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优质媒体是如何俘获广告主的?

耿彦佳


1品牌方(创业品牌)

审核:(1)让对方提供投放过的公号,如果有知名大号背书这样会更安全。

(2)查看资质。和是否在京东和天猫等知名电商平台有旗舰店。如果有知名电商平台背书。且粉丝评价多趋向正向这样就更安全。

(3)寄送样品或下载app

2品牌方(知名品牌)

第一时间提供给对方需要的信息,做好跟进与服务。另外也可以给到更加优惠的条件。

3.媒介(品牌广告代理商)

他们为广告主在2000万公众号中寻找合适的投放对象。

媒介分为两大类:

专业类

他只代理某一品牌类广告的媒介,如专业代理知识产品,代理美妆产品,专业代理影视类资源

混合类

代理各类品牌,但跟我们的公号有不同的调性一样,他们代理的品牌一般都有同类的调性。比如有些代理只做世界500强,国内知名商标的广告代理,有些代理只代理新兴创业品牌。

几类特殊产品

1.知识付费产品

2.p图p金融投资类产品

3.保险类产品

如何链接到广告主?

1被动:发布消息,让广告主找上门来。也就是在公众号里留下商务合作的方式信息。

2主动:

和其他号主及商务多互动

和客户和媒介多互动

陌生拜访

如何维护和广告主的关系?

推广前,要沟通推广需求,沟通推广日期,交叉检查。一般安排在周一和周四。提前两天给广告主出预览。询问是否可以根据自己公号修改通稿的标题和加入有个人元素的推荐。

推广后,要及时引导并放出粉丝的正面留言。

帮助客户分发,提出意见和建议,

交流自己的投放效果,一般三天后交流一次,如果效果好了,就夸夸对方的文案好,产品好。效果一般就跟客户分析一下。留下截图信息,主动链接过年过节礼物。


珂明未来


看到大家回答的很多,很长,简短说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明白广告主的需求是什么?


1、专业上:投放效果好,相信优质媒体拿出真实的数据、案例更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尽量满足广告主的需求。


2、产品上:媒体资源丰富,更有优势


3、服务上:态度好、响应快


做到以上三点,不愁广告主不续约


ADHUB钧云科技


快节奏、碎片化、透明化的数字媒体时代,原本高深莫测的广告链条也不断被颠覆——为了提高效率,很多广告主甚至跳过广告公司与媒体直接建立广告投放诉求。

而这对于媒体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许多媒体在此过程中开始思索:要如何释放潜能,牢牢抓住更多广告主预算以提升自身广告变现收益呢?

对此,美数君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投放设置灵活化

由于广告主所处行业、业务范围、推广目标等的千差万别,其营销诉求也各不相同——比如,某婚纱摄影广告主只想选择在北京朝阳区投放广告;某英语培训广告主只想选择在上下班时段投放广告...

而这对于提供投放服务的移动媒体而言,就需要具备多样化的投放规则和营销玩法:比如精准到米级的地域定向、精准到小时级别的时段定向,以及频道、广告位、操作系统、浏览器、运营商、网络环境等其他以效果为导向的定向设置;除此之外,为了配合品牌的多元业务需要,媒体还需要支持诸如频次控制、动态创意轮播等其他投放设置,以此来灵活满足广告主各类推广诉求。

(美数后台功能示意图—LBS 地域定向)
(美数后台功能示意图—时段定向)

唯有具备全栈且可任意组合使用的营销技术模块的媒体,才能帮助广告主实现品牌诉求与消费者需求无缝对接、大幅提升品牌营销 ROI;同时,也能帮助媒体吸引到更多广告主预算且加强客户粘性。

2)人群定向精准化

对于媒体而言,之所以现在广告生意难做,并非广告主刻意压缩预算,而是广告主投出去的钱“有一半浪费了”,从而使得媒体遭广告主放弃。尤其是成长型中小体量品牌,其根本无力靠“砸钱”来积攒市场声量,而更多的是希望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时间差越短越好、ROI 越大越好。于是,自然而然的,那些能让广告主以最少的投放成本定位到最多的优质目标受众的媒体,即使再不强势,也明显极具吸引力。

那么,媒体如何帮助营销者用“小网”(预算)捕捞到最多“大鱼”(精准流量)呢?人群定向技术是关键!

