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蜀漢真的除了五虎將和魏延姜維之外就沒有拿得出手的名將了嗎?

頭號英雄程心


在《三國演義》中,蜀漢陣營原本也是人才濟濟。老一輩有五虎上將,各自都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壯年派以魏延為代表,有勇有謀,能獨鎮一方;姜維則是青年一輩的佼佼者,文武雙全,有統領三軍的帥才。

除此以外,蜀漢還有其他能拿得出手的名將嗎?當然有,但是令人惋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都未能充分展現自己優秀的軍事才能。

一、關平

關平這個年輕人,在關羽千里走單騎時期就拜關羽為義父,從此就跟隨著關羽四處奔波,南征北戰。大家記得,最早在穰山之戰中,關平就已經上戰場了,在關羽率領下,與周倉一齊擊退了張郃,將劉備、趙雲從重圍中解放出來。

在赤壁之戰、入川之戰等各個戰役中,關平都屢建功勳。關羽坐鎮荊州,北伐襄樊,關平又以副將的身份隨軍出征,多次立功。在蜀漢年輕一輩中,關平的武藝是最高強的,曾經與曹魏猛將龐德三十合殺成不分勝負;關平的領兵才能也非常突出,襄樊之戰中,他率領一支人馬駐守偃城,防衛曹魏的援軍;同時,關平性情忠厚,他身上沒有關羽那種驕狂之氣。

像關平這樣的優秀年輕人,只要稍加磨鍊,完全可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戰區級主將,能力和成就絕不在魏延之下,成為蜀漢軍中的棟樑。但關平過早的犧牲,使蜀漢的未來折卻一根擎天之柱。

二、李嚴

李嚴是蜀漢壯年派的人物。他其實是非常有才能的,可以稱得上是文武雙全,軍事能力和政治水平都非常高超。

劉備率兵攻打益州,當時還在劉璋麾下效力的李嚴受命率兵抵擋。在綿竹一戰中,李嚴上陣與敵軍猛將黃忠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廝殺,五六十合不分勝負。諸葛亮認為其“不可力取”,可見李嚴絲毫都不落下風,這樣的武藝還在魏延之上。李嚴的領兵水平也是很強的,在劉璋麾下就帶過兵,劉備歸天后,李嚴又率領一支軍隊固守白帝城,使東吳不得寸進。

但是,由於蜀漢內部複雜的政治鬥爭,李嚴是位高而權不重,始終被邊緣化,他的各項才能就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三、王平

王平也是蜀漢壯年派的中堅力量,他是在漢中之戰時歸附到劉備陣營中的。

王平這個人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對軍事地理非常在行,對漢中的地形地貌瞭如指掌,因此受到劉備和諸葛亮的重視。王平的武藝也拿得出手,在街亭之戰中,他率兵支援被困的馬謖,與曹魏猛將張郃進行了一次交鋒,兩人大戰“數十合”,王平力盡不支敗走。能與張郃廝殺數十合,王平的武藝相當不錯了。

王平的領兵能力也很強,善長利用地形合理分佈兵力,拒敵於外。王平在南征孟獲和歷次北伐的戰役中表現不俗,為諸葛亮所倚重。王平也完全配得上“名將”的稱號。

四、馬岱

馬岱這個人非常不簡單。他平時比較低調,話不多但很有心機,出手果決,當斷即斷,毫不猶豫。

馬岱是個“一刀流”型的戰將,他的戰鬥效率非常之高,在他的戰鬥生涯中,很多戰鬥都是在一個回合之內解決問題。比如一合擊敗鍾繇,一合斬忙牙長,一合擒孟獲、一合擒雅丹,一合斬陳造。魏延這麼狡詐的傢伙,兩次都栽在馬岱手上。

諸葛亮非常看重馬岱,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賦予其重任,馬岱每次都能夠出色地完成任務。但由於身份因素,馬岱始終沒有獲得過獨立領兵的機會,但他無疑是具備這種才能的。所以也完全可以稱得上“名將”。

說實在的,其實在蜀漢陣營最輝煌的時期真是人才濟濟,名將眾多,但是折騰掉了不少。關羽北征襄樊、失荊州、走麥城,像關平、趙累、王甫這樣出色的人才就損失掉了;隨後,劉封、孟達又損失了;劉備徵吳,再次遭到慘敗,象黃權、傅彤等一些戰將也損失掉了。

