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西安:非遗专家“云”讲座,大家共同探讨防疫与民俗的关系

“一集比一集精彩,非遗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与其一遍遍地刷屏感叹寂寞空虚,真不如在家好好看下这类有文化内涵的好节目……”

近日,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和陕西省图书馆推出的“疫情下的在线非遗讲座”上线,为市民们带来了亲切的关中民俗和有趣的故事。民俗专家、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专职副主任王智担任主讲人,讲述了许多在关中地区长久流传的歌谣、面食、习俗、社火,不但让众多网友宅在家里感悟、品味传统文化,也让广大传承人、全国各地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通过留言互动、探讨,形成了一个交流非遗文化、探讨防疫与民俗关系的大平台。

西安:非遗专家“云”讲座,大家共同探讨防疫与民俗的关系

线上讲座截图

“过年的很多民俗仪式、禁忌等,其实都与曾经的大疫情、传染性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与地震、水灾等相比,古人由于对于疫这种看不见的灾难缺乏科学的认知,自然地认为防不胜防的各种病毒、病菌就是一种魔鬼,所以产生了各种各样除邪、辟邪的办法。”由于此次疫情,王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与防疫的关系有了更多的思考,除了在节目中谈及并与各地的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爱好者谈论交流外,今后也将以此为重点开展系统化研究。

目前,已经制作完成并陆续上线的12期视频讲座分为《灯火文化密码》《年的脚步》《乡村社火狂欢》三个部分。王智通过“云游西安之文化课堂”的形式,在西安文旅之声微信公众号上,以关中民俗为题材,为观众展开了那些古老的村落以及在辉煌的周秦汉唐历史光芒的掩映下的历史文化民俗画卷。

西安:非遗专家“云”讲座,大家共同探讨防疫与民俗的关系

线上讲座截图

丰富而具有文化含量的年俗以及老物件、社火、花馍、童谣等,勾起了大家对农耕文明的温馨回忆,引得众网友纷纷点赞并共同探讨。据悉,除这12期节目外,还有4期也正在进行后期制作。

对于这次疫情抗击,王智表示,不但促使自己思考防疫与年俗的关系、中国古代的防疫思想与习惯等,也让西安的很多传承人、民间艺人创作了各种各样的鼓舞士气的优秀作品,并且把年俗与现实结合,比如戏曲脸谱传承人化身戴着口罩的“包公”在村口“视察”防疫情况等,很好地宣传了防疫知识。

西安:非遗专家“云”讲座,大家共同探讨防疫与民俗的关系

线上讲座截图

据悉,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以及西安市13区县非遗保护部门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落实西安市抗击疫情的决策部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借助网络和媒体,引导指导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家们,把大舞台变成居家创作的小舞台,创作了大量非遗抗疫主题作品,为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共克时艰发挥了积极作用。(秦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