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想见你》“内向不是缺陷,它只是性格的一部分”

文|深海里的星

台剧《想见你》是刚刚完结的一部高分悬疑奇幻剧,讲述了一个穿越闭环里不同抉择下的不同结局,它涵盖了亲情,友情,爱情多个方面,以一份牺牲与救赎为主,讲述了如何解救多个角色下不同人生的故事。

《想见你》“内向不是缺陷,它只是性格的一部分”


虽说有一部分细节存在漏洞,但编剧以其缜密的思维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结局,很多人从陈韵如假扮黄雨萱就开始声讨她的自私自利,但事实上,她的敏感自卑也好,偏执也罢,都让很多人更真实的在她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完美人设黄雨萱,她乐观开朗,也勇敢果断,但对于更多性格本身没有那么外向的人来说,青春时代的我们也只是活成了陈韵如。而这部剧最后想要升华的主旨,其实也不是以改变陈韵如为突破口,反而成了以牺牲黄雨萱成为救赎。

一份所谓自我认同,其实很容易让一个人在成长环境的塑造中成为有“缺陷”的人,但这种缺陷,它需要的是填补,而不是“纠正”,所以剧情本身对人物刻画是站在时间线之外同样出彩的部分。

可能比起黄雨萱,我更欣赏的是陈韵如这个角色,尽管她的“人设”确实让她整个人看起来并没有那么讨喜,但她的性格,也只是一份内向而带来的怯懦,她在她独处的空间里,喜欢听音乐,喜欢哼歌,那是让她整个人会闪光的时刻。

但她一直以为真实的她不会被接纳,也不会被喜欢,所以用无数方式去伪装自己,也迷失了自己,而事实上卸下面具的她,反而才是她最好的模样。

《想见你》“内向不是缺陷,它只是性格的一部分”


确实也因为在一个大环境中,她的与众不同让她被孤立了出来,因此让她下意识以为是她整个人的糟糕,然后在这样一种偏执的自我否定中,被黑暗吞噬的越来越深。

所以整部剧的中心,其实也是在一份性格差异化的对比中,去告诉每个人,不论你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只要是让自己觉得舒适的状态,就要去坚持做自己,不要被环境束缚,也不要被任何人干涉。

而除了主线人物以外,作为支线人物其实也是在论述这一事实,无论是在压抑与退缩中没有存在感的乖宝宝谢宗儒也好,还是腼腆秀气却在爱面前勇敢无畏的王诠胜也罢,那些被定义为“缺陷”的与众不同,它从来不需要被强行矫正,它也从来不是一份过错,如同剧中那句台词一样:

我希望有一天,这个世界可以变得不一样,无论我喜欢谁,无论我是什么样子,它都不会奇怪。

因此以这方面为突破口去思考,便也能很清晰的让我们认识到整个故事结局的缘由,穿越闭环的打破让一切归零,遗憾虽有,却是给了所有人一个真实做自己的机会,这是救赎的意义,也是重生的意义,更是整部剧为我们留下的最大收获。

《想见你》“内向不是缺陷,它只是性格的一部分”


先说站在陈韵如的角度,她因黄雨萱的出现而被动“改变”,也让她不能再次选择逃避,只能在无处可退之后,面对于她而言很残忍的现实。

在她的视角下,她的生活很糟糕,不懂事的弟弟,每天喝的烂醉的母亲,在家没有温暖,在学校没有朋友,孤零零一个人,也永远拒人于千里之外,她很讨厌如此的状态,也很讨厌如此的自己,甚至设想着能从这个世界消失就好了。

她的“厌世”情绪让她整个人布满负能量,也尤其显得阴郁,而这也是站在她自身出发,让她身边很难有人靠近的原因,她一直有一份太高的期待,以为一个人就该无条件对她好,殊不知情感一直是相互的,只有她愿意敞开心扉的时候,也才是别人能走进她心里的时候。

