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呼嘯山莊》:震撼有餘、格局不足,極端的愛本質上就是狹隘


《呼嘯山莊》:震撼有餘、格局不足,極端的愛本質上就是狹隘


很多人知道《呼嘯山莊》這本書,是因為《簡愛》。

《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麗·勃朗特和《簡愛》的作者夏洛特·勃朗特是姐妹,可是,雖然作者之間的關係親近,但她們寫出來的作品卻完全是背道而馳。

《簡愛》的故事線索單一、敘事結構平實,風格優雅質樸,圓滿的大結局也象徵著一種理想化的精神,說它是文學愛好者練習基本功的樣板也不為過。

可《呼嘯山莊》卻風格迥異,它被稱作英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說”,是一部“奧秘莫測”的怪書。它以強烈的愛、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無情的報復,取代了當時英國文學潮流上的低沉的傷感和憂鬱。在後期,這本書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評價,以它那摧枯拉朽般的激情席捲文學領域,甚至被不少人讚譽為“《簡愛》與《呼嘯山莊》之間,隔著十個《傲慢與偏見》”。

作者艾米麗·勃朗特是個天才,《呼嘯山莊》無論是在藝術創作、還是在精神理念上都有著非常令人震撼的表達,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天才也有她的侷限性,作品在整體精神內核上仍然存在著格局不足的缺憾,故事當中最重要的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是極端的、激烈的、浪漫的,但與此同時,也不可避免是狹隘的。關於作品的優點已經無須贅述,在本文裡我將談談我對作品格局欠缺的理解以及這種侷限在今天帶給我們的思考。

《呼嘯山莊》:震撼有餘、格局不足,極端的愛本質上就是狹隘

呼嘯山莊的原型


01 對秩序的蔑視和對野性的推崇

在女主人公凱瑟琳和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童年時期,可以說是有一段相對美好時光的,作者也用了不少筆墨來描述這個時期的快樂。

但是,童年時期之所以會有這樣一段短暫的快樂時光,是因為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兩個人“野孩子”般的天性在這個時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滿足,他們無拘無束、無遮無攔,無人管束。

凱瑟琳血液當中的瘋狂和不安定的因素在這段時間得到了充分的釋放,正如她的女僕耐莉所說:“她在一天內能讓我們所有的人失去耐心不止五十次,從她一下樓起直到上床睡覺為止,她總是在淘氣,攪得我們沒有一分鐘的安寧。她總是興高采烈,舌頭動個不停——唱呀,笑呀,誰不附和著她,就糾纏不休,真是個又野又壞的小姑娘。”

《呼嘯山莊》:震撼有餘、格局不足,極端的愛本質上就是狹隘

孩童時期的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

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就像荒野上的兩株野草,在天地間自由生長,隨意搖擺。在字裡行間之中,都可以看出作者隱藏起來的態度,那就是對秩序的蔑視和對野性的推崇。

自由、野性、不羈……隨心所欲當然是快樂的,但是這種快樂卻一定是淺顯而表面的;秩序在一定程度是也必然是不快樂的,可是秩序就一定是不好的嗎?就一定是無用的嗎?

從另一種角度來說,作者的這種心態也是缺乏愛和安全感的表現。當凱瑟琳的父親要求她做一個好女孩時,她的回答是:“那你為什麼就不能永遠做一個好男人呢,爸爸?”

由於這種與生俱來的混亂感和不安全感,將作者這種對秩序的蔑視和對野性的推崇態度轉化到了主人公的身上,後面所有的“惡之果”在這裡就已經埋下了因由。

《呼嘯山莊》:震撼有餘、格局不足,極端的愛本質上就是狹隘

長大後的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


02 呼嘯山莊與畫眉田莊,是文明與粗獷的化身

故事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就是凱瑟琳因為一次偶然進入了畫眉田莊。

在去畫眉田莊之前,凱瑟琳是一個未經馴化的的生長在大自然裡的孩子,而在她進入畫眉田莊的那一刻,世界徹底改變了。如果說呼嘯山莊是粗糲的、原生態的、那麼畫眉田莊就是文明的、有教養的。

“一個漂亮輝煌的地方,鋪著猩紅色的地毯,桌椅也都有猩紅色套子、一大堆玻璃墜子用銀鏈子從天花板中間吊下來,許多光鮮柔和的小蠟燭照得它閃閃發光。”

這是凱瑟琳眼中的畫眉田莊,這對她來說,無疑是新鮮美好的,可以說,凱瑟琳從這裡開始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她在這個新世界裡,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優雅、什麼是羞恥、什麼是約束。

《呼嘯山莊》:震撼有餘、格局不足,極端的愛本質上就是狹隘

凱瑟琳終於開始像一個真正的小姐了

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和檢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從畫眉田莊回到呼嘯山莊,凱瑟琳變了,變成了希斯克利夫感到有些陌生的另一個凱瑟琳。但是,與其說凱瑟琳被環境所改造了,倒不如說她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了。

在後來凱瑟琳決定嫁給畫眉田莊的林敦的時候,是這樣說的:“世上的所有林敦全都可以化為烏有,可我絕不會答應拋棄希思克利夫。要是我嫁給林敦,我就可以幫助希思克利夫站起來,安排他擺脫我哥哥的逼迫和欺壓。”

