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武则天为何篡唐后,将自己的国号定为“周”?

桂圈儿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原名武珝,“珝”是一种玉的名字,感觉这个名字很柔美,而武则天是什么样的人,是要当皇帝有野心的女人,怎么会喜欢这种柔美的名字,于是在称帝前一年就自创了个“曌”字当名,日月当空照,日属阳,为男人,月属阴,为女人,男人能当皇帝,女人也可以,武则天对自己这个新名字很满意。武则天十四岁进宫,初为太宗的才人,后来唐高宗时期封她为昭仪,最后当上了皇后。高宗驾崩后武则天身为太后临朝称制,到了天寿元年,武则天就称帝了,此时她已经六十七岁了。武则天称帝以后并没有当唐朝的皇帝,而是把国号改成了周,做了周朝的开国皇帝,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取国号时,要么是根据自己的封号定,如刘邦原为汉王,所以称帝后国号为汉;要么就是根据开国皇帝的姓在历史上找关系,如刘渊就认为自己的先祖是汉朝公主,就把国号也定为汉;还有直接拿姓当国号的,不过只有一例,那就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直接将自己的姓定为国号。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把国号定为周呢?因为她父亲武士彟在死后被高宗追赠周国公的封号,所以武则天改唐国号为周。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武则天的武姓是源于周朝的。据记载周平王的少子姬武一落娘胎,手掌中便有一片特殊的纹路,形状像个“武”字,于是就以武为名,后来他的子孙也以武为氏。武则天认为他是姬武的第四十代子孙,于是以周为国号。

武则天本人也是非常喜欢周朝的,想要效法周朝。因为在当时唐朝人眼里,历史上的太平盛世只有周和汉两代。唐太宗崇尚汉法,武则天则想承周,以周为国号也是表明她承周礼治盛业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武则天在称帝前还命人仿照西周在洛阳兴建了唐明堂和武周明堂,向天下宣告她要重兴周朝礼制。

但是武则天的周朝一世而亡,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武则天被逼宫退位,后来唐中宗将国号改回了唐,武周就灭亡了。


风尘讲历史


武则天改国号,和她的性格有关。因为她个性鲜明,什么事不做而已,要做就要做得轰轰烈烈,做女皇第一,做武周第一,做历史第一。

思维超前是伏笔

武媚娘从小思维超前,异于常人。当年母亲因她被选入宫痛哭流涕,她怼道:“侍奉天子是福分,有啥哭的?”那年她14岁。

进宫后,一次,太宗领着妃子们参观西域送来的名马狮子骢,感慨地说:“这么好的马,就是没人能训服。”武昭仪对太宗说:“我能治服它,我先用铁鞭子抽它的屁股;如不听话,就用铁锤砸它的脑袋;再不听话,就用匕首捅了它。”可以看出武则天的做事风格,不做则已,要做必有惊人之举。

改朝换代是必然

武则天入宫时已经开始布局当女皇这盘好棋。伺候唐太宗时潜心学习国家管理理论,嫁给唐高宗后开始理论联系实际,在唐中宗、唐睿宗时期成为幕后推手,之后终于按捺不住,觉得李家后代都稀松,干脆换武家人当政吧。武家能人也不多,掐指算算,就自己先祖周平王的儿子姬武让武家人扬眉吐气,说起来自己也算钟鸣鼎食之族的后代,有资格座天下第一把金交椅。于是颠覆一下历史,做一回真正的女皇得了。于是改李唐为武周,准备把皇位在武家人手中薪火相传。

恢复李唐是不得已

一场“神龙革命”毁了武则天的武周梦,宰相张柬之等人,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牛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谋反,于是发动兵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二张兄弟,随即包围武则天寝宫,要求武氏退位。

刀子架在脖子上女皇也得低头,武则天不得已禅让帝位给太子李显,武周一朝结束,恢复李唐朝天下。

武则天的武周梦,正如那块无字碑,欲说还休!


聋王异史


我来回答!

我国古代皇宫有能力的女性有很多,出现了很多地位很高的太后,皇后。但是上下五千年, 只有一位女性皇上--武则天。武则天14岁进宫,经过一番争斗,在690年,武则天自立为皇帝,宣布改唐为周,定都洛阳,称为“神都”,建立武周政权。那么为什么武则天要改“唐”为“周”呢?

