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学会心理学真的可以洞察别人的心思吗?

徐彬凯


你好,我是一名心理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希望我下面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明确两个概念——心理学和洞察。

一、心理学,它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具体的研究对象是: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例如,感知觉、思维、记忆的。

2.个性心理,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动机等。

3.意识和无意识,例如催眠与梦。

研究的目的包括:

1.描述发生的事情。

2.解释发生的事情。

3.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4.控制发生的事情。

(以上内容属于《普通心理学》)

二、洞察:看穿,观察得很透彻。或者是发现内在内容或意义。

按照我的理解,洞察别人的心思,包括两层意思。

第1层是指能清楚的观察到别人的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例如情绪动机,思维模式,人格特点等等。

第2层是指能发现别人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例如希望被关心还是渴望被认同。

三、回答

根据上面对两个概念的解释,可以发现学习心理学真的能洞察别人的想法,但是有个前提条件,必须有可观察可分析的客观数据,例如发生的事件,展开的行为动作等,这本身就是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存在目的。

四、注意

1.心理学目前发展的程度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相对真理(跟1+1=2这样)。因此不同理论解释的行为背后的东西也不太一样。

2.心理学包括的领域非常大,包括理论型的和实践型的。我们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心理咨询,仅仅是其很小的一个分支。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学完所有领域。因此这里的学心理学,还需要区分是学习哪个领域的心理学,不同领域的心理学,洞察别人想法的方法和程度也会不相同。

3.个体差异造成每个人学心理学后的结果不同理论上可以洞察别人的想法,也不代表一定就能。因为学习的人不一定能完全把学习的东西有效的应用和实践(例如“纸上谈兵”)。

4.无论是什么目的,学心理学对我们的帮助都会非常的大。以我的经验来看,最大的帮助是认识自己。

如果有哪里不认同的,欢迎找我讨论。



李瑾心理师


学会心理学真的可以洞察别人的心思吗?

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考试教材上,对心理咨询是这样定义的,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的有关伦理规定,帮助来访者(有心理问题的人)解决心理问题,消除症状,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优化个性,完善人格的工作。

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来访者要积极配合,回答咨询师的问题,不隐瞒,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困惑,经历,来分析出现症状的原因,给出康复的方案,来访者在此基础上,认真体会练习,慢慢的走出困境,达到康复的目的。

从咨询师的工作程序看,咨询师也不会洞察别人的心思,对方不说,咨询师很难猜到。所以要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科学,不是算命,相面那些迷信唯心的东西。


霍体清


估计难,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同样的信息可略知一二,古人说,英雄所见略同就是这意思。


股经汇播


真的,


用户8518124582079


其实大众很多人对我们心理学有很大的误解,所以我今日在此澄清大众对心理学的部分误区。

一、你真的知道心理学是什么吗?

没学过的人都以为什么什么是心理学,但实际上他们都不懂,其实老师们从来不会告诉学生说:“你们看那个人在做什么?我告诉你们他在想什么。”如果说得不好听,那么心理学只是喜欢在某个细小的问题上追根究底罢了,比如说,发展心理学家总想知道,孩子的性格是不是与母亲早年的对待有关(依恋理论);实验心理学家会去研究,天气热了人们是不是会更多地闯红灯(相关研究);社会心理学家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你突然没有任何原因地向天空上看,你身边的大多数人也会向上看(从众心理)……根本不是大家所“流传”的那样,各个“门派”不过是在各司其职,去探究人类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各种根本原因罢了,就像哲学家总会去想宇宙的起点、人类的起源、意识怎么产生一样,其实没有人去怀疑哲学家的奇思妙想,却总有那么些人将心理学“妖魔化”。


二、就算心理学不研究别人的心思,那学心理学的人是不是更容易知晓别人的心思呢?我可以确定地告诉你,答案必然是否。

因为:1、学心理学的人并没有通过什么特殊的测试才入学的,也就是说,填报志愿,谁都能报心理学,什么性格的人都能学心理学,也就是说,心理学院/系根本不能保证招到了什么样的人,那同学们自然是各有特点的,有的人敏感,有的人天真,有的人粗心,有的人孤癖,你能保证所有人最后都能保证培养成一类人吗?人思细腻?察言观色?能言善辩?NO,NO,NO!所有人都是不同风格的,但只要他愿意在学术上尽最大的努力,终究能做出一番辉煌的事业。


2、察言观色等能力都是要培养的,你若是阅历够丰富,可能会发现,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可能是企业的总裁(商海打滚),可能是营销人员(笼络客户),可能是街头小贩(招揽生意),更甚可能是酒吧红牌小姐(囧……这牛马蛇神什么人没见过啊)……这种能力不仅要经历、要练习,也要沉淀、要参透,当然有些人天赋异禀,但可以确定这根本不是学心理学的专利,反过来想想,但凡在心理学学术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者,说不定在这个方面做得极差呢,因为整天面对的就是一些单纯的东西,研究、被试、数据、报告,哪有机会锻炼呢?我所知道的几位专家就是那种相当实在,不擅社交,潜心研究的。


3、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医生当然必须具备一些对当事人的洞察能力,但是,这都仅限于他们自己的职业范围。因为他们必须对当事人提供的信息敏感,才能及时地引导当事人的咨询或治疗。但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如果不知道自我保护(就是总去想当事人的事),过多地让自己卷入当事人的事例中,那他会痛苦不堪的。你想想,是个人都是正常的家庭与生活的啊,谁有时间总去分析或者为他人的事情烦恼呢?而且,他们都是有专业素养的,坚决执行保密原则。


三、为什么大家对心理学的误解那么多?