人群定向就是对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数据进行跟踪收集,并基于其行为进行分类计算后给不同的人群打上不同的标签。最终选择将广告投放给具有共同行为特征(同一标签)的受众,从而节省广告成本、提高广告效果的技术。

人群定向包括:

自然属性定向: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等;

兴趣属性定向:健身、养生、旅游、游戏等;

购物属性定向:人群曾经电商行为...

3)DeepLink 促转化

广告主做移动端投放时,DeepLink 技术是影响其媒介选择的关键因素——DeepLink(深度链接)指绕过逐层链接,实现从某一 APP 中广告直接跳转到其他 APP 内容详情页的链接方式。

如果 APP 不支持 DeepLink,由于各个 APP 之间是独立的,则很多时候在用户点击广告之后,都需要首先下载应用(未安装 APP),或往往只能唤醒目标 APP 并打开首页、而非跳进广告匹配落地页(已安装 APP)。而用户,往往就在此复杂的过程中流失了;与之相反,DeepLink 技术的应用则将简化用户行为,实现从移动端广告到广告落地页“One step”式的直接跳转,甚至支持后续下单购买(即使客户未安装应用)等行为,从而提升用户体验、降低用户流失的同时,更能大幅提升广告转化率。

无疑,对于越来越关注转化效果的广告主,尤其是电商类广告主来说,为了实现最短路径触达用户、最大程度提升投放效果,其更倾向选择支持“DeepLink”的移动媒体进行投放。

4)推广目标多样化

不同广告主有着不同的推广目标,如:游戏类广告主的推广目标是用户下载游戏、汽车类广告主希望用户留资试驾、房产类广告主希望用户致电咨询、而电商类广告主则可能希望用户点击广告并进入店铺等。

于是,媒体平台要想“撩拨”到更多广告主,就要支持广告主多样化的推广目标——曝光、点击、注册、下载、留资等,并相对应采取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CPM、CPC、CPA、oCPC 等,且在落地页方面具备电话直拨、表单提交、应用下载等功能,从而满足广告主不同推广需求的同时,媒体自身盈利模式也更加灵活。

5)服务能力专业化

除了直观带来的广告投放效果,媒体隐性的服务能力可能也是广告主考虑的关键。

媒体服务能力包括:能否实时回传投放效果、流量消耗、预算消耗等数据至广告主,并根据投放数据合理建议广告主及时优化调整投放策略(如创意素材优化);能否实时为广告主提供真实的广告投放截图依据;能否通过本次 Campaign,帮助品牌梳理营销思路、并为后期营销推广提供建议(对预算、创意、定向策略等);以及能否通过投放帮助广告主沉淀高价值用户数据以增加品牌消费者资产等。

媒体唯有具备更加透明化、专业化的服务能力,才能增加自身公信力并建立起竞争壁垒,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广告主客户。

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要想最大化释放广告变现潜能,一方面需要积极拥抱移动程序化广告,另一方面更需要主动搭建起自有程序化广告管理平台,以此来实现自身业务能力、服务能力的升级,并最终通过多元化、灵活化、高效化的营销模式撬动广告主预算这座“金矿”。

但不得不说,媒体自建程序化广告管理平台是一项浩大而艰难的“工程”,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人力、金钱等资源支撑,则很难实现!为此,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数字营销技术服务提供商,美数科技为媒体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即美数AdMate 智能化流量管理与变现平台。其具备完整的技术功能组件:丰富的定向功能、人群数据洞察、智能转化预估机制、多样计费模式、后台报表系统、投放截图功能等,能给予媒体最实用的技术支持的同时,帮助媒体牢牢抓住更多广告主预算以提升自身广告变现收益


