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阅读名著的方法有哪些?

用户4765190210921


推荐一种最受益的方法:

必须先把你喜欢的名著找出影视剧看一遍,印象深刻,然后将原著找到细细品味。两者看完后,会发现影视剧的人物形象已印在脑海中,带入书中,而书的精髓思想在感悟的同时结合鲜活的人物形象,别有一番滋味,这个时候给你带来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盛宴,是对精神食粮最好的解读,也是对名著给予个人最大的教育意义,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会慢慢提升读者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放开那历史


阅读方法有:

一、信息式阅读法

我们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属于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大多数这类资料,读者应该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读法,眼睛像电子扫描一样地在文字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法

文学家的作品,唯有充分运用这种接受语言的能力,才能汲取他们的聪明才智、想象能力和写作技巧。文学作品除了内容之外,还有修辞和韵律上的意义。

三、经典著作阅读法

这种方法用来阅读哲学、经济、军事和古典著作。阅读这些著作要像读文学作品一样的慢,但读者的眼睛经常离开书本,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

四、麻醉性的阅读法

这种阅读只是为了消遣。如果使用麻醉性的阅读方法阅读名著,读者只能得到一些已经添加了自己的幻想的肤浅的情节。如果漫不经心地阅读《安娜·卡列尼娜》,犹如读一本拙劣的三角恋爱小说。麻醉性的阅读在将进入成年的时候达到顶峰。

五、通用式阅读法

1、浏览。就是对文章做鸟瞰式感知,用较短的时间通读一遍,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或观点、材料。

2、提问。根据浏览的印象和自己的需要,提出需要弄清的问题,使阅读文章的目标具体明确。提问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去设计。内容方面包括中心思想、社会意义、作者的情况、写作的背景与动机、内容要点、主要章节和段落的研究等;形式方面包括文章的结构布局、各个部分的关联、体裁形式、表达手段、用语特点、词句的推敲等。

3、精读。这是关键的步骤,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圈点、批划、评注,弄清词句含义,逐段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把握主题,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摘要,抄卡片,写笔记,列提纲,绘图表等,求得切实具体地解决问题。

4、背诵。强调记住需要记忆的内容,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差的背诵,可以作尝试性回忆,再与文章对照反复记忆,力求记得准确、迅速,也可以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默写提纲,记住要点。

5、复习。包括系统整理提纲和读书笔记,重温主要问题解决的办法,完成必要的练习。通用式阅读法,综合运用了感知、记忆与思维的规律,能使阅读获得较好的效果。





了解文化知识


我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是一个学习不算出众,更可以说根本就不愿意学习,离开学校以后,没有学校和老师的约束,更不会花时间去看书,更不会去看名著了,但是从我的一次经历,让我确实喜欢去阅读一些名著,确实看过一些名著以后觉得看事情的角度有了很大的提升,生活中一些烦恼也烟消云散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有了一个明显的改观,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点不错,现在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大家可以参考!那是2010年去上大学的那一年,在学校里有各种在各个方面很突出的人,毕竟每个家庭的教育程度不同,都会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到了社会上就会变成自己的特长,可以吸引各种艳羡的目光,大大的增加了自己的自信,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机会,我本来就是个普通家庭出身的人,在社会上显得有点跟不上节奏,我就开始找原因,总结,突然一天,宿舍里有个室友桌子上放着一本《平凡的世界》,我百无聊赖,就拿起书看了两页,漫无目的随便翻着,也没有在意,突然有一天,我看到一段影评,主要讲述了孙少安,孙少平兰香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感触很深,就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不得不说这是一篇巨著,不愧是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品,给我一种很大的鼓励,我每天约束自己,每天学习,每天总结,不断提升自己,慢慢的在同学之间有了威信,有了话语权,一切想不到的都会来,因为你足够有心引力,可以优先享受有限资源,这种感觉真美,到了工作中也是如此!!!所以说我没事的时候都会阅读一些名著!!!


贾然熙


一提到文学名著,人们联想到的一般会是在书架上“端坐”的典雅、精致的“大部头”。可是如果上百篇名著“缩水”成为一个几千字的电子读本,你会来尝一尝吗?

记者日前接到两位读者的来信,反映4月份他们将参加中文专业自学考试,其中有些科目,如“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等需要在考前阅读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他们觉得负担很重。偶然,他们在微信中发现了《秒读名著》的公众号,里面把多个中外名著“压缩”成几千字的故事框架,再加上相关文学知识介绍、图片、精彩篇章赏析等内容。对他们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掌握一些名著知识、名著梗概极其有帮助,他们认为这种读本很适用,并建议编者下一步可以贴近考试纲要和篇目,帮考生“顺利过关”。不仅如此,很多总想读大本名著的朋友们,由于各种原因只是想想而已,一直并未付诸行动,然而通过这种简要快速的浏览提升了他们继续阅读原著的动力和兴趣,从而提高了阅读质量。

这类电子读本对高校文科的教学真的适用吗?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袁晓波以外国文学的教学举例说,一般高校为这门学科设置的学时是72-108。让文科同学在这么短的时间阅读大量的文学精品,显然不太实际。因此把长篇缩写与精彩篇章欣赏结合起来阅读是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套5本的《世界文学名著选读》,就是这种形式。

北京大学中文系从事当代文学教学的曹文轩老师也认为,把文学名著全部完整阅读,对专门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也是有难度的,而选读和精读相结合是比较科学的。但是曹老师又强调,对于重点篇章,考生还是要下些工夫读一下,因为速读可以应付的只是填空和简答,而见真工夫的论述题型还是要脚踏实地阅读原作,体会作品的精髓。