首先,古代的历朝皇帝在选择国号的时候,一般会选择自己或者父辈的封号,一来是纪念,二来是属于”师出有名“。像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之所以国号为汉,因为自己曾经被封为汉王。三国的曹操被封为魏公,他的国号则为魏。李渊被封为唐国公,所以他的国号则为唐。那么武则天是个女的,没有封什么”公“,但是她的父亲有封号的,她父亲被封为周国公,所以武则天改国号为周。

其次,武则天之所以改国号为周,这和她的姓氏也有关系,她的姓氏来源于周王室的后裔,在她当上皇帝的时候,也开始向周朝学习,建立明堂,复周礼,想要重兴周朝的大业。

最后 ,个人认为,武则天既然自封为皇帝,那么肯定不能沿用唐这个国号,肯定要更换,想来想去,决定寻根问祖,找个前朝皇室,也算是自立有名。这才改“唐”为“周” 。


欢迎关注个【刚刚才说】,大家一起来讨论 历史!


刚刚才说


你好,我们都知道:武则天,14岁进宫,在690年,武则天自立为皇帝,宣布改唐为周,定洛阳为都城,建立武周政权。但令人奇怪的是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要改国号为周呢?

父辈所承,直接由来

首先,古代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他们选择国号的时候,一般会优先选用自己或者是父辈的封号。例如秦始皇灭六国,因为诸侯国时为秦,所以统一后沿用秦,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之所以国号是汉,因为自己曾经被封为汉王。至于武则天所在的唐朝,因为李渊7岁被封为唐国公。武则天的父亲封号是周国公,

所以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这是比较直接的来源。

为己正名,巩固权力

武则天之所以改国号为周,是因为在她登基后她宣称她是周平王后裔,她的姓氏“武”源自周王室。周朝在我国历史上也属于一个伟大的朝代,而这正是寄寓了武则天同样希望创造一个如周朝般强大的王朝。以周为国号也正是表示了武则天本身也具有前朝皇族的血脉,至少不是出于平民之家,增强了继位的合法性。


克服周礼,弘周朝之学

而且,武则天掌控唐朝政权后,也开始通过改制向周朝学习不断学习周朝礼制。据史籍记载,武则天称帝前,就下令仿照西周初年周公在雒邑造明堂的事,宣告天下自己想要重兴周朝的态度。例如:当时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但武则天则仿照《周官》把三省六部中的六部从吏、户、礼、兵、刑、工改为天、地、春、夏、秋、冬这六官。武则天展现了自己对周朝的仰慕和推崇。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蘑菇雅说


武则天继承的是李唐的江山,而在她登基后,却为何要将国号改为“周”呢?何况以周为国号的称谓在历史上也曾有过,难道武则天就不能来点创新?或者以“武”或其他为国号呢?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且看分晓:

武则天承袭父爵“周国公”故 改国号为周 !

对中国古代历史各朝代国号的命名规则稍有过研究的人都知道,在宋代及宋代以前,各大小国家的国号命名都是按照地望而取。

图:大周地图

那什么是地望呢?《圣武记》言: 1.魏晋以下,行九品中正制,士族大姓垄断地方选举等权力,一姓与其所在郡县相联系,称为地望。2、是地理位置。由此可以,地望可以是与建国者或起兵者相关的封号,也可以是其所在封地的称谓代称。如春秋的晋、宋、汉、周、赵、魏、楚、吴等等这些古老的区域的大小国号,在之后的朝代更替中会时常出现,如宋朝、汉朝等。如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做了皇帝实现国家大一统后国号为汉。这是按照封号来给朝代命名的。李渊在太原任职起兵,而太原在古代则称为唐,因此李渊定国号为唐。这是按照地理位置来取名的。

因此不难理解,武则天之所以定国号为周,这也是按照历朝规制沿袭依照地望而取的。因为其父武士彠是工部尚书,相当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又是开国功臣。在武则天被册立皇后之后,其父被追赠爵位为“周国公”。武则天还给其父追尊为太原王,由公到王,由王到武则天的天下,这么追朔,武则天以其父原有封号建立国号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武则天为周文王姬昌后裔 故取国号为周?

