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魏碑有什么特点?在书法史上有什么意义?

泥鳅的N种吃法


魏碑是汉隶与楷书的中间环节,说到这里,不得不说隶书的重要性。隶书相传为秦时程邈所创,此时的隶书称为秦隶。经过两汉的传承与发展,隶书历经四百年左右的风霜雪雨,承载了中华文化,为传承文化贡献了力量。说它重要就是因为草书、行书的创造全是以隶书为基底开始的。楷书呢比这些书体都晚,它的开创与成熟是以隶书、草书、行书为基底为借鉴,到了三国时期钟繇的手里才算真正成熟,但还有明显的隶意。这个真相我真的不吐不快,也许和您的认识完全背离,可是,这就是真相。

魏碑呢就是在北朝时期盛行的书体,它是对隶书的一次变革和加工。出现魏碑体也是历史的必然,根本原因是隶书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非常成功地成为了官方文字。但是汉末三国时期群雄四起,汉朝的灭亡这个政治因素影响了文化的发展,中原文化发达文字比较统一,但是四周蛮夷狄戎就比较滞后,因此汉隶向魏碑演进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参差不齐的字形变化!比如东北的《好大王碑》表现了简单的稚拙朴实,而东南江苏的《天发神谶碑》又表现出了劲健奇伟的瑰丽风格,云南曲靖的二爨又是端庄古朴、巧拙兼具的风格。西南四川铁山摩崖呢又是笔画圆劲凝重,结构疏朗的风格。陕西的《石门铭》又很成熟,开张奇崛,苍劲凝练与江苏镇江的《瘗鹤铭》笔法有相类似之处。

虽然魏碑书法风格多样,但是整体上也有一些最突出的特点:第一是明显带有隶意,有的甚至是篆隶笔意兼而有之。第二是因为大都刻于摩崖石碑上,故方笔多而圆笔少,表现出劲健雄强的气息。第三是稚拙朴茂的魏碑书法较多,结体疏朗的也多。

作为一种过渡性书体,魏碑在主流文化发展演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法度严谨的楷书的成熟提供了借鉴经验。它的笔画波磔,线条的设计比隶书更加讲究,在笔法上有了新的突破。虽然魏碑的载体多是摩崖石刻,墓碑墓志铭,千百年来要么风雨相伴,要么鬼狐神仙相伴,但是其艺术魅力却总是让历代书法家们魂牵梦萦。早在宋代欧阳修、赵明诚、黄伯思等人就已经对它作了一些研究。明清时期更多地受到了书法家及学者们的关注,尤其是康有为、赵之谦等人,硬是将北碑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在清代魏碑书法成了突破宋代以来柔弱书风的利器!最大的贡献是赵之谦、金农、李方膺、吴昌硕等人竟然将其笔法用在了篆刻、绘画艺术领域,大有席卷天下之势。

今天,魏碑书法的大家时有出现,曾伯翔、李代煊等又将其作为一生主攻,弟子众多,又繁荣了地方书法文化!


情棋书画


“魏碑”是民间习惯叫法,全称是“北魏楷书”,包括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此外,当时写在经卷上的楷书,也应包含在内。

何为“北魏”

公元398年,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魏国,定都平城。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

魏国由鲜卑族建立,位处北方,故史称北魏。

“北魏楷书”的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北魏时期,中国的南方正处于南北朝时期,也就是说,南方的“二王书风”已经成熟。

但是,由于南北政权的对峙,加之“二王”书法只在南方贵族中流行,所以北方的鲜卑族,只能按自己的想法在完成由隶书向楷书的转变。

所以说,二王楷书与北魏楷书虽然几乎同时代产生(二王略早),但二者完全是两个体系。

“魏碑”的特点

魏碑字体和书写方式独具风格,它继承了汉隶的笔法,字体富有隶意,结体严谨宽博,“斜画紧结”是其基本特征,书体沉稳大方,笔势厚重刚健,格调宏放,风格雄强。

总之,其气势之强、结构之奇、变化之多,是其他书体所无法比拟的。

“魏碑”在书法史上的意义

“上接汉隶,下启唐楷”,这是魏碑在书法史上的重要作用。

魏碑兼容了汉隶的扁方形体,波挑鲜明,严谨端庄,雄强恣肆,它开启了一代新体之风,体现了很高的书法实用价值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但是,随着北魏王朝的消亡,魏碑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直到宋代,碑版书法重新进入书家视野。

而清代时,金石学崛起,“碑学”成为与“帖学”并列的一种书学体系。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魏碑体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的统称,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揩模。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揩”。

魏碑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的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出边界;

2、字形与隶书相比呈扁方形;

3、突出的特点是撇捺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审美价值。康有为称魏碑有十美,概括了魏碑书法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


王木样书法


魏碑指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

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

魏碑的特点:

1、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的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或超出边界;

2、字形与隶书相比呈扁方形;

3、突出的特点是撇捺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审美价值。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

魏碑是汉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后产生的奇特书体,属于楷书不完全成熟期的书法。正因为不完全成熟,才表现出自然质朴、雄伟粗犷的美。

魏碑在书法史上的意义:

魏碑在书法史上举足轻重,上承汉晋,下启唐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尤殊。此时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北魏时期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主要时期,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楷书“魏碑体”。同时,它的形成与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交织着政治历史文化的变迁。

魏碑对后世相当一部分书法家的影响很大,譬如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初唐四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虞世男,褚遂良等都是取法魏碑的。





拂砚


上承汉隶,下接唐楷,苍劲雄强,铁骨铮铮,如北方男人,粗旷而英雄,有血性的阳刚之美。张猛龙的刚强,张黑女的英武,龙门二十品的厚重苍茫,都是其中的皎皎者。



葡萄书法


魏碑的风格很多,特点各不相同。其特点就不详细说了,单说一下在书法史上的意义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露在地面上的魏碑,包括摩崖大字、造像上的字等等,久经风雨,斑斑驳驳,给人一种朦胧感,因为看不清,所以对临帖者反而有了一点发挥想象的余地。另一种是久埋地下的,清晰的笔画,能够让人较好的追溯到魏晋书风以及演变。


美好手记


从北魏到清朝1000年间,没有人知道“魏碑”,龙门石窟都长草了。在这1000年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除了王羲之以外的所有书法家。“魏碑”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什么地位?


明月与清泉


美。剑走偏锋的美。古朴稚拙的美。花样百出的美。拓宽了汉字之美的样貌。


浮世汇


魏碑是北魏时期的重要书体(北方多民族)宇迹雄浑挺拔,墨迹厚重。人们多用于碑刻,碥额等。是中华民族文明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博闲人


脱离几大名帖束缚,看到了个性的美,它教育书友。天下统一字体不是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