KINGS


甲方”提出需求、“乙方”制作创意并进行媒体投放,尽可能多且有效地覆盖目标消费者——广告业一直以来的这种运作模式正在受到巨大的挑战。

从业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在消费者洞察上——这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和核心,如此的困惑和不自信。

更加移动化的生活改变了这一切,当消费者在各种屏幕间跳转并随心所欲分配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时,营销者所信奉的“消费者在哪里,广告的钱就会流向哪里”失去了“靶心”。

电视广告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几乎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但在眼花缭乱的复杂数字化营销环境里,什么才是最有效的营销,至少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探索至少从 3 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但从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我们的采访来看,焦虑感并没有消失。但产业链上的每个角色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比如在生产营销内容方面一直都是让广告公司代劳的品牌方,开始自建团队自己动手了;广告公司可能进入到了一个最讲求“研发”的时代,成立数据实验室、热衷孵化、搭建数据整合平台等;而本来只是售卖时间和空间的媒体,因为广告客户提出的“要符合媒体自身调性和风格”,也不得不涉足创意;作为社交媒体代表的 Facebook 忽然之间已经站在了 Google 的对垒位置上……

这是我们推出这个系列报道的原因。我们将会用四篇文章来探讨整个广告产业链上的每个角色变化都是如何发生的,以及他们都在如何重建行业规则。这是第三篇。

2010 年,中国整个互联网广告的规模为 325.5 亿元,而湖南卫视一个频道在 2009 年的广告收入就有 20 亿元,即便是已经处于下滑中,2013 年央视公开的广告招标预售总额也达到了 159 亿元。

如果你在 5 年前问哪个是最好的媒体资源,营销从业者基本上有一致的答案——电视。

而这个“最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等同于“最多”,也就是说,在哪里投广告,可以触及最多的受众。央视(曾经)是不容置疑的那一个,也正因此每年的广告招标大会被冠以“中国经济的晴雨表”。美国的情况也一样,ABC、NBC 和 CBS 三大电视台覆盖了几乎全部人口。

“在过去,我们这个领域非常简单,很多品牌追求的是大众群体,大家都是看电视了解品牌。”群邑全球首席数字官 Rob Norman 回忆起 1990 年代时说,那也正是电视媒体的黄金时代。“传统上我们对于广告的理解是,它强调规模化,并且把它制造出来以后,你可以一次又一次使用它。”

但现在大家心里都清楚,已经没有能够垄断受众注意力的媒体了。

50 万个 iOS App 应用、1 万个公众号、2.1 万个资讯类网站、上百个视频网站(这些数字可能每秒都在被刷新)——就是现在营销者所面临的高度分散化的数字媒体环境。

“我们已经达到了一个阶段,创意必须跟着媒介走。已经不可能做一个广告投放到一种媒介里,然后到达所有人,而是更多内容达到不同的消费者。”Norman 说。这也是营销者现在的共识。

但市场调研机构 TNS 最新的一个报告显示,中国大约只有 1/3 的营销从业者对如何驾驭消费者的媒介接触点抱有自信。对于广告主来说,关心的问题依然是——“消费者在哪里?”“如何才能最有效地打中他们”?

所以换个角度来理解营销者对于驾驭媒体的“自信心指数”的话,也就是到底“什么才是优质的媒体资源”已经没有了共识。

在媒介资源稀缺的年代,杂志、报纸也都是广告行业从业者共认的“优质资源”。而现在已经进入了媒介及信息过度碎片化乃至过剩的时期。

背后消费者的变化都能看得到,尤其是年轻消费者,他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所以兴趣、文化、以及价值观的认同成为了人群的聚合方式,他们也更多地以这些标准去寻找相应的信息、内容和媒体,而且是主动的。

