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怎樣解決孩子黏人的問題?

果果愛分享


大家好,我是小野媽媽。我們家小野現在是一歲左右,也是處在一個非常黏人的階段。

其實從6個月起,寶寶就開始會對周圍的事物產生一些濃厚的興趣啊,他們各項能力的增強也逐漸讓他們的好奇心越來越旺盛。會用哭聲,來召喚大人。

我們家小野妹妹也在這個過程中反覆的在經歷和感受分離,焦慮。按照育兒書上面說,這個時間大概會從6個月持續到兩歲這個期間。在這個期間寶寶過於的黏人其實都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我們要理解他們儘量多一些耐心。

因為我休完產假之後就要去上班,所以其實在之前我陪伴小野的時間是不多的。基本上只要我在家,他就會用各種情緒掛在我的身上。

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誤以為小野不夠獨立,嗯,我希望他可以自己去玩,但是我會發現當我在家裡陪伴他,我希望他自己玩耍的時候,他反而更黏我。因為當我推開他的那一刻,會讓他誤以為我不愛他,反而這個時候會更黏我,其實孩子在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媽媽的關注,確保媽媽是愛她的。

在還有一次就是最近前一週,也就是我老公有一次出去拿物資,然後去的時間比較長,我一個人在家又做飯,又看著小野妹妹。但是他在廚房門口咿咿呀的想要我抱他,嗯,我以為他是餓了或者是拉臭臭了,我檢查他發現並沒有拉臭臭,那我就以為他是餓了,然後我就趕緊把它放到他的餐椅上,給了他一個小玩具,我就用最快的時間去做飯了。當我在出來做完飯出來看他的時候,發現他還是情緒很不好。我把他從餐椅上抱下來,陪他到旁邊讀了一會繪本情緒才緩和。

於是我後來,按照育兒書上面的一些方法調整我的策略,就是我會開始主動的去陪他玩。

最近我做飯就會讓她在廚房門口,我給她一個擁抱。告訴她去把水果吃完我就會再抱一下她。漸漸的他就適應了,如果我像之前一樣繼續把他一個人扔在餐椅上,關著門做飯,其實會讓他更焦慮。

只有寶寶認為我們是可信的,在他需要的時候我們會隨時出現,在我們離開的時候,他們才會安心,也更願意探索世界,接受挑戰。

我們父母在面對黏人寶寶的時候,不用過於的焦慮,逐步建立穩固的依戀關係,會讓他們變得獨立。❤


兔兔槽媽媽說


有些媽媽覺得寶寶太黏人,自己離開寶寶的視線,寶寶就哭鬧。但是研究指出,親密的關係能讓寶寶情緒更穩定,培養寶寶的安全感、信任感和獨立性,對日後發展有積極幫助,並不會讓寶寶變得難以照料。

寶寶黏人的原因主要是生理和安全感上的需求,生理則是包括在感覺餓時會想接近媽媽,安全感則是包括當獨處或環境改變時需要媽媽的保護與愛撫。



一般6個月以上的寶寶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黏人現象,黏人行為與分離焦慮同時產生,寶寶會在母親準備離開時變現出手和身體靠近、發出聲音甚至爬到媽媽身上緊緊抱住行為,以確保自己是安全的。

但是較大的幼兒黏人時,除了生理及安全感上的需求外,往往還存在比較複雜的心理因素,建議媽媽和家人要多關心寶寶的生理與心理情況,常見的原因包括驚嚇、生病、作息改變、處於陌生環境或見到陌生人、與親人分離等。

那我們在生活中如何照顧黏人的寶寶呢?



1.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寶寶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影響,可以利用寶寶喜愛的玩具、音樂或物品,除了能讓寶寶轉移注意力,也可以減輕焦慮反應。