本來形勢挺好的,人才濟濟,但折騰來折騰去,有的逃,有的叛,有的死,有的廢,蜀漢實力就大大削弱,到後來甚至發展到青黃不接,捉襟見肘的地步。而這些歸根結底都應該由劉備來負主要責任。

蜀漢後期還有關興、張苞等將二代,也勉強算得上是“名將”吧,但已經完全沒有父兄一輩們那種震懾力了。


饞嘴肥貓鏟史官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蜀漢前期名將如雲,有關張馬黃趙五虎將,後面有魏延與姜維,那麼除了這七個人外,蜀漢還有沒有拿得出手的名將呢?筆者認為是有的,比如後期鎮守漢中的王平、數次平定南中叛亂的馬忠、鎮守永安的鄧芝等都是蜀漢比較突出的將領。筆者這裡重點說下王平。

王平本是魏國一降將 猶堪當蜀漢名將大任

王平本是巴西郡人,在漢中之戰中,叛魏降蜀,成為了劉備帳下牙門將。

跟隨諸葛亮北伐,因老成穩重,在戰鬥中屢立戰功,受到諸葛亮的信賴。

兩次戰役盡顯王平名將的潛力。

街亭之戰 王平作為先鋒與參軍馬謖去守街亭重地,王平多次勸諫馬謖不要捨棄水源上山紮寨,馬謖不聽被張郃打敗,而王平所部佈設疑兵,令張郃不敢上前攻打,之後收集馬謖殘部回營,王平所部未受到損失,因功任命為參軍,王平因此進入諸葛亮的視野,跟隨諸葛亮學習行軍打仗之法。

興勢山之戰穩打穩紮破曹爽。面對曹爽的十萬伐蜀大軍,其他將領主張放棄陽平關,堅守漢、樂兩座堅城待援,而王平頗具謀略,如果放棄陽平關讓魏軍長驅直入,再想奪回就更難了。於是王平依據之前魏延分兵把守、錯手諸圍的策略,在外圍興勢山設下重兵,自己做後援,並向成都求援的打法,果然最後在費禕率領援軍趕來後大破曹爽,不僅成功堅守住了漢中,還給曹魏以沉重的打擊。

英雄莫問出處,韜略何需識丁。王平為人穩重嚴謹,雖不識字,但勤奮好學,讀過的史書能知曉典籍中主旨大義,明理而好學,不失為另一個“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東吳名將呂蒙。在魏延與楊儀互相內訌時,王平以一己之力勸回魏延軍中士卒,使魏延自亂陣腳,避免了蜀漢軍隊自相殘殺的局面。

王平自此以後常年鎮守漢中,為蜀漢守住了益州的北大門,戰事時能上陣殺敵,無戰事能保一方平安,雖比不上五虎將,但比之魏延、姜維卻也不差,倒也可算是蜀漢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我是千河,我來回答。

蜀漢除了五虎將和魏延之外還有沒有拿得出手的的名將?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

話說,劉備時代還是有很多很多比較驚豔的人物。

前期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武將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嚴顏、吳蘭、雷銅、陳到、夏侯霸、吳班、傅僉、孟獲、諸葛瞻、霍弋、王伉、羅憲、向寵、孟達、吳懿、等等。

那麼咱們來說劉禪時代的武將們吧。

1.王平

王平本來是曹操的手下,受到徐晃排擠,後跟劉備。助劉備奪取了漢中。後隨諸葛亮征伐南蠻,多立戰功,伐魏時和馬謖一起守街亭,街亭失守後馬謖被斬,王平受到嘉獎。在之後的北伐戰爭中,多次受命執行任務,表現十分活躍。當時曹爽就領了10萬大軍攻打漢中,但是最後被王平擊退,可見實力一斑。諸葛亮去世後,王平在蔣琬的推薦下,到永安防守吳國。

2.馬岱

馬岱曾與張飛大戰十餘合敗北,後來跟著哥哥馬超一起歸降劉備。之後跟著丞相諸葛亮南征孟獲和北伐曹魏。馬岱久經沙場、多負辛勞,作戰冷靜而勇猛,深得諸葛亮信任。在諸葛亮死後還把斬殺魏延的重任交給他,並且成功的完成了。

3.句扶

字孝興,益州巴西郡漢昌縣(今四川省巴中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句扶為人寬厚,且忠誠勇敢,從徵南方、北伐多次立下戰功,後被蜀漢朝廷封為宕渠侯。公元247年(延熙十年),句扶繼向朗之後,成為蜀漢的左將軍,功名爵位略低於蜀漢名將鎮北大將軍王平。因此,當時的人們以句扶與王平相提並論。

