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畢業後換了幾份工作,是什麼心態?

小李人家


工作的轉換的確很頻繁,能理解你的苦衷,小編回答下你的困惑。

大學生畢業前後,找工作往往是為找工作而找,簡單說就是畢業了不想再花父母的錢了,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這個初衷不存在問題,問題存在於過於心急,從而導致飢不擇食。往往會,丟了所學所長,另取爐灶,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勢必困難重重。

第一,自己好好考慮下,你的興趣和專業。沒有興趣的工作是枯燥無味的,也不會做出多麼像樣的成績,就別說能長期堅持了。

第二,考慮下就業的地域。好多大學生畢業後一門心思往大城市跑,一是個人覺得大城市機會多,二是回到老家有面子。豈不知大城市的社會精英也多,甚至扎堆,競爭壓力也大,作為用人單位肯定想用熟手,而不是練習生,即使破格進入了這家公司,往往是眼高手低的大學生通病,大的做不來,小的沒興趣沉下去做,久而久之,用人單位和你本人都不耐煩起來,離開或者被離開也不奇怪了。用人單位想,這麼多合適的人擠破腦袋想進來,不缺你一個,這就是大城市精英扎堆導致的競爭壓力。

第三,明確下自己到底需要什麼。這個話題小編前幾天寫過類似的文章分析過,人活一世,就是吃飯穿衣,因為你不是能改變歷史腳步的偉人,也不是能革新技術的強者,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就是要考慮吃飯的問題,哪裡能更好的讓自己生存,哪裡能更好的活著,當然你也要考慮你的父母,怎麼做能更方便將來照顧老人們,想明白這個問題就好辦了。面子不值錢,活著最重要,有時候沉澱下去比心老飄在上面更實際。

第四,多參考下父母,朋友,甚至是戀人的想法。俗話說,老人吃的鹽比我們走的路都多,相信老人們的經驗,放下虛榮心,找一份工作,堅持下去,如果隔三差五的換工作,經驗長不了,信心反而被挫敗的體無完膚。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收收浮躁的心,冷靜考慮一段時間,工作是為了吃飯,不是面子工程,回老家那個小城市怎樣?一是生活成本低,二是人才的競爭壓力小,並且離父母更近便於將來照顧,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踏踏實實在一個崗位上經營下去,這是我的經驗也是心得。

不知小編的回答是不是能對你有所幫助,好好幹小夥子,期待你的天地會越走越廣闊,一切順應自然,你會過的踏實,也會幸福。





方倍思維


2013年畢業,一直到現在經歷過兩個行業,分別是鐵路交通行業和互聯網行業,換了四份工作,這四份工作涵蓋了國企,合資和民企。


畢業以後的第一份工作,鐵路局職工,說實話,我並不喜歡這個行業。當時想了很多想要離開那裡的理由,比如偏遠的工作地點,惡劣的工作環境等等,但最終我離開的時候並不是因為這些原因,只是因為當我想要離開那裡時,我發現我什麼都不會,在我不到三十歲的時候我就看到了我四十歲的樣子,與其在這個行業苟活著,不如跳出來試一試。


辦完離職手續,踏上離開的火車,心理有期盼,期盼自己在新的行業有所發展, 也有焦慮,焦慮的是能否快速去適應新的行業, 我對我的前途感到一片迷茫。


從鐵路離職以後,報班培訓JAVA,經過幾個月的培訓,順利得到一份合資企業的offer。


在我剛入行的時候,我如同一個瘸了腳的農夫,扛著自己的重物,艱難的前進著。


因為對業務的不瞭解,和技術能力的缺陷,我在將近半年的時間裡,無休止的加班,改bug。遠遠超出我想象的工作難度和壓力,和非常狼狽的工作狀態,讓我開始懷疑我自己。


我懷疑我自己當初的轉行決定是不是就是一時衝動,多少個加班的夜晚,鬱悶,後悔,壓抑,伴隨著鍵盤聲一次次湧上心頭。


我給自己起了兩個綽號,一個是踩坑王,一個是背鍋俠。別管大小坑,只要是坑,我一定會踩上去。別管大小鍋,只要是鍋,我一定會背上去。


這半年的時間就這樣的過去,我被無情的蹂躪著。甚至我都以為這條路,我很難在走下去。


然而第六個月的時候轉機來了,新的需求來了,比以前的需求更難做了,但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按期順利完成了。我終於度過了適應期,從那以後,我終於挺起來了,也敢和產品,測試,前端撕逼了。


