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陪孩子寫作業崩潰咆哮?聰明的家長不妨試試這幾招

陪孩子寫作業崩潰咆哮?聰明的家長不妨試試這幾招


假期延長,孩子們在家開啟了空中課堂模式,和家長朝夕相處,隨之家長也便迎來了新挑戰,從後臺家長們的留言可以看出,不少家長產生了“輔導作業綜合焦慮症”


這兩年流行一句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提起“陪娃寫作業”,大概每個家長都有很多話想說。


老師家長,您也有相似的經歷嗎?關於陪孩子寫作業,您是否也有一些困惑和焦慮?


今天,小家長為大家送上輔導孩子寫作業小妙招,願您在今後輔導孩子的過程中,多點舒心,少點焦慮!


1


爸爸咆哮,媽媽抹淚?這些家長說,輔導孩子做作業“心好累”


關於陪孩子寫作業,中教君還看到了一句玩笑話: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但被孩子作業氣出的“病”卻各有各的不同。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輔導孩子寫作業的經歷,有的家長很有耐心,有的就……一不小心上了熱門。


"我上學都沒像你這麼難

你姥姥從來沒這麼費過勁……"


平時溫柔理性的爸爸心態逐漸崩潰,

甚至被氣到管自己兒子叫哥


不過

也有例外……

江蘇鎮江有位媽媽

為給女兒做榜樣

陪娃寫作業

順便考了個教師資格證


陪孩子寫作業崩潰咆哮?聰明的家長不妨試試這幾招


2


超九成家長輔導作業時跟孩子發過火,你是這樣的家長嗎?


前不久,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週刊聯合騰訊教育推出了“作業焦慮”的調查問卷,截至3月6日,共有6000餘名中小學生家長參與調查。


數據顯示,58%的家長每天輔導孩子做題,90.8%的家長輔導作業時跟孩子發過火,55%的家長輔導作業時打過孩子,73.4%的家長對陪寫作業感到筋疲力盡。


數據還有哪些發現?一起來看看吧!


陪孩子寫作業,發火?鬱悶?打孩子?


超九成家長輔導作業時孩子發過火,超七成家長心裡鬱悶,過半家長打過孩子


陪孩子寫作業崩潰咆哮?聰明的家長不妨試試這幾招


談及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時的表現,有90.8%的家長表示跟孩子發過火,70.6%的家長因為孩子作業問題心裡鬱悶,55%的家長打過孩子。


網友@張菇涼說,父母輔導孩子作業,感覺自己的孩子應該很快就能完成作業,然而真正輔導起來才發現,這完全不是想象的狀態!這就導致父母的脾氣一下就上來了!


其實現在很多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時特別容易著急,就是因為家長容易植入自己的經驗,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


  • 媽媽是輔導孩子寫作業主力軍
  • 超六成媽媽輔導孩子做作業,爸爸僅佔三成


陪孩子寫作業崩潰咆哮?聰明的家長不妨試試這幾招


通過調查報告,小編髮現在輔導孩子做作業這個事情上,66.8%的參與者是母親,父親僅佔了30.2%。


可見,大多數家庭仍然是媽媽承擔著輔導孩子的責任,而有些爸爸,卻常常在家庭裡嚴重缺位。


但其實,撫育孩子成長,並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的陪伴都很重要。


  • 孩子做作業存在哪些問題?
  • 超七成家長認為自家孩子學習習慣不好


陪孩子寫作業崩潰咆哮?聰明的家長不妨試試這幾招


孩子做作業存在哪些問題呢?


調查數據顯示,77%的家長表示孩子學習習慣不好,48.2%的家長表示孩子不願意學習,41.7%的家長表示孩子沒聽懂老師講的內容。


網友@貞吟說,孩子做作業無非兩個問題:

一是,磨磨蹭蹭,注意力不集中。二是,理解能力跟不上,教很多遍都不會。


從網友留言來看,愛磨蹭是很多孩子的通病;

網友@如心說,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字跡還糊塗,越看越焦慮越來氣。


  • 理想的家庭作業是怎樣的?
  • 超七成家長期望老師提供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指導


陪孩子寫作業崩潰咆哮?聰明的家長不妨試試這幾招


在被問及

“心目中理想的家庭作業是怎樣”時,73.2%的家長期望老師為家長提供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指導,56.3%的家長希望作業是能促進孩子與家長積極互動的內容,54.5%的家長希望作業能夠注意利用家庭資源提高孩子的實踐能力,僅有10.8%的家長選擇什麼都不用管。


由此可見,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家長們比較重視的問題。


3


"作業焦慮”刷屏朋友圈,代表委員怎麼看?


