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家族五代得功名,這才叫書香門第

在山東青州聖水峪上院村,聖水河北岸有兩棵古槐,東邊一顆較粗的胸徑5.3米。雖然年代久遠,兩棵古槐仍枝繁葉茂,樹枝一直延伸到翰林院中。翰林院是村民對聶氏家族祖宅的慣稱,因為清代在此居住的聶莊曾任翰林院檢討,村中百姓將聶家宅院叫做翰林院,又因為聶家門前立有四根旗杆,聶家還被稱為“旗杆底下”。

家族五代得功名,這才叫書香門第


聶莊,號敬軒,生於1808年,出身世家,自幼聰明好學,文才出眾,成而胸懷錦繡,腹隱珠璣。奈家道中落,以教書行醫為業,雖有輔國之才,獨缺川資而無緣應試,常以己之佳品售予他人,而他人以其作品得中者有之。其弟子得中者,為感師恩出資助之,同治九年(1870年)故得以入試,一舉成名,皇帝感其高齡尚有如此進取之志,而欽賜舉人,1871年授翰林院檢討之職。

家族五代得功名,這才叫書香門第


然而,聶家的傳奇還不止出了一名翰林而已。科舉制度是封建王朝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使得更多的庶族知識分子有報效祖國的機會,是古代讀書人尤其是寒門子弟改變命運,進入政界的主要途徑。要從千百萬學子中脫穎而出,靠的是真才實學,一家有一個人獲取功名已經不易。

早在清乾隆年間,聶家出了個聶克勤。他自幼聰穎過人,敦敏好學,博覽群書,知識淵博。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聶克勤得中明經進士,官文登訓導、登州府修職左郎並代理文登縣令。登州是重要海外貿易港口和海防要塞,倭患、匪患不絕,登州府官員甚是難當,紛紛上書調離,聶克勤在文登縣治理有方,壓制匪患,有效維護了地方秩序,深受百姓愛戴。

家族五代得功名,這才叫書香門第


聶克勤告老還鄉後,不忘教育子孫,以詩書傳家。從此,聶氏家族連續五代共有42人獲得功名,其中進士1人、舉人1人,恩榮八品2人,貢生、太學生、監生、庠生、武庠生共38人。一個家族連續五代走出高級知識分子,這在科舉時代著實不易,成為當地的一段傳奇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