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什麼說房地產稅務是個藍海?

私信回覆“進群” 加入稅務籌劃交流群地產法務交流群


為什麼說房地產稅務是個藍海?


地產稅務,一個方興未艾的職業,一面是各路房企的求賢若渴,另一面是人才供應的明顯不足,職業藍海之一。


嚴格來說,地產專職稅務是近幾年才火起來的,往回倒個幾年,多數房企都沒有專職稅務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大小房企紛紛配置稅務崗,如此變化的原因作者猜測有二:其一、房地產行業利潤攤薄,倒逼精細化管理及利潤運營的提升,稅金作為房企三大剛性支出(地價、稅款、建安)之一,有較大籌劃與管控空間,是項目淨利提升的重要抓手,在溢價高企、拿地算不過來帳的當下,企業的稅務水平,很多時候決定了意向地塊的生與死(比如項目的淨利潤主要來源於土增退稅或稅務優化);其二、過去不重視稅務的惡果是吃了很多大虧,由於沒有稅務專業人員的把控,部分業務決策處理不當,導致千萬、億元量級損失的案例時有發生(比如拿地協議裡把實物地價描述成了無償贈送,導致稅負驟增)。


翹首以盼的房企面對的是無人可用的尷尬,目前市面上地產專職稅務存量人才十分有限,具備豐富項目經驗(尤其是收併購、稅收籌劃、土增清算、稅務管控與治理經驗)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地產稅務多數都是半道出家,大致來源有三種:稅局、事務所、其他條線轉崗,三個來源的人員都有明顯弊端:稅局出身的人熟悉稅局的運行體制,人脈關係豐富,但稅局內部實行的是條塊分割、行業分離的管理模式,在有過房地產管理經驗的稅局人員中,具有全稅種經驗的人很少,加之國地稅長期分離,貨勞(增值稅)出身的往往不懂土增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懂土增稅的又未必懂所得稅,所以稅務知識不全面是稅局轉行人員的通病;事務所出身的人一般稅務專業知識比較全面,但中介做久了,容易和實務脫節,善於形式管控,卻不善於解決實際問題,理論很豐富,實操很扯淡,再者中介人員往往強調獨立、客觀、中立,對風險控制較為敏感,轉為企業稅務後容易出現不適崗,主要表現為淪為內部諮詢者,畏首畏尾,為了規避風險,不敢大膽拍板業務決策,能動空間相對小一些;其他條線轉崗的人員對於房地產運作流程及機制十分熟悉,但半路出家的人,專業水平往往薄弱些,發揮稅務應有的水平,需要較長的時間沉澱。作者去年曾協助某TOP30房企進行區域稅務總監稅務專業水平的評估,結果面了五六個人,沒有一個專業還湊活的,而應聘者都有好幾年、甚至十數年的稅務或者財務從業經歷,但關於項目公司間借款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這麼簡單的問題,竟然沒有一個人回答正確,也是出乎作者意料,再聊一些實務中的稍複雜問題,更是完全沒概念了,所以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稅務人員很難,資歷本身並不代表能力。