原來,坑真的不會白踩,鍋真的也不會白背。踩坑踩的我對業務的瞭解,已經處於超過了很多的同事。我終於在這個行業紮下根來了。


我在這個公司待了兩年的時間,當我離開的時候,我有一點不捨,非常感謝耐心培養我的領導,也非常感謝那些幫助過我的同事。沒有他們,我可能已經被這個行業淘汰掉了。


第三份工作,這個公司,我只待了一週。為什麼只待一週,因為我覺得這個企業很沒有發展前途。而且公司的氛圍還怪怪的。我入職的第一天就感覺非常不好,其實想著第一天就離開,但是礙於面子,我還是堅持了一個星期。離開這裡的時候,我什麼感覺都沒有。只是漲了一個教訓,如果入職的第一天就非常不好,還是要趁早離開。


第四份工作就是現在的工作,在一家不算小的互聯網公司從事技術研發,這個公司讓我的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認識了很多大牛。相信在我離開這裡的時候一定也會有眷戀,一定也會感恩現在的領導和同事。


這就是我畢業以後的四份工作,有成功,有失敗,有收穫,有損失。回想過去,往事歷歷,其中不盡是美事:痛苦,錯誤,未盡之事,以及令人羞愧和悲傷的往事一齊湧上心頭,但是一切好與壞,痛苦與歡樂,都描繪進了豐富的人生畫卷中,都成了我思想的糧食和進步的動力。



暖筆刀


我以過來人的經歷想談談這個問題,剛畢業那會,毛頭小子什麼都不懂,就根據自已的專業或者愛好選擇一份工作,但入職以後發現這工作並不適合自己,就想換工作,我學的文秘專業,一個大男人除非考公務員,不然在這個社會還真難找文秘相關的工作,後來換銷售工作,才發現自己比較適合做這個工作,目前為止我都做銷售類的工作,一,待遇有很好的提成,二,老業務員時間自由,符合我個人要求,我個人覺得工作換來換去是自己工作閱歷不斷提升所導致的,如果工作是一個水平面換來換去,那是個人能力或者個性導致的,比如,你做理髮師,跳到下一家還是理髮師,再跳還是理髮師,那屬於自己個性或者待遇問題而換工作的,這樣朝三暮四的想法是不好的,職業規劃而換工作是可以理解的!希望我的解釋令您滿意!


焊工之家創始人大徐


畢業後換了3份工作,剛畢業那會一直想考事業單位,到快考試時會辭掉工作,安心備考,考完後繼續找工作賺生活費,做過快遞公司客服,說是客服其實啥活都幹,像打包,處理投訴,分揀貨品。啥都幹,那會年輕也不覺得累。幸虧老闆人好,乾的也順心。第二份就是汽車維修店開單員,也是啥都幹,開單子,洗車。打掃衛生,因為店小。還有就是太平洋保險公司銷售,就是賣保險的,交了300元學費,考了個啥證,自認為不是那塊料,幹了半個月自己走了。


在下小梅子


這個問題在初入職場的新人中非常普遍,之所以迷茫,就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往深了說是沒有給自己做職業規劃。因為沒有規劃,所以找工作就抱著“先幹著,不行再換”“試試看”的心態,這樣的後果只能是頻繁地換工作,最後時間浪費了,什麼都沒有得到。

我剛畢業的時候也經歷過這種迷茫期,當時做不了自己所學專業的工作,對社會上的工作又不瞭解,不知道該做什麼,抱著先養活自己的想法找一份“餬口”的事做。直到我在《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一書中找到了答案:當我們從事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時,很容易投入,享受工作過程,工作效率更高,容易獲得滿足感,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堅持下去,並快速調整心態。

1.社會型:願意幫助和指導他人,尋求廣泛的人際關係,願意發揮自己的社會作用,典型職業:教師、諮詢師、慈善機構工作者等;

2.企業型:追求權力、權威和物質財富,具有領導才能,為人務實,做事有較強的目的性,典型職業:項目經理、銷售人員,營銷管理人員、政府官員、企業領導、法官、律師。

3.現實型:動手能力強,做事手腳靈活,不善言辭,喜歡獨立做事,典型職業:攝影師、機械設備工程師等。

4.常規型:尊重權威和規章制度,喜歡按計劃辦事,細心、有條理,習慣接受他人的指揮和領導,關注實際和細節,不喜歡冒險和競爭,典型職業:秘書、文員員、會計、行政助理、出納等。

