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现在农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老人在地里耕作呢?

冬日暖阳187603428


社会发展进步了,城市建设在突飞猛进,农村也一样,农村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不再是像以前那种光想着吃喝,人们有了更高的追。这就导致了农村人进城打工热潮,当然年轻人的有体力的的事,那么老一辈的人一个是进城没什么合适的事,最主要的是后人也不会让老人在苦累了,老人们世世辈辈都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着,已经过惯了农村的生活,过着面朝土地背朝天的日子半辈子了,怎么会对土地没有感情,怎么能丢下土地呢,在老人们看来,买的粮食远远没有自己劳动自己种出来的好吃,尽管已经不缺吃了,还是会多少种一些地,作为年轻人当然不希望她们再累,可他们哪能是闲的住的人!


山里的李子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是最有资格讲的,因为我出身农村,也是最了解农村的。

80年代初,中国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制度,每个家庭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时候的我还很小,根本不知道这个分田到户到底是什么,只知道不管任何时候,父母亲总是在地里忙活,风里来雨里去的,特别是农忙时节,总是来去匆匆一天见不到人,你想想那时候,为了养活几个孩子,父母亲承受了多大的苦累呀?尽管如此奔波劳累,但在那个年代,靠几亩田的粮食,仅够维持一家几口人的温饱而已,就谈不上什么小康生活了。

长大后,我们都离开家乡各自奔波在外地,有时候一年都回不了一次家,家里就剩下两个老人在忙碌那永远也忙不完的农活,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家盖起了小洋楼,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父母亲的岁数也越来越大了,身体不像年轻时那么好了,但依然坚持在田地里劳作,我也能理解,土地就是他们唯一的依靠,他们已经离不开自己的土地,也太爱自己的田地了。

其实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也曾劝过父母亲,叫他们不要做了,毕竟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吃不消,就放弃了吧,但他们依然不听我们的劝说,后来想想,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已经习惯了一辈子在地里面操劳,如果真的闲下来,他们反而觉得无所事事。

于是我们也不再说什么了,直到父亲走了,母亲一个人还在坚持了这么多年,但终究还是抵不过岁月的风霜,如今已经80多岁的她,也仅仅是种了一小片玉米地和一片菜地而已,我也没再劝说,只能任由她去吧,我也终于明白,以前年轻的时候,在田地里忙碌那是因为生活所迫,如今生活好了还在坚持,却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只有这样遵循她的意愿,才能让她找到生活的乐趣,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她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吧!


壮族老三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谈我的看法。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现在农村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可是年轻人都去外面打工了,只剩下老年人,老年人不忍看到土地荒芜,不顾自己年老体衰,依然在地里忙活。另一方面城里老人有退休工资,农村老人虽然有养老保险,却少的可怜,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种些粮食蔬果,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我的父母亲已年近八十,依然种了一些地,每次回老家,妈妈在我走的时候,装了大包小包的青菜,还给我们带一些玉米面和白面,回到城里我把青菜分给邻居,他们都羡慕我有个农村的家,有时候我怕父母累着,让他们别种地了,可妈妈说能干就干点,如果停下来身体就不行了.我也就不强求他们。


我爱我家emmmm


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老人还在地里耕种,我觉得一是他们认为自己身体都还能干得动,多耕种点不仅自己有收入 能把自己养活的情况下不需要子女操心,还能为自己女减轻负担。二是,他们这些老人在农村没啥事,种地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了,都想自己种点地啊,菜啊,什么的,自己不干也闲不惯。

就说我自己父母吧他们都已经60多岁了,条件也蛮好的,哥哥家小孩从小没让他们带过,而且哥哥常年在外面做生意,开店。他们老两口一直在农村,他们一点也闲不惯,不仅养了好多家禽,而且他们还种了好多土地,我爸还在外面给人家做小工。每次回去打电话都在给他们说,叫他们少种点土地,年龄大了,种点够吃的就行了,他们也不听。我爸时常说现在我们还能做的动,不要你们拿钱,我们自己能保自己,你们不要操心,种点地嘛,你们过年回家有吃的,走时嘛你们可以带点上,米啊油啊在外面少买点,自己家种的又好吃,每次回去给他们拿钱,他们都不要,而且每年还到贴给我们拿。今年疫情年前回去也是,走时我爸他们给我拿肉拿米的,不要非要往车子里放,想想他们这么大年龄了真心疼舍不得要他们的。

当父母的都是为儿女操心一辈子,想想都心酸,希望我父母身体永远健康,也祝愿全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普通何幺妹


大家好,因为我出身农村,也是最了解农村的

80年代初,每个家庭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时候的我还很小,根本不知道这个分田到户到底是什么,只知道不管任何时候,父母亲总是在地里忙活,风里来雨里去的,特别是农忙时节,总是来去匆匆一天见不到人,你想想那时候,为了养活几个孩子

在地工作的老人传统观念比较强,不忍心自己家的地荒凉,在者种地老人就当锻炼身体


小李农村生活


很高兴认识你!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都不愁吃穿了,但是老人们生活简朴习惯了闲不住了,手上没活干心里不踏实,所以他们宁愿累点也想多劳动一下,其次就是种田多少还是能有点收入的他们的心里大概在想自己能养活自己就尽量不给子女增加负担吧!我爷爷就是这样的83了还不要后辈们养着天天手里都在干活!