地產稅務是個知識和能力綜合需求很高的崗位。地產稅務首要是精通稅法,中國的稅法體系在最近幾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政策法規層出不窮,加之各地政策的千差萬別,如何掌握龐雜的稅法體系與徵管口徑是個巨大挑戰。房地產稅法是個顯著獨立於其他行業的稅法體系,土增稅獨家專供,企業所得稅自成一派,增值稅多有特色,所以同樣是稅務其他行業轉過來需要相當長的轉換週期。除了精通稅法,地產稅務還需掌握財會、其他實體法律、房地產業務、行政程序、行政運行機制、政府資源獲取及維護等多重知識及能力:會計核算是稅務的基礎,凡稅務沒有明確規定的需參照會計規定,所以一個不會做賬的稅務不是個好稅務(比如你如何看懂賬上的成本是如何結轉的);除了稅法、你還得懂點物權、規劃、估價、土地等相關法律,因為稅務問題的源頭或者答案往往不在稅法裡(比如人防車位土增成本扣除的問題本質是個物權歸屬爭議);不懂地產業務的稅務是門外漢,無法做出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業務決策,也無法提出不同階段的管控要點(比如你要供應商提前開具發票,應提出提前支付部分稅金的對應方案);稅企爭議部分時候需要進入書面對質,甚至複議、訴訟的地步,熟知文書、程序才不至於被稅局打敗(比如某項目土增清算,企業超出稅局規定的清算期限後,稅局一直未下責令限期清算的正式文書,後稅局要求企業配合倒籤文書,企業予以拒絕,從而避免被稅局核定徵收);政府部門林立,分工有差,熟悉運行機制和權責劃分十分必要(比如土增清算審核的主導部門是徵管還是稅政);我國的法治進程還在進行時,維護良好的稅企關係,可以事半功倍(比如順利開出合規證明,再比如稅局有稅金規劃的考量會首先考慮到你的公司)。


地產稅務是個前景一般的崗位。很多房企會有法務審計中心或者法務中心,但幾乎沒有房企會設立稅務中心,甚至部分房企稅務連二級部都不是。作者無意貶低法務,從功能分析,法務充當的是防禦者角色,而稅務攻守兼備,除了被動的風險管理職能,還具有顯著的利潤創造職能。雖然房企已經開始重視稅務了,但稅務的定位與其能力需求、貢獻尚不匹配,稅務的價值還需要一個持續挖掘的過程。地產稅務人的職業終點往往就是集團稅務負責人,通常定位是財務中心下屬條線負責人,然而專職稅務很少設立初級崗位(通常由財務兼任),因此專職稅務人員的職業層級往往只有二到四級,對於漫長的職業生涯而言,顯然是不夠,走的快的三十出頭就到了終點。稅務往財務、投發或者更高的綜合管理崗的上升通道目前還是閉塞的,同等情況下,財務體系內晉升往往是優先考慮融資、經營計劃、核算,而稅務往往不在考慮範圍內,或者排在最末尾,因為大家對稅務有個刻板印象,就是稅務的面很窄,我的稅務圈裡這幾年還沒聽誰鯉魚跳龍門了。與職位不高對應的是地產稅務人員待遇有限,稅務作為一個對利潤影響重大的崗位,其薪酬基本沒有實現與貢獻量化對應,一個全年創利上億元的稅務人員,可能得到的獎勵就是年終多個幾萬塊錢,稅務不確定性很大,所以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很多,很多稅收優化即便不做,其實外行也很難看出,由於內部激勵機制的不完善,投入與產出的不對等,不少時候稅務人員就不願出力不討好了,企業的利潤於無形中流失了,這種因小失大的情形並不鮮見。


稅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崗位。稅務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稅法及徵管實際本身的不確定性,這既是風險,也是發揮的空間,實務中的情形永遠比書本上的有趣的多,有許多你想都想不到的情形,所以稅務工作是一個不斷獲得新知,不斷成長的過程。稅務沒有太多的循規蹈矩,適合思路開闊、腦子靈活的人,你會有不斷打怪升級的持續正向反饋。稅務是一個能穿越牛熊的崗位,地產行情好不差你這口飯,地產行情不好,更需要稅務開源節流。稅務是一個能做成老中醫的崗位,稅務不是個體力活、年輕飯,一個稅務從業者往往需要3-5年才能基本掌握知識、能力,8-10年才能有所成就,地產稅務有個漫長的養成周期,隨著項目經驗及專業知識的積累、人脈豐富,資深稅務人員的價值不會貶損,甚至有所提升。


如果一個職場新人問我,要不要從事地產稅務,我會說來吧,地獄和天堂一牆之隔而已。


聲明: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未註明來源,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並表示歉意!同時禁止惡意舉報,我們會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