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有文凭不会干活,会干活的没文凭又进不来,单位到底是需要文凭高的还是需要技术强的?

野草是小米的超级版主


当然需要技术强了。目前基层事业单位超编严重,职称评聘又是鱼目混珠,不懂专业知识、干不了专业技术工作的中高级职称人员比比皆是,岗位工作更是走走形式,与工作能力无关。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有文凭不会干活,干活的没有文凭的现象。事业单位改革一定能够改变事业单位这种人浮于事现状,通过竞聘精简人员,竞聘上岗,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形成积极努力干实事,认认真真搞业务,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应有作用。


就是论事123


用人单位当然需要能干的人! 但会干活的,需要将能干的一面展示出来,用人单位才能在众多应聘者中把你挑选出来。用人单位在没有得到更好的证明前,只能以文凭作参考。特别是大型知名企业,只收985或211的应聘者。没有文凭的,即使你很能干,用人单位很难提前预知。但有人从胆色、能用论文和比赛成绩来展示他们的能力,用人单位是会破格录用的。下面分享几个故事:

朋友1,会干活的没文凭,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她们公司是500强企业的供应商,她的语言能力好、做事能力强,大家有目共睹。其中一家500强企业的员工问她,为何她没进500强企业工作?她说她之前有投过简历,但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她说估计是因为没有985、211的文凭。提出问题的人当即说,他们公司的确是只收985、211的应聘者。

朋友2,够大胆自信争取,且笔试面试中能证明自己。她自小就是敢作敢为,只要有机会的地方她都会开口,努力争取的。但她的高考成绩不够,进不了985和211学校。她大三那年,有知名企业到她所在学校,借用考场招实习生。她作为学生会工作人员,协助布置会场。明知能够参加笔试的,都是985和211的学生。但她主动问招考企业的人事,能否给她一个机会笔试?招考单位的人看到她这么积极主动,经考虑后加了一个笔试资格给她。没想到她的笔试成绩,比985和211的应聘者都好。平常其他人是安排三次面试就决定是否录取,因为她是的笔试是额外加的,用人单位为了确保能请对人,要求她参加五轮面试。她知道机会来之不易,做足准备应考。因为笔试和各轮面试都有优秀的表现,她被破格录取了。

朋友3,不是985、211,用其他努力来证明自己。他毕业的学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他在读期间,除了争取了一次又一次机会发表论文之外,还参加各项专业比赛。其中一个比赛,他在2018年拿了第三,2019再战拿了第二。因为有创新点,比赛的主办方邀请他与第一名上台,在行业会议上介绍他参赛项目及比赛成果。因为有这些成绩能证明他能干,深圳一家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向他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参加实习后,今年9月给他发出了正式聘用信。


所以说,是能干的人,只要能展示他们的能力,用人单位是非常欢迎的。


金鱼每天进步一点点


原来也是个没有文凭的人,但是热爱学习,通过自学学到很多知识,因此也就懂得干很多有文凭都干不了的工作,后来通过自学,终于取得了文凭,又通过资格考试,终于取得了职称,在那个年代留下来的遗憾得到弥补。实际上,文凭也很重要,它能证明你在工作中接受挑战的能力,因为具体的工作不是读书时候书本的作业,又很多知识相互交叉,没有一定知识积累是很难理解的。有了这些知识,又能够动手动脑子去想去干,那么你的成长就很快。我曾经在珠三角闯过,看见一些所谓老师傅,即使技术很熟练,也只是很专一的技术罢了,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想法。跟那些有职称的工程师差多了。如果一个在机械行业混了很多年的工程师,他绝对不会只是躲在家里混的人,一定见多识广,懂很多行里行外的东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无人可比的。这就是学历加职称的力量。


篱中菊


前几天去亲戚家吃饭,亲戚50岁了,一毕业就进了这家国企工作,具体职务是一部门的会计,当时她是高中学历。吃饭的时候跟我吐槽:

“ 我们单位这几年只招985/211,很多还是硕士,就拿部门进来的两个研究生,我就不明白智商那么高,怎么做起事情来连我一个高中生都不如呢?姿态倒挺高的,教一遍两三遍还是不行,我倒怀念早些年那些学历低点大专进来的,人家孩子又勤快又珍惜工作的态度。”

亲戚这么想也正常,那个年代高中学历含金量是不一样的,现在大学生已经是进入社会的标配条件。过去企业少,一个萝卜一个坑呆在一个厂可以稳定的过一辈子,而现在公司多、毕业生更多,入职离职已是普遍现象。