无闻不默默


我的看法有两点:

第一 这些老人忙了一辈子,按说是该歇歇了。但是他们已经养成闲不下来的习惯,

第二 我感觉在我们这很多老人也有一些养生意识,多动动,对身体有好处,像我也是农民,并不要求父母能干多少活,,但是他们就是闲不下来,有空就帮我。举个例子,我二伯父家的地承包给别人种了,我伯父呢,就没有事,就去给我帮忙,有时候感觉他们岁数大了,想让他们歇歇,不让他干,后来他没有事就去捡废品。唉,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他们为什么干活,人一定要懂得孝顺。

这只是我的一点小观点。


崔民涛


农村生活提高了但是老一辈的生活习惯跟思想已经固定了,在农村自己有田有地一年四季该种什么想种什么老一辈人都刻入骨髓,而且那个年代很多人连肚子都填不饱所以对田地粮食的感情可想而知,就以我公公50年代的人刚好经历过大饥荒,哪怕到城市去他也不习惯什么都要钱买物价又高会有压迫感,在农村有田有地家里有粮都是通过自己的辛苦土地回馈给我们的这样的幸福感,这次疫情我娘家叔叔回去吃的油米菜全是村里留守老人家里种的,农村人的朴实善良慷慨在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就不知那一辈的老人还能种多久,他们下一代人全都出去了,他们不种田地就会荒,这个现象也验证了这个时代的巨大变化。


海漂回乡的琳琳


现在农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老人在地里耕作呢?

大家好,我来说点我个人的浅见。有不同见解请评论。

首先,你说的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只是相比前十年,二十年,现在确实提高了很多。比如十年前每家每户有摩托车,但小车少。而现在农村家庭大多数有小车,就算没有的,也不能说谁怎样,也许只是人家暂时不打算买而已。但是,还是离我们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差太远太远了。毕竟家庭开支极大,每天日常开支,如孩子上学,礼尚往来等各方面就不一一去述说,不过这些城市与农村都一样。但是农村人的医疗保障比城里人差太远了。例如我邻居去年在武汉同济医院住院时,同病房的城里人几乎不用自己花一分钱,而我邻居一天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这都是我们农民朋友一分一厘,辛辛苦苦,风里来雨里去,长期积累才拥有的血汗钱。

农民是不容易的。农村人本就长时期呆在农村,农村人都不种地,自己没得吃,城里人也不好过的。如果真的有一天农民都不种地了,你就是有钱也可能买不到粮食。也许你会说去国外买,但我只会认为你太天真了。所以,现在依然有许多农民在种地。而且现实是,种地又确实赚不了多少钱,有时连成本都收不回。

农民是朴素勤劳的。农村老人都会尽自己能力为子女多积累一点钱,会省吃俭用,会有病硬抗着。正因为也勤劳,所以农村老人不会让自己土地荒芜的,他们会心疼的。

这就是你看到现在许多农村老人依然在种地的原因。





湖南平安是福


走进乡村,看到的是洁净的街道,一栋栋楼房,家家门口几乎停着小车,看到的人都会说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到田间地头转转,会发现在田间管理庄稼的几乎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到了耕种,收获季节主力军还是老年人。

这就很难让人理解。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在田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应该是年轻力壮的青壮年,老人们应该在家里照看一下家庭,照看一下孙子辈的孩子,或者 三五个老人聚在一堆,侃大山消闲才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

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现在农村表现出来的繁华也只是一种表象,它背后掩藏的真相却是无奈和虚假;造成这种无奈和虚假的,却是农民自己。

一户人家拆了瓦房建起楼房,附近的人家就会随着拆了瓦房建起楼房,一户人家在城里买了楼房,周围的人也会有大批的相随,你家买了汽车,我也得买一辆,这样和你说话才有底气;不要求比你强,但不能比你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即便借债也心甘情愿。

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农村的楼房一栋栋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车开进了家门;然而,这种状态却是建立在虚夸的实力上面,不是农民真实财富的表现。于是,人情变得淡漠了,人心变得浮躁了,人性变得势利了,这种不良的风气似乎越来越猛。

然而并不是,许多年轻人,用他们无声的行动,有意或者无意的进行抗击:城里的房子买不起就住在村子里好了,买不起汽车骑着电动车也很好,满足不了女孩们的要求,就单身好了;我过我自己真实的生活,谁也干涉不了。

假如有一天,农民们都过上自己真实的生活,用自己真实的能力创造出财富,建造起楼房,开上车子,那时候的农村生活才真的提高,那时候的农村老人就不会到农田里从事与年龄不相配的工作。

那时候的农村才是真的富裕,农民的生活才算真的提高。

同意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对您有所帮助,请多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