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譚姒同源:大禹治水,遂定九州,鑄造九鼎,華夏重生

關注“啟源故事會”,閱讀更多姓氏故事~

譚姒同源:大禹治水,遂定九州,鑄造九鼎,華夏重生

得姓始祖:大禹

時 期:舜帝時期

相關人物:

大禹——鯀之子,後為華夏共主

伯益——大禹得力助手,博學多才,嬴姓得姓始祖


滾滾洪水夾雜著斷枝和石塊呼嘯而來,大水包圍了群山,淹沒了丘陵,浩浩蕩蕩,瀰漫接天,大地被割裂成塊。人們惶恐著,不斷向高處奔跑。碰撞,摔倒,哭泣聲,叫喊聲,天地之間一片狼藉。

從堯帝到舜帝,洪水氾濫已經不知多少年了。顓頊之孫鯀四處奔波治了九年,卻沒見什麼成效,洪水依舊肆意蔓延,破壞著莊稼和房屋,舜帝一怒之下把鯀流放到羽山,下令他的兒子禹來治水,也算得上子承父業。

禹生得高大英武,性情沉穩。他得知舜讓他治水時,剛與塗山氏女嬌新婚第四天,但他仍毫不猶豫拜別妻子,治水去了。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取得一番成就。

譚姒同源:大禹治水,遂定九州,鑄造九鼎,華夏重生

父親都治不好,兒子能治好?滿朝大員,四嶽首領,都不相信禹有這個能力,只有鯀的舊臣對禹期待滿滿。

禹是和父親一起治過水的,那時他曾提議父親用疏導的方式治理,但父親不聽,一味靠堵,導致水越堵越高,反而使險情更甚。於是禹上任不久,便做了決斷:改湮為導,改堵為疏。這可謂轟動一時。堵,那是自古以來治水所用之法;疏,卻是誰都沒用過的。滔天的洪水哪能疏?疏了不就淹得更多了?這樣一來,不僅是四嶽首領,就連鯀的舊臣也反對起禹來。

禹曉得對這幫老資歷的人,辯解是沒用的,他要做給他們看。幸而還有伯益、后稷、契、晏安等人願意幫他,禹便召集人手,先治一方水來給他們瞧瞧。

譚姒同源:大禹治水,遂定九州,鑄造九鼎,華夏重生

洪水大都是因黃河而起,黃河兩岸的幾個部落,望著整天高漲的河水提心吊膽。禹帶著人來到這裡,開始挖漕。人們知道禹的做法,一個個嚇得慌忙逃走,生怕黃河之水被他挖得從天上撲下來。禹兩耳不聞他人言,一心只開漕,披星戴月,不知疲倦。

譚姒同源:大禹治水,遂定九州,鑄造九鼎,華夏重生

漕挖得越來越深,禹小心翼翼地挖開河堤,洶湧的河水沿著漕渠傾瀉而出,奔流到遠處的山谷之中,水位慢慢降了下來。這下,那幾個逃跑的部落旋即跑了回來,歡呼聲一陣高過一陣。

禹未歇息,帶著人順著河水繼續治理。他引著黃河水,從積石山一路來到梁山,路上他碎石開山,如巨熊一般力大無窮,鑿出一條又一條路來,但龍門山又橫亙在他面前。龍門山高大險峻,卻又非鑿不可。禹走遍全山,選了最薄弱的地方,開了一個八十步寬的口子,將黃河引了過去。

望著開鑿出的龍門,禹擦了擦頭上的汗,卻又突然愣住了。他看到一條條鯉魚逆流而上,躍至高空,前赴後繼,試圖翻過這道龍門。禹的心都被這些魚兒揪了起來,暗暗為它們加油。

終於,一條魚奮力一躍,躍過了龍門,那一剎那,它迎著陽光,全身金光大盛,彷彿化身為龍。禹被深深震撼,他已然相信,華夏終會如鯉魚躍龍門,跨過這場洪災。

譚姒同源:大禹治水,遂定九州,鑄造九鼎,華夏重生

治理黃河的功勳,使得禹愈發光輝,歌功頌德者稱其為大禹、禹神。疏導成了人們神聖的治水法則,四嶽都效仿著禹,將各自部落的洪水引到另一條河中。

禹東奔西走,每日勞碌。一次,他在治水時路過家門,只聽得一陣男嬰的啼哭,禹喜出望外,知是自己的孩子出生了,大踏步往家走去,一隻腳剛要踏進家門,卻又突然停下了,一想到洪水洶湧,回家只會有所牽絆,他便只能忍住對妻兒的思念,匆匆離去了。

但不好的消息開始傳來。先是淮河水位暴漲,淹了許多部落,使得水怪無支祁肆虐起來。隨後又是各地水災頻發,堵或疏都不好使了。禹看著各地來的急報,慢慢發覺了問題。

原來,各部落所知的,也就方圓百里之內的山河,各部落所做的,無非就是把自己的河水引到其他部落的河中。這一來二去,洪水也就在部落之間來來回回,你淹我罷我淹你,終是引不入東海。

之前反對禹的那些人便把責任全都算到了禹的頭上。四嶽首領,鯀的舊臣,一齊數落著禹的罪責,只是上頭有舜和秩宗伯夷壓著,他們不敢作亂。禹也不惱,一肩扛下,只道是自己沒考慮周全。只是他身邊的人,又只剩伯益、后稷、契和晏安了。