由於史料對句扶沒有過多詳細的記載,導致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但是,這並不能否定句扶的軍事才能,也不會動搖其名將地位。

4.張嶷

初次出名是救出了縣夫人,後來又平定了賊寇,都是在劉備有事不在身邊的時候發生的,所以他解決了很多劉備的後顧之憂,張嶷也多次跟隨馬忠平定過南蠻叛亂。他重新建立城郭,打通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所以不管是在戰場還是百姓面前,他都是非常得人心的。最後召回成都做到了蕩寇將軍。最後帶病和魏將徐質交手,戰死沙場,但是徐質最後也被殺死。

5.向寵

向寵是向朗胞弟的兒子,所以在劉備時期就一直深受劉備器重,諸葛亮也在《出師表》裡面提到過向寵,說這個人的習性非常的好,所以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他是做到了總督御林軍的。

6.廖化

看到廖化大家心裡還是十分的不舒服的,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話還真的被印證了,其實廖化這個人不簡單的,他是關羽麾下的主簿,後到被抓到孫吳了,之後又用炸死回到了蜀漢,最後做到了丞相參軍,多次參與北伐,最後做到右車騎將軍了。所以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7、傅僉

傅僉是姜維時期的人,傅僉這個人深受姜維喜愛,也是因為他是真的有實力的,活捉過很多魏國大將,陽平關一戰傅僉不僅僅展現了自己的忠心,最後也算是為了魏國犧牲掉了自己,力竭而死。

8.馬忠

馬忠這個人聽到的次數其實應該是很多的。他也是被推薦的,是孝廉出生,才和劉備沒說幾句話,就被劉備稱作為賢才,最後做到了鎮南大將軍,在南中這個地方,是讓百姓安居樂業,深受百姓的愛戴,話說馬忠處事果斷,威恩並立,做事有條有理的,甚是厲害。

9.張翼

張翼歷任過梓潼、廣漢、蜀郡三郡太守,做過都督,最後做到了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初封關內侯,進爵都亭侯。這個人是唯一幾個敢和姜維爭辯北伐問題的人,他軍紀十分的嚴明,所以並不得士兵們的喜愛,他覺得蜀國國小,不應該多次北伐濫用武力的。

查看了許多資料。還是未能湊夠10個。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

我是千河,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


小主千河


蜀漢除了五虎將、魏延、姜維外,名將還是有的,只是鮮有人知而已。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下蜀漢名將王平,馬忠,鄧芝的故事。

鎮北大將軍-王平

王平這個人大家可能還是比較熟的,最初是曹操的手下,在曹操征討漢中時投靠了劉備。

街亭之戰時,因王平性格謹慎,被諸葛亮任命為馬謖的先鋒。馬謖驕傲自大,自以為是,捨棄水源將大部隊駐紮在山上,且調度混亂。王平多次勸諫,馬謖都無動於衷,王平無奈只得另請一隊人馬在外圍駐紮,以防不測。結果不出王平所料,馬謖被敵將圍困于山上,截斷水源,阻斷援兵,最終大敗。此時只有王平所帶領的一千多人馬,堅守陣地,鳴金擂鼓,敵將張郃恐有伏兵,不敢貿然進擊,王平這才收集殘兵,安然撤退。

諸葛亮大怒,斬殺了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很多人受此牽連,諸葛亮自身也連降三級。此時只有王平受到尊敬和重用,被升為討寇將軍,封為亭侯。

後跟隨諸葛亮出兵祁山,也屢立戰功,與魏國大將張郃勢均力敵。諸葛亮去世後,魏延作亂,且一戰而敗,這很大程度也是王平的功勞。王平後來被大將軍蔣琬任命為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軍隊。

魏國大將軍曹爽統兵十萬進攻蜀漢,此時漢中人馬才三萬餘人,眾將非常恐慌,都認為要退守以等待援兵,王平認為援兵在千里之外,如果被敵人奪取了城池,那麻煩可就大了。於是規劃戰略部署,眾將依計而行,不久援兵相繼趕到,曹爽退還。

王平雖說長在軍中,但不認識字,讀信,寫信都讓別人代替。但他喜歡聽書,讓別人讀給他聽,往往也能說出其中大意。王平一生遵紀守法,言談穩重,每天端坐終日,為此有些人說他並沒有那種武將的風度。