2.事先告知寶寶自己要做什麼:用柔和語氣說話,多用肢體接觸,使用母親味道的物品,都可以讓寶寶從焦慮中緩和,媽媽也要遵守承諾,便能培養親子間的信任。

3.多安排短時間的獨處:在家中可以製造與寶寶獨處的空間,如果沒有身體接觸,那麼就要做到讓寶寶聽到媽媽的聲音,看到媽媽。

4.要多抱而不是責罵:媽媽要溫柔的對寶寶說話,其實寶寶對外部環境是非常敏感的,媽媽如果對寶寶責罵會增加寶寶的焦慮感。

其實媽媽不要光看到寶寶黏人覺得心情不好,溫柔的聲音加上媽媽獨有的溫暖的懷抱,會更好的給寶寶安全感,建立更好的親密關係。


萌公主的世界


告訴孩子你的需求


說出自己的需求,也是一個很好的身教。譬如,你可以告訴孩子:“媽媽剛做了好多家事,現在感到很累,可以讓媽媽休息一下嗎?”或“媽媽一心沒辦法多用耶!我現在正在洗衣服,你的問題可以去問爸爸。”相信經過幾次說明後,孩子便能懂,甚至知道媽媽做家事時不要吵她,而這也正是培養孩子同理心的一個好機會,讓他們能感受及體諒別人的辛勞。

照顧寶寶,寶爸也要多參與

寶寶之所以黏媽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他家庭成員未參與育兒,導致寶寶過分依賴某一看護人。因此,寶爸不要以“寶寶不要我”“寶寶只黏你”等說辭推卸陪娃的時光,不要當“甩手掌櫃”!

要知道,寶寶除了要和媽媽建立親密的關係,也要慢慢和其他人及整個外部世界建立穩定的關係。如果缺少了這些關係,孩子就可能長時間呆在單一的母嬰關係裡。

從短暫分離開始,和寶寶建立信任關係。

對於黏人的寶寶,寶媽有時候想逃避,想離開一會兒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事先和寶寶打好招呼。試著先創造一些和寶寶短暫分離的機會,告訴寶寶,媽媽因為什麼離開一會兒,什麼時候回來。千萬不要欺騙寶寶,偷偷離開。即便寶寶哭鬧,媽媽也要嘗試和寶寶說清楚,媽媽一定會履行諾言,按時回來。實行幾次,寶寶感到媽媽可以信任,再遇到媽媽離開,就不會哭鬧了。

但是,一定要注意,媽媽的離開和迴歸,要儘量做到有規律可循。比如,早上幾點離開,晚上幾點回來,或者,幾點去幼兒園接寶寶,都要讓寶寶心中有數。這樣,寶寶才會安心地去探索其他事情。這就是穩定的成長環境,因此,寶媽記住不要隨意改變已經創造的穩定環境,比如頻繁更換保姆,或者不按時上、下班,又或者,把寶寶交給不固定的人來照看,等等,都會造成寶寶的安全感缺失。

等媽媽回來之後,要及時給寶寶安慰,多抱抱,多陪寶寶玩耍,剛開始媽媽可能會覺得很累,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和寶寶建立起信任關係,寶寶自然就不再總是需要媽媽陪伴了。請媽媽們記住,只有寶寶有了足夠的安全感,他們才不會黏媽媽。

要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

想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 ,不再粘著自己的父母,那就要努力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比如鼓勵孩子多和爺爺奶奶玩遊戲,父母再忙也要抽時間來看看孩子,家裡不要出現無畏的爭吵、糾紛等等,保證孩子的身心都有安全感,這樣能使幼兒接觸更多的人,有利於幼兒的人際關係發展,使孩子不再“粘人”。

粘人本質原因是缺乏安全感。無論是認知條件的不足,還是外部環境的不適應,其本質都是因為孩子缺乏安全感,如若父母在預計要與孩子分離的前一段時間採取合適的方式,給孩子營造充分的安全感,並在平時生活中加以鼓勵、安慰和支持,那麼孩子的“分離焦慮”現象就會減輕很多,同時,孩子也能從“分離焦慮”中自我成長,感受到“自我克服困難”的滿足感和價值感。

其實孩子粘人是一個比較正常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注意找到正確的處理方法,給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這樣才能改善孩子粘人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注意答應了孩子的一定要做到,這樣才讓孩子對家長建立足夠的信任,為改掉孩子粘人打下好的基礎!


有譜爸媽


怎樣解決孩子黏人的問題?

