可以从小就教你的孩子学说英语,把孩子从小就送到外国去,也是可以的。就像中国人,不学汉语语法也会说话一样;但是如果想进一步提高,还得学习语法。因为语法是语言的发展规律,不掌握规律,是没法再提高的。所以,学习英语一定要掌握英语的语法,这和学习汉语也一定要掌握汉语的语法是一个道理。





绿色昨天


你提的第一个问题,恕我直言,你的第一个问题我是持否定态度的。汉语虽然是你的母语,你讲话人家能听懂听明白,这我相信,但你说你写的一手好文章,我就大大地怀疑了。你的文章好,可能是指内容,而不是语句。中国的汉语语法还是比较讲究的。我国的好多报刊都出现不少的语法问题。范冰冰偷税后在各大媒体发表了一个悔过书,语句语法问题就达五处以上。

你提的第二个问题,就更可笑了,就本提出来问题就不通顺,就存在逻辑问题,我在此就不一一剖析。我们现回归问题主源。英语你学不学,是与你的职业有关,你所处的环境需不需要英语。你如果处在一个英语为主语的环境里,又不需要写写画画,就凭语言交流就可完成工作任务的,可以不用学习英语,但前提是你很小就会说英语,就好比我们学说话就说汉语一样。反之,你一定要学英语。


死不悔妀


包括汉语在内的所有语言都有语法,这是勿用置疑的。汉语在语文教学中也有语法课程,教授句式主要组成部分主、谓、宾、定、壮、补定义,在句式中的位置、作用,以及不同的句式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等。另外还教授词组的结构定义,对句式、段落的修饰、突显、强调等作用。至所以即没有系统学习过母语语法,甚至是文盲,在本语言区域内或同语种其它区域内能正常表达,那是因为被语言环境潜移默化了,从小就学着并理解了和别人使用同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学习其它语种时,无论是那种语言,传授单位都会强调并花大量时间来教授语法。因为不同的语言它的语法结构不同,差异性很大,要想学好外语,学好语法很重要,不然就会出现中国式英语(语法用中文语法,单词是英语,语调也是中国式)等诸如此类。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予到你帮助。

谢谢!


风在红尘别自己


作为说话,孰能生巧,没有学习过语法却能说的很流利,是因为周围人的影响,如果全世界的语言集中到一片,每个语言有三五个人说,你住在那一片,你不学,一定哪种语言也不懂。

以前的文盲多少,上过学的多少,他们不都能说的流利,表达清晰吗!

如果没有学过语法写的一手好文章,那么你的思维分析、逻辑、表达能力强,写文章语法很重要,课本上学的文章,哪一篇没有语法?中国人都能说汉语,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语文呢?因为有值得我们去学的,语法是一个要素。

关于学不学英语,在于你自己的选择,学习是提升自己,不学也没人说你,你学到的东西始终是你自己的。

有一个小品说的好,掌握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





幸福生活每一天小军


孩子,当我们的父母向自己吼:“好好说话!”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教给我们基本的“语法”!相信提问者能够问出这样的“高难度”问题,九年义务教育是圆满完成的,至少不是肄业。

呀呀学语就开始接触语法

孩子的语言功能需要引导,从幼儿开始,身边的亲人就不断地刺激孩子说话,如果不这样做,儿童的语言功能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这一点,在西方的历史上有先例,一个白人的孩子被狼群收养,成长为狼孩,部分丧失了语言功能,直到在人类社会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后,他的语言能力仅仅相当于10岁儿童的水平,更甭提什么写作了。


在我们的孩提时代,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要看图认字,这个时候,就已经接触了语法,否则我们根本就不能够识文断字。那个时候的我们,只能够从模仿和重复的过程中死记硬背,到了小学才会接触到组词、造句等等。比如我们会说:“我很饿!”不会说“我饿很!”这就是语法的应用,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到这个说法的本质罢了。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只是语言的使用者,不是研究者。

我们上语文课就是学语法

从小学就有语文课了,一直到高中毕业都会学,如果这一门学不好,我们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都会碰到障碍,相信其它的学科也不会学得太好。平时课堂上的组词、造句、写短文、读诗歌,句子分析、都是语法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没有上过一天语文课,能够写出文采斐然的文章来的,那是怪胎,提问者如果想反驳,可以举出现实例子,不要想当然耳。


语文就是教我们好好说话,好好写文章,语法这个词我们用在外语学习的时候讲得多,其实外国的孩子在中小学的时候,也有语文科,也是通过大量的句式、词组、句型分析等等才能够掌握好母语,外国也有不少书面语言障碍者,他们的母语讲得很溜,可是看不懂专业书籍,甚至看不懂报纸,在生活中,也只有数千的单词量,这不妨碍他们生活和简单工作交流,甭指望他们能够下笔千言,在国外,这些人属于文盲级别。

写文章没有语法,神仙也搞不定

文章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不要以为写满5000字就叫做文章,对于书面化的语言,人们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让他人理解,没有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定,那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可能连标点符号什么的都搞不清楚。完全口语化的罗列,哼哼唧唧、颠三倒四,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样的文章(姑且管它叫文章)写出来,玉皇大帝都要被气死。


手语也有语法,中国通行的手语到了德国,人家是看不懂的,因为鸡同鸭讲。


我们可要好好学习,才能好好说话。没有语法的人类世界,是不存在的。


诸葛小村姑


学不学英语是个人的事,的确国家用高考,4.6级来促进学习英语。为什么?因为英语只是沟通的工具,一种语言而己。

比如我们都说普通话。相信我们大部分人会说方言。我们在与家人交流习惯用方言,远在异乡见到老乡用方言会让人感到更舒服,亲切。

同理,为什么学英文。我们完全不用学它也能生活。往个人方向讲我们学习英文是为了将英语做为一种与外界交流的工具。它是一个工具,一个让你有更多机会感受世界美好的工具。就好比为什么高考要考那几门一样,我们不学也一样的生活。但是如果掌握,你的生活质量会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