1、雾里看花。大家总是从通俗意义上去理解心理学,以为心理学就是很神奇的、灵异的或是深不可测的,所以,才有很多人胡乱去猜想心理学的内涵,其中不乏很多夸大、离奇的猜想,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都不知道传成什么样儿了!


2、媒体信息被错误理解与过分夸大。看电影吧,多是《沉默的羔羊》里那类的变态心理医生;看《犯罪心理》吧,罪犯都是心理变态的;看新闻吧,哪个哪个人杀人了,可能他有精神分裂症,哪个哪个人跳楼了,可能他有抑郁症……看吧,媒体总对一些东西进行了过度的渲染,而观众们也很是喜欢或恐惧,总之是完全关注到了,因为这些东西或是情节曲折,或是刺激有趣,或是耸人听闻,但他们哪知道,这只是看到了心理学的冰山一角,更可能是经过过度的再加工的信息,早已面目全非了。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啊!


3、概念混淆。如果说:“你神经病!”大多数人认为这就等同于“心理有问题”,殊不知心理学上根本没有“神经病”这一说,而心理学里有的“神经症”、“精神病”与大众所谓的“神经病”也完全又不是一个概念;最令人囧的就是,“变态=心理学”,特别是去查那种所谓的“XX部必看的心理学电影”,你会发现,多数都是讲一些所谓的BT做了一些BT的事情,经历了相当BT的过程,产生了一个BT的大结局,无一不符合一个字——“怪”,一些灵异片、血腥暴力片也扯进来了,有的真是一点内涵没有,弄得好像变态的东西就属于心理学的范畴,让人大跌眼镜。


4、恐惧心理。你害怕么?其实,更多时候,是人心底的恐惧在作祟。所有的人都需要隐私,需要空间,你会不会觉得一个人在你面前,可以看透你任何一个动作、眼神代表的含义,就像你穿着衣服,他却透过一层玻璃看到你赤身裸体一样,非常不舒服?!所以说,大多数人都害怕被人看穿,所以他们恐惧。但这种恐惧并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但是会通过一些间接的表现来体现。首先就会有某些人错误理解与推测心理学,不自觉的心理学“妖魔化”也是他们潜意识里对自身安全的维护与对侵犯隐私的抨击,而这样的恐惧又是那么地容易传染,造成恐惧的泛化……鄙人陋见,纯属个人思考,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欢迎讨论。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孝品健康


洞悉别人的心思,我想,这是许多人学习心理学最原始的动机。


“学会心理学真的可以洞察别人的心思吗?”

抱歉,我会觉得这是个伪命题。理由如下:


第一,心理学,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学科。它既不是静态的,也不是可量化的,它是一个不断建设和完善的众多学问的动态集合。所以,穷尽你一生的精力也不可能完全“学会”它。



第二,正如楼上回答一样,你不学习心理学,照样可以揣摩别人、察言观色。并且,心理学的目标从来不是“为了洞察别人的心思”这般狭隘。心理学的目标基本上可以统一为四点: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和控制行为。



第三,心理学是门科学。是科学、科学、科学。不是什么占卜、星座之类的迷信。心理学上的概念和理论的建立都必须遵循科学的逻辑,即:可证伪性。建立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临床经验观察积累、心理科学试验。为的是探索行为和心理之间的关系,达到预测甚至控制行为的目的。所以“洞察别人的心思”这种想法,上不得台面。


另外,本人最恶心的是,伪心理学大有卷土重来之势。貌似什么狗屎洞悉都能别冠以“心理学”的称谓。好比下图:


灯下悦读


如果学心理学会了就洞察到别人的心思,那岂不是成神了!很多人对心理学有很大的误解,其实学会心理学并不会洞察到别人的心思!

学心理学最大的成果是自己的心思变得很敏锐,能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什么,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这个情况属于什么问题。并且要通过这个理论经历更多事情,理论加上深厚的经历才能明白别人的那些问题是出于什么原因。别人的那些情况是因为什么事情影响造成的,资历深的就能达到这个果效,资历浅的就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去询问有问题的人的症状和经历,然后套用理论来解决。这是资历深和资历浅的区别和解决方法。但不管是那种方法都不能洞察到别人的心思。这是绝对的,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不是什么灵异的唯心学,是很正常的一种科学,并不是学了就知道人的一切心思想法了。有的人不学心理学,但经历久了也会知道人的一些想法,但是经历一辈子也不会知道人的一切心思。心理学跟他们的区别就是有理论作基础做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