她掉进了一个自己设下的陷阱里,把听话懂事或是成绩优异刻画成交换父母关心的筹码,把没有朋友定义为是自己不配拥有,太在意外界的想法,也把太多不该承受的压力变成了自己的“本分”。

《想见你》“内向不是缺陷,它只是性格的一部分”


而她的整个“人设”,就让一个不了解她的人只会觉得她十分讨人厌,也更不愿意靠近她,心理学上有一名词“讨好型人格”,就是这种对外在一切极度敏感人的释义。

陈韵如整个人非常缺乏界限和原则,她的缺爱也是因为她不懂得如何去接受爱,她人生的短短十几年,其实只是在扮演一个可能会被别人接受的自己,却从来不是做自己,而她的这份隐藏,显然是适得其反了,不仅没有让她变得更好,反而让她陷入了更大的情绪危机。

但她其实是“可怜”的,这是一份她无法克服的压抑,她一直在渴望改变,却又因为那一颗敏感的心只能不知所措,她会因为一个很小的细节觉得自己犯了错,然后在持续自我否定中陷入越来越大的深渊。

如同父母离婚之时,爸妈想要征求她的意见,她下意识以为是每个人都不想要她,莫俊杰的喜欢,她也觉得那只是在同情她,她看不见的美好,让她整个人活在没有希望的恐惧里,却从不愿意相信身边有很多人爱她。

后来经历过黄雨萱一系列“改造”后,陈韵如周围的一切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那也是当她意识到“扮演自己”没用的时候,便开始选择扮演让所有人喜欢的黄雨萱,她努力延续她的乐观开朗,纵使那依然不是她。

《想见你》“内向不是缺陷,它只是性格的一部分”


而当周围的一切只是一次又一次提醒她曾经的自己有多糟糕的时候,她发现她的所有努力依然没有用,她被内心的偏执所吞噬,最根本原因也在于,她一点都不爱自己,更没有认可过作为真实“陈韵如”是优秀的。

她一直以为卸下伪装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所以作为“陈韵如”的她,纵使渴望家人的理解,渴望朋友的陪伴,却永远一副退缩的姿态,但事实上作为“黄雨萱”的她,虽然人们曾惊讶于她的改变,却从没有任何人会放大这份不同,显然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而后来假扮“黄雨萱”的她,私心一定是希望可以有一个全新的开始,但这种以模仿为代替的伪装,从来无法愈合她内心真正的伤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整部剧不是为了“纠正”陈韵如,而是为了救赎她的原因。

她的伪装非常的浅显,她不是学会了“黄雨萱”乐观开朗的本质,而是单纯模仿她的言行举止,并且她在明知雨天遇袭那天的凶手是谢宗儒却选择向警察隐瞒,也侧面印证了她依然没有克服内心“厌世”的情绪。

她早为自己留好的退路,当一切依然达不到她的“满足”的时候,以“他杀”的方式便能毫无负担的离开这个世界。所以说她的性格“缺陷”从来无法被纠正,这也是一个闭环一次次无法破解的根源。

整个故事一直围绕小年夜死亡真相展开,而所有人的努力也是为了改变这一悲剧的结果,但当这一切是陈韵如所主导的,打破这个闭环,也就意味着所有的一切归零。

有人说这个结局并不好,它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并没有一个想象中的大反转,但我一直觉得这是最好的结局,也因为有了这个结局,才让所有的不合理变得合理。

《想见你》“内向不是缺陷,它只是性格的一部分”


陈韵如想要的结束,是因为从始至终无论哪个环节哪个人都没有给到她想要得到的美好,她希望喜欢的人喜欢她,但李子维喜欢的只是占用她身体的黄雨萱,她想要家人在乎她,但弟弟和妈妈的接纳,也只会告诉她作为“黄雨萱”才更好,同样在学校也是,在她的世界里,她从来没有作为“陈韵如”得到过任何认可,她依然只是那个“不被接受”的人。

