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战疫纪事|军医孙双涛给患者写下感谢信:“你将生命托付给我,是对我的信任。谢谢你!”

战疫纪事|军医孙双涛给患者写下感谢信:“你将生命托付给我,是对我的信任。谢谢你!”

□融媒体记者孙国强 吴浩宇

真是奇怪,一个帮助患者战胜新冠肺炎病毒的医生,却对患者表达起感谢来!

这是怎么回事?2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一探究竟。只见病房墙上贴着一封“感谢信”,引来不少患者驻足观看。

感谢信的旁边还有一张“海报”,路过的患者正拿着手机扫上面的二维码。一位患者介绍说:“这封信昨天就在我们患者群里发出来了。”说着,他拿出手机打开微信群,边读边让记者看——

战疫纪事|军医孙双涛给患者写下感谢信:“你将生命托付给我,是对我的信任。谢谢你!”


亲爱的朋友:

在疫情蔓延的关键时刻,我们一起相遇在光谷,相遇在感染五科,是性命的相托,也是彼此的信任!

相处短短几天,我觉得你们挺可爱的。有时候查房,你们像做错事的孩子羞答答的,问一句答一句,从不多言;有时候,把我们热情地送到病房门口,还不忘说一句“明天还来啊”!

在你们眼里,我们是医生,你们是病人;而在我们心中,我们就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新冠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知道,你们选择来院隔离和治疗,克服了诸多困难,你们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更是对他人生命的承诺,本身就是英雄的行为。只有我们每个人找准自己的定位,履行各自的职责,这场战役才能最终取得胜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要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的积极配合,感谢你们的支持理解,也感谢你们与我们一起并肩作战,打败共同的病毒敌人!

祝您早日康复!祝您静好安好!期待胜利的那一天能早日到来,我们能携手一起欣赏武大的烂漫樱花,徜徉东湖的如梦盛景,领略黄鹤楼的历史雄姿!

加油,战友!

您的战友——感五科孙双涛

写下这封信的孙双涛,来自东部战区海军医院心血管神经心理内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月17日,他和医院54名战友一起从千里之外的浙江舟山来到武汉抗击疫情。到了病房后,孙双涛第一件事就是把个人海报贴到病房里,上面有个人详细资料、个人微信二维码以及心理测评二维码。

战疫纪事|军医孙双涛给患者写下感谢信:“你将生命托付给我,是对我的信任。谢谢你!”

为了方便患者咨询,他给微信“通过添加”开了绿灯,关闭了审核功能。公布二微码后,孙双涛的微信就不时“通过添加”成为好友。为了方便联系,他又把患者拉进一个群,群名他特意琢磨了一番,叫“抗疫战友群”,医疗队其他心理骨干也被拉进群。“群公告”里还写上这样一句话:“我们彼此不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而是并肩向疫情战斗的战友。”

对于这封感谢信,孙双涛有自己的考虑。他认为,在这场战“疫”中,医生和患者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战友关系”,必须彼此信任。就像在他在信中说的这样一段话:“在你们眼里,我们是医生,你们是病人;而在我们心中,我们就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新冠病毒就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战疫纪事|军医孙双涛给患者写下感谢信:“你将生命托付给我,是对我的信任。谢谢你!”

这句话,很多患者特别认同。一位患者的父亲因为感染刚去世不久,他自己不幸被感染,心情特别糟糕。孙双涛便主动安慰,通过几天的精心治疗后,他的病情逐渐好转。患者说,“孙医生的话让我们心里充满力量,只要我们和医生并肩战斗,就能打败任何敌人!”

那天,孙双涛在“抗疫战友群”发出感谢信后,得到了患者的热切回应。一位患者说“孙医生您好,谢谢你们不远千里来拯救我们。”另一位患者认为“浙江那边医生技术很好”,孙双涛回说“我们是部队的”。患者接着说“部队的医生更过硬”,还感激地表示“所有的医护人员,你们辛苦了!”句尾还附了“抱拳”的表情包。

战疫纪事|军医孙双涛给患者写下感谢信:“你将生命托付给我,是对我的信任。谢谢你!”

现在一下班,孙双涛就不时在群里发信息叮嘱一下“战友”:“一天下来很辛苦,大家早点休息。养成良好的作息,早日战胜病毒!”患者很快就有回应。

有的发个“好的”表情包,有的说“等会睡”,还有发一张很萌的“碎觉啦”插图。有一位女患者发了一段视频,视频里“小熊一次次爬雪山又一次次滑下,最后在大熊冒险帮助下成功登顶”。患者说“我们是小熊,医生是大熊。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就一定会走出病房!”

看了短视频,孙双涛深受感动,也备受鼓舞。在他看来,这不像病房里的患者群,更像是一个相互关心的“家人群”。

战疫纪事|军医孙双涛给患者写下感谢信:“你将生命托付给我,是对我的信任。谢谢你!”

线上“键对键”,线下也要“面对面”。作为心理学研究生,孙双涛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也经常“察言观色”。一次值夜班时,孙双涛发现一位60多岁的老人唉声叹气。原来这位老人身体孱弱,家人又不在身边,怕挺不过这一关。

孙双涛就特意留心,一有空就找老人聊天,“我们是解放军,都是您的亲人,来这就是照顾您的,您肯定没事。”聊着聊着,老人眉头就舒展了。在老人眼里,“这些人真好,跑来跑去的,自己孩子也未必做得到……”

战疫纪事|军医孙双涛给患者写下感谢信:“你将生命托付给我,是对我的信任。谢谢你!”

还有一位高龄患者,听说老年患者病死率很高后就紧张起来,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香,甚至连治疗都不愿意配合。孙双涛就安慰说:“您身体这么棒,又没有基础疾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为了让老人相信,他还找来了一组事例。老人看了,心就踏实了,病情也有好转。

一来二去的交流,让患者找到了家的感觉,彼此间相互照应帮衬。有的主动打扫卫生,有的帮忙拿东西,还有的提出要捐一些口罩,稍显压抑的病房里时不时还能传出一些笑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