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蝗虫为什么能形成农业灾害,蝗虫蝗灾在生态链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

Jesse7862




平常年份,蝗虫是并不容易形成灾害的,原因很复杂。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种群分布

从大的分类方面说,中国国内蝗虫种类分两种,土蝗和东亚飞蝗两大类,其中又可以分为稻蝗、负蝗、飞蝗等众多类别和科目。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蝗虫种类繁多,习性多样,但是一般情况下,它们都在特定的区域内生活和繁殖,都有特定的分布范围。同时,因为科目分类差异,它们对于食物即农作物是有选择性的。所以,这一种群的蝗虫到另一个环境中,不一定能大发生。比如大家关注的非洲飞蝗是否能对中国造成严重危害,答案是趋向于否定的。

二、蝗虫的族群和虫源数量

根据我国几千年来史籍的记载,造成农业上毁灭性灾害的蝗虫,主要就是飞蝗,并认为干旱与飞蝗同年发生的机遇率或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前一年干旱以及先涝后旱,蚂蚱成片;蝗虫灾害与水、旱灾害常此起彼伏,交替发生,一直是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的三大自然灾害。



研究发现,蝗虫的暴发并非是突然发生的,通常要经过几年,甚至更多年的虫源积累和环境改变才发大量发生和漫延,比如连年干旱少雨,洪涝交替,原生环境被冲击和破坏等,才会发生集中迁移和暴发。

三是环境改变和人为干预

在这两项内容中,环境改变是蝗灾发生的重要推动因素,比如干旱年份,特别是春旱、夏旱与秋雨相结合的年份,田块中的虫卵量会高于往年,再如田块或田块周围杂草丛生、植被水源丰富,食源充足,蝗虫虫源巨大,遇到适合其发生的气候条件,种群繁衍巨大而食物不足,促进了蝗虫的迁飞和暴发。



另一方面,是人为干预。例如,由于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蝗虫从原栖息地迁移,遇到合适的没有天敌的生存环境,造成蝗虫集中暴发。另外,人们有意或无意的外来蝗虫物种的引入也不可忽视。例如蝗虫宠物的扩散、种子检疫漏掉的虫卵等,改变了当地蝗虫种群的基因结构等。再如,连年施用化肥农药等,蝗虫出现抗药性和基因变异,也会造成蝗虫群体积聚变化,集中暴发。



蝗灾的危害是巨大的。我们知道,蝗虫的成虫与蝗蝻均为植食性,其中,蝗虫成虫期为产卵而做的补充营养十分强烈,约占一生总食量的75%以上。它们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叶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将大面积植物的叶片和花蕾食光,造成农林牧业重大经济损失。有些种类为寡食性害虫,如东亚飞蝗,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有些种类为多食性,如大垫尖翅蝗等。当季节干旱时,它们更贪食,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经充分消化即排泄出体外,以便从中获得大量水分,供给生理代谢需要,从而增加了对作物的危害程度。



我国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蝗灾的集中暴发,对农业林业产业为害巨大。例如,1998年,东亚飞蝗的夏蝗在山东、河南、河北和天津等8省发生在80万公顷以上。1999年,东亚飞蝗的夏蝗在山东、河南、河北和天津等9省又发生80万公顷以上。蝗虫又肆虐河南,受灾面积237.5万亩,部分地区蝗虫密度达到4000余只/平方米,面积之大,虫口密度之高,是河南25年来所未见。

但是,近二十年来,蝗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得益于国家农业测报水平、防护策略以及对于水利设施、农药化肥的应用,使蝗虫的群体总量一直被压制在可控范围内,既得数据来看,蝗灾只在一些地区发生,危害不太广泛。



目前,沙漠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一平方公里内可容纳8000万只成年蝗虫。它们食量大,每天要消耗相当于自身体重的食物,目标食物是粮食作物及植被。据悉,占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虫群一天可吃掉3.5万人的口粮。

