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美国陆军火箭炮的发展:偏爱“钢雨”子母弹,射程扩展到1900公里

美国陆军M270多管火箭炮

【每点新防务(1028期)·2月26日】:

想必一提起“火箭炮”,大家除了“远古记忆”中的苏联“喀秋莎”外,就是我国近些年来为陆军装备的那些射程“变态”的远程火箭炮了吧。是的,火箭炮这种从诞生于二战、发展演化到现今的陆军远程火力武器装备。与榴弹炮等身管火炮相比,一门火箭炮能在短短数秒内打出十几发炮弹,迅猛地对目标地区发起覆盖式打击。而火箭炮因为在发射时,其发射装置不需要承受高膛压、高后坐力,因此使用简单的紧缚装置就能胜任。所以这种发射原理也赋予了火箭炮轻便的体型,现代自行式火箭炮的战场机动性更是突出,即便是最早的火箭炮“喀秋莎”,也能依靠卡车底盘灵活地进入和转移阵地。

美国陆军火箭炮的发展:偏爱“钢雨”子母弹,射程扩展到1900公里

虽然因为中国陆军装备了多种型号射程从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的“远程火箭炮”,并且中国的防务公司也积极拿出不少外贸火箭炮型号推向了国际军火市场。这些举动说明了我国陆军远程打击火力除了各型昂贵的地地导弹外,还有火力密度大、发射迅速、火力覆盖面广的各种廉价的火箭炮作为补充。但作为“蓝星第一”的美军,虽然多年来在海军和空军上倾注了大量资源,对陆军的发展建设一直不温不火。但随着这些年美国经济不景气,军费又拨款跟不上各军种需求发展的情况下,原本“手头”很紧的美国陆军又捡起了“火箭炮”这种廉价而火力不俗的战争利器。

美国陆军火箭炮的发展:偏爱“钢雨”子母弹,射程扩展到1900公里

1983年美国陆军开始装备M270型多管火箭炮系统,该型火箭炮自从1991年首次参加“海湾战争”多年实战检验后,以其优异的表现成为了北约制式武器,并在以后的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战争中,再次成为多国部队的打击利器。也正是因为其出色的性能表现,M270虽然在2003年已经停止生产,广泛的装备于北约及美国的盟国军队中,目前美国陆军以近千台装备量成为M270的主要使用国。M270虽然在发射火箭弹时最大射程只有70公里,但其还可以发射美国研制的陆军战术弹道导弹(ATACMS),这样一来其射程就可以大幅提高到300公里以上!

美国陆军火箭炮的发展:偏爱“钢雨”子母弹,射程扩展到1900公里

M270的发射箱采用整体结构,主要由一个轻型铝制框架和6个玻璃纤维发射管一组成,装弹前重约402千克,装入6枚火箭弹后重约2287千克。一辆M270发射车上装两个整体式发射箱,发射完毕后只需换上新的便可继续发射,而再装填全部12枚火箭弹则只需5分钟。并且M270的发射箱还可以灵活选择弹药装填组合:可以全装12枚普通火箭弹;也可以混装1-2枚陆军战术弹道导弹核6枚火箭弹。这种灵活组合特性,使得前线指挥官可以根据需要打击的目标便捷的选择打击弹药,充分发挥了武器装备的所有潜力。

美利坚“钢雨”的实战表现

美国陆军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第18空降军(联军地面进攻势的左翼)的第24机械化步兵师的M270多管火箭炮表现出色,给予友军装甲部队与步兵以有力支援,将大量弹药精准泼洒到伊拉克军队头上。而正是因为M270在打击伊拉克军队时采用了可装填644枚M-77子弹药的M-26人员杀伤弹,导致在每次12枚火箭弹齐射时就可以向45公里外的24万平方米范围内抛出7728枚子弹药,使得伊拉克军队几乎无处可躲,以致伊拉克军队将M270齐射的M-26子母弹称之为“钢雨”。

美国陆军火箭炮的发展:偏爱“钢雨”子母弹,射程扩展到1900公里

据事后统计,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共配备了230辆Μ270多管火箭炮系统,英军的第一装甲师第39皇家重型炮兵团配备了16辆。这样,海湾战争中的多国部队共出动了246辆M270自行火箭炮。这些M270多管火箭炮在战斗中,共发射了17000多枚火箭弹。并且由于M-26子母弹的大量使用,就导致伊拉克军队共承受了多达1300万枚子弹头的覆盖式打击。这些子弹头铺天盖地、狂风暴雨般倾泻到伊拉克军队的阵地上,打得伊军士兵根本找不到藏身之地,相当多的伊军士兵身中多枚子弹头的“扫射”而亡。