5.研究型:求知慾強,肯動腦,善思考,不願動手,知識淵博,有學識才能,不善於領導他人,典型職業:科學研究人員、電腦編程人員、醫生、系統分析員。

6.藝術型:渴望表現自己的個性,實現自身的價值。典型職業:藝術設計師、建築師、廣告製作人等。

以上是比較通用的職業選擇方法,不過這並不代表自己選擇了一個職業就不會換了,我們在工作中會慢慢認清自己、看清社會,會發現過去喜歡的工作開始厭倦,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要做的就是忠於自己的內心,不要盲從。畢竟還年輕,應該給自己試錯的機會,這樣才能成長。





趙星輝wty


這個問題在初入職場的新人中非常普遍,之所以迷茫,就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往深了說是沒有給自己做職業規劃。

因為沒有規劃,所以找工作就抱著“先幹著,不行再換”“試試看”的心態,這樣的後果只能是頻繁地換工作,最後時間浪費了,什麼都沒有得到。

我剛畢業的時候也經歷過這種迷茫期,當時做不了自己所學專業的工作,對社會上的工作又不瞭解,不知道該做什麼,抱著先養活自己的想法找一份“餬口”的事做。

直到我在《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一書中找到了答案:當我們從事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時,很容易投入,享受工作過程,工作效率更高,容易獲得滿足感,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堅持下去,並快速調整心態。

書中提到霍蘭德的職業興趣理論,可以幫助我們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此處略作介紹:

1.社會型:

願意幫助和指導他人,尋求廣泛的人際關係,願意發揮自己的社會作用,典型職業:教師、諮詢師、慈善機構工作者等;

2.企業型:

追求權力、權威和物質財富,具有領導才能,為人務實,做事有較強的目的性,典型職業:項目經理、銷售人員,營銷管理人員、政府官員、企業領導、法官、律師。

3.現實型:

動手能力強,做事手腳靈活,不善言辭,喜歡獨立做事,典型職業:攝影師、機械設備工程師等。

4.常規型:

尊重權威和規章制度,喜歡按計劃辦事,細心、有條理,習慣接受他人的指揮和領導,關注實際和細節,不喜歡冒險和競爭,典型職業:秘書、文員員、會計、行政助理、出納等。

5.研究型:

求知慾強,肯動腦,善思考,不願動手,知識淵博,有學識才能,不善於領導他人,典型職業:科學研究人員、電腦編程人員、醫生、系統分析員。

6.藝術型:

渴望表現自己的個性,實現自身的價值。典型職業:藝術設計師、建築師、廣告製作人等。

以上是比較通用的職業選擇方法,不過這並不代表自己選擇了一個職業就不會換了,我們在工作中會慢慢認清自己、看清社會,會發現過去喜歡的工作開始厭倦,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要做的就是忠於自己的內心,不要盲從。畢竟還年輕,應該給自己試錯的機會,這樣才能成長。


妤卿湖


首先不是很確定畢業的時間長短,如果說是畢業一年內,換了幾份工作,那麼有點糟糕,非常不理想。雖然我們剛畢業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職業探索期,但這樣頻繁的跳槽,不僅沒有起到提高自己的能力,反而更加的縱容了自己不去克服困難的心裡。一旦遇到了不順心的工作,就讓自己選擇了逃避,不敢面對。

畢業兩三年時間,如果自己的定位清晰,會很快的找到自己喜歡,自己適合的工作的。但凡你對這份工作有一點的喜歡,你都會去做的!既然初心選擇了它,為什麼做了一兩個月或者半年一個月又開始放棄了呢?這是一種職場大忌,頻繁的換,只會讓自己選擇越來越小的公司,最後切斷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任何一份做的好的工作,都是在這個崗位上不斷提高,不斷精進的。只有你在這個崗位上做的深度越深,那麼你才會變成獨一二無的哪一個人,才能變得非常的優秀!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曾經滄海全是雲


我是智創眾幫,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畢業後換了幾份工作,是什麼心態?

