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漫談我國傳統插花文化

插花是一門美的藝術,和我們所熟知的雕塑、盆景、建築等都是造型藝術

。在華夏的大地上,花的文化一直長存在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之中,人們就喜歡在陶盆上用花朵裝飾,簡潔美觀。

後來人們又將對花的喜愛發展成了插花藝術,將其賦予了獨屬於人的宇宙觀和審美性。中國人常說萬物都有靈性,因此,插花文化中這些無情無慾的花朵植物也被人們根據生活習性分成了不同的性格代表。而後期中國傳統插花又受到儒學道學佛學等影響,開始追求自然美和線條美,慢慢發展出了獨特的美學意義。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漫談我國傳統插花文化

一、中國插花起源

1、原始萌芽階段(先秦)

在先秦時期,人們開始通過折枝花來裝飾祭祀,儘管在這段時間,插花藝術並沒有發展成系統的技巧學問,但是人們自由散發出來的浪漫氣息,也獨具一格,在實用性之外讓人看到了人們的創造力。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漫談我國傳統插花文化

2、初級發展階段(漢、魏及南北朝時期,出現原始容器插花)

由於西漢時期國力興盛,物產豐富,在經歷漢武帝盛世之後,許多西遇的奇花異木便跟隨著商人的腳步來到了中土,極大地豐富了中原地區的花卉藝術。

與此同時漢武帝還出資建立上林苑,以此培育草木花朵,極大地促進了宮中皇室插花的流行。從中不難看出,當時人們對花朵喜愛非常。

到了東漢之後,皇宮之外的民間插花技術繁盛起來,人們開始使用人造花來進行插花創作,藉此展現出了人對自然的通透理解以及再創作

而在南北朝時期,插花逐漸與佛教聯繫起來,成為了早期佛教供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南北朝時期《南史》中記有:“

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

在此階段,花卉藝術的內涵已經格外豐富多彩,人們不斷在花朵上堆砌自己的思想,在表達個人情思之外,也大大促進了花卉形式的創新。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漫談我國傳統插花文化

3、興盛發展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插花成為一門藝術)

隋唐百年間中國插花藝術進入了興盛時期。此時天下太平,經濟發展,人人安居樂業,文化藝術成就斐然,與此相伴相隨的插花藝術也逐漸走入了一個騰飛的時代。

人們經濟寬裕,並開始喜好裝飾,作為主要裝飾品的花朵熱度水漲船高。人們還將每年六月二十五日定為“華朝”,即百花的生日,專門為花朵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在當時牡丹是最受喜愛的花卉,被人們稱作國花。人們在花市上大批量的購買牡丹已經成為了一種追求時尚的方式。白居易《買花》:“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愛花已經成了當時社會的常態

除了民間之外,皇室對花朵的喜愛和利用也並不遜色。唐章懷太子墓出土壁畫中就有瓶花的圖象,從中可見,唐朝皇室插花裝飾宮室已經成了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到後來的五代時期,花朵培育的種類增加,又趕上當時郭江州發明了“佔景盤”,這個器具是一個銅盤,裡面焊接著幾根銅管,在盤花時,這些銅管便能夠幫助花材豎立,不歪斜。從這之後,“佔景”就成了人們固定花朵最常用的容器。在這段時間裡最有名的插花愛好者便是唐朝的李後主李煜,他是出了名的藝術家,對花朵如痴如醉,還專門將每年的二月十五日定為“花朝日”,在這一日舉辦盛大的插花展覽,更是主動將自己的宮室都密佈插花作品。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漫談我國傳統插花文化

4、鼎盛階段(宋代時期)

夢粱錄》稱,“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在宋代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歡“列爐焚香置瓶插花

,以供清賞”。花朵已經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插花,更是被宋人列為“文人四藝”之一。

如果探討中國歷史,那麼應該沒有一個朝代比宋朝人更加喜歡花卉藝術了。在宋代人們繼承了前朝的“花朝節”,每年春天都會舉辦盛大的聚會。人們在這一天爭相上街,街上賣花的小販更是蜂擁而出,滿街隨處都能聞到花朵的香氣。

在宋代,為插花藝術做基調的陶瓷也有了長足的發展,手工藝者為了插花藝術,發明了三十一孔花器六孔花瓶等多種插花工具,插花藝術以及花卉的培育有了長足的發展。民間還有人專門撰寫了插花養護理論書籍,《分門瑣碎錄》中就非常細緻的介紹了牡丹芍藥採摘鮮花的處理方式。

宋代的山水畫是一絕。藝術總是相通的,插花藝術也或多或少的受到繪畫的影響,

尤其是追求意象抽象表達的畫家文人,他們的插畫作品更加註重於氣質,不再追求富麗堂皇的形式,“理念花”開始盛行,人們更加註重花朵的清冷間隔,追求自然清麗的美。這種極具創造性的改革一直到現在都在影響著插花文藝。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漫談我國傳統插花文化