近几个月来,沙漠蝗虫灾害席卷了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多国遭受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蝗灾,对地区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对此,我国专家对此分析认为,沙漠蝗虫不适合中国的气侯环境,会因为水土不服而受到限制,这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防护策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列举了千万鸡鸭战略,甚至将蝗虫美食作为治理策略,本人认为,作为一种治理手段,有可行之处,但是面对沙漠蝗的大面积暴发迁移,这只能是谈资而已。据相关数据可知,暴发中的蝗虫是极其可怕的,其群集性、迁飞性、暴食性、暴发性与攻击性是极其可怕的,超出我们的想象的。一句话,做好测控,对为压制种群,对外防患于未然,做好应急物资准备等才是正解。



谢谢您的阅读,欢迎您持续关注三农领域创作者菜刀砍蚂蚁。


菜刀砍蚂蚁


这次肆虐非洲的蝗虫叫做沙漠蝗虫。这种昆虫的习性有两种——独居和群居,有什么区别呢?

通常情况下,沙漠蝗虫一般是独居生物,而且性格温和。但是如果出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比如说干旱造成的食物匮乏,会让这些独居的沙漠蝗虫面碰面,然后就成了群居。

相互见面之后的蝗虫,在争夺食物时会变得异常暴躁。外表颜色也会从绿色变成灰色,食量也会随之增加。这就导致大量作物被啃食,进一步刺激了蝗虫的聚集。

就这样,一群接着一群,啃完一片又一片,蝗虫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脾气以后越来越暴躁。不要小看只有几厘米的蝗虫,每天持续10小时,在暴躁的情况下,可以飞行150公里的距离。

由于蝗虫食物范围广,可取食小麦、水稻、谷子、玉米、豆类、烟草、芦苇、蔬菜、果树、林木及杂草的叶子、嫩茎、花蕾和嫩果等,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大规模聚集时可将作物食成光杆或全部吃净,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造成农作物颗粒无收,因此当蝗虫大规模出现时又被称作蝗灾。

上面我们说到一旦蝗虫大规模出现时就会形成蝗灾。而一旦发生蝗灾,无数的蝗虫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寸草不留,它们吞食庄稼,使农产品绝收,进而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战祸。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720, "file_sign": "36c610f642a6731e1fc8486f794e8492\

心心念影视


从某些角度来看,也就是蝗虫在干旱产生的年份在一定的温度适应情况下形成了气候,或许就是老天爷安排的剧本吧?以促成蝗虫的适宜产卵繁殖期限的惊人数量短、平、快的优越性体现,让人们只能有头痛的份。从古至今的蝗虫天灾案例到现在科技发达的年代,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始终没有最好的方案把蝗灾扼杀在摇篮中,这也是人类与蝗灾之间还存在胜负难分的争议。这就好象我们中国在古代封建时期的少数民族时不时来劫掠骚扰一阵抢些财物,过些时候又来抢一样却得不到根除,只能是被动防守的尴尬状态。这主要是蝗虫的短期产卵繁殖快速猛增数量的无法想象。用鸡鸭鹅,及飞鸟类的生态消灭蝗灾显然是力不从心的中下之策。不完全估计是几千几万倍的超饱和供大于吃的不成正比现象,喷洒农药也不是最好的方法,也只能是保持现状比较可行的处理方式方法之一,当然用最好的方法解决蝗灾方案还任重道远,但也相信在目前已经诞生出来的人群当中或许己在路上,就有部分能成为这方面研究兴趣的热点爱好,且有杰出能力攻克这一属目争议,把蝗灾现象控制在平常的萌牙状态成为科技挠楚们领衔的亮眼成绩吧!

吧!


钟记雕刻之钟道益


因为天时地利对蝗虫的繁衍有利才使蝗虫成灾,对于它有什么用,在正常时它也是食物链的一种,它对人类也是起到物种的多样性的,世间万物如不超量对人类都有易,如过量任何物种都能成灾,但总的一条都是上天按排的,人是无力回天的,那些专家说什么人类破坏自然所造成的都是谬论,,


幸福永驻292


蝗虫在没有天敌,条件适合就会大量繁殖,由于数量太多,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连树叶都会吃完,所以地里粮食,果树都会被吃完,所以就成蝗灾了。生态链吃植物,被鸟吃


白夹黑


天生万物相互生克保持平安人只是其中一分子而异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