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能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不想与人争执了吗?

Zyhzzlzxp


对于这个问题,恰好我是从去年开始这样做的,与人争执,说明我的想法或做法自认为是对的,相反,与你产生争执的对方也是这么认为的。

我在一个国企上班,现今已满10年,起初,自己的工作特别希望得到领导及同事们的认可。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努力完成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对于完成的各项任务,自己抱有很大的希望与成就感,对于别人指出的错误总是据理力争,闹的满头红脸。但又没实际好处,还落个不听指挥、瞎闹的下场。对于看不惯的事也喜欢管一管,在人面前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领导面前藏不住话。久而久之,自己被领导疏远了。

经过这10年,我的想法变了,不再为工作上的事情去和别人掰扯,心态已放端正,不再为一件小事而和领导闹别扭,哪怕自己是对的。站在领导的角度,不是你工作做的不够好,而是领导不喜欢和他争辩的人,不听指挥的人哪怕你能力再强领导都是不喜欢的。

也就是去年开始,我慢慢的想明白自己以前是多麽的幼稚,年轻人都喜欢争强好胜,容易冲动而不知变通。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已经成家立业,在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上很少和人争吵。也许,这是慢慢成熟的标志吧。

轮廓已经磨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经历坎坷哪有风雨彩虹,希望在以后的路上我们共同成长。




月下追马


一九九九年我把自己多年的婚姻过的一地鸡毛,我和老公都属于个性强的人,遇上什么事起争执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话头一开犹如点燃了导火索一般后果一定是互相炸的体无完肤,带着伤痕累累的心却还是学不会迁就与忍让。我们肆意的发泄着自己的情绪完全忽略了儿子的存在。

有一次因为收小麦我们又吵了起来,半夜三更吵到了动手的状态,五岁的儿子缩卷在自己的小床上,睁着惊恐的双眼小声的哭泣着,我们互相拉扯着吵的肆无忌惮什么伤人说什么,简直是把儿子当空气,完全不知道小孩子也是有情绪反应的。

也不知道吵了有多久,我无意识看了眼儿子的小床,发现儿子不见了,顿时慌的六神无主,我撤着往外走老公拉着我不放,我声嘶力竭的吼到儿子丢了,当时我心里害怕到了极点,冲着老公喊,儿子找不回来,我们都不要活了。

顾不得再纠缠,赶紧出去找儿子,不知道儿子会往那边走,我和老公分开向路两头找,外边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我越想越害怕,眼泪一串串的滚落下来,我哽咽着扯着喉咙喊着儿子的名字,隐隐听到我妈妈的答应声,走到路口看到儿子和我妈妈向我家走来,五岁的小人儿忍受不了父母的争吵去搬救兵了,半夜三更走了二公里多去把外婆叫来了,儿子的举动深深的震撼了我,我从内心里感到自责愧疚,抱着儿子嚎啕大哭,我到底在争什么,让儿子跟着受煎熬,经过此事我彻底醒悟了,我是妈妈我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让儿子受委屈,生而为人不能只为自己活。

其实家务琐事没有对错有时候只是观点不同而已,可我为了争一口气完全忽略了儿子的感受,是极不合格的妈妈,从此以后,我决定不在和老公争执,为了儿子不管什么事我都要学会忍耐,每次火起来时想想儿子半夜三更忍着恐惧害怕跑那么远去叫外婆的情景,我伸长脖子把火咽下去,作为妈妈我应该给孩子一个祥和的家庭氛围,天天争吵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是不能预知的,我害怕儿子长大后恨我,现在我忍忍儿子才会健康成长。

事实证明我作对了,儿子上初中的时候我曾经问他,记不记得爸爸妈妈吵架,他说不记得了,说明幼年的记忆没有对他造成伤害。以后一帆风顺考上高中、大学,同年当兵,义务兵第二年考取军校,现在已经工作3年,一切都那么美好,如果我当时没有顿悟,一直发泄自己的情绪让儿子在争吵中成长,对他心理造成伤害,他不一定能取得如此成绩。

生活总能教会人成熟,这件事后我心放开了,性格也平和了好多,不但不和老公争执,对于其他人我也能做到和颜悦色,其实放下自己的傲气,活的反而轻松了许多。


丫头150554212


我记得前两年就不愿和别人争执,也许是以下三个原因引起,不知大家是否同感。

(一)年纪大了,胆子小了

年青的时候凭着自己的胆量和体能,遇事从不绕人,是非都要争个输赢,有时还大打出手,真所谓不撞南墙不回头。曾记得一位年长我十几岁的好朋友,对我说过一句话,“到了年龄,你自然就没脾气了”。当时我一直不理解这句话,也不认这个理。随着年纪变化,不觉也是花甲了,经历事多了自然就明白了许多道里。再加身体虚弱,能说不能行,胆子就变小,怕事了,凡事不想和人争执了。

(二)经历多了,看明白了

随着年纪增长也就明白了很多道理,在生话中有很多事是无法争个输赢。赢者,无非是输者的沉默,忍让,明事理给你机会。输者是明智,聪慧,宽容。争赢了只是一时快乐,往往输掉了身誉,失去了朋友。争输了往往是自寻烦恼,伤心又伤身。回头想想又何必为些小事,不必要的事去为人争得红脸脖粗的,气坏了是自己的身体,无人代替。

(三)净下心来,寻找快乐

净下心来过自己的生活,看不惯的小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不顺耳的言语就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自寻快乐,幸福生话,抛开烦恼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健康地,微笑地生活。

人生夲是一场戏,人生苦短,何必事事去为人去争执,何必又去后悔莫及,开心快乐生活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人生如梦王晓华


《孔儒让梨》是幼稚园,老师会讲的小故事,不让和小朋友争东西,记得小时候父母也常教教育,吃亏是福,要做一个虚心的人。

所以成长的历程中,戾气少,和别人争执的时候就会少,真正不想再和别人争执,就读仓央嘉措的《我问佛》那一刻。禅意的人生也不是人人都会去追求的,我觉得要想活得内心轻松,还是多学点禅意的人生处事哲学比较好点。还有仓央嘉措的《见与不见》也让自己突然的顿悟了,很多人生得失的道理。

想想也是,很多时候也不是靠争执出真理的,光急头白脸的争执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能弄的关系紧张,累人累己的,伤人伤己,又何必呢。





远方西沙


一道简简单单的数学题有很多种解法,更何况世间万事万物?