5、緩慢發展階段(元代)

在元代社會動盪,文人看不到未來發展的前景,便主動主張避世隱居,更加追求自由自在的灑脫和隨意,還有一部分人將自己的愁緒放入了插花藝術之中,也就是因為此種原因,“心象花”出現流行起來。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漫談我國傳統插花文化

6、成熟完善階段(明至清朝中葉,插花藝術系統化)

在明清時代,由於前朝的插花技藝已經發展至臻,人們也開始從前朝的理論中提取經驗總結,插花藝術逐漸有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系統理論。和之前一樣,藝術的相通性給了插花作品與眾不同的氣質文化,許多文人雅士在文學繪畫創作之外,在插花理論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袁宏道的《瓶史》、文震亨的《長物志》、清代陳淏子的《花鏡》等。此外,《遵生八箋》、《浮生六記》等,都對該時期的插花藝術進行了細緻生動的描寫。

清代人們的審美開始走向華貴張揚,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依舊在追求著淡雅清麗,插花作品發展出各種各樣與眾不同的風格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漫談我國傳統插花文化

二、中國傳統插花風格

1、季節特色的表現

花朵有自己的花期,而每個季節都會綻放出各種各樣與眾不同的花卉,春夏百花盛開而秋天有菊花冬天有傲梅,在人們的心中,每個季節都可以用花卉來進行代表。而這也間接的影響了插花藝術的創作,這種鮮明季節感加大了人們插花作品的認同感,也賦予了作品一種現實感和真實性。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漫談我國傳統插花文化

2、強調花材的寓意

只要一提到傲骨,我們往往都會想到在寒冷之中依舊綻放的冬梅,提到富貴嬌俏,大家又會想到飽滿鮮豔的牡丹。其餘各種各樣的花卉都有自己獨特的代表意義,這都是人們的表達自己對花卉喜愛的過程中,情不自禁為它賦予的。

這些被真人化的花卉樹木,恰恰體現了人們對於花草深厚的情感,人們這是在藉著花朵宣揚一種屬於自己的情感。“採菊東籬下”,陶淵明便借用菊花來展現自己不屑於塵世汙濁的高冷。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人喜歡借花朵來比喻女子,嬌嫩可人的花卉和女子飽滿豔麗的容貌相稱,格外富有感染力。而花朵的不同花期也常常被用來寓意女子的不同年齡,以花擬人的現象更是廣泛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漫談我國傳統插花文化

3、追求花材個體的線條美,多用木本花材

中國人民有超然的創造力,在古人的手下插花已經不侷限是一種單純的裝飾作品了,他們將花朵線條加以整合,表達出了豐富的畫面,展現出了深厚的感情,以及人們對於自然的想象和再造。

各類花卉都有不同的線條特點有的平直粗獷而有的卻柔嫩曲折,在插花創作者的手底下進行不同的線條能夠相互搭配,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畫面,爆發出感染力,這是我們華夏民族創造審美的體現。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漫談我國傳統插花文化

三、插花——文人們的高雅

1、香賞與酒賞

酒嘗新熟後花賞半開時。”這是花和酒的搭配,歐陽修也曾說:“插花百瓶,醉飲其間。”“深紅淺白宜相間,先後仍須次第栽我欲四時攜酒賞,莫教一日不花開。”在醉酒的朦朧之中賞花,雖然少了幾分雅緻但卻多了幾分豪情灑脫,由此可見,古人的賞花形式也各有不同。

有的文人雅士喜歡在花前薰香,藉此增加賞花環境的風雅趣味,“對花焚香,有風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古人已經將插花發展至了生活情調這一層次,時至今日,插花手工業者也在不斷地盡力恢復前人的雅緻情調。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漫談我國傳統插花文化

2、清供畫的出現

歲朝清供圖》中是當時應景即興的記錄畫作,幫助我們留存了百年前稍縱即逝的花卉之美。歲朝清供的內容大多為了追求吉利如意,這種通過意象來表達內容的插花作品便是“理念花”。

在這種插畫作品之中,人們所選用的花材和一般文人插花有很大的不同,因為要寄託內容,人們便多用松柏、竹、梅、蘭等來表達自身格調高雅,又會用牡丹、佛手、石榴等表達對吉祥如意的祝福祈願。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漫談我國傳統插花文化

四、結語

中國插花藝術歷經百年,在百年間受到多方面藝術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中國民族獨特的審美表現。在古人的創作力影響之下,花朵各自組合,有人的性格情感,也被寄託了創作者的情趣情思。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漫談我國傳統插花文化

插花藝術流傳多年又浩瀚無比,在宣揚傳統文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主動了解探尋在人類美學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之筆的插花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