美国陆军火箭炮的发展:偏爱“钢雨”子母弹,射程扩展到1900公里

但M270除了可以发射大量廉价火箭弹来播撒“钢雨”外,还能发射陆军战术弹道导弹来对百公里外的目标发起精确“狙击”。陆军战术弹道导弹长为3.9米,直径610毫米,发射重量为1.7吨,它的主要弹种是多用途子母弹。母弹中装有950个M74型反步兵/反装甲子弹头,每枚子弹头重580克。一枚子弹头可以产生1200个碎片,这样算下来,一枚陆军战术弹道导弹就可以产生“恐怖”的114万个碎片!并且因为其是一枚货真价实的“导弹”,所以它可以保持在最远165公里射程时,圆周误差只有区区30-225米,相较于无制导火箭弹来说,这简直就是在打“狙击”了。

美国陆军火箭炮的发展:偏爱“钢雨”子母弹,射程扩展到1900公里

同样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在运抵沙特的200多辆M270中,拿出18辆改装成M270-6型,并运去当时刚刚研制成功的陆军战术弹道导弹105枚。1991年1月18日,美军第7军第75野战炮兵旅的一个炮兵连,首次将M270-6用于实战。这个连向伊军的SA-2地空导弹阵地发射了几枚陆军战术弹道导弹,使得伊军遭到毁灭性打击。整个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共发射了379枚陆军战术弹道导弹。可虽然陆军战术弹道导弹威力惊人,但也因为其集成子弹头过多,导致其出现了大概5%的“哑弹”,后来美军对其弹头进行改装,将子弹头缩减到300枚,这样不仅将“哑弹”概率降低到了2%以下,还因为弹头减重带来最大射程扩展到了300公里的额外好处。后来陆军战术弹道导弹作战部不断改进,其作战对象也扩展到了对坦克的“攻顶”打击,命中精度也提高到了惊人的9米。

M142“海玛斯”轮式自行火炮

随着美军在海湾战争后提出了快速全球部署的要求:10天之内可将美军部署到世界任何一个地点,在30天之内击败作战对手,再用30天时间进行休整和重组,为击败下一个对手做好准备。咱们先不管是不是美军吹牛X,但如果要达到这种部署速度,美国陆军的大量重装备肯定要完全依赖军用运输机来完成调动,压根不可能考虑对重量与体积不敏感的海运了。但是,也正是因为美军要走“轻量化”的路线,和全球快速部署的需求,导致战斗全重达到26吨的M270多管火箭炮压根无法享受C-130和陆军各种重型直升机的“快递”服务,只能动用庞大的C-17和C-5等战略运输机。这样一来,势必挤占担任战斗主攻的M1主战坦克的运载效率,这是美军无法接受的。

美国陆军火箭炮的发展:偏爱“钢雨”子母弹,射程扩展到1900公里

于是美国陆军开始讨思考如何保持火箭炮这种远程火力支援利器,但又能使其保持轻量化而可以被战术运输机运载的问题。美军思考的结果就是:将一辆采用履带式底盘的、重达25吨的M270全部作战功能,分解安装到两辆5吨重的轮式底盘上,以此来获得一种将“精确机动”与“精确火力”深度结合起来的新型武器系统,而这种尝试最终导致了M142“海玛斯”高机动性轮式自行火箭炮系统的诞生。

美国陆军火箭炮的发展:偏爱“钢雨”子母弹,射程扩展到1900公里

M142“海玛斯”之所以能够“瘦身”成功,其从外观上与M270最大的直观变化就是只安装了一组6枚的火力模块——相较M270少了一组。并且由M270高通过能力的履带底盘变为了6X6的5吨级战术卡车底盘。这样一来,M142“海玛斯”的战斗全重就剩下了区区11吨不到,这样就可以轻松登上C-130战术运输机的货舱,并在着陆后15分钟就做好战斗准备。M142“海玛斯”不仅有着每8秒1发的高射速,全部打完装填6枚备弹的时间也只有3分钟。并且得益于轻量化设计,其动力装置也是可以提供330马力的柴油机,在公路上的最大速度可以对达到8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480千米。所以综合来看,M142“海玛斯”即便遭受到敌方袭击,也能比M270更快的“脚底抹油”!