并不是公司刻意选择高学历,而是市场所决定的,其实能在高考的时候考上985、211院校或者在大学时候能考上硕士的童鞋至少在学习能力和意志力上是没有问题的。虽然也不乏有水货的存在,但是这个比例是很小的,大部分毕业生的质量都是有保障的。

相反一些非知名院校的毕业生,虽然也有不少人才存在但是占整个毕业生的比例较小,大公司的人事是不能去赌这个小概率事件的。

很多人都在纠结是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就像纠结人品重要还是能力重要一样。

一、我没有学历,但我很有能力?

一些人在找工作面试为了争取机会,会这么说:“我没有学历,但我有能力”。仿佛已然成为真理,好象自己没有学历就一定会有能力!其实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是当你找工作后就会发现,学历的分量并不低于能力!没有学历的敲门砖多数单位都不会留人,你为此会错失很多机会。

一般持“我没有学历,但我很有能力”论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通常有3种:

  • 盲目类比者

平时不重视学习的人,喜欢以李嘉诚或比尔.盖茨为榜样,并振振有辞的说:“李嘉诚不也是小学毕业吗?照样成为首富,这是一种刻舟求剑式的看法,用静止的眼光看待正在发展变化的事物,李嘉诚是非常爱读书的人,只是那个年代、家庭条件限制。

李嘉诚并不是考不上大学的人,李嘉诚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你们所处的年代和我们不同,如果没有知识而盲目去创业会碰的头破血流,而有知识的人小小付出都会有回报。”而且李嘉诚、比尔.盖茨的智商超过180,你有吗?

  • 妄想主义者

我们看电影看书都喜欢看小人物逆袭的奋斗史,例如:一个出身寒门无名小卒进了某个公司后,得到老板赏识,提拔中意他并把女儿许配给他。现实生活中碰到也是中彩票的概率,一个现代企业管理是非常复杂的一门学问,惠普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说过:“一个连学习都学不好的人如何叫我相信是个有“能力”的人,我们的用人政策是从高学历的人当中挑选能力最强的那一个”。

  • 学生会、社团的风云人物

有的学生在学生会,社团很能混得开,也是学校的风云人物,认为出到社会也会获得相应位置,以为领导能力就是组织人喝喝酒联络感情,说话一本正经用大人的口吻,营造人格魅力、亲和力、服众力、或者看了几本心灵鸡汤,真把自己当成个“角”了。

二、学历是去大公司的敲门砖

大公司大平台学历一定是门槛,有的大公司只接受第一学历211、985的毕业生,有的外资大公司只要中国前几位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你在学历上没有达标,你根本没有施展能力的机会。国内还有一些大公司特别重视第一学历、学的什么专业,不符合要求的应聘者一概排斥在外。学历代表着你有没有机会,所以你说学历重要不重要?

比如:上市公司一般都很重视团队成员的学历,研究生、名牌大学本科生一分到单位一般就是部门领导的重点培养对象,而大专生80%就分去当“杂役”,并且工资上也是有体现差异,其实这样分配也是公平的,这是对知识的肯定,你在学校里面吃进多少到外面就能卖出多少。

三、一个人的学历和能力是成正比的。

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员工的工作能力排名靠前的员工99%都是研究生或名牌大学的,一个研究生和一个大专生的距离其实是非常大的。高学历的人在分析商品的本质、未来走向、运营服务等方面,都比低学历的人要考虑的更加深入、全面!

一个大专生一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事情一个研究生20分钟就能完成,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思想不同,做事的方式也就不一样。记得我的一位老领导对我说:如果说学历无用,那我们公司每年从外面花钱请那么多研究生、本科生干什么?一个同事私下也闲聊说“能力比学历重要不过是用来安慰基层人员的,让他们看到一点希望,更加努力工作而已。”

四、进入公司以后如何立足看能力

学历是门槛,但是要想在大公司立足和发展却只能靠能力,任何一个公司雇佣人员的最终目的都是盈利和创造价值,如果没有能力即使有再好的学历,也仍然无法在公司立足。

亲戚的孩子毕业于国内名校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并晋升到分公司下面的经理岗位,应该说混得风生水起。但是到了分公司中层的位置以后,能力不足的问题就体现出来,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最终降为副经理。本人又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只好辞职走人。可见,要在大公司立足仍然是要有真本事的。

