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工程師如何遠離“技術性失業”?我的建議是……

筆者:前兩天看了日本人寫的一本書——《就業大崩潰》,書中說到了後人工智能時代,可能會引發大量失業,這個時間,也許就在十幾二十年後。

01

這會不會是危言聳聽?一邊翻書,我腦海中一邊回想這些年,我們身邊發生的一些變化:

記得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筆者剛剛參加工作那會兒,被分到技術部,部門還有一個專職崗位叫“描圖員”,就是將我們工程師設計的電氣或機械圖紙(當然是利用最為傳統的尺子、模板和鉛筆來一條線一條線繪製),交給專職描圖員,他們會用專用的透明圖紙“臨摹”描繪成圖,最後,透明圖通過特殊的曬圖儀和工藝將圖紙“曬”出藍圖。

工程師如何遠離“技術性失業”?我的建議是……

直到現在我還挺佩服那些有經驗的描圖員,他們效率很高,而且對於粗細線等細節也把握得非常好,可是有一天,當CAD、Protel(記得這軟件DOS版還叫TANGO)這些設計軟件來臨,我們這些年輕工程師們就開始自學,嘗試直接電腦上設計了,說實話,改起來實在太方便了,而且還可以直接出圖……這樣,描圖員沒做錯什麼,可這個崗位眼睜睜就消失了。

回想起來,我們處在一個技術變化非常快的年代,見證了許多崗位的變遷和消失:專職打字員、電話接線員,在ICT(信息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的年代都已經很快消失了。

過去,我們進停車場都要那一個紙卡,保安登記下入場時間給車主,出場的時候車主將卡給回崗亭,再算一下時長得出費用,進出口都需要安排人,後來有了自助IC卡,只需要一人收費,再到如今,機器視覺識別車牌,收集掃碼繳費,停車場都不需要人工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年汽車安裝ETC的推進速度非常快,據說,到明年如果沒裝ETC,五一國慶這些長假免費的優惠都享受不了。我們看到,隨著RFID、機器視覺、聯網結算等技術發展,通行效率提高的同時,收費站的員工也都越來越少了,可以預見這個崗位很快將要消失。

02

走進我們熟悉的工廠,工業機器人在逐漸滲透到不同工廠的不同崗位,從最早的一些危險、環境惡劣崗位(如高溫、粉塵等),到後來的碼垛搬磚崗位,再到做細活的崗位(如分揀、裝配擰螺絲等)都有了工業機器人的身影,甚至這幾年可以和工人互動的“協作機器人”也成了各機器人企業紛紛推出的熱點。

工程師如何遠離“技術性失業”?我的建議是……

當然,在我們工控人看來,工業機器人也就是產線上的一個執行部件,依舊是工業自動化技術的延伸。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2019年公佈的統計數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佔全球市場裝機量的36%,2018年,中國裝機量約154,000臺,超過歐洲和美洲裝機量的總和。國內自動化水平不斷提升,從這些數據可見一斑。這些年來,我們看到傳統工業自動化在朝著網絡化、信息化方向邁進,各行業越來越多的“智能工廠”呼之欲出。

與技術升級伴生的是“機器換人”,而這就可能帶出“技術性失業”這個話題, 所謂“技術性失業”就是因為技術進步導致的失業,如上文談到的描圖員、接線員、流水線工人等例子。《就業大崩潰》一書將職業劃分為體力勞動、事務性勞動和腦力勞動三類,作者認為,隨著AI的深入發展,“技術性失業”帶來的影響將會更深更廣。

當然,新技術在讓一些傳統職業消失時,往往也會有大量新職業的誕生。譬如,汽車的出現令馬車伕失業的同時,產生了汽車製造、銷售、保養等等大量崗位,工廠高度自動化在令普通工人下崗的同時,設備開發編程運營維護等相關的崗位需求將加大,各類新的崗位也將誕生。就在今年(2019年),人社部發布了13個新職業,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領域,比如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工業機器人、無人機等, 這是自2015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頒佈以來發布的首批新職業。

前段時間,筆者受邀參與了工業機器人新職業技能標準的討論,接下來,相關從業人員可以申請“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這兩個崗位的多個等級的新職業認證,據瞭解,目前該崗位人才缺口巨大,來自制造業在線教育平臺——技成培訓網的一份新職業調查結果顯示,希望得到新職業認證的,除了該專業畢業生外,還有大量來自企業的電工、電氣、機電、自動化等相關傳統崗位的普通技工和技術工程師。

03

關於“技術性失業”裡邊更多的政治和經濟學問題,我們這裡不去深入探討,作為職場中的普通一員,我們更應該沉下心來思考,如何變被動為主動,讓自己的職場生涯不被“技術性失業”的同時,在變革大潮中找機會,在我看來,只有一條路——跟上潮流不斷學習提升。

今年二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強調要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經常聽“得到”音頻的朋友,一定對羅胖的 “和你一起終身學習”這句口號非常熟悉,對,“終身學習”,傳說中的“活到老學到老”。

對於我們廣大從事工業自動化技術的朋友來說,一定會對近些年技術發展迭代速度不斷加速深有感觸,不僅是軟件版本年年更新,就連PLC這種以往十年八年都不變的設備,也都新品迭出,甚至推出全新平臺,稍不留意就落伍了。尤其讓我捉急的是,明明數字化已經是大趨勢,可當我們談及這個話題時,還是有許多工程師朋友不屑,報以一句“這個玩意很虛”,從骨子裡對新東西排斥,這也許會成為他職場發展的一個障礙。

那避免“技術性失業”的終身學習,怎麼學?

以咱“工控百家談”讀者熟悉的電工電氣和自動化的領域舉例,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看書:書是最為經濟的學習資源,非常適合有針對性地深入學習和廣泛瞭解新領域。

廣交朋友:通過線上線下各種方式和圈內人交朋友,多瞭解他們在關注什麼,三人行必有我師。

參加活動:利用各種會議、展會活動學習,督促自己,再忙請假也要每年參加2-3次活動,瞭解新動向,把相關信息梳理成自己的學習方向。

利用論壇:可能是筆者對於論壇比較有感情,儘管現在微信、抖音、頭條信息量大,但土土的論壇對於工程師們還是很有幫助的,如中華工控網、中國工控網這些老牌門戶的工控論壇,甚至企業的如西門子官網論壇等,罈子裡高手不少,沉澱下來很多有價值的技術討論。

在線學習:如今通過手機都都能方便學習,相信大家也有一些視頻學習的經歷,比如咱行業知名的“技成APP”,可在100多門課程中選擇學習,網校還有專家顧問團隊規劃了一些面向未來的課程,每年都有大量更新。

不斷輸出:經過上邊幾項,您一定會有一些心得與收穫,不過許多東西還不是自己的。無論是寫文章,還是講課,這種輸出的方式都是一種對知識和經驗的的梳理總結加深,持續堅持不僅能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最終還能在圈內打造自己的品牌,成就更多的個人價值。筆者曾經在叨叨教育平臺幫鄒少明老師打造了一門《變頻器維修》線上課程,短短一年下來,鄒老師已成為工業電器維修界“網紅”,推介維修業務和邀請講課者不斷,而做講師、培訓師、諮詢師、作者這些技能恰恰也是最難被自動化替代的。(如果您有料,可以找我哦~~ 講網課、寫文章都行!筆者幫你增值~)

好了,聊了這麼多,希望筆者的建議對您有幫助!

楊志強,中華工控網(工控參考)主編,技成培訓課程規劃師,“工控百家談”公號主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