《呼嘯山莊》:震撼有餘、格局不足,極端的愛本質上就是狹隘

愛和現實的抉擇

這一段的創作上,作者認為凱瑟琳之所以選擇嫁給林敦是因為虛榮,正是她的虛榮導致後面一連串的悲劇故事。凱瑟琳是虛榮嗎?我認為不是。

凱瑟琳只是變得現實了,她要嫁給林敦,是女性成長途中的一些理性思考。因為她太瞭解希斯克利夫,瞭解他的暴烈易怒,瞭解他本性的殘缺,跟這樣的人可以相愛,可是卻難有一生平和穩定的婚姻。或者說,凱瑟琳開始隱約懂得有時候愛情不是幸福的必需品。

可以說,凱瑟琳的矛盾也是作者內心矛盾的折射。期待安定平和與富足,想要向傳統生活靠攏,卻又無處安放自己內心的狂野與自由,兩樣都想要,卻又兩樣都無法使其滿足。可是,要知道,文明社會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必然有它缺失的一面;但粗狂而無序的社會更滋養不出美好。

《呼嘯山莊》:震撼有餘、格局不足,極端的愛本質上就是狹隘

凱瑟琳內心的矛盾與痛苦有如呼嘯之風


03 希斯克利夫的極端之愛

希斯克利夫的靈魂像是來自陰鬱荒原,他愛凱瑟琳,但是最大的悲哀是,他完全不知道如何去愛一個人。在希斯克利夫的認知裡:

愛是固執。在凱瑟琳決定嫁給林敦的時候,其實凱瑟琳的心底尚有一絲猶豫,她通過跟女僕耐莉的對話來說服自己。可是這個時候的希斯克利夫卻選擇了逃避,他沒有勇氣去跟凱瑟琳溝通,沒有勇氣去說服任何人。希斯克利夫的愛情,莽撞又單一,他認為既然你要選擇他人,那我們就徹底決裂,他的愛是非此即彼的。

《呼嘯山莊》:震撼有餘、格局不足,極端的愛本質上就是狹隘

偏執的希斯克利夫

愛是控制。呼嘯山莊雖然談不上富有,但凱瑟琳畢竟是山莊的小姐。而希斯克利夫作為這個山莊最底層的人物,他有著天然的自卑和巨大的落差。這種落差在凱瑟琳也一樣是“瘋小孩”的時候被隱藏了起來,而當曾經的“瘋小孩”轉變成真正的千金小姐的時候,落差就徹底浮出水面。希斯克利夫認為自己對凱瑟琳有著狂熱的愛,可愛是給予尊重和自由,而不是控制,不是自己處在陰暗的角落,便不能忍受曾經與之共同處於此的愛人飛向天空。

《呼嘯山莊》:震撼有餘、格局不足,極端的愛本質上就是狹隘

凱瑟琳早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愛是復仇。希斯克利夫的復仇是這本書後半部分的重點。小林敦、小凱瑟琳、小哈里頓,他的復仇延伸到了兩座山莊、兩個家族的每一個人,甚至延伸到了他們的下一代,哪怕是面對他曾經深愛的凱瑟琳唯一的女兒也依然如此。

我想,這更多的是希斯克利夫對於這個世界的報復,報復這個沒有能達成他所想的世界。他要求凱瑟琳只屬於她一個人,是這個世界摧毀了他的夢想。

很難說這是因為愛,而不是源自其私心。如果愛不能成就一個人,而是毀滅一個人,那我們只能說,這樣的愛固然濃烈,卻不過是打著“愛”的幌子的瘋狂。

《呼嘯山莊》:震撼有餘、格局不足,極端的愛本質上就是狹隘

作者艾米麗·勃朗特的畫像


04 結語

《呼嘯山莊》帶給了我們如古希臘悲劇一樣的炙熱感受和攝人心魄的荒原氣息,但與此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僅停留在畸形愛情層面的寫作視角。

作者艾米麗·勃朗特據說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一生都被囿於生活的偏遠村落,從未踏出過半步。她痴迷於寫作,可惜家境清貧,疾病纏身,最終因為貧病交加英年早逝。

由此不難得出,為什麼作者的視野範圍比較狹窄,因為當時固化的社會階層和生活現實所限,艾米麗·勃朗特空有非凡天賦,她的思維仍只侷限於兩座孤零零的莊園,同時她對愛情和人生的理解也跟偏遠的山野一樣,荒涼、癲狂、狹隘。

<strong>我想,我們再次翻開《呼嘯山莊》的意義,絕不僅僅是感受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間的愛情;也不完全是體會艾米麗那具有魔力的創作能力,而是能理解作者的天才與狹隘並存,是特定的時代的產物,是社會限制了天才看世界的機會。

<strong>那麼在當下,我們應該慶幸,即使我們不是天才,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也依然擁有更廣闊的眼界,擁有更多的機遇與可能性,可以對人生、對愛情、對世界有更寬容和更多元的理解。


丨作者:李李公子,自由撰稿人。八卦情感,閱讀人生,與你分享生活中的每一分愛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