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隔行如隔山,如何走好转行的三步阶梯?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很多人认为,转行就如同翻山越岭一样困难。早在疫情之前,就业形势便已十分严峻,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很难,更别提转行的想法了。

老友婷婷却不这么认为,她说,疫情过后,我们仍能为转行做好准备。去年十二月,裸辞了整整半年的婷婷,终于成功转行,拿到一份金融科技公司的运营管理岗位offer,薪资偏高。

转行之前,婷婷曾在互联网行业深耕八年,是一位非常资深的产品策划人,从未接触过投资人或理财产品。本以为婷婷会往产品经理方向发展,没想却成了金融科技公司的运营。

金融行业的运营,与互联网行业的运营几乎完全不同。作为资深的互联网产品策划人,婷婷虽懂一点技术皮毛,擅于洞察用户心理,却也构不成她转行的底气。

想要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的“运营管家”,不懂理财产品是不行的。尤其是需要协调各种有限的资源,还要和投资人打交道,总不能连点金融方面的理论知识都没有。

于是,婷婷计划裸辞半年之久,专心进修金融行业的理论知识。通过朋友推荐,她来到这家金融科技公司拜师学艺,不谈薪资,权当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婷婷之所以转行成功,缘于<strong>“肯付出”

隔行如隔山,如何走好转行的三步阶梯?

01

裸辞期间,应摒弃恐惧心理

婷婷的“肯付出”,缘于她的决心。不仅半年之久,早在三年前,婷婷就有意转入金融行业。无奈隔行如隔山,她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胜任金融方面的工作,唯有一试。

她先是报考金融方向的高级研修班,学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而后积累这一领域的人脉,向他们学习,积累相关经验。

恰好是半年前,高级研修课程结束,婷婷索性辞去工作,直接进入金融科技公司学本事。推荐她的朋友就是在进修期间认识的,见她有意入行,便助她一臂之力。

裸辞期间,婷婷见到身边有很多人失业,他们的心情低落,苦找不到工作又产生恐惧心理。裸辞时间一长,很多人都会害怕。害怕职业生涯空窗期太长,害怕丧失面试的能力,又害怕贫穷。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恐惧心理,尤其是对贫穷的恐惧。很多人即便半年不工作,也不至于会吃不上饭,只是一旦断了收入,内心会觉得不安。

于是,很多人在裸辞期间,总会化成一把利刃,时不时地伤害自己至亲之人,把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归结到原生家庭问题上。

这些惶恐与不安带来的困扰,始于人的恐惧心理,在裸辞期间更易爆发。因此,我们决定要裸辞,或是无奈失业,首先要做的,是<strong>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摒弃恐惧心理。

隔行如隔山,如何走好转行的三步阶梯?

02

转行的三步阶梯

我们都知道,现实中常见的阶梯,通常不是我们能一眼望到头的。世事万物具有规律性,阶梯如是。若想更上一层楼,总归是要转弯才行的。

转行的道理亦是如此,能在多变的时代里,常年深耕在一个领域,是越来越难的事情。我们都要做好转型的准备,疫情过后,万物有待复苏,变化的背后亦是机会。

婷婷萌生出转入金融行业的念头,那时并不能预见到会有疫情发生。但这段时间里,无法复工的她依然玩赚金融圈,更坚定了她想要扎根在金融行业的信心。

她懂得研究股票市场,懂得撰写基金报告,懂得分析宏观经济,还擅于和投资人打交道,已然开始成为金融行业的新秀,这离不开她的“转行三步阶梯”。

首先,选定行业目标,给自己一段时间的试炼,而后再根据结果做出决定。例如,婷婷报读金融方向的高级研修课程,实际上是给自己一次试炼的机会。

若是在修读过程中,发现自己未必对此行业真的感兴趣,又或者是学不进去,那么便可考虑放弃,或另行选择目标。

其次,到目标行业领域里历练一番,学以致用,积累实操经验。光是从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来判断自己能不能胜任一份工作,难免有失偏颇。若是能到目标行业的巨头公司实践,就算不谈工资,也会是一份收获。

再者,搭建目标行业的战略关系,包括投资人、竞争对手、行业领军人物、客户和猎头等。这些人脉长期活跃在目标行业,早已积累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搭建行业战略关系,有助于在关键时刻帮得到自己。

走好转行的三步阶梯,即便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但<strong>老板们是不会拒绝能赚钱的人才。“肯付出”我们原有的行业知识、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要“肯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获取新领域的知识、经验和战略关系。

隔行如隔山,如何走好转行的三步阶梯?