纵观历史,但凡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登基,都要给自己找个真龙天子的佐证,或者拿一些不同寻常的身份背景证明其高贵的血统以服众望。武则天自然不会例外。

在《旧唐书》中骆宾王曾戏谑武则天“地实寒微”,大臣们也说武则天“地位低下”,突厥酋长黑啜也说“武家乃小姓”,更有史料记载“武则天的父亲出身农民”……总之这一切都在说明,武则天若称帝其出身卑微确实难以服众。然而武则天却自证说,自己是周平王之子姬武的后代,周文王姬昌乃是自己的始祖,自己绝非平凡身!那到底是吗?

图:武则天登基

在《姓纂》中有这么一段对武则天来说很重要的内容“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意思是,周平王的儿子姬武在出生时,手掌中带一特殊纹路,其形像“武”,因此之后不但他自己本人以武为名,而且其后子孙更是以武为姓。因此,武则天说自己是周平王姬武后裔,因此立国号为周,是延续大周气脉,承大周皇族血统。

如果武则天说的这一事实属实,那么武则天不但是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而且若追根朔源,她还是轩辕黄帝的后裔。也就是说武则天实乃黄帝后人,论身份,纵然身为女流,那也名副其实的无愧当真龙天子。

据正史记载,轩辕黄帝,姓姬,名轩辕,而周文王姬昌正是轩辕黄帝第18代子孙:

黄帝(姬轩辕)→少昊(玄嚣)——黄帝的儿子01→蟜极——黄帝的孙子02→帝喾——黄帝的曾孙03→弃(后稷)04【注】→不窋(kū)05→鞠06→公刘07→庆节08→皇仆09→差弗10→毁隃11→公非12→高圉13→亚圉14→公叔祖类15→周太王(姬亶)16→姬历(季历)17→姬昌(周文王)18→姬发(周武王)19

由此可见,周王朝姬姓与黄帝血脉一脉相承清晰可见!

那么问题来了,周平王儿子姬武之后的后人都姓武,而武则天也姓武,还有武则天拿《姓纂》作依据,非要说自己就是周平王的第40代子孙。这么一个家族背景对于武则天称帝那可真是无上光荣的事情。那到底是不是呢?我们再来看下武则天族谱:

图:武则天登基

武则天祖上一脉相承关系:

始祖:武家为姬昌周文王后代,遂追尊周文王为武周始祖文皇帝;周平王少子为睿祖康皇帝。

八世祖:武念,官拜北魏洛阳刺史、归义候。

六世祖:武神龟,为祭酒。(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五世祖:武克已,为大中正、司徒,越王长史。(司徒:古代重要官职名,掌民事,正一品。长史:相当现在秘书长、幕僚长)

四世祖:武居常,为北齐镇远将军。(军职名,正四品)

三世祖:武俭,为北周永昌王洛议参将。(参将:仅次于总兵。)

二世祖:武华,为隋朝东都丞。(丞:正一品,相当现在总理。东都丞是东都官员)

父亲:武士彠:出任工部尚书转荆州都督,加封为应国公。去世后,后因武则天做皇后的缘故,追赠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咸亨中,加赠太尉兼太子太师、太原郡王,配享唐高祖庙廷,列功臣上。武则天称帝后,追册为帝,为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

武则天大伯父:武士倰,唐朝时官至司农少卿、封宣城县公。(司农少卿:相当现在的农业副部长)

二伯父:武士逸,武德初齐王府户曹、封安陆县公,后授益州行台左丞。(左丞:正二品官员)

三伯父:武士让,武则天称帝时,被追封为楚王。

列为看完如上族谱关系,是不是也觉得很震惊,武则天难不成真的是周平王的第40代子孙,是与不是,这事没个绝对,总之周平王第40代子孙,周文王姬昌后裔,轩辕皇帝的后人,总之,在当时的朝廷上下,还再有谁敢不服称其武姓为小姓?总之,悠悠之口再此无人敢言了。

继大统而承周制 武则天崇拜周朝

图:武则天年谱

大家都知道,周朝江山800年,共传30代历37王,在我国历史上属于最长的王朝,同时,周也是“华夏”一词的创造者和最初指代,尤其是周朝礼制更为后人时常称颂,而且君王多贤达明慧。为了慎终追远,周王朝来说对武则天即是一种膜拜,也是一种向往,更是一种鞭策。她希望自己的江山和统治可以和周王朝一样政治清明、长寿稳固,历史千载流芳。