譚姒同源:大禹治水,遂定九州,鑄造九鼎,華夏重生

禹對治水之事也陷入了苦惱,有人建議他去箕山請教高士許由。禹來到此地,許由只說讓他去遊歷天下,便不再多言。禹思緒多時,明白許由之意是讓他把天下山川盡收其心,把江河的分佈、流向仔細梳理。

頓悟之後,禹大喜,他讓契、晏安繼續治水,自己只帶著伯益去遍訪天下,繪製山川脈絡圖。

伯益善識鳥獸,見多識廣,他對禹說:“有一隻神龜,從天上游到地下,從西川游到東海,天下山川,皆紋在其背。找到神龜,就能知曉一切。”

禹不為所動,只是說:“萬般神蹟,不如求己。

譚姒同源:大禹治水,遂定九州,鑄造九鼎,華夏重生

兩人一路走,走完黃河,又走長江,走完長江,又沿著各個支流探尋。禹變得又黑又瘦,手腳上的繭子越來越厚,身上時不時翹起一層皮,和逃難的災民無二。

就這樣奔走數年後,禹再度路過家門,他站在山上,遠遠看見女嬌抱著孩子坐在門前,翹首以盼,頓時心頭一震。伯益勸他:“先見妻兒,不耽誤治水。”禹搖了搖頭,讓伯益繼續往前走,但他的肩膀卻不住地顫抖著。

不知又走了多少天,二人來到洛水一帶,湍急的河水讓人望而卻步。禹拿著地圖,端詳起來。只見一道道河流,一座座山脈,互相交織在一起,錯綜複雜,勞累的禹腦袋裡變成一團漿糊,什麼都分不出來。他不由得晃了晃腦袋。

譚姒同源:大禹治水,遂定九州,鑄造九鼎,華夏重生

這時,河面上突然掀起一陣颶風,颳得人睜不開眼睛,禹手裡的地圖也不慎被風捲走,掉進洛水之中。

禹想都沒想,縱身躍入河中,湍急的河流和狂暴的颶風,頃刻間將他吞噬。伯益傻了眼,他沿著洛水的流向一路向南,高呼著禹的名字,跑到了洛水與黃河的交匯處。到這裡,他忽然怔住了,一幅從未見過的壯觀景象出現在他眼前。

三股滔天巨浪從洛水和黃河的兩面席捲而來,詭異地撞擊在河流交匯處,互相交融在一起,激起一道道粗壯如山的水柱,直衝雲霄。水柱之中,一陣陣龍吟響徹天地,仔細看去,竟是一隻神龜在仰天長嘯!

慢慢地,巨浪退去,水柱消散,水流從天上落下,澆在巨龜的背上。水霧迷濛,巨龜身上慢慢浮現出一個身影。

“大禹!”伯益興奮不已。

禹屹立不倒,任憑水打風吹,仍全神貫注地看著巨龜的背。那一道道紋路,不正是一座座山峰,一條條河流嗎?而且,這些紋路雖然紛繁複雜,但界限卻極為清晰。

譚姒同源:大禹治水,遂定九州,鑄造九鼎,華夏重生

禹眼前浮現出天下山川河流,他們的位置流向,水位高低,他都瞭如指掌。龜背上的絲線,將他們慢慢分割開來,成為九大部分。依此劃分,小河可匯入大河,大河匯入江河,最終奔流到海,如同惡魔的洪災,終將遠去。

“大禹!”伯益再次呼喊,禹這才回過神來。他趕忙讓伯益上來,伯益看到龜背上的圖案,也被震撼了。二人將這些圖案畫下之後,巨龜開始晃動,兩人慌忙跳下,而巨龜沿著黃河慢慢遊去,最終消失得無影無蹤。

禹和伯益恍若隔世,洛水與黃河像往常一樣流淌,神龜未留半點痕跡,除了他們手裡的地圖。禹仔細看著地圖,卻發現與他們原先畫的並無太大差異,只是被一道道線神奇地分為九個部分。

伯益平復心情,拱手道:“大禹捨命為天下,才使神龜現世!”禹不言,他望著滔滔的黃河,又望著湍急的洛水,說道:“此圖,便叫做洛書吧。”

譚姒同源:大禹治水,遂定九州,鑄造九鼎,華夏重生

他又望向遠方,喃喃道:“天下……將為九州。”

禹和伯益帶著洛書回程,在四嶽各部首領面前展示,所有人都啞口無言。禹依此將天下劃為九州,統一疏導河流。他還親自來到淮水,將作亂的無支祁鎖在淮井之中。忙碌之際,禹第三次路過家門,看見兒子啟已經長大,正在努力習武。禹依然沒有回去,默默地趕去治水。但一路上,他不住地回頭張望,淚水打溼了破舊的衣衫。

譚姒同源:大禹治水,遂定九州,鑄造九鼎,華夏重生

經過十三年的艱苦治理,這場延續了數十載,一度將華夏民族逼向絕境的巨大洪災,終於被禹和無數華夏人所擊退。被拯救的蒼生歡呼雀躍,他們前呼後擁 ,自發地將青銅獻給禹。禹集九州之銅,鑄九鼎,以安天下之心。舜帝年邁以後,念禹治水勞苦功高,又受百姓擁戴,便禪位與禹。

禹 “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 拯救天下蒼生於危難之中;定九州,制九鼎,開啟中華文明新紀元。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更是成為傳誦至今的美談。據說禹的母親因為吞了薏苡(yì yǐ)生下了他,堯帝便賜他姒姓,禹便是姒姓得姓始祖。而他的後人在周朝時被封到譚國,此後便以譚為姓,追認禹為譚姓得姓始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