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華盛頓會議讓美國成為了最大贏家,那會議上的第二贏家是哪國呢?

一戰結束後,美英法等戰勝國為了重新確定世界秩序,分別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英法控制下的巴黎和會重新確定了歐洲的戰後關係,而在巴黎和會上遭到排擠的美國則在1921年召開了華盛頓會議。歷史課本上說到,華盛頓會議是美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是日本外交的重大失敗,美國成功的拆散了英日同盟同時限制了日本海軍的發展,讓遠東國際秩序恢復到了一戰前的態勢。

華盛頓會議讓美國成為了最大贏家,那會議上的第二贏家是哪國呢?

華盛頓會議上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美英法意日五國關於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即《五國海軍條約》,條約具體的規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國主力艦的噸位,其中美、英兩國各為52.5萬噸,日本31.5萬噸,法、意各為17.5萬噸。一戰後的日本為了發展海軍,國內給前方談判代表的任務是務必把日本海軍噸位數保持在美國的70%左右,但是因為無線電被美國破譯,日本底牌被人摸的一清二楚,最終不得不接受60%的比例。

華盛頓會議讓美國成為了最大贏家,那會議上的第二贏家是哪國呢?

從條約上看,還有一個BUG,日本因底牌被掀,沒能得到70%的比例配額還情有可原。而在一戰中付出重大傷亡,還是歐洲列強的法國為什麼甘願接受一個比日本還低的主力艦配額呢?其實當法國代表聽說了美國對法國噸位的限制,頓時就以退出會議為要挾要求美國作出改變,但是法國還是因為種種原因簽訂了條約,法國代表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嗎?

一戰後的法國經濟受到沉重打擊。戰爭中法國死亡士兵約131.5萬、傷殘超過280萬,戰後統計因戰爭原因法國勞動人口損失了約136.5萬人,這佔總人口數的4%,而且這4%人口的一大部分是18歲至40歲的男性青壯年,這使法國人口發生了結構性改變,直接影響了生產能力。另外一戰西線的主戰場在法國境內,法國東北部的工業基地幾乎完整地淪入敵手或成為戰區,這使法國東北部工業遭受徹底毀滅。法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號稱“高利貸帝國主義”,但是四年的戰爭讓法國成了一個可以與意大利一拼的“窮光蛋帝國主義”,因此戰後不得不壓縮財政開支,並把首要任務放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上,這也就讓法國在軍事上的投資變得力不從心。反觀美日兩國大發戰爭財,在四年裡經濟上異常繁榮,自然在海軍軍費上也就捨得投資。

華盛頓會議讓美國成為了最大贏家,那會議上的第二贏家是哪國呢?

第二個讓法國同意《五國海軍條約》則是法國的國家戰略使然。1870年普法戰爭的失敗以及與英國爭奪埃及的失敗,使得法國不得不實行戰略收縮。1885年法國在越南的失敗,實質上停止了法國在遠東的擴張勢頭,這也就讓法國下定決心把殖民的戰略重心放到了西非。這一重大的戰略轉變也讓法國海軍從“洋軍”退化為“海軍”,因此無畏艦和級超無畏艦這種主力艦也就不是法國海軍建設的重心,於是法國海軍把更多的經費放在了巡洋艦和驅逐艦的製造上,即使是給了法國17.5萬噸的主力艦配額,法國也是用不滿的。

華盛頓會議讓美國成為了最大贏家,那會議上的第二贏家是哪國呢?

一戰結束後,意大利作為戰勝國,要求英法把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交由意大利托管。但是意大利在一戰中的表現實在是太糟糕了,不僅沒能起到預期的作用,反而需要法國派出軍隊幫助其防守東北部邊境。所以在巴黎和會中,意大利並沒有拿到想要的東西,因此巴黎和會也間接促成了墨索里尼的過早上臺。法西斯化的意大利開始打起了法屬西非的主意。

面對戰略方向改變的意大利,法國海軍的假想敵實際上已經變為意大利海軍。為了能夠控制西地中海,壓制意大利海軍,保持本土與殖民地之間的暢通,因此在華盛頓會議上,法國海軍的第一敵人是意大利而非日本。因此法國必須保證意大利海軍所得的份額必須在法國之下,或者最多與法國一樣。所以當五國海軍主力艦噸位比為5:5:3:1.75:1.75時,法國的外交目的就已經達到了。不僅限制了競爭對手意大利,還能讓自己少花錢,何樂而不為呢?

華盛頓會議讓美國成為了最大贏家,那會議上的第二贏家是哪國呢?

所以說華盛頓會議看似是美日之間的爭奪,其實也是另外七國明爭暗鬥的場所。日本雖然在海軍主力艦總噸位上比法意兩國要多,但是成為了九國中的最大輸家。法國雖然主力艦總噸位比日本少,但是條約幫助法國限制了意大利,保證了法國在地中海上的強勢地位。法國也就成為了華盛頓會議上的第二贏家。法國這不經意間的一手棋,下的實在是太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