为了效法周公,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召集工匠学者仿照西周初年修建明堂,作为宣教之用。还有武则天将洛阳定为武周都城,这也是效法周代。同时她大行上古之风,对朝中官制进行改革,以周礼为标准,令百官按《周礼》行事,如将六部尚书改为六官(天地春夏秋冬)。同时更因为恢复“周礼”是孔老夫子一生的追求,而武则天也是意在实践《至圣先师》孔子遗志。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

如上三点,正是武则天之所以一上台便改大唐国号为周的最根本原因。当然,也不排除还有其他可能。


淳帧通安


历史上有没有可信的记载来说明武则天为什么定国号为周,我不知道,只是觉得有意思,就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起来,试图寻求个靠谱不靠谱的答案供大家消遣。

武则天,名武瞾,国号‘’周‘’,年号为"天授"。‘’则天‘’是效法天的意思,"瞾"是日月当空的意思,‘’天授"是上天授予的意思,可见她非常重视"天道"。而天道讲究"日月旋转,天道轮回",武则天认为,自己当皇帝是符合天道的:秦始皇当了第一个男皇帝,如今日月旋转,‘’周"而复"始",轮到我做第一个女皇帝了,我这个新"始"来自于"周",是上天所赐;又一想自己皇宫外面转了一圈,又回到了皇宫,这不也是一个‘’周‘’而复‘’始‘’吗?谁说不是天意?看来自己与‘’周‘’有缘,于是打定主意,定国号为"周",年号"天授"。还有个问题没解决,‘’武媚‘’这个名字,岂能配得上史上第一个女皇帝?于是悬榜征名,有一个叫明空的和尚,大字不识一筐,稀里糊涂揭了皇榜,被带去见武媚,被逼的狗急跳墙,就把自己的‘’明空‘’二字摞起来写了一个‘’瞾‘’字,武媚一见大喜,如日中天的我不正是"日月当空照"吗?此名当属天赐,就是它了!于是改名武瞾。武瞾在位颇有作为,为之后的开元盛世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武则天死后遵其遗嘱,坟上立了一块‘’无字碑‘’。为什么无字?有道是无中生有,有无相成,看来武则天深谙‘’天道‘’之门。

谨以此文,





答谢各位头条好友!


一木参天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古代各个王朝国号的起名规律,先秦时期,各个王朝国号的来源与该王朝的起源地或者部落图腾有关,如虞、夏、商、周、秦,从汉至宋,各个王朝国号一般与该王朝所兴起的区域之地望有关,如汉、晋、隋、唐、宋,而从元朝开始,则与吉祥号有关,并且在王朝面前加上了一个“大”字,如大元、大明、大顺、大西、大清。

夏朝国号的来源,现在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与夏后氏部落的图腾有关,“夏”字在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即是夏后氏部落的图腾,夏朝的创立者启的父亲禹曾经被分封为“夏伯”,所以,启建立的新王朝的国号就为“夏”。

商朝的国号是因为商人的祖先契被分封在商地而得名,《诗经》里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说法。

周朝的国号与周人的始祖后稷善于种植百谷有关,后稷在帝舜时代是主管农业的官员,“周”字在篆文中的写法很像“田”字。

秦的国号与秦人的始祖善于牧马有关,秦人的祖先曾经在甘肃天水一带居住过。

从汉朝开始,各王朝之国号与该王朝的建立者所处之地望有关,汉朝的国号来源于“汉中”的“汉”,刘邦曾经被项羽分封在巴、蜀、汉中,刘邦在这里当过“汉中王”。

晋朝的国号来源于司马昭曾经被曹奂分封为“晋公”,而司马昭之所以被分封为“晋公”是因为司马昭所封之地是以并州为中心的区域,并州约相当于今天山西省的大部分区域,而这里又曾经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中心区域。

隋朝的国号起源于“随州”的“随”,隋文帝的父亲杨忠,曾经被北周皇帝分封为“随国公”,所以,隋文帝建立的新王朝为隋朝。

(隋文帝画像)