鎮南大將軍-馬忠

馬忠主要的戰績都在南方的少數民族,比如說平定朱褒的反叛,討伐叛亂的羌人,斬殺少數民族首領劉胄平定南方,恢復失去控制的原越砈郡,被朝廷封為鎮南大將軍。

南方多為少數民族,地處偏遠之地,且反叛無常。唯獨馬忠在此,竟受到少數民族的敬畏。

馬忠為人寬宏大量,喜怒不形於色,對百姓恩威並施,所以少數民族的人對他又敬又怕。直到馬忠去世時,少數民族的人都為之痛哭流涕,還為他修建祀廟祭拜。馬忠在南方的影響就是如此。

車騎將軍-鄧芝

鄧芝出名比較晚,至漢末進入蜀地後,一直默默無聞。當時有一個名叫張裕的相面先生,鄧芝就去算了一卦。張裕跟他說“您年過七十後,官至大將軍,並能被封侯。”後來果如其言。

當劉備平定益州的時候,鄧芝還只是一個管理糧倉的管理員。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與劉備談話,被劉備所賞識,被升為縣長,然後又升為廣漢太守。

鄧芝最大的功績在於維護了與吳國的聯盟。劉備在永安病故,諸葛亮擔心孫權聽說後會有所圖謀,心中不安,恰好此時鄧芝求見,建議派使者前往吳國聯盟,諸葛亮就順水推舟讓鄧芝去往吳國面見孫權。

鄧芝在吳國充分的顯示了出眾的外交能力,使孫權果斷的斷絕與魏國的聯繫,結盟於蜀。孫權在給諸葛亮的信中說:“丁瞇淺薄豔飾,陰險不誠,使兩國合和結好只有鄧芝一人。”可見孫權對鄧芝的態度了。

諸葛亮死後,鄧芝職位不斷提升,直至車騎將軍,獲假節。後來平定涪陵叛亂。

鄧芝性情質樸剛強,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因此與同事的關係不是很好。他一生樸素廉潔,甚至連家屬都要忍受飢寒,去世時家無餘財。

所以說,王平鎮守北方,馬忠鎮守南方,鄧芝聯盟東吳,都有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這難道不算是當世之名將嗎。


古典君000


五虎將、魏延、姜維等人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這些人在劉備建功立業及北伐中作出了貢獻。但是,所謂江山易得,不易守。自打劉備入川后,除了來自北方曹魏的壓力之外,其餘地方的邊疆將領也同樣重要,其鎮守大將的能力不亞於漢中太守。

比如南中地區的庲降都督,歷任者有:鄧方、李恢、張翼、馬忠、張表、閻宇。其作用就是穩定及治理南中地區,還有處理漢人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

舉個例子:在劉備去世後,南中曾爆發三方叛亂,一度使益州陷入危機。雖說當時蜀國是因為劉備東伐失利,導致國力驟降。在諸葛亮上臺後,通過兩年的休養生息,第一時間解決的就是南下平亂,足以證明南中地區對於益州而言是多麼重要。

而且作為第一任庲降都督的鄧方也是劉備親自指派,雖無立傳,但楊戲傳中對其有相當高的評價:安遠強志,允休允烈,輕財果壯,當難不惑,以少御多,殊方保業。

試想,如果沒有這些邊關大將的極力守護,何來益州後方的安定,何來諸葛亮與姜維數次北伐。

另外一個邊關都督是永安都督,歷任者:李嚴、陳到、宗預、閻宇、羅憲。所以對這些任職者的要求,不僅得有鎮守一方的能力,還得有維繫東吳聯盟的政治覺悟。

至於對維繫吳有多重要我們可以從諸葛亮的話看到:若就其不動而睦於我,我之北伐,無東顧之憂,河南之眾不得盡西,此之為利,亦已深矣。

因此,可以說,沒有庲降都督及永安都督的默默奉獻,何來姜維、魏延等人北伐之後顧無憂,何來讓後世仰慕的功績。讓我來說,這些人也是蜀國的名將!