一、你還沒有真正的由一個學校人轉變成一個企業人

1、一個學校人的思維是隻要吃飽不餓,不要操心飯錢和衣食住行的問題,因為這一切都由你的家庭父母幫助你解決了,你只需要操心把專業學好,考試過關即可。學校人只知道和父母要生活費,不懂得創造價值,甚至認為大人給生活費一切都是自然的和應該的。作業和功課不會,只要張嘴巴問別人或老師就可以,有人就會告訴你。自己的手心始終是向上的,即索取而不是奉獻和創造。

2、進入社會之後,一個大學畢業生就要明白一切都開始靠自己,生活靠自己,工作靠自己,遇到一切問題都要靠自己,自己要成為價值的創造者,要給企業或公司創造價值,要為自己的衣食住行自己奮鬥,不能再張開嘴巴👄和大人要生活費和一切開銷的支出了,否則就是一個啃老族,試問大學畢業了,如果還靠父母供養自己,丟人不丟人?美國人,18歲就要自己養自己了,父母再也沒有義務供養你了,你都大學畢業至少22歲以上的年齡了,還好意思伸手要錢嗎?

3、大學畢業生要迅速進行角色轉化,由一個一切靠父母支付到自己給自己支付,成為一個獨立的勞動者就要努力認真地去好好工作,通過工作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而不是你說的畢業後換了幾份工作,是什麼心態?這樣的問話,只能說明你太不懂事了,你這是還沒有開竅的心態?俗話說,人不開悟,枉成年!

成年人不是天天在談論誰對誰錯,而應該是談論利弊得失,這就是學校人和社會人的巨大區別,你也許天天覺得這個企業不好,那個企業不好,沒有一家公司或企業讓你滿意是嗎?問題是,你覺得這個世界上一完美無缺的公司嗎?

二、你還沒有真正的融入公司或企業

1、大學生創業進入企業,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進入企業或公司,要趕緊融入,要儘快適應你所在的公司或企業,適應你的領導,適應你的同事,適應你的崗位,只有適應,才有機會談適合不適合。

2、今天的大學生很多人進入公司或單位,依然沒有改掉大學生活的自由散漫,沒有時間觀念,沒有組織紀律性,沒有尊重別人的職業理念,更不懂想要別人尊敬你,你要先學會尊嚴別人的道理。對什麼都滿不在乎,你除了年輕,還沒有什麼倨傲的資本,切記不要不把工作當回事,如果你尊重你的工作,你就會珍惜和努力,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像你這樣不珍惜工作的人,同學再聚會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和同學之間已經有了差距,因為一秒鐘的停頓會換來身邊千數人的超越。

人生就是在和自己賽跑,不要做龜兔賽跑中的聰明兔子🐰,你早晚會付出代價的。

三、你還沒有真正的懂得工作和自己及未來的關係

1、你現在的態度會決定你十年之後是人物還得廢物。

2、每個人都是在通過努力工作而改變自己的現狀和處境的。

現實的不滿意,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改變。如果你不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不滿意的現狀你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成為現狀的奴隸,久而久之你會成為現狀消耗品,很多人就是這樣在不思進取中慢性自殺的,溫水煮青蛙🐸,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和工作的關係。

3、生活不公平,自己努力奮鬥去找公平。

大學畢業生進入社會需要儘快適應你的單位或企業,只有你適應了環境,才能夠讓自己留下來用心工作,如果你在哪家公司都因為你看不慣,什麼也看不明白,你就會為你的憤青而付出代價。

年輕人都有過迷茫,都有過荒唐,重要的是你什麼時候能夠覺醒?

僅此,告訴你,你的心態的一個憤青的心態,什麼也看不慣,趕緊剎車回頭吧!





智創眾幫


因為喜歡?因為錢?因為愛情?因為家人?

到底為什麼換工作呢?


無論是哪一種心態,本質上都是沒想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相比較心態來說,我更想說一下不同心態下,換不同工作,會在幾年以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第一種常見的心態,就是這個工作:“這個工作我不喜歡”。

這很正常,除了“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大部分人都不會知道沒做過的工作,自己是不是喜歡。如果已經入職了,發現這個工作我不喜歡,這時候怎麼辦?我不建議立刻換工作,先想想能不能忍,不能忍的話,立刻換,人生在世,工作是為了開心生活的,不是為了活受罪的。

如果還沒到不能忍的地步,我建議你且慢辭職,先想想:下一份工作一定喜歡嗎?多花點時間瞭解一下,其他工作到底是幹嘛的,找找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第二種心態,是“這個工作掙錢少”。

如果是因為錢少換工作,那麼同樣建議想清楚了:

換個工作窮三個月,換個行業窮三年!

