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动脉穿刺一针见血、发明无触式摘镜法……哈医大一院28名男护士个个“身怀绝技”

龙头新闻讯(赵昶 陈英翔 记者 霍营)1月27日下午16时,伴随着铮铮誓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批15名医生、30名护士踏上支援武汉的征程。而这30名护士中有11名男护士。2月13日,哈医大一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120名护士中,又有17名男护士的身影。目前,这28名男护士正奋战在武汉抗疫的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出征时的誓言。

据了解,我国男护士占比不到2%,是护理队伍中的“小部分”,而如今,这“小部分”正发挥着“大作用”。男护士大多工作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以及急诊科等工作强度大、体力要求高的科室,而这次疫情就像是吹响了战争的号角,早在1月28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护士工作委员会就发出了倡议书。

“疫情就像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去奔赴战场!”男护士们纷纷请战,自告奋勇投身一线。

从抵达武汉的那一天起,28名男护士们不辱使命,在抗击疫情的主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卒中病房的男护士关震,家里世代学医,年轻一辈的4个兄弟姐妹,过年期间因为疫情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防控疫情、治病救人。关震的两个孩子,大的5岁,小的3岁,爱人张伟也是护士,但疫情当前,关震仍然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支援。

动脉穿刺一针见血、发明无触式摘镜法……哈医大一院28名男护士个个“身怀绝技”
动脉穿刺一针见血、发明无触式摘镜法……哈医大一院28名男护士个个“身怀绝技”

作为科里的责任护士,细心的他在工作中总是能发现问题。武汉协和西院32床的刘女士是一名怀孕五个月的孕妇,因为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全家人都被隔离了,刘女士一度心情十分焦虑。关震发现后,及时对她进行心理护理。沟通时了解到,刘女士焦虑的原因是家里还有一个5岁的大宝,让她放心不下。由于孕妇的饮食和常人不同,医院里正常的饭菜她根本吃不饱,关震得知后立即报告上级领导,积极解决问题,目前,刘女士的各项困难均被解决,恢复状况良好。

动脉穿刺一针见血、发明无触式摘镜法……哈医大一院28名男护士个个“身怀绝技”

男护士郝谦依在ICU工作过七年,也有过对抗甲流的经历,但是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前,面对未知的环境和患者,他还是有些紧张和害怕,但在真正接触到患者的一刹那,恐惧感消失了,而是被忙碌的工作填满。在ICU工作多年,郝谦依对重症肺炎患者有相当丰富的护理经验,武汉协和西院31床的李阿姨病情危重,呼吸状态很差,郝谦依对她一直格外关照,翻身、扣背、吸痰,他用娴熟的手法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促进炎症排出,目前,这名李阿姨病情逐渐平稳。

动脉穿刺一针见血、发明无触式摘镜法……哈医大一院28名男护士个个“身怀绝技”

重症监护室的陈杨,在呼吸机参数的调整以及血气分析参数的监测方面十分擅长,患者任何的呼吸状态改变和体内离子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危重患者需要每隔两小时检测动脉血气变化情况,隔着厚厚的双层手套进行动脉穿刺极其困难,陈杨凭借多年ICU工作经验,总是能一针穿刺成功,每当遇到血管条件不好,穿刺困难的患者,同事们都会主动向陈杨求助,在病区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患者的“福星”,同事的“救星”。

动脉穿刺一针见血、发明无触式摘镜法……哈医大一院28名男护士个个“身怀绝技”

在哈医大一院28名男护士中,有一半以上是“90后”,来自急诊室的张鸿翔作为一名“90后”的男护士,虽然年轻,但是业务过硬,曾获得“优秀护士”的称号。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和护士长主动请缨要来武汉支援。他在判断患者病情进展及变化方面十分擅长,能及时做出专业决策及相应措施。第一天进入武汉市第一医院14病区上班的他,就发现了问题。在查房时发现,43床的王阿姨血氧饱和度持续降低,呼吸频率逐渐加快,张鸿翔立即呼叫队友通知医生,并在床头给予了患者对症的护理措施,一段时间后,患者憋闷感逐渐消失,“孩子,谢谢你救了我的命!”朝着张鸿翔竖起了大拇指。

动脉穿刺一针见血、发明无触式摘镜法……哈医大一院28名男护士个个“身怀绝技”

在隔离病房工作,队员们的防护问题是重中之重,大家在训练中普遍感受到,摘护目镜时总是容易碰触到皮肤,在手术室工作多年,护士王永余早已养成了良好的无菌操作意识,细心的他发明了无触式摘护目镜这一方法,这样队员们在摘护目镜时可以避免碰到皮肤,从而避免感染的风险,最大限度的保证医护人员的防护安全,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