03

选定目标,深度学习(起跳)

婷婷决心要转行时,考虑过自己从未涉足金融科技领域,未必能在短时间内胜任金融方向的工作。于是选择从公司运营角度入手,开始接触相关业务,考取有关从业资格证书,再慢慢考虑转型。

在选择目标的过程中,婷婷的想法是弹性的,不强求自己,更不去定义何为转行成功。考虑转行之前,婷婷思考过这三个问题:

  • 金融行业与原来所在的互联网行业是否有交际,哪些技能是可以转移的?
  • 是否非得裸辞才有足够的时间历练,现有的存款能够支撑自己裸辞多久(包括“学费”)?
  • 身边是否有同行,有没有人可以帮得上忙,哪些朋友可以成为新领域的战略关系?

看清能有多少资源来支撑自己的想法,才能不受恐惧心理的影响,继而专注在新领域的学习和历练上。虽说两个行业之间相隔甚远,却也不是共通点。<strong>能够找到可转移的技能,相当于找到两行相交的某个机会点。

隔行如隔山,如何走好转行的三步阶梯?

04

学以致用,积累经验(翻转)

隔行如隔山,想要越过那座山,我们更要找到熟悉地形的人。这个人便是能帮助我们成功转行的贵人,但不能见到这一领域的人,便认为他就是战略关系里的重要人脉。

找对帮助我们的人至关重要,麻烦别人的事不宜超过三次。若是需要给他人添烦,则应该选择最能在这件事情上帮助自己的人。

婷婷通过朋友推荐,成功来到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工作。虽说是因为朋友推荐的关系,实则是她不愿要薪资来求学的态度,打动了老板。

裸辞没有收入,还能有这样的决心,实在难能可贵。老板是个高情商的人,当然不会真的不给工资,怎么也会有所表示。资深人士花时间和精力带新人,其实也会产生成本,但婷婷的决心着实能打动他人。

光是到院校里学习金融方面的知识,肯定远远不够,应学以致用。婷婷明白这个道理,那些理论知识是需要通过实践出真知的。

婷婷本以为自己能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就掌握金融方面的业务知识,最后却用了整整半年。就在她准备找工作的时候,被老板留了下来,且以运营的角色<strong>(找到切入点)切入,继续在金融领域里积累经验。

隔行如隔山,如何走好转行的三步阶梯?

05

搭建新领域的战略关系(落地)

实践出真知,却离不开战略关系。有时候想要做成一件事,只需要找到对的人便可。推荐婷婷的这位朋友,虽是金融圈里的人,但与这家公司的老板相熟,说话非常有份量。

这着实增加了推荐的成功率,剩下的路还是要靠婷婷自己去走。倘若她真的不合适这一行业,那么也待不下去。可若是能做出成绩,自然也会被行业里的人高看一眼。

搭建新领域的战略关系,往往是为了在事情的关键点上得到帮助。请人帮忙,绝非等到需要帮助时才去建立友谊,而是<strong>先搭建好战略的关系,在有需要时,才提出请求。

战略关系涉及到行业的方方面面,即是一种互相帮助的状态,也是一种共生效应。例如,一颗小草自己成长,怎么也长不高,因为没有对比关系的存在。倘若将小草放到草堆里生长,那么在对比关系里,会因为想要高人一截,而不断催促自我成长。

在院校里学习理论知识,在金融科技公司里学以致用,这又何尝不是<strong>共生效应

的体现呢?当婷婷把自己置于金融环境里,自然可以在比较关系催促自我快速成长。

隔行如隔山,如何走好转行的三步阶梯?

06

写在篇末

疫情过后,万物复苏。这是变化的最佳契机,也是我们考虑转行的好时机。转行不宜盲目行动,不仅需要做好转行之前的准备工作,还要走好“转行三步阶梯”。

摒弃恐惧心理的好方法,是了解自己有哪些资源可支撑转行的想法。且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自己的存款能支撑多久。心里有底,且目标坚定的情况下,可有效防止恐惧心理的侵袭。

不必急着要一个结果,转行之后或许超出想象,又或许不如预期。一边实践,一边思考,给自己一段历练的时间,再去下定论。隔行如隔山,我们需要熟悉山路的人,真正能帮助我们的人,指引我们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