表示反对意见的也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石批评说,我们的本科生、研究生已经成了靠读选本培养的一代。他认为不能光从眼前的实际效益着眼,提高民族素质、修养,还是需要对原作的阅读。如果在现今的青少年中名著成为陌生的文化,那将是整个文化素养的萎缩。

站在一家书店门口,随机采访10位读者,记者发现能说出自己曾经完整阅读过2-3部名著的人只有5位,其余则是在求学期间读过一些名著名作的节选篇章,或是曾经对某部名著发生过兴趣,但很难坚持“一气呵成”地读完全书。一位从事财务工作的读者说:“其实对文学挺有感情的,可是一离开学校,事多时间少,就没那个闲情逸致了。”当记者告诉他可以微信中找到这种电子速读本时,他感到很兴奋,表示愿意体验一下。

中国青年出版社多年来一直关注文学名著速读选本的市场,从最早出版的《外国文学名著题解》到《青年必读书手册》以及《世界文学名著速读手册》,都可以做证明。中青社的编辑常成先生认为此类图书的市场是很广阔的,不是单一的面对中考、成考、自考、高考的考生。作为普通的读者,作为一种捷径,快速阅读是一种精神快餐,让读者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看到名著的梗概,对名著中描绘的社会、人物有一个了解,平时与人沟通交流也能够浅应付,如果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就可以再去领略一下原著的风采。

四川辞书出版社的编辑冷玉龙先生也介绍说要想编好一部书,首先得自己对这个选题感兴趣,冷先生在上学时期就曾经和同学一起尝试缩写文学名著,当时的想法是缩写可以节省时间、便于记忆更可以锻炼文学功底。而做编辑后发现,在如今的文学“大餐”和“快餐”中,人们似乎更偏爱后者。冷先生强调,“快餐”并不意味着降低质量,速读本的编写还是要请有经验的编者来撰文,篇目的选取也要合理,这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

查看全部2个回答

相关问题全部


华夏文化传承者


1、“精读”与“略读”并举。

精读对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对于如此多的书籍报刊,仅用精读法是绝对不行的。应该也进行适当的略读。略读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浏览泛读法、提纲挈领法、搜寻猎读法、不求甚解法、扩散参读法等。 2、“积累”和“表达”并举

有这样一个比喻,阅读者应该更像蚂蚁、蜘蛛、还是蜜蜂?蚂蚁只会辛勤搬运,比喻读者只重积累,久而久之,难免成为“两脚书橱”。蜘蛛只知吐丝,比喻读者只重表达而忽视积累。只有蜜蜂,它采得百花之粉,酿出醉人之蜜,比喻读者既重积累,又重表达。阅读者应该像蜜蜂一样。 大家要准备两个本,一本用作摘录妙词佳句、美段好篇。一本用作抒写随笔、读后感。双管齐下,阅读中既有语言积累上的收获,又有思想感情上、表达技巧上的收获。

3、尊重阅读个体,提倡个性化阅读

阅读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交流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作品的意义不仅仅蕴含在作品中,还应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独立地感知、理解的。

4、阅读成果展示

为了更好地促进经典的阅读,还要重视阅读成果的展示。 当然名著的内容、思想文化比较复杂,大家要 “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形成批判性思考。对名著的理解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及时代背景,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作品。例如:如何看待《红楼梦》中的宿命思想?如何理解《水浒》中梁山好汉的杀人放火行为?怎样认识《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浓厚的宗教色彩?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对名著进行有批判地辨证读。否则反而会起到负面影响。


诗雨花魂


这个要看自己的习惯和理解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比如我,一般的名著我就是按正常的阅读进行,比如《家》《春》《秋》,按正常进度阅读,遇到精彩段落或者有不理解的地方,我会反复读,不会做其他特别的笔记。但是《红楼梦》就不一样了,我是从头到尾用一张A4纸边读边罗列人物关系,还要仔细品味,这本书也是读得特别忙的,很多生僻字和文言文都要仔细甄别品味。所以还是看自己对一本书的理解吧。


左左168168


可以先从喜欢的名著读起,先看序言、目录,同一本书最好用一个连续的时间段来看,梳理好人物关系,也可以以笔记的形式写一些自己的心得感受。


可逆666


1.

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我们在阅读名著的时候需要第一遍泛读,大致了解这本名著的基本内容如作者基...

2.

名著阅读次数。我们第一遍阅读以后对基本内容有些了解。第二篇要仔细阅读其中内容,慢慢品味。...

3.

把握情节。我们在阅读名著的时候要把握好基本情节,如开始、发展、高潮、结束。我们还要了解到...

4.

把握人物形象。名著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源于丰富的生活体验,所描写的人物不但形象性格鲜明丰富而...

5.

理解名著的主题和意义。一般来说,名著的主题思想比较鲜明,但是不同时期的人们会有不同的解读...


RF晴臣若嘉


以四大名著为例,已经记不得看了几遍了。我阅读名著的方法从来就是一个:通读


斯之尔文


名著阅读方法,我个人有三种阅读方法建议。

1.精读法,这种阅读方式适用于那些经典名著,故事精细,人物众多的名著。例如《红楼梦》

2.跳跃阅读法(也叫选择性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适用于书信类和由小故事串联起来的名著。例如《傅雷家书》和《儒林外史》

3.粗读法,这种阅读方式适用于那些主线简单人物较少的名著。还有适用于那些工作有闲暇时间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