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宕昌哈达铺:红色古镇展新姿

24日上午,宕昌县哈达铺镇金木村的王胜平一家正在田间刨收党参苗子。王胜平告诉记者,他家今年有两亩多地的党参苗子留床面积,每亩能刨800多斤,自己人手不够,于是就找来了亲戚帮忙。此时,在离金木村不远的上哈竜村,后相龙一家,也正将刨好的党参苗子进行分类扎把。“一边注意防疫,一边刨苗干活,把产业发展起来,收入有了保障,脱贫摘帽就容易多了。”后相龙说。

宕昌哈达铺:红色古镇展新姿

如今,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在宕昌县哈达铺镇山川纵横的田野中,像后相龙一样,许多勤劳的药农们挥动锄头刨挖着党参苗子,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生产喜人景象。

召藏村是哈达铺镇中药材收购加工的专业村。全村256户,收购加工中药材的人占全村一半以上,户均收入能达到2万元以上。“年前收购了30吨鲜黄芪,现在准备加工,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应该能够收入五万元左右。”召藏村村民李吴东说。

宕昌哈达铺:红色古镇展新姿

哈达铺金隆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地整理着当归,准备打包装车发给合作商。谈起药材收购和加工,合作社负责人王小童总有说不完的话。“前几年,我到陇西玩,在陇西的一个小镇上,看到有好多户人家的房子建的特别好,一看就是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经过打听,这些人都是做中药材收购加工生意的。”中药材收购的生意一直很好,王小童从中看到了机会,去外地考察学习,回家办合作社,到现在每年的销售额不低于200万。“等疫情过了,就准备建阳光晾晒房,继续扩大规模。”王小童说。

宕昌哈达铺:红色古镇展新姿

在哈达铺联合社内,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一包包黄芪等中药材饮片和黄芪茶正被包装成袋。电商工作人员正在处理订单和发货,“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近期订单需求不断增加,哈达铺联合社在1月30日恢复生产以来,组织加工黄芪130吨,线下销售14万元,线上销售近11万元。”哈达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永刚介绍说。

哈达铺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誉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转折点”和“加油站”,也是全县人口最多的乡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既有火车站,有又高速路出口的乡镇,工作量大面宽,千头万绪。哈达铺镇以干克难,科学管理,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推进党建、脱贫攻坚、春耕备耕、拆危治乱、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重点工作。目前,各村办合作社已流转土地3000余亩;对农村存量危旧房进行清零,动员拆除危旧房屋7户,22间;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职能作用,教育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习惯,全镇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2次;加大镇区市场秩序整治力度,对占路经营、延伸店、乱停乱放进行集中清理,恢复有序市场经营秩序。

“我们全镇上下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安排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组织干部到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民群众做好春耕生产、产业发展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交一份圆满的答卷”。哈达铺镇党委书记杨文辉说。

宕昌哈达铺:红色古镇展新姿

编 辑丨王 虹

审 核丨刘桂君

监 制丨苟春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