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教育孩子,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哪一個更重要?

最近剛剛結束的央視的主持人大賽,有一個辯論題,就是討論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對於主持人來說,哪一個更重要。我想起之前奇葩大會的時候,高曉松也就這個問題發表過觀點,基本跟我自己的觀點挺契合的。

大家的看法當然是覺得兩者都重要的,而且互相不能分割。我覺得讀萬卷書更像是一個基礎,但是行萬里路,則是能夠更好地夯實和拓寬萬卷書的深度和廣度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也一直遵循這樣兩者的結合。以至於Eric從小就有一個世界夢,昨天他還一邊看國旗名單一邊告訴我他了解過的國家有哪些:▼

教育孩子,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哪一個更重要?

帶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藝術館等,這個跟我一直還挺認可的“STEAM”分學科的教育理念有關係,其中的A就是指Art藝術方面的薰陶,也是我們一般說的美育

關於美育這個門類,它可能沒有其他“STEM”學科這麼火,也不帶很多功利的成分,但這更像是教育的養分,可以“潤物細無聲”地滋養孩子整個人的行為習慣,從而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這也是“行萬里路”給予“讀萬卷書”更好的養分體現之一吧。

像這次被迫宅在家裡,雖然原本的假期家庭旅行被取消了,不過我和小朋友之間的閱讀,繪畫等活動比平常增加了很多,很多活動主題都來自之前的出行經歷,而且他們也會去閱讀歷史書籍和欣賞臨摹一些展覽作品。

今天就想來跟大家回顧一下,去年暑假我“一拖二”帶孩子外出旅行或者學術交流的一些點滴收穫

  • 2019年6月 美國西雅圖大學、西雅圖海洋館

去年帶孩子去英國劍橋大學做交流、去美國西雅圖參加Gottman培訓,我都會積極帶孩子去跟當地的人交流和相處。融入當地的社會,見到不同的人,參與到不同的生活,發生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和相處。這樣一個體驗人生百味的過程,才會滲透在我們的心靈裡,這時候行萬里路的價值,才真正算數。

孩子旁觀著我跟很多人的對話,或正經討論或閒聊溝通,他們也嘗試去找自己跟別人溝通的話題,跟其他小朋友打成一塊,互相嬉戲。

教育孩子,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哪一個更重要?

孩子也積極在旅行中學習改變,幫忙搬運行李、一起規劃路線、自己照顧好自己,獨立飲食作息,他們不再是被照顧的幼兒,而是一起去努力的小夥伴。

教育孩子,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哪一個更重要?

走出去,無關時間、地點和人物,讓孩子也參與進來,無論多少,無論輕重。踏出了這一步,你會發現孩子絕不僅僅只是被動接受幫忙的人,而是可以成為你不可或缺、獨立自主的好幫手,這才是旅行真正的意義。

  • 2019年7月 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三一學院
  • 2019年8月 新加坡科學館、國立美術館

正因為世界在日新月異地發展著,而人文歷史是所有文化的根基,所以去到任何一個地方我都很積極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科技館和藝術館,去帶孩子體會歷史人文的豐富故事。比如英國劍橋大學交流時,在劍橋郡一個學院一個學院的閒逛,就花了我們幾天的時間。看每一個歷史名人的介紹,讓孩子在這些故事面前,去想想自己期待的未來。

也許孩子會發現,喜歡科學家是因為喜歡創造的世界,而喜歡藝術家是基於對生活的美好,這些都是孩子對人生和未來熱愛的開始。

教育孩子,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哪一個更重要?

去看看牛頓蘋果樹的後代。在劍橋大學跟學生、老師們交流的過程,我時常會看到大家臉上的自信滿滿。讓孩子感受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仍然有許多人在好的氛圍中,學習如何更加勤奮、自律,並且讓自己更加有能力

教育孩子,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哪一個更重要?