五、要牢记人品才能立世是最重要的

过去我们常说,才能立身,人品立世。无论你有多好的学历、多大的能力,也要以好的人品做好基础,否则短期内可能会投机取巧而获得好处,甚至是拿到一定的职位,但是如果没有人品为基础,早晚会让人认清本质,甚至会栽大跟头。因为有一句名言:捣鬼有术,也有效,但是有限。所以,我们才经常倡导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虽然现在很多人已经把这句话当成了口号,但是毕竟也是经验之谈。

六、学历高不会干活无法避免,学历低会干活却进不来

我们相信每家公司都有招到不合适人选的经验。 HR、老板不是火眼金睛,仅凭一份简历加几次面试,就能充分确定求职者一定能胜任吗?当然不可能的事情,也是无法避免的。

糟糕的雇佣成本总是很大。

拉斯维加斯的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机构创始人Arte Nathan表示: “大多数公司并不知道这一项也包含在营业额的全部成本结构中,所以他们不会预先使用资源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如果你招聘做得不好,这对所有为你工作的人,你的产品和产品质量都会产生连锁反应。”

通常,一个企业招错人的代价大约是这个岗位年薪的3倍,特殊岗位对战略或绩效产生极大影响的那就根据具体情况算了。

当然对于一些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拿到学历的求职者,可能他的社会经验久,技术积累时间长,但是作为企业必须有一个可以标准化、具体的东西表现出来。如果一个求职者说他能力强,给他个机会,不是不可以,是企业吃过这样的亏,可能给过机会发现确实不太理想,此时已经浪费了彼此的时间。

久而久之,企业招聘人员的时候也会提高效率,直接一刀切,将学历卡死,可能会漏掉一些因学历问题拒之门外的理想人员。但这种不断试错带来的时间成本不利于企业人力管理。

对于一些学历高的人是不会干活,还是不想干活,不认真干活,也一定存在,企业在必要的时候、危机的时候也会清理掉,这类人显然也不是什么好榜样,最后毁的也是自己的职业生涯。

以上供参考


学习委猿


职场上到底是看文凭高还是看技术强?

在我的同学圈子里,小李是中山大学毕业,校招阶段就被百度公司内定了,当时在我们这群即将毕业的同学圈子里可谓乍然一惊,还没毕业就已经拿到offer,着实令人羡慕。显然在这里文凭是多么重要的条件之一,文凭在大公司里就是一道门槛,只有跨过这道门槛,你才能有机会与面试官面谈,去展示你的专业能力。


而我的另一个同学小张高中毕业,因为家里有困难就辍学了,后来自己慢慢攒钱去培训机构学习软件开发,经过4个月的高度学习,也开始走上了职场,进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工作过程中上进,开发能力强,比老员工更快熟悉业务,不怕苦,勤勤恳恳,并且通过业余时间参加成人高考,很快被领导赏识,职位得到快速晋升。


通过这2个同学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
在大企业里,第一条件是文凭。当你入职后,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很可能面临的就是末位淘汰。

在创业公司里,第一条件是技术强。当你能力越强,做出来的产品能更快占领市场,你就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年底得到的奖金会更多。


在这里,我想表达的观点是,职场上更看重技术强。

文凭低,我们不妄自菲薄,我们可以通过业余学习拿到文凭。

技术上,我们精益求精,持续不断学习新技术。

一般在新入职场的前3年才会看重文凭,当你的职场经验越丰富,企业选人标准更看重的是技术。


懒小蛇


没文凭你连企业都进不了,很早之前人们就说了,大学毕业证就是块敲门砖。而更多的企业宁愿去请一些高学历的人员,因为他们有知识,有能力。

而没文凭的人,你目前所掌握的技术,只是单一一个方面的。你是这一套工艺最后的实施者,说白点就是操作员。而哪些高学历的人,他们的创造价值就比较高,他们虽然操作上面没那么熟,但是这都不重要!不重要!不重要!

让那些没学历的去翻译一篇国外相关领悟的文章,或者与国外的一些技术人员交流。没文凭的哪些,可以胜任吗?企业发展到最后知识产权是企业最核心的地方。

我们也没听说过,华为或者苹果代工厂,螺丝打的好的人,让他去参与研发。

学历还是很重要的,没学历真的很多方面确实做不了。



壹玖叁柒年


最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不论哪个单位招工,都要大专,本科以上的学历,而且不说工种,都一样。

我有时想,是不是社会发展的太快了,我们这些年龄大的人跟不上时代了,仔细想想,还是不对,明明一个出力的工作,不识字的人都可以干的活,却要那么高的文凭做什么。是不是现在没有低学历的人了?不是,虽然是义务教育,可没有上完就走上社会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他们的身体很好,却比排除在外,我很是想不明白?