騙人的貓


我認為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三國時期,魏蜀吳分天下,但是國與國之間力量懸殊。就綜合實力而言,蜀漢可以說是三個國家裡面實力最弱的一個,首先,國土面積小,其次,軍事力量也不見得強。在《三國演義》裡,“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是對蜀漢無人可用的最直接的描寫。

蜀國無大將,首當其衝的原因就是戰爭導致武將大量流失。比如襄樊和夷陵兩場大戰,蜀漢失去大量文武將才,比如關羽、馮習、張南、劉寧等等,這些人才要麼戰死,要麼降魏。到了後期,雖然有年輕一輩成長起來了,但是相對前人來說,在才智謀略上遜色不少,不成大器,像諸葛瞻、黃崇等人。

原因之二,蜀漢地理位置的問題,這是客觀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在當時,蜀漢屢次被稱為是蠻荒之地,物質基礎差,文化底蘊也不好,人口較之其他兩個國家,也明顯要少很多。甚至於在蜀漢滅亡的時候,人口不到百萬。人口基數少,也就導致了人才少,大將名將更是少之又少。

原因之三,蜀漢名將本不少,但大多卻英年早逝。劉備入川前,根基在荊州,可呂蒙拿下荊州後,當地官兵很快被收編,關羽部隊幾乎不復存在。之後,張飛戰前遇刺,馬超黃忠病逝,黃權投降曹魏。至此,蜀漢早期精英已經所剩無幾了。

最後,劉備實力日漸壯大的時候,內部分化成四大派系:原從派系、荊州派系、東州派系和益州派系。但益州一派,一度遭到荊州派系打壓,所以這個派系的子弟很少願意為蜀漢出力,也有很多人才根本就無法被提拔起來,尤其是武將人才方面。

由此,蜀漢後期可用之人很少,諸葛亮縱有回天之力,也無法力挽狂瀾,蜀漢最終無可避免的走向滅亡。




遊漫史


除了五虎上將和魏延姜維,蜀漢真沒啥拿得出手的了,要不也不能有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一說,雖然有幾個初露鋒芒的小將,如關興,張笣,諸葛瞻,但也都曇花一現,馬岱,廖化,鄧芝,吳蘭,雷銅,等都難堪大任,王平有點水平,但也不能獨擋一面。後來人材的缺失,和老將擋道,權臣壓制有一定關係。


歸家的綿羊


我認為還有還有以下:

1. 王平,原來是曹操的部下,在和劉備爭奪漢中時,投降了劉備,最出名的時候就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和馬謖守街亭,之後深受諸葛亮器重,帶領蜀漢的王牌軍隊追隨諸葛亮多次北伐,諸葛亮死後,拜為前監軍,鎮北大將軍,鎮守漢中,曹爽帶領十萬大軍攻漢中時被王平擊退,累封安漢候。

2. 廖化,其曾為關羽賬下主簿,關羽死後,他歸入東吳,後來假死迴歸蜀漢,被劉備封為宜都太守,劉備死後轉拜為丞相參軍,後為陰平太守,多次參與北伐,官至右車騎將軍,領幷州刺史,封中鄉候。

3. 向寵,劉備開始時,任牙門將、中領軍,封都亭侯。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讚揚向寵“性行淑均,暢曉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以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也”。諸葛亮北伐時,曾以向寵總督御林軍,不過在南征漢嘉蠻夷時,遇害。


我是經理


蜀漢中有名的將領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趙雲。

蜀漢後期還有姜維,魏延都是比較重要的將領。這些人在《三國演義》中都有濃厚的筆墨來描寫,所以才為人所熟知。但是如果真要說蜀漢就靠著7個將領撐著,也不太現實。其他將領由於缺乏史料的記載,《三國演義》中也不可能對他們進行太多細緻的描寫,因此也不出名。

1.嚴顏——斷頭將軍,寧死不屈。

2.周倉——誓死追隨關羽。

3.王平——敢於直諫(街亭之戰)。

4.傅彤——原型傅肜,以身殉國。

5.馬岱、廖化——任勞任怨,默默無聞。

6.關興、張苞——名將之後,年少有為。

……

可以肯定的是,能流傳下來的名將都是有他們的令人稱讚的功績支持著,沒流傳下來的無論是記載缺少,不慕名利還是其他不知名的原因,總之他們都已經在歷史的洪流中淹沒了。


千古星空


三國時期蜀國

除了五虎將:就魏延,劉封,姜維還行。

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翊軍將軍趙雲、徵西大將軍魏延、大將軍姜維、右車騎將軍廖化、鎮北大將軍王平、副軍將軍劉封、侍中、中監軍關興、蜀漢將軍張苞、庲降都督、鎮南大將軍、平尚書事馬忠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