首先找工作的時間內沒有收入,找到工作以後,一般都是拿試用期工資,會繼續收入打折,然後你真的能勝任這份工作,並拿到你希望的薪水嗎?

一般來說,銷售類的工作,會比較容易賺錢,靠業績說話,業績越多,越容易更多的錢。一樣要想清楚,這份工作的高業績,我這麼去實現,我這麼才能達到。


第三種心態,是因為愛情。

我老公(老婆、男朋友、女朋友)換工作了。

好吧,換一次工作 可以理解,為啥因為愛情要換好幾個工作呢?你倆一起換的?那他(她)又是因為什麼呢?


短期內換好幾個工作,會有什麼影響?

其實也沒什麼影響,也就是繼續找工作的時候,會越來越難。

寫簡歷的時候,工作經驗寫出來很長一段的職業經歷,沒有幾個超過半年的,面試官一般都會把這樣的簡歷放在最後,甚至不看。誰都怕招個新人入職後沒幾天就辭職了,大家都累。


那麼,創業行不行?

創業,不需要面試,也沒有太多被領導條條框框的要求,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可以了。

同樣的,創業之前,先想想創業的項目,有意思嗎,能賺錢嗎?

現在創業比較多的項目,實體店項目是開個奶茶店,不要店面的項目是做個微商(現在不流行叫微商了,叫私域流量售貨),盤算一下幾個問題:1,錢夠嗎?2,我會嗎?


想好自己要的是什麼,比什麼都重要


沉睡海洋


5條建議和你分享一下。

第一條建議是,選擇上升期的公司,而不是選擇成熟期的公司。

很多人認為,加入的公司越牛越好,其實不是。如果公司的業務已經很穩定了,後來者可能只能按部就班地做著手上的工作。但是,如果公司在上升期,就算你只是普通員工,也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有機會去開拓新業務、新項目,去試錯和學習。而且,上升期的公司,往往更願意給足物質激勵。

第二條建議是,加入公司的核心業務,而不是邊緣業務。

比如,對騰訊、網易來說,遊戲都是它們的核心業務。而對同樣是互聯網巨頭的阿里巴巴來說,阿里的遊戲部門就不是它的核心業務。非核心業務部門得不到公司資源的傾斜,得不到領導的注意,甚至可能被砍掉。

怎樣判斷一個業務是不是公司的核心呢?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看CEO的公開講話內容。舉個例子,如果阿里巴巴的CEO張勇經常把“構建商業操作系統”掛在嘴邊,顯然,阿里的核心業務仍然是電子商務。

第三條建議是,選擇有產業理想的老闆,而不是隻想賺錢的老闆。

什麼叫有產業理想?就是熱愛自己的行業。很多公司之所以能做起來,未必需要老闆自己多懂、多愛這一行,可能是行業正在風口上,招一些能幹的人,也能把公司做起來。但從長期來看,這樣的老闆不會把業務真正做深、做強。

那怎麼判斷一個老闆有沒有產業理想呢?同樣也可以看看老闆的公開講話內容。如果講話內容裡能讓你看到“用戶視角”,比如用戶如何熱愛和使用自己的產品,那麼老闆熱愛行業的可能性就比較高。如果講話核心內容都是各種數據的增長,可能說明老闆更在乎賺錢。

第四條建議是,新手選擇成熟業務,高手選擇新業務。

新手為什麼要選擇成熟業務呢?因為成熟業務能夠馬上帶給你真實的用戶反饋,能讓你快速積累經驗。如果你已經是高手,就應該挑戰新業務,這個時候,從0到1的過程對你更有價值。

第五條建議是,選擇合適自己的競爭環境,避開慘烈競爭。

在自己的同學圈裡經常發現,畢業後去了中小公司的,通過七八年時間,往往已經成了公司的技術骨幹。而去了巨頭公司並且還留著的,往往只是升到了小組長的職位。

從小到大,很多人被教育要做好自己,但其實每個人的境遇都是跟環境互動的結果。如果發現自己的境遇不好,也許並非自己做的不好,而是競爭環境實在太慘烈。

選工作,不僅是選公司,也是選業務,選老闆,選競爭強度。希望對你有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