说的这儿,我就再说说另一个社会现象,就是现在人的择偶条件,和用工现象有同工异曲之处,结婚是为了生活,过日子,不是为了比学历,不知道什么时候,把这件事牵扯到一块了。看谁家的孩子娶了个大学生……我听到这些话很是反感,大学生就能过好日子,就能是家庭幸福,不见得得吧。


健康为首


学历只是表示你念了几本书,但是在实践中需要对自己使用管理的设备能够懂原理,懂构造,会使用,会排除故障,会检修,做到这样,不是念几年书所能达到的,当前设备更新快,尤其是自动化新设备原理复杂,都是书本上见不到的,无论什么大学,专业教材是一成不变的,几十年都是那些理论,教材编写赶不上新设备的发展,教材与实际脱离。即使教师也没有听说过在实际中的设备,大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对新设备不认识,有的看设备还没有弄懂呢,设备又换新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即使工作了几年,还是跟不上设备更新的速度适应不了工作,尤其在电气电子行业,没有对老设备的了解,接触新设备真是没门。所以在我们系统,大学生刚来时趾高气扬,过了一段时间,都气焰消失了。在电力系统里,老工人能背下来画图纸,每个原件外实际中起什么作用,一旦出现设备事故,马上能够想到是哪个原件出现问题。迅速做出判断,越是懂得多的,上级越是不敢给换工作,一旦出现事故,别人真是处理不了啊。看来念四年大学,并不占优势。


棋魂707


这位提问者又无视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了,硬生生地把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完全对事物的相互关联缺乏清醒和正确的认识,有意无意地走向绝端,既违背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又看不到现实中的客观存在。

在提问者看来,文凭越高,知识越多,注定就没能力,现今那么多企业青睐985,211学校的毕业者,这种行为纯粹就是智障行为,因为招的都是没能力的人,而社会一切有能力者又都是低学历者。

这里我想问的是,提问者仅仅自己提出了一种社会现象,可并没有说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如果提问者无法论证为什么学历越高,能力越低,而能力越高,学历却越低的深层原因,那么我完全有理由断言,这个提问中所例举的前提是虚假的,是站不住脚的。

再说,高文凭所干的活,和低文凭所干的活,其“活"也是不同的。

如果提问的前提都是错误,这个提问是一个伪命题,还是一个真问题?

其实,一切能力的形成都必须在拥有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越具有高超技能的能力,越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一个可以发明高精尖科研产品的工程师,一个可以独立动手制造大飞机,先进军工产品的人,能是一个没接受良好教育的低学历者吗?即使有个别学历较低的人也有类似的能力,那这人也一定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行。

还有一点必须看到,所谓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一般也是在低端产业出现较多,越到高端产业,从业者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技术的学习,在不断的历练中,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能力。


飞鸟留痕2O16


隆雄认为,一个单位,具体要招聘什么样的人,需要根据单位的岗位来定,不能简单地说是需要文凭高的或是需要技术强的。

一、文凭是个敲门砖

其实,单位要招聘一个人,真的不容易。招聘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衡量出一个人的能力,多半是从学历、经历等入手,特别是看应聘者所获奖项,从而推断他是否能胜任招聘岗位工作。

由于招聘单位投入物力财力有限,只能先看文凭,在文凭符合招聘岗位的条件下,再择优聘用。这当然会让一小部分技术强的,但文凭又不高的人落选,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二、如何用才是关键

可以说,人人都是人才,关键是要能分配到恰当的岗位上去。比如,文凭高、写作好的可以放到文秘岗位,文凭低、动手能力强的可以安排到工勤岗位,社交好、言谈强、反应快的人可以安排到接待岗位等等。

因此,对于一个单位来说,应该是各方面的人才都需要一些,包括文凭高的及技术强的,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做到人岗匹配。

三、是金子总会发光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应聘者,不要自视颇高,处事不留余地,事事都看不顺眼。多半的情况下是,有文凭的会干活,会干活的也有文凭。

作为管理者,不要要求太高,否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作为求职者,应该逐步学会知轻重、分主次,学会内敛,学会包容。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