美国陆军火箭炮的发展:偏爱“钢雨”子母弹,射程扩展到1900公里

M142“海玛斯”发射架上的6枚227毫米的火箭弹,是2005年研制成功的M31型GMLRS精确制导火箭弹,弹头重量为90千克,为单一弹头的破片弹,射程达15-84千米。采用GPS/惯性制导方式,命中精度极高,达到了5-10米的误差范围内。原本M142“海玛斯”还装备有M30型子母弹,但因为其“子弹头”始终无法将“哑弹”率降低到1%之下,会因为伤到平民而引起政治争端,所以美军淘汰了M30子母弹,只留下M31单弹头型GPS制导火箭弹。可是“多弹头”子母弹所带来的巨大威力是美军念念不忘的,于是在2015年美军用新研制的M30A1型火箭弹替代了M30子母弹。

美国陆军火箭炮的发展:偏爱“钢雨”子母弹,射程扩展到1900公里

M30A1型火箭弹的虽然也属于“子母弹”范畴,但其内部并不是传统的爆炸破碎的“子弹药”,而是多达1.8万枚直径几毫米的钨钢金属球。在M30A1型火箭弹战斗部爆炸后,其内部1.8万枚钨钢小球就会瞬间向所有方向迸射开去。可以说这样的“子弹头”本身因为不具备二次爆炸的可能,所以即便有未击中目标的小球被平民捡到,也不会造成附加伤亡。M30A1型火箭弹的攻击模式完全是利用钨钢材质的极高硬度,与“母弹”爆炸时瞬间迸发的极高初速度来对一定范围内的目标展开“硬杀伤”。这样既达到了美军对敌方作战人员的大面积杀伤效果,又不会对非战斗人员造成二次伤害,所以成为了M142“海玛斯”的最爱——M30A1型精确制导火箭弹的产量高达1.7万枚!

​美国陆军对“远火”也有执念

我们都知道美军的导弹技术是很先进的,研制并装备了大量射程远、精度高的弹道导弹。而且在退出《中导条约》后,又为其松绑了在常规战争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中程导弹发展制约,使其可以放开手脚研制多种陆基中程弹道导弹型号。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陆军作为美军多军种中较“穷”的一个,其实也与我国陆军一样患上了“手里没钱火力恐惧症”。各种导弹虽然性能和精度都符合其作战需求,但因为其太过昂贵,导致美国陆军不敢像空军和海军一样大量装备。于是,学习解放军在“火箭炮”这种价格便宜量又足的装备上“深挖潜力”、提高火箭炮射程,就成为美国陆军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执念。

美国陆军火箭炮的发展:偏爱“钢雨”子母弹,射程扩展到1900公里

而MGM-140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就是这种执念的体现。最初的MGM-140射程只有128公里,这显然还不足以令陆军满意,于是改进型MGM-140B就提高到了165公里。后来在2000年又研制了更先进的MGM-168,使用GPS制导,拥有230公斤的战斗部,最大射程当时因为“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的影响——以免无法向美国盟友出售——只能人为定到了300公里,而根据后来推测MGM-168的实际最大射程则可以达到700公里以上!

美国陆军火箭炮的发展:偏爱“钢雨”子母弹,射程扩展到1900公里

2013年,美国陆军启动了“远程精确打击火力制导火箭弹”研发项目,准备填补陆军战术导弹系统中弹道导弹退役后出现的火力空缺。他们计划利用制导、动力、控制、战斗部和引信领域的现有新技术,大幅扩展远程火箭弹的作战能力:最大射程至少达到300千米,目标是499千米(当时还有《中导条约》限制,现在恐怕目标至少要翻倍);最小射程70千米,目标是降到60千米。具有昼夜、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战斗部重量不小于90千克;空中飞行时间与陆军战术导弹相当,甚至更短。当然,新火箭弹还采用箱式发射技术,每个发射箱内装2枚或6枚。

美国陆军火箭炮的发展:偏爱“钢雨”子母弹,射程扩展到1900公里

其实以上这些还可以算是在“火箭炮”范畴内做文章,但是美军一种正处于研发阶段的新型远程打击武器,则可以算是一个“跨界”新品种了。这种正处于研制阶段的新型弹药,名为“Steel Rain Plus”(钢雨+)。其作战样式独特,可以看作实火箭弹、巡航导弹、子母弹的集合体。“钢雨+”的大小与现在的227毫米火箭弹差不多,但其最大射程达到了空前的1930千米——已经比“战斧”巡航导弹的射程还要远了!这是因为它配备了涡扇发动机和平直弹翼,能以216千米/小时的速度在空中巡航,最大飞行时间有望达到20小时。弹体中部是战斗部,内有810枚激光制导的小型滑翔子弹药,每个子弹药的战斗部重4.5千克,足够击毁一辆坦克。

美国陆军火箭炮的发展:偏爱“钢雨”子母弹,射程扩展到1900公里

可以说“钢雨+”如果真的研制成功并量产的话,势必对美军的对手造成难以防范的打击威胁!这是因为,以美军这些年来的新武器研制惯性,肯定要在“隐身”能力上下功夫,这就导致“钢雨+”除了具备在空中“超长待机”能力外,还将凭借静音、隐身来达到提升自身隐蔽性、安全性的目的,令被攻击方几乎难以察觉到自己附近空中随时都存在着一把“隐身利剑”——或许这种开创性的新式远程武器,将会对我军造成极大威胁!

小伙伴们,你们说这咋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