1、過於膽怯的孩子,由於不敢自動去和他人溝通,往往短少朋友。

2、過於膽怯的孩子,比較簡單跟隨大流而沒有主意。

過於膽怯的原因

3、簡單忽視的原因:父親是否花了滿足的時刻陪孩子。當然,這並不是說母親的人物不重要,母親是海,父親是山,母親和父親帶給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strong>

4、關於孩子不要過多苛求並給予更多的鼓舞。孩子在生長過程中犯錯是家常便飯,假如關於孩子的過錯指責過於嚴峻,孩子便會開端置疑自己,懼怕自己犯過錯。為了防止犯錯,就儘可能做得越少越好,說得越少越好,於是越來越不敢表達自己。

5、當孩子體現過於膽怯時,家長不要過於著急,過於斥責。要漸漸引導,通知孩子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他們都是很願意和他交朋友的。假如只是一味地說:你怎樣這麼膽怯,這麼沒出息呀!只會讓孩子愈加惡感,愈加衝突。

假如說媽媽像月亮,那麼爸爸就像太陽。一個孩子很難沐浴著月光長成一個陽光少年,他有必要吸收來自爸爸的太陽光芒,才幹構成開朗的心態。

結束語:

再次說明,這兒著重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並不是說母親的不重要。而是希望那些習慣了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唱“獨角戲”的人們,注重起父親對孩子的影響,給予孩子更均衡的愛!


左養右學育兒


孩子超級黏人,是一直以來的養育方式造成的,要改變要從多方面入手,而且不要急於求成。

首先是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體會到同齡人一起遊戲的樂趣,慢慢就會減少對大人的依賴。很多孩子是因為沒有玩伴,所以想要和父母玩。

其次平時孩子能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可能一開始孩子不適應,會撒嬌,大人要堅持讓他自己做,時間長一點孩子就能獨立動手了。

第三,一家人要意見統一,該孩子做的事情,其他人不要包辦。一個人對孩子提要求,其他人有反對意見也不要當場提出來。

通過這些方法,孩子應該會有所改變。


瀚天瀚海


孩子粘人,多半是因為和其他人接觸的比較少,要多帶寶寶去人多的地方玩,讓她發現有趣的人和事,而不是單單把關注力只放一人身上。另外,你要適時地和孩子分開,不要整天在一起,讓她知道,即使你不在她身邊,還有其他人會關心她,照顧她。除此之外,多培養她的興趣,讓她有事可做,有玩具可玩。最後,要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和足夠的安全感!


韻瓊美愛


寶寶粘人,是要安全感!爸爸媽媽要輪流照顧,如果讓媽媽一個人事事親為,寶寶就會越來越來依賴媽媽。很多爸爸都是隻顧公司,不顧家。公司的事做的積極,累了一天到家就想到頭就睡,完全沒有考慮寶寶媽媽也很累的。這樣是不對的,做為男人,事業家庭都要照顧好,寶寶更要多關心照顧,為寶寶的媽媽分擔,與寶寶培養感情。當寶寶對爸爸的需求與媽媽等同時,寶寶開心,媽媽也不累了!


用戶101801471921


孩子的黏人表現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獨立,但是,如果沒有采取合適的方法,孩子的黏人階段可能會變長,表現也會越來越激進,還有可能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

提起“分離焦慮”,很多媽媽都不陌生。毋庸置疑,分離焦慮是孩子黏人的原因之一。

  • 分離焦慮

孩子在6個月開始出現分離焦慮,表現就是開始特別的黏某個看護人,這個看護人大多是媽媽,媽媽稍微一動,孩子可能都會大哭,有的孩子還會頻繁夜醒,分離焦慮症在12到24個月之間達到峰值。

分離焦慮的出現階段,和孩子學會獨立的過程重合,比如在孩子學習走路的時候,或者孩子面臨了新的狀況,比如說上親子班,上幼兒園。處在分離焦慮的孩子,就會像鎖鏈一樣拴住媽媽,讓媽媽一秒鐘都不離開他的視線。

分離焦慮,是孩子在特定階段的表現,分離焦慮之所以會出現,是孩子內心深處渴望關愛。

  • 渴望關愛

知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說,一個學齡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爸爸或媽媽的關注,因為爸媽是孩子們安全感小樹得以健壯發展的沃土。