汝之蜜糖,吾之砒霜,何必争执于谁对谁错?

小时争执,以为这世界所有的事不是对就是错,为了让正确屹立不倒,常常争得哭天抹泪,直到把对方说服为主。

中学时,和朋友讨论哪个明星长的帅,总觉得对方的眼光实在太差,怎么看不到真正长的帅的人。大学时和同学争的三观,实在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大脑构造这么奇葩,有时甚至感叹人怎么可以这样,怎么能这样?

工作结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就没有争执的兴趣,遇到的人越多,才发现我们都是不同的,有着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轨迹,我们遇到事情也会有着不同的想法,处理事情有着不同的方式,喜好穿着打扮也有些根本不同。小事小非实在是懒得争,我们都想同化对方,最终结果我们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大是大非三观问题,实在是难以忍受也不再争执,日久天长形成的岂能因三言两语起的了任何的改变。

也许就是就是从那时候真正理解歌德那句“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的去理解。”,从中学会了接纳和包容,便真正放下了争执。


deer1998


35岁以后,和别人起冲突的次数就少了。至于为什么,大体有这几种原因。

火气变小了

随着年岁一年年的增加,原先看不过的人和事,也渐渐习惯了,也就见怪不怪,火气也就一点点降低了。

人变通透了

直面冲突,可以快意恩仇,图一时快活,但不能将利益最大化,不符合经济学基本规律,也就是所谓的和为贵。

群体素养提高了

这10多年来,中国人,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中生活的人。逐渐的发现:以前骂骂咧咧、流里流气、吊儿郎当的人越来越少了。会起冲突对手变少了,也就冲突不起来了。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远了

以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除了工作时间,还有很多其他时间。而现在,你几乎可以不出门生活,各式各样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外卖都可以帮你搞定。人与人之间,没有必要做太多接触。接触少了自然冲突就少了。如果接触多,难免有些鸡毛蒜皮琐事,是大家会遇到,冲突也就不会少了。

最后,不是冲突变少了,而且我们变老了。


榆冈


记得,八年前与人争执以后。[捂脸]结局呢,你懂的。现在回想起来,曾经的争执很不值的。从此以后再不与人争执。

年轻的时候喜欢争强好胜,锋芒毕露,自己认为对的,就认个死理儿。其实这世上的事情,有很多种变通的方式。现在想来,就算当时自己完全占理,也不该和他人争执,如果能稍微收敛一下,他人的意见也不是不能接受。

后来经常会遇到有人和我争执,我一般都不会正面接招,除非我能让对方即刻闭嘴。

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性格越来越温和。现在,我发自内心的感谢当年的争执,感谢折腾过我的人。因为他们让我学会了如何变通而不是争执。





森香水岸小小园


天命之年。


用户97604568221


不记得了,好像慢慢的觉得与人争执已经没有必要了


橘子味的猫5859


我大概是20多岁开始不想与人争执的。仿佛一瞬间长大了,不想说话,喜欢沉默,好多东西都看的谈了,觉得没有什么好争执的。


和人争执是浪费时间,浪费感情。


很多人在听到对方毫无根据甚至荒谬的言论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应该与他人争辩一番,让对方明白到底是谁的错,或者到底谁没有道理。但其实就像丹尼尔·戈尔曼所说的,“争执会令聪明人看起来很愚蠢”。你一旦和愚蠢的人争吵,你也就会被视为傻瓜。


况且一旦发生争执,无论结果如何你其实都是输了。因为你赢了对方会因为失了面子而怨恨你,输了自己又会不痛快。与人争执,对你来讲,其实是没有半分好处的。

人与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才会产生争执。

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也不尽相同,这些在一定条件下都会限制个人的认知。所以两个人对话,见解观点上的差异根本避免不了。


夏虫不可语于冰,井蛙不可语于海。如果遇到认知与我们有差异的人,我们要做的不是非要与对方争个对错,分出高下,而是要学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其实有些时候,争执到了一定程度,我们不再是为了争一个对错,而是为了争一口气。这时的我们会被负面情绪牵着走,我们吵架的对象也就不再是与自己一样面红耳赤的眼前人,而是变成了自己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掌控不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往往带来的会是我们所不想看到的后果。

在情绪失控发生不可挽回的争吵之前,请试着深呼吸,告诫自己冷静下来,肯定还有比吵架更高明的解决方法。


坏情绪是可以避免的。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理智与情绪,生活中的大部分争执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不讲道理的人你大可不必费心力解释,认知不同的人你也不必非要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在他身上。

就像佛祖释迦牟尼曾说,“恨不止恨,惟爱能止。”与人交谈其实也是相似的道理,贵在理解与接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他人同样也是对自己的善待。


所以无论在什么境况下,请保持心平气和地与人沟通,这点总是不会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