以至於後來我們看到了牛頓圓盤,Joshua說,“如果有一天,我建造出一個火箭,你會願意乘坐我的火箭,飛上天嗎?”弟弟說,何止飛上天呢,我要去太陽系,幫你找黑洞。他們轉動著圓盤,好像真的在用心研究什麼大事件一樣,這又何嘗不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育孩子,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哪一個更重要?

也許我們心中都有嚮往的一座山,旅行為我們提供通道,但是旅行的意義一定不只是登到山頂那一刻感受的不同風光,更多的是如何在過程中走得更遠、努力攀登、不斷探索。

  • 2019年6月 美國西雅圖太空針塔
  • 2019年7月 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

去西雅圖培訓時,會議很長,Joshua就在旁邊塗鴉畫畫等我,陪著陪著,自己在會議上呼呼大睡起來,他身旁還躺著很多旅行日記。這是我們的約定的,不管走到哪裡,我們都要嘗試把自己的故事記到哪裡。▼

教育孩子,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哪一個更重要?

我們無論是在哪一個城市都保留著這樣的習慣。從英國大英博物館的藏品、西雅圖太空針,到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畫作等等,這些都是他們珍貴的會議。以至於現在孩子看到書上相似的圖片,立馬就會喊起來,媽媽,這是哪這是哪。孩子喜歡的建築和藝術作品,他們時刻都記著。▼

教育孩子,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哪一個更重要?

各地方的美術館、藝術展都是我很感興趣的地方。我家倆孩子也喜歡畫畫,但我不希望他們的畫作受到任何流派的限制,所以我會帶他們儘量去看很多藝術大師的作品,以及閱讀一些繪本和動畫。

這個習慣很早開始了,像18年我跟孩子玩過拼貼畫作品,這是孩子們花了一個小時創作出來的作品,那會兒是18年底,Joshua5歲多。▼

教育孩子,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哪一個更重要?

後來帶孩子去劍橋大學,剛好有一個小活動是藝術創作上的拼貼歷史,像畢加索這幅歷史上很有名的拼貼畫作《藤椅上的靜物》。孩子就很驚訝地說,原來拼貼畫畢加索也喜歡!當孩子明白原來畢加索這一幅畫,開啟了拼貼藝術的潮流後,他們不僅興奮,而且還覺得不可思議。▼

教育孩子,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哪一個更重要?

真切地接觸到書本上描述的歷史場景,或者近距離接觸藝術大師的名作後,不是說小朋友就能領悟或者參透什麼玄機,重要的是這些參觀或者遊歷的過程,會在他們的童年經歷裡形成小記憶,而這些小記憶,如果能和以前的經驗和閱讀連接起來,就能給到孩子很好的薰陶。



雖然這段時間,因為特殊原因我們不能出門,只能在家“讀萬卷書”,但我們也可以在書籍或者歷史中去“行萬里路”,比如帶孩子瞭解一些淺顯易懂的歷史,瞭解一些繪畫名作和藝術大師背後的故事。我相信在家的閱讀或者習作,也會變得更有意義了呢。

去年年底,我在選擇給孩子的新年禮物的時候,就發現了這樣一套集結了世界頂級藝術家名作手工藝術書《我跟大師玩藝術》,感覺就像是把一個“臨時的藝術博物館”給小朋友搬回來家,這個長假我家孩子們也通過這套書得到了很多藝術薰陶,如果關於這方面理念跟我一致的家長們,歡迎留意這周的推文啊。

教育孩子,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哪一個更重要?

好啦,今天關於帶娃出遊的回顧就到這裡,算是通過回顧又“雲出遊”一次,也對下一次的出行更期待呢。我想來發起一個“徵集”,如果你跟我一樣,認可行萬里路的重要性,歡迎把你們出遊的小故事告訴我呀;如果沒有出遊的小故事也沒關係,也歡迎把小朋友畫裡的“美麗世界”拍給我們。


【END】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注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