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教师组织幼儿生活自理。家长认为,幼儿园是学习知识点的,不应该做这些。你怎么看?

用户6767994210913


个人认为如果孩子处在幼儿园的话,那么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候不必让他们学习太多的知识,如果过早学习文化知识,有可能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而且,有很多孩子因为在学龄前学习了不少小学的内容,导致他们上学之后骄傲自满,上课不注意听讲,学习习惯特别不好。

而自理能力则应该是从小培养的,不应该被忽视。


小栗子聊吧


教师组织幼儿生活自理。家长认为,幼儿园是学习知识点的,不应该做这些,其实

生活自理就是知识的一部分。

我们来看看那些考上大学后还不能自理的例子。

魏永康,13岁考上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研究生,却因生活不能自理被劝退

魏永康出生在1983年,其父曾当过兵,因为经历过炮火,他的身上落下了残疾,退伍后一直收入不多,他妈妈工资微薄,起早贪黑才能勉强支撑起这个家的日常开销。为了摆脱现状,父母把改变命运的期待放在了魏永康的身上,妈妈想让他通过读书出人头地,所以比同龄人更早教他读书写字。

很多父母在孩子还年幼无知的时候就对他设下了十分高的要求,不让他做其他任何无关于学习的事情,然而培养出来的只是一个考试机器,除了考试根本无法融入社会的畸形产品,即使是天赋异禀的神童,受到父母如此对待,都很有可能变得不太正常,最后还会失去上天赐予他的聪慧,

魏永康也是天资过人,没有辜负妈妈的良苦用心,年仅4岁就已经达到了初中学生的水平,他跳了好几次级,13岁就已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17岁的时候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研究生,家乡当地人人都知道魏永康的名字,说他的脑袋简直是给佛祖开过光的,转得十分灵快,学什么东西都得心应手,好像不用刻意记住,就可以倒背如流了似的,大家对他赞不绝口,还夸魏永康的妈妈生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儿子

其母见此更加得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就让儿子一门心思只放在读书上面,什么都不用管,连一日三餐妈妈都会主动喂到魏永康的嘴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导致魏永康渐渐更加离不开妈妈了,天气变凉也不知道自己个多穿衣服,还得依靠妈妈贴身照顾。

慢慢地周围开始传出了流言,大家都说:“喝水都不晓得自个倒,这不是读书读傻了,是什么?”中科院不光看成绩,也看个人素质,见此就中断了魏永康的课程,好好的神童,人人都以为他能闯出一片天,谁知他现在这么大人了,连吃饭都不能自主。

魏永康被劝退回家后,其母才幡然醒悟,觉得自己对他太溺爱了,她马上调整了自己的态度,让儿子学着如何独自生活,也让他多去和朋友们一起玩耍,魏永康的心理这才真正的成长了起来,后来他已经拥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外面世界的风和雨了,还因此找到了生命中的挚爱成了家,担负起了养育后代的责任。

所以上幼儿的孩子无需学习知识,主要是学习行为习惯和自理。


玲子的快乐生话


这个观念我觉得太狭隘了,幼儿上幼儿园是踏进社会的第一步,需要学习的是怎么融入这个集体,而基本的自理是融入这个集体的第一步,因为现在的小孩子都比较的溺爱,在家里的时候都没有自理的能力,所以才需要上幼儿园先补上这一课。

我宝宝去年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差,不会自己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控制情绪,老师都是先给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小到教洗手、上厕所、教用勺子自己吃饭、教自己穿脱衣服,大到教整理玩具、书籍、教小朋友互相帮助、怎样融入大集体。

我觉得教的这些都特别好,这么小的年纪正是玩耍的年纪,让他们规规矩矩的坐几分钟都很难,学的知识量也很有限,反而培养个好的习惯是这个年龄段应该做的,有个好的习惯后面年龄段的学习才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anny3113


我非常理解家长焦虑的心情。开幼儿园家长会的时候,有家长甚至公开期望老师能够教一教拼音或者数学等等,但是,我非常不赞成幼儿园的老师教孩子知识,我们说分工不同,术业有专攻,小学老师从上大学开始学习的就是怎样上课、怎样写板书,每天教研的内容都是怎么设计课堂吸引孩子的兴趣,培养学习习惯;而幼儿园老师的教案都是围绕孩子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展开的,你问我为什么知道?是的,我是个小学老师。

那天我女儿上幼儿园回来告诉我今天吃柚子,我就多了句嘴问你会剥吗?她说老师要给她们剥好。说实话就这个东西我自己都嫌麻烦不吃,幼儿园老师要剥多少柚子给30个小朋友去分,就这一项工作量我想想都头疼,让老师去备课给孩子讲解知识我真是觉得不现实,因为幼儿园还是更偏向生活照顾,也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挺好的。

那可能家长也有质疑,现在大家都抢跑,这不是逼者我们出去报班吗?同是作为妈妈,我觉得真的不用,小学一年级的那点内容,在家里边玩边接触即可。

怎么边玩边接触?其实我也正在摸索,家里宝宝正好7月上学,想和我一起的话,关注我吧!


