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戰“疫”進行時(五)雲調解微支付 “零接觸”解心結

“我已收到錢,謝謝!”看著手機上顯示的到賬錢款,原告孫某激動地在屏幕一端連聲道謝。

2月20日,黃驊法院線上調解一件民間借貸糾紛案件,被告利用“微支付”當場交付全部案件款,雙方“隔著屏幕”握手言和。

孫某與魏某是同事關係,自2017年11月起,多次通過微信轉賬的方式向魏某出借錢款,但隨後孫某向魏某催討欠款時,魏某卻始終推脫,拒絕償還。無奈之下,孫某將魏某訴至黃驊法院,要求魏某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共計4000元。

案件受理後,承辦法官王丹考慮到雙方的同事關係,再加上涉及的案件款也不多,於是本著儘快化解矛盾的原則,立即與雙方溝通,組織進行調解。經過多次調解,魏某表示同意償還欠款。因疫情防控要求,且鑑於孫某不在本地居住,王丹決定用利用互聯網庭審系統組織雙方“面對面”,進一步確定還款事宜。


【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戰“疫”進行時(五)雲調解微支付 “零接觸”解心結


按照約定的時間,三方分別進行登陸、連線,王丹與雙方當事人的圖像清晰的顯示在屏幕上。就在王丹以為案件會順利辦結時,魏某突然反悔,改變了之前的調解意見:“我只是口頭說的,沒有借條,我只同意償還原告1320元。”


【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戰“疫”進行時(五)雲調解微支付 “零接觸”解心結


面對魏某的臨時變卦,王丹沉著冷靜思量後,迅速做出應對,要求魏某提供證據證明自己的抗辯理由,但魏某卻表示不能提供。針對魏某的僥倖心理,王丹詳細向魏某解釋道:“沒有借條不表示沒有借貸關係,在你與孫某達成合意,孫某向你微信轉賬的時候,借貸關係就已經成立了,孫某已向法庭提交了借貸的相關證據,你既然無法提交抗辯證據,就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償還拖欠孫某的借款和利息。”聽了王丹的話,魏某終於表示同意按照之前的調解意見執行,並當場通過微信支付將調解意見約定的3000元轉給了孫某。

“本以為現在特殊時期不能出門,想把錢要回來還不知道要等多久,沒想到還能視頻連線開庭,當天就收到了錢,給法官們點贊,給黃驊法院點贊。”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孫某和大多數當事人的想法都是一樣的,但黃驊法院全流程的網上訴訟服務,讓大家足不出戶就化解了矛盾,解除了心結。零接觸,微支付,隔空握手,讓法院工作腳步不停,前進不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