很难说媒体和内容的分散和垂直化,是这种需求的结果,还是原因,但可以确定的是对“优质”的定义和理解更加多元了。长尾的价值越来越凸显。

这也导致营销界出现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相比起原先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各种曝光机会来达到尽可能多的受众,一种新的观点是要“做减法”,通过排除不是目标受众的那一部分人群来达到投放的精准化。而精准化的核心,或者说第一步,就是识别真正有价值、与品牌或产品相契合的媒介资源。

凯络中国数字前瞻负责人许炜崇告诉《好奇心日报》,“优质资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认定,包括位置/应用,内容/节目,渠道,发布的时间段等。具体到每个维度的重要程度,取决于品牌和目标受众的不同。”

“程序化购买”被认为是解决对优质资源的顾虑方式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借助数据,通过一套技术算法来决定广告内容应该投放到什么媒介平台、什么价格是最合理的、什么时间段的媒介资源最优质。中国现在约有一半的数字媒体预算是通过程序化购买来投的,很大程度上由效果营销广告投放驱动,比如电商等。对于品牌广告主来说,程序化购买约占预算的 20%。

广告公司在过去掌握着大量来自第三方的数据,这些数据支配着他们进行媒介购买的决策,但现在,数据是公开的——广告主透过电商平台可以随时监测广告的转化率、获得充分的消费者数据,微博、微信的阅读数和评论数也是公开可见的,在这种情况下,广告主也有了更自主的决策依据。

董鑫现在乐于谈及的一个案例是奥利奥今年在天猫上做的一个自定义包装填色营销,“转化率比正常促销高很多,当日增长将近 10 倍”。所以他们紧接着在 8 月又和天猫合作了大张伟和薛之谦的直播营销。“一般我们做直播的时候关注的是有多少人观看、点击,天猫上我们能看到第一手的销售数据,看到这样一个活动对销量的影响,能看到它的有效性。”所以在董鑫看来,天猫是他所认为的一个优质媒介资源。

奥利奥自定义包装

所以你也会看到,对媒体的定义,也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范畴。任何能够聚集人群和注意力的都可以。

华为消费者云服务副总裁林杰认为,他们的优质资源是手机锁屏。“华为过去两年半时间的手机发货量是 2.4 亿,其中大约 23% 的用户是购买 2500 元以上的中高端机型。”腾讯渠道群总监李潇说他们开放的是腾讯新闻客户端和天天快报,以及下半年热播剧的前贴流量;爱奇艺销售副总裁陈潇同样把剧集和热播剧放到了优质的框架里。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在“什么是优质媒介”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邑策中国董事总经理张晓涓觉得这件事的判断之所以难,是因为一个媒体内部也有好坏资源之分。“优质媒体不代表优质资源,因为优质媒体也有长尾资源。不是那么 top 的媒体不代表他们不是优质资源,他们也有好的资源。”

打个比方,一个日流量上亿的 app 普遍被认为是优质的媒体,但一个广告若位于这个 app 的第三、第四屏乃至更靠后,那它就不能算作一个优质的资源。反之,一个小众 app 的整体浏览量可能不高,但它的开屏广告可能因为吸收了可观的流量而被认为是个好的资源。另一个更直观的例子是,总体高流量的门户网站有自己的流量洼地,而一个总体低流量的公众号也会产生 10 万。

但“内容独角兽”毕竟是少数。广告主也在稀缺的“独角兽资源”外寻找新的领土。

B 站在最近新推出了“广告”专区,内容大多是具备创意和话题性的视频广告。按照 B 站副总裁陈汉泽在群邑数字论坛上的说法,B 站希望让“用户和广告之间更加融洽、能够互相相处、共生”。从目前视频的上传来源看,虽然大部分都还以普通用户为主,但不能排除 B 站会在未来将这部分资源开放给广告主。


聚人新媒体


粉丝多,浏览量高,有创新的作品


TT调了个皮


作为媒体,面相的是大众,我们每时每刻不在关注着媒体,所以媒体发布的内容是权威的、真实的,广告这种直接对外开放的,首先就是要做到真实可靠性,把正能量传递给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