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怎樣培養一個學習後勁十足的孩子?

孫玉斐


先秦名篇《觸龍說趙太后》有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講的就是父母不能只著眼於孩子的當下,更要為孩子的將來考量。

但是,我們當下的家長,奉行“早早上學、多多灌輸”的準則,花重金讓孩子在各個領域“搶跑”。不惜犧牲孩子的天性,來換取所謂的“起跑線身影”。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是沒有後勁的。

就像郭德綱說的京劇神童“陶陽”以及眾多被過度消費的童星,如郝邵文、釋小龍等。而孩子的發展後勁在將來成人成才最關鍵的因素。那麼怎樣培養一個後勁十足的孩子呢?

第一:杜絕“大躍進”式追逐攀比

國內的孩子在幼兒園就開始上小學的內容;在一年級就學了三年級的知識;在五年級就補習了初二的課本;初中還沒畢業就又做了高中的題。家長心急如焚、急不可耐,生怕晚了一步就遭受滅頂之災。就想飼料豬一樣,雖然肉大,但是真的不好吃;就像大鍊鋼一樣,鋼產量倒不少,能用的沒多少。

我們的孩子不是超人、不是機器,天天超負荷運轉,不出問題才怪。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中國學生,在小學初中時藐視全世界,而在大學畢業後被全世界鄙視的原因。贏在了起跑線,輸在了終點,令人唏噓。

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學會思考,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把孩子變成一個裝滿知識的垃圾桶。

所以,請慢下來,讓孩子有時間細細消化所學知識,滿滿轉化成才幹。

第二:擯棄“服從式”閱讀&學習

中國曆代的名人大賢都是包攬群書的典範。我最推崇的是諸葛亮式讀書方法:觀其大略。這並不意味著走馬觀花、不求甚解,而是不被細枝末節所禁錮,從而能跳出書本,取其精要。這樣讀的書才能轉化為智慧。否則,讀什麼信什麼,就是迂腐。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舌戰群儒時,講到:

西漢時期的楊雄,才華橫溢,修辭作賦,名蓋一時,而奸臣王莽篡權時,他只能屈膝投靠,最後落得個跳樓自殺的下場。

所以,不僅要引導孩子多讀書、讀好書,還要在讀書時加入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的去偽存真,敢於質疑、敢於發聲。

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們的英語閱讀和語文閱讀都太程序化了。在你讀之前,就已經備好的參考答案。如果你不按照參考答案來寫,就扣分畫×。這非常不利於孩子獨立精神的培養。

所以,要在孩童時期就加強孩子發展的後勁,一定要在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上悉心引導。通過吸收、篩選、糾錯、重構,完成對閱讀內容的解讀和消化,使之成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

同理,在寫作、繪畫、演講中適用同樣的思路,讓孩子真正成人成才,而不是變成一個虛無縹緲的“龍”。

第三:放寬管理的繩索,還孩子自由天地

天天澆水、施肥,只能收穫花草和蔬菜,卻種不出參天大樹。

同理,過於嚴格的管理也只能培養出“巨嬰”,永遠培養不出真正頂天立地的人才。

學校的管理我們無法改變,但是在家就不同了。家長可以適度放開孩子的緊箍咒,給孩子以身體和心靈的自由。天地有多廣,孩子的發展潛力就有多大。就像小品中所說的“姚明的家沒頂棚、潘長江的家像水缸。”話糙理不糙。

具體來說:我們總結為以下5點:

1. 把生活還給孩子自己,允許他試錯。既然孩子的生活是自己的,那就讓他自己去經歷。只要不涉及生命危險,儘管讓他去試錯好了,不要老是盛氣凌人,指點江山。即使受挫了,也先讓他自己想辦法,然後再根據情況施以援手。

2. 尊重天性,不強求。很多家長自以為是,強行同化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殊不知,孩子的創造力就在你的威嚴之下消失殆盡了。

3. 放開家庭的思想和言論自由。孩子也是人,不要把他當擺設,凡事多問問他的看法。你會發現,他經常會有很多令人拍案叫絕的想法是你始料未及的。

4. 允許孩子提出不同意見。不要總是覺得他不懂事。你壓制一天,他就稚嫩一天。只有你放下執著,才能看到孩子逐漸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

5. 放下身段,平等對待。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當做一個物品,以俯視的眼光看待孩子。這會在無形中消磨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讓他變成一個沒有存在感的人。

第四:教的只是“方法”,知識讓孩子自己去收穫

記得很小的時候,爸媽就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人從小的時候,家長就非常溺愛他。不讓他做飯、不讓他洗衣服、不讓他疊被子。有一天,他的爸媽有事兒正好要出去一趟,就把他放在家裡,然後在他脖子上掛了一圈餅子。結果過了幾天回來後,發現孩子只吃了眼前的餅子,而沒吃周圍的餅子,餓死了。

或許故事有點誇大,但是說明了一個道理:教做飯,不愁吃穿;給餅子,餓死孩子。

雖然,填鴨式的灌輸知識,能在短期內幫助孩子拿到高分,但是你不可能永遠跟在孩子背後給他灌輸知識,也不能一輩子給他請家教。

所以,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學習、如何提高自己。既不壓制孩子的想象力,又要培養他對萬事萬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總之,雖然培養孩子的後勁,既需要家長的耐心和智慧,又需要堅持和忍耐。但是,為了孩子,這一些都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