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防控 徽县在行动】徽县:苗木地里春意浓

【疫情防控 徽县在行动】徽县:苗木地里春意浓

装罐育苗、移栽修剪、起苗装车……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走进徽县高桥、麻沿河、榆树等乡镇的苗木地里,村民们佩戴口罩正忙碌着,沉睡的大地又充满了生机,到处一派春意盎然。

“最近出不了远门,我就在家门口的苗子地里务工,一天也能挣近一百元。”正在高桥镇崔坝村苗木基地务工的高桥村村民朱登平高兴地说。

徽县是远近闻名的“苗木之乡”,高桥、麻沿河、榆树等北部乡镇更是徽县传统的苗木繁育大镇。立春过后,正是苗木地里的农忙时节,需要大量的劳力。由于疫情影响,不能外出务工的徽县群众在苗木基地里找到了新出路。

“今年用工不用愁了。”往年这时候,很多群众都开始外出务工了,用工难一直是困扰崔坝村苗木大户王爱平的一大难题,“现在每天都有二十多名群众来我这务工,不仅解决了我的大难题,也给赋闲在家的群众增加了收入。”

春耕生产,防疫保障是关键。“农时不等人,有了村上的自制口罩,干活就放心啦!”自制口罩是高桥镇各村妇女党员和巾帼志愿者加班加点一针一线缝制出来,随后统一进行紫外线或高温蒸煮消毒杀菌,再由村上发放到他们手中的。截至目前,自制口罩在高桥镇16个村迅速推广,每日可生产口罩1200多个,大大缓解了物资紧张,确保春耕生产有序恢复。

不仅如此,徽县积极引导农民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干活,避免人员聚集。突出重点抓好春季田间管理,调度农资储备,组织农资进村入户。及时组织农技人员分区域、分作物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利用网络、电话在线指导,在线答疑,对重点产业村实施进村入户开展实地指导。组织当地农民和返乡人员就近就地参与农业生产,在监测好疫情的前提下,积极投身到“三春”生产中,做到防疫春耕两手抓、两不误。

植树节快到了,苗木销售也迎来了一波旺季,在高桥镇木瓜村,群众正在加班加点起苗装车。“苗木产业已经成了带动全镇,乃至全县群众增收的支柱性产业,今年我们计划在全镇16个苗木专业村新增苗木1000亩,已经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全镇苗木规模将达到2万亩。”说起今年的苗木产业发展,高桥镇副镇长寇海波信心满满。(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戚晗)


监制:刘宝峰 审核:王 涛 编辑:马文辉

【疫情防控 徽县在行动】徽县:苗木地里春意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