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連鎖實體書店“困獸猶鬥”

疫情爆發已經一個多月,在餐飲、酒店、KTV紛紛叫苦喊痛之後,新型書店也撐不住了。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連鎖實體書店“困獸猶鬥”

近日,許知遠創辦的單向空間在官方微信號發佈眾籌,希望能夠續命。其實,24H的不打烊書店1200bookshop也曾在公眾號發起過同樣的呼籲。

已經成立15週年的單向空間目前擁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北京東風店、杭州樂堤港店和秦皇島阿那亞店四家實體書店。

受疫情影響,單向空間目前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開始營業,其餘三家門店全部閉店。而目前開業的大悅城店每天的客流量只有平時的十分之一,書店平均每天只能賣出 15 本書。單向空間預計 2 月份收入較往年直線下滑 80% 以上。

自2020年春節以來,大量售書企業暫停營業,但線下的“書店們”卻沒閒著。以上海“地標”之一、位於復興中路的思南書局為代表,不少實體書店變身直播間,戴著口罩的店長們紛紛舉起手機化身“主播”,帶讀者“雲打卡”逛店。

使盡渾身解數的背後,是當前實體書店面臨的困境,以及一場積極自救。

《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7萬家,僅2019年就關閉了500多家書店。而《2019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則顯示,網店圖書零售規模同比增長24.9%,規模達715.1億元;實體書店則繼續呈現負增長,同比下降4.24%,規模為307.6億元。

看書五分鐘,拍照兩小時。在“網紅”書店遍地的當下,人均紙質書閱讀量卻並未有明顯增長。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連鎖實體書店“困獸猶鬥”

隨著疫情的爆發,這一情況變得更加殘酷了。單向街書店事業部總經理武延平在“單讀”公號發佈的音頻中表示,目前單向街僅剩的4家書店中,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一家店開始營業,並且現在客流十分少,不到平日裡的十分之一,消費額在平時的10%~15%,一天賣出15本書左右,銷售至少下滑80%。

他還透露,1、2月份銷售額同比下滑了65%左右,照此形勢發展,估計書店只能支撐2~3個月,形勢非常嚴峻。年初該公司開通了線上銷售平臺,但受疫情期間物流區域限制和速度影響,銷售情緒仍不樂觀,目前採取的許多措施都不足以維持店面的運營成本。

星瀚資本創始合夥人楊歌也列出了同樣嚴峻的數據,在他看來,受到疫情衝擊的實體書店業務下降80%~95%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線下書店的主要特點在於固定成本高,也就是說它的租賃成本、人力成本、日常經營成本相對是比較高的,這類業務現在勢必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這個週期需要多久?根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北京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對995家中小微企業進行的調查,如果疫情持續,85.01%的中小企微業賬上的資金最多維持3個月。

目前市場上實體書店的玩家主要分為幾類:有國資背景的連鎖書店;有資本支持的書店+線下體驗館;還有大量的小型獨立書店。無論是三聯韜奮書店、西西弗、方所、誠品還是單向空間,儘管線下書店業務受到衝擊的邏輯和程度是一樣的,但股東結構、長期管理方式、財務成本結構、財務健康程度等都會影響該公司對危機的應對能力。

而被不少實體書店視為“走綜合化經營之路”的圖書營銷與餐飲、文創商品等結合,實則是市場擠壓下的轉型自救之策。當前書店加綜合體驗館空間的競爭已經相當白熱化了,明顯供過於求。此時要想辦法調整,因為這個細分市場真沒多大。

蔦屋書店:

圖書只是引流,賣的是生活方式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連鎖實體書店“困獸猶鬥”

在蔦屋書店的模式裡,書只是一種象徵,實際上是希望通過書來引流。蔦屋書店通過不同品類的書,比如旅遊、餐飲書籍,然後再引向行業更多消費的可能。比方說餐飲這塊,蔦屋書店可能就有餐飲的培訓、廚具銷售,旅遊這塊可能除了買書之外,還會組織旅行社,告訴你去怎麼去旅行。蔦屋書店實際上最後販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此一來,它銷售的幾率增加,產生收入的來源也就增加。

所以書店作為一種文化產業,實際上就在於要權衡商業與理想之間的這種平衡,如果太理想化肯定是直接經營不下去的。許知遠他們都是知識分子,可能在商業方面考慮的不是很充分、很徹底。現在像西西弗書店等其他幾家新型書店,目前經營的都還不錯。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其實大悅城對於書店這種業態已經給予了一些政策的傾斜,比方說相對較低的租金或者相對比較靈活的收租方式,比如使用流水抽成這種模式。但是核心問題還是在於首先書店這種業態他的收入比較低,另外就是可能跟不同老闆的商業模式、經營理念有關係。

對於實體書店未來的發展方向,業內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種模式是向蔦屋書店學習,實際上國內好多書店都在學蔦屋,但大多書店只學到了皮毛,想要學到蔦屋書店的精髓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第二種模式,對於單品書店來說,還是有很多賺錢的品類,比如說教輔類書籍還是賺錢的;

第三種模式,對於偏文藝的書店,實際上可以採用會員制,這種模式有點類似於半公益的性質,通過這種供養、捐贈、半公益的方式來維持書店的生存。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文人不是不會做生意,只是書店本質販賣的是生活方式。

通過今天刷屏的朋友圈轉發來看,這種生活方式深得用戶,但作為商人,要考慮的問題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