第三次穿越失败,黄雨萱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一个结果已经注定,她什么都改变不了,而这时的我们也才理解,当三十七岁的李子维告诉黄雨萱不要妄图改变任何,只要以“陈韵如”的身份活过小年夜的含义。

牺牲”是必然,陈韵如的悲剧在于她始终缺少一份自我认同感,而这份“性格缺陷”除了她自己,没有人能帮她,黄雨萱干预的人生,表面上是让她看见了那些被忽视的美好,但事实上于陈韵如而言,只是在一份对比中更加凸显她的失败,这是因,而打破闭环扭转过去,给陈韵如一个接受自己的过渡,这是果。

一份因果关系,是化解一切的关键,也是拯救所有人命运的关键。

其实最开始,连同观众在内都以为他们需要做的是让陈韵如“变好”,但事实上,无论哪个人,在那个环境之下都改变不了陈韵如,她的跳楼是因为失去了活下去的价值,无论作为敏感脆弱的她,还是后来假装“黄雨萱”的她,她都从来没有作为她本身收获到认可,她自始至终都还是那个“失败”的人。

加上黄雨萱的出现,更加切断了让她最后“做自己”的机会,人人只是想要看到“改变”后的她,人人劝诫她不要变回从前的样子,却不曾细想过,作为真实的她甚至连被其他人看到的机会都没有。

《想见你》“内向不是缺陷,它只是性格的一部分”


“绝望”是一点一滴累计的,“赴死”的决心也是一点一滴添加的,人们妄图拉回一个没有求生欲望的人,也只是天方夜谭罢了。

所以我们说整个故事为什么是以牺牲黄雨萱为救赎?便是让人们明白,当我们定义陈韵如的性格为缺陷,已经把她推到了没有回头路的深渊,用黄雨萱的“完美”去凸显陈韵如的不美好,也是在强调内向的人需要改变。

但她尝试了,也失败了,她的人生不可能一直是以模仿他人为主,唯一能让她走出困境的,是接受并且容纳真实的自我。

后来黄雨萱明白了,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明白了,让一切破解的根源,就是不要强行去改变陈韵如,没有了穿越这一环节,就不会有外向乐观的“改变”出现,而没有这一份干预,就不会加速陈韵如的绝望累计,

她所欠缺的,只是一份认可,以及她对自己的接受,而在那些不会消失的美好里,还能享受一个人安静听歌时间的她,至少在期待中她是可以变成她喜欢的样子的。

所以在我这里,整部剧是没有留下遗憾的,一份青春时代的救赎,彻底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很多没有交代的剧情虽然是留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但在往美好方向靠的时候,至少他们都会再给自己或是给身边人一个机会,正如最后陈韵如所说的那样:

“我会那么想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不是因为我对世界太失望,而是因为我对世界有太多期望,其实我比谁都清楚,能被一个人放在心上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不管那个人是谁,是家人,还是朋友,都是非常难得,应该要被好好珍惜才对。”

《想见你》“内向不是缺陷,它只是性格的一部分”

而这也成了整部剧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如同开头我所说的那样,尽管人人羡慕黄雨萱的美好,但青春时代的敏感,让大多数人只是活成了陈韵如,很多原因都会让我们没有其他人看上去那样快乐,但无论内向也好,外向也罢,它都只是性格的一部分,却从来不是性格的缺陷。

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去矫正,去改变,更不需要违背自己去迎合,去妥协,当你更享受于一个人听歌的时间,就保持住自己的热爱,用心去发现身边曾被忽视的美好,当你能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时候,就永远坚持自己的活力,任何模样都会是你最好的模样,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接纳自己的性格,接受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优秀,也认可自己的努力,永远不要觉得自己不好,也永远不要强迫自己去改变,请记住,在被他人认可之前,我们最需要的,其实是自己认可自己。

图片来自电视剧《想见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