對於家長作業焦慮這一現象,代表委員們有話說!


✎ 不讚賞家長天天給孩子輔導作業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黃岡中學校長何蘭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不讚賞家長天天輔導孩子做作業


他表示,學習是有規律的,有時候輔導反而會讓孩子誤學。實際上,應該在活動中、運動中建立好親子的親情關係,孩子陽光、燦爛後,學習就是附產品。


陪孩子寫作業崩潰咆哮?聰明的家長不妨試試這幾招


✎ 要做到真正減負,家校應明確分工


"其實在春節前,教育部等九部門就聯合發佈了《中小學生減負措施》,從學校、培訓機構、家庭等多方面作出了全面的規定,要把祖國的未來培養好,就要列清表、分好工、盡好責。”全國人大代表、宇華教育集團董事長李光宇說道。


李光宇表示,身教重於言傳,家長要以身作則,多看書、講話要文明,讓孩子有正義感,養成好習慣,充滿正能量。


✎ 立法明確家校責任


家長究竟該不該批改孩子的家庭作業,很多家長對此提出質疑。全國政協委員、湖北首義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謝文敏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建議,儘快推進我國家庭教育立法,將家庭教育納入法制化發展軌道,特別是要明確學校、家庭及社會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職責和義務。


4


家長“作業焦慮”怎麼解?這幾招一定要試試!


針對“作業焦慮”這一熱點話題和調研數據,3月3日晚,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十二中校長李有毅和重慶師範大學教授、重慶家庭教育專委會理事長趙石屏,請她們為緩解作業焦慮“開藥方”。


家長們快來看看這些小妙招,幫您在今後輔導孩子的過程中,多點舒心,少點焦慮!


以下為具體輔導方法:


✔ 一定不能替代孩子做作業


老師佈置的作業應該都是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即使是低學段的學生家長,陪伴的意義也主要是對孩子的行為習慣、誠信人格、情操等非智力因素起引導作用,絕非直接幫孩子做作業。

——李有毅


✔ 要容忍不完美的作業


孩子一旦背上書包進入學校,就是獨立面對他自己的學習任務,哪怕孩子交上來的作業皺巴巴的不像樣、不成形,價值遠遠高於父母替代做的高大上。


家長要有教育的理性,不那麼完美的作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家長容忍不完美,孩子才能逐步獨立面對任務、自己完成任務。切忌一開始就剝奪孩子的成長機會,否則學習能力發展不起來,不用等到中學,小學高年級時學習問題就出來了。


——趙石屏


陪孩子寫作業崩潰咆哮?聰明的家長不妨試試這幾招


✔ 要學會說“不著急”“再想想”


家長請記住這個定律,適合兒童學習的環境一定是低情緒度的,不要說雞飛狗跳,就是面帶怒色,兒童都會感到你的情緒,思維都會被嚴重干擾。


遇到孩子做題卡住時、算數算錯了、作文寫不下去了,一定不要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都不會!”一定要遵循大腦運作的規律,降低情緒參與度,用兩句話降低自己和孩子可能的焦慮,一句是“不著急”,另一句是 “再想想”。思考需要很低的情緒度。“再想想”“不著急”,這兩句話就能降低兒童大腦活動的情緒參與,效果會意外的好。

——趙石屏


✔ 要注重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剛入學時家長有一定的陪伴是可以的,但陪伴不是手把手教孩子,而是培養孩子自我思考的思維能力,調動他的學習興趣,讓興趣變成志趣,最後變成志向,這是不能急於求成的。


家長要有一定的耐心,要注重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否則孩子到了中學會感到學習很吃力。

——李有毅


陪孩子寫作業崩潰咆哮?聰明的家長不妨試試這幾招


✔ 家長要不斷學習,增加教育知識


家長心裡有底才不會焦慮,家長需要的不是被教育,而是專業的幫助,幫助他們建立一個瞭解孩子、瞭解學習規律的支持系統。家長自身也需要不斷學習,增加教育知識、優化教育方法,才能真正降低焦慮。

——趙石屏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