糕点美少女


幼儿园教师组织幼儿生活自理,这是一个正确的做法,这种做法不仅教给孩子生活技能,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饭前洗手的习惯、整理自己物品的习惯、不随手扔垃圾的习惯、叠被子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安静地吃饭习惯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幼儿园教学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动手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孩子的合作意识,而不是以知识点教学为主。





张老师谈孩子教育


在幼儿园期间,老师组织幼儿生活自理的活动,是完全正确的,像我们家上小班的时候,老师就会组织各种各样的生活自理比赛,比如穿衣服比赛,穿裤子比赛,扣纽扣比赛,穿鞋子比赛之类等等的,包括一开始去的时候,大便小便都要上规矩,也都是老师会教的,有一个专门的生活老师,就是教导他们这些,然后并帮助他们学习自理能力的老师。另外还会教他们一些控制自我行为的一些规矩,比如有些小朋友喜欢调皮捣乱,前面老师在上课,后面他从教室里溜出去了,这个都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事情,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把这些规矩全部都交会了,那么才不至于以后出现不好的后果。老师除了这些之外呢,还会教一些生活的小常识,比如不能跟陌生人说话,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吃陌生人给的糖,还有小朋友的小秘密啊,之类的生活小常识,全部都是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教小朋友的,我觉得这些都非常好。当然,在幼儿园里还会教一些数学,语文的基础知识,但个人觉得不用太苛求。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我是恰依宝贝童装田田。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7d000e22c9e60bda66\

恰依宝贝童装田田


我觉得幼儿时期生活自理比学习知识点更重要。

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在家娇生惯养,特别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看孩子一般都比较溺爱。孩子从小自私,挑食,不合群,随处乱扔玩具……因此,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在幼儿园老师组织幼儿生活自理就是帮助家长改掉在家里长期养成的毛病,和小朋友们一块开心快乐地生活。

学知识的路还很漫长,只要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健康茁壮地成长,也必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幸福快乐,学业有成!





侠女老师


什么时候,学生在校或者幼儿园,该学什么,该怎么学,不按国家教育部的教育教学大纲执行,而是广听家长的意见、建议了?

这样的家长有两种可能:1、自以为是,习惯了不懂装懂,或道听途说,就来指导幼儿园老师。2、看幼儿园老师普遍年轻,好说话,就自说自话的插一脚。

作为幼儿园孩子,正是家庭教育的起䝉期,这时的教育十分重要,提出这么外行话的家长,显然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方法。先虚心向幼儿园老师,好好学习一下。

然后再看看,自己的所谓认为,是多么不合教育规律。


被叫作黄老师的1948


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还要注意全面发展。我很认可幼儿园定期的活动,很多的知识都是通过游戏结合融入教学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所谓的劳逸结合。那么生活自理这种活动也是有必要的,可以通过这种活动方式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有将来的独立性。良好的习惯从小培养,一生都受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ea7d04390404d3a9eb2d5e174d19bbf\

90后妈妈生活日记


您的问题应该在家长送孩子进入幼儿园前解决,应涉及更多方面的考虑:

第一:孩子为什么要去幼儿园?

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环境分别是社会的环境,家庭的环境,再就是幼儿园。

早期影响更大的是在家庭和幼儿园环境下的教育。

很多家庭的宝妈们虽很操心,但系统掌握孩子的教育心理、规律和方法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家庭教育多半是在一种“自然状态”下成长的,孩子3岁之前的家庭“早教”主要体现在生活照顾周到,部分语言开发,情感交流,简单游戏开发等阶段。

年龄来到3岁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成长的高峰期,需要更广阔、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环境和社群伙伴,去感知学习、参与活动、舒展大脑和身心。进入幼儿园就是必要的选择了。

幼儿园在普遍科学教育理念的倡导下,一般均有温馨舒适的环境和空间,丰富有趣的教学和大量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交往,健康成长;老师也会严格守候照顾孩子,幼儿园更像是放大的家庭,孩子在集体中学会宽容、礼让和分享。

幼儿园的早期教育是一种科学的“启蒙”,就是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抓住教育的“关键期”,发展孩子的智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身体和心理协调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而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奠定良好的终身发展基础。

第二,幼儿园自身应具备怎样的教育理念、特点和价值?

家长在问题中提到:“幼儿园是学习知识点的,教师组织幼儿生活自理,不该做这些---”,在这里我们就讨论家长关注幼儿学习成长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家长应关注幼儿园教育理念,尤其是具体执行的园长的教育思想,她的责任就是选择和培养与园和她理念一致的幼师。

1.幼儿园的教育愿景是什么?是否能够帮助和促进儿童在智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上潜力的激发。

2.在园所教育中儿童的发展过程是否是自然的、充满活力的!知识点的填鸭式的教学已经被自我导向的教育方法取代。儿童是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发展的,是在生活自理中构建意识、自信和良好的学习规范的。儿童都应被视为自身发展的创作者。

3.幼儿教育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很高,家长要主动和园长交流,针对孩子的问题分别请教园长和老师,观察她们回答的教学理念是否一致?

4.在具体教学方面,园所提供怎样的教学内容帮助儿童,并且是如何尊重儿童的选择的?

5.在家庭教育和家校联系的问题上,有哪些周到之处?

6.儿童的学习评估均是以非考试模式来进行的,您关注的幼儿园又是如何评估的?

我们举例:

蒙特梭利(Montessori)先生的教育法则:非常强调儿童的智力开发。教师引导儿童学习,儿童是不按年龄分组活动,而是混龄活动。蒙氏教育提供一整套独有的充分的教具,儿童通过感官操作刺激激发内在潜能,以诱发自我学习的乐趣。所有教具的操作幼师都是严格经过蒙氏考核的。因为每一个教具,从形状、大小、甚至颜色,都是有其背后的理念来支持,需要通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来引导儿童学习。反对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以儿童为主——为的是给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家长只有充分认知并认同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后,才能放心将孩子托付给园所。现在您应该知道幼儿园的教学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这样才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