唐朝的国号起源于唐高祖李渊曾经当过唐国公,李渊的爵位为什么是“唐国公”呢?因为李渊所封之地在今天的山西省境内,尧曾经建都于山西省的中部和南部一带,帝尧政权号陶唐氏,山西省的中部和南部一带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也被称为唐地。

(李渊画像)

宋朝的国号来源于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当过归德军节度使,而归德军节度使的驻辖地在宋州,这是赵匡胤的龙兴之地,所以赵匡胤建立的新王朝称为宋朝。

从元朝开始,各个王朝的国号开始以吉祥号命名,并在前面加“大”字,元朝的国号取自《易经》“大哉乾元”;明朝的国号与“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的说法有关;清朝的国号则取自《诗经》里的“维清缉熙,文王之典”的说法。

接下来,我们来重点介绍一下“武则天建立的新王朝以‘周’为国号”的问题。

武则天定国号为“周”其实与李渊定国号为“唐”的套路是一样的,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曾经当过应国公,按照道理来说,武则天建立的新王朝应该定国号为“应”啊,为什么后来定为“周”了呢?因为在武则天当皇后的时候,武士彟被追赠为周国公,唐高宗为什么追赠武士彟为周国公呢?因为武姓出自姬姓,武则天以周人的后裔自居。

周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正统王朝,后世的典章制度大部分源自周朝,简单来说,就是后世的典章制度源于《周礼》,《周礼》是记载周代官制的书籍,在中华文化圈,以《周礼》为代表的国家制度常常被视为中华正统,周朝在历代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非常崇高,把国号定名为“周”可以赋予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与正统性,武则天家族的武姓出自姬姓,武则天更应该以周人的后裔自居,来赋予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与正统性。

实际上,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政权以后,常常喜欢以恢复周朝典章制度的名义来行事,如把六部改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的王朝以“周”为国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借周朝的正统性来赋予自身的正统性,如宇文觉建立的北周、郭威建立的后周、吴三桂建立的吴周。


腾飞说史





偷李唐江山,没资格呆在首都长安


中华第一古都长安


称帝必须名正言顺,以求得天下人的认可,武则天又是女人,在男尊女卑的古代要做到人心悦服难度更大,武则天于是做了一件事,改唐为周。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三日,在武则天授意下,侍御史汲人傅游艺率先发起改国号行动,“帅关中大众九百馀人诣阙上表,请改国号曰周”,武则天笑而不决,暗观朝臣动向。众大臣也不是傻瓜,揣上意后马上响应,“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大众、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合六万馀人,俱上表,如游艺所请”。九月九日,武则天正式改国号,“御则天数,赦全国,以唐为周,改元”。(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武则天为什么把国号定为“周”而不是其他呢?有三个传说。一,姓氏源流,据说武则天的武姓来源于东周周平王的小儿子,周平王的少儿姬武出世时,手掌中便有特殊的纹路,形状就像个“武”字,便以武为名,他的子孙也以武为氏,而武则天自认为是姬武的第40代子孙。


二,追慕先朝,中国古代在唐之前的大治世,以周、汉两代为盛。唐朝崇尚汉法,武则天既然取而代之,便不能走老路,便取了大家认可度极高的周为国号,以示延续周制。证据之一,武则天在称帝之前曾经下令仿照西周初年周公在雒邑造明堂的事,前后两次在洛阳兴建唐明堂和武周明堂作为宣明政教之所,向天下昭示她重兴周制的姿态。还有模仿《周官》,将三省六部改为凤阁鸾台和天、地、春、夏、秋、冬,并实行周正,以十一月为正月。(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三,承继父风,武则天父亲武士彟的封号为周国公,“高宗永徽中,以士彟仲女为皇后,故崇赠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历代登基称帝者,多以自己原有封号为国号,如汉宋,武则天身为女子位居皇后没有自己的封地封号,以父亲封号为国号,也是可能的。


南方鹏


武则天定国号位“周”是武则天个人的想法,具体思想我们不能确定,但是可以根据其性格分析哈!


武则天在后期以然已经是个心高气傲,手握皇权的高位者形象,身居皇位自然希望自己的国家也能像历史上其他强盛的朝代一般富有真正之感,有一个欣欣向荣的态势。而“周”正式取自武王的正义之风,象征繁荣昌盛。



不过“以上也仅仅是我个人看法,皇帝的思想确实不是平常人能够揣测的,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