孩子一刻不停地想要媽媽陪伴,是他內心的不確定性在作祟,他想讓媽媽一直在身邊關愛他,他還不能接受和媽媽分開。

孩子在一次次試探媽媽愛不愛我,在他看來,媽媽在身邊,就是愛我,媽媽不在身邊,就是不愛我了。所以他才會變得那麼黏人,他還接受不了和媽媽分開。

孩子心裡,媽媽的愛也像是銀行,一點點往裡存,孩子一點點變得確定,變得更有安全感。媽媽要做的,就是銀行裡存更多的愛,讓孩子時刻感受到關愛。

媽媽這樣做,黏人寶寶變獨立

偷偷的溜走,孩子會缺失安全感,正面告別,孩子會哭的稀里嘩啦,面對一個黏人的孩子,媽媽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 自信又幹淨利落的告別

和黏人的孩子告別,媽媽應該表現得自信,用乾淨利落的方式告別。告訴孩子,媽媽要去工作,你下午睡醒覺,媽媽就會回來,然後抱抱孩子,親親孩子,瀟灑的say goodbye。

孩子能敏銳的從我們這裡接收信息,我們的情緒是會影響孩子的。離開時,如果我們表現出焦慮,沒有我孩子該怎麼辦?這種想法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反而會加重孩子的不安。平靜地和孩子說再見,孩子也會感受到這份平靜,覺得暫時的分開好像沒有那麼糟糕。

  • 認可孩子的情緒

孩子和媽媽分開,可能會哭,會不安,會焦慮,在這個時候,我們通常會說,“別哭了啊,看看這個好不好玩,看看那個好不好玩”,這種做法其實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緒,告訴孩子為這個哭是不值得的,孩子反而會沉溺在自己的情緒裡不可自拔。

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認可,認可孩子的情緒,簡單的幾句話就夠了。

“媽媽上班了,你不想讓媽媽走,對嗎?你很想她,對嗎?”

孩子的情緒被聽到了,被理解了,他就能很快平復下來,接受事實。

有時候,我們隨口說的一句話,也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緒。比如,週末臨時有事要出門,孩子鬧情緒,我們很容易脫口而出,“媽媽都已經陪你玩了一天了,我只是出去一小會兒都不行嗎?”這樣的說法傳達給孩子的是我要把你推開,做我自己的事情,你不要煩著我。

換一種說法會好的多,“媽媽有急事,必須要出去一會兒,我知道媽媽走了你很難過,可是媽媽會在一個小時之內回來的。”

  • 給孩子獨立自由的時間

高質量的陪伴對提升孩子的安全感有很大的作用,但我們卻忽略了給孩子獨立自由的時間。

人們總是有一種錯覺,看到孩子自己躺在那或者是自己玩,就會覺得他很可憐,覺得孩子就是應該有人陪,有時候我們就過去做奇怪的表情,拿著熱鬧的玩具,去逗孩子玩,逗孩子笑。殊不知,我們密不透風的陪伴,讓孩子失去了自己獨處的時間。

早教先驅瑪格達·格伯說,嬰兒依賴於他人,但不是不能自理的,嬰兒憑藉天賦能做到許多事情。我們應該對孩子擁有基本的信任,讓孩子有機會獨自享受“嬰兒主導”的時間。“嬰兒主導”時間,是孩子探索學習和創作的時間 也是他和自己交流的時間。

享受過“嬰兒主導”時間的孩子,能夠更好的體會自由自在的愜意,在面對分離的時候,就能夠更坦然的接受這個事實,更快的適應。

與其為孩子的黏人煩惱,不如坦然接受孩子的黏人,享受孩子需要你的這一刻。孩子想讓抱抱,想讓親親的時候,就按照孩子的心意充分的肯定他,無條件的給予他,孩子得到更多的肯定,就會變得越來越獨立。畢竟,孩子真正需要我們的時間,也就這短短的幾年。

龍應臺說,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漸行漸逝,你站在路的這一端,看著他漸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然後,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訴你:“不必追。”


媽媽充電屋


我覺得孩子黏人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大人確實對孩子關心少,孩子缺乏安全感,這種要對孩子多多的擁抱,或者告訴她爸爸或者媽媽愛他,還有一種就是孩子交友的範圍窄了,他只能跟大人玩,應該讓她多和小朋友一起玩,多交朋友,多帶孩子出去玩,培養它的興趣愛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