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曾經的雜誌《讀者》為何現在看的人越來越少?

言都由衷


我曾經是《讀者》當初忠實的粉絲之一,起初也是每期必買,現在家裡還存著幾年的《讀者》,雖然已經發黃,但仍然捨不得扔掉,他們是那個時代我與許多人共同的愛好與記憶。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悄悄地改變著人們的閱讀方式。漸漸地,人們發現,網絡上能夠更多更快地找到自己喜歡的信息、文章、圖片,於是,傳統媒體的忠實讀者在慢慢地流失。

起初,這種流失可能是很難察覺的,但等到能夠感知這種變化時,似乎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讀者》最火爆的時候,幾乎大江南北所有的報刊亭,都可以看到《讀者》的身影。

那個年代的文化記憶一定少不了《讀者》,作為匯聚國內外美文的雜誌,《讀者》是一個閱讀的超市,她的魅力是其他雜誌難以抵擋的。

在那個資訊相對欠缺的時代,無數忠實的讀者每個月都期待新一期《讀者》的到來,第一時間買回家細細捧讀,在字裡行間尋找著溫暖與慰藉。

如今,再次看到《讀者》的消息,才知道她已經如此衰敗,幾乎要退出人們的視線和曾經佔領的舞臺,其實想想這也是一個時代的告別吧。

曾經風靡全國的《知音》、《愛情婚姻家庭》這些膾炙人口的雜誌,不也是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希望《讀者》能趕上互聯網時代的潮流,適時轉型,留下屬於時代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