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宋徽宗繪製的《瑞鶴圖》:其中的對稱結構,你瞭解多少

《瑞鶴圖》繪製於1112年,由圖、文、印三部分組成。其中圖主要是花鳥工筆畫;文以獨特的“瘦金體”撰寫題記和詩文;以及宋徽宗印章。

從圖像的排列形式上看,趙佶有意無意地運用了對稱結構、意象描繪等藝術手段對《瑞鶴圖》進行繪畫創作。

仙鶴的盤旋、宣德門的輝煌,讓人驚歎不已;其中的藝術構成結構,你瞭解多少呢?


《瑞鶴圖》歷史淵源

宋徽宗趙佶(1082年5月5日—1135年6月5日),作為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斷送了趙宋的家國天下。

徽宗即位之初主張復興新法,頗有明君氣象,但後來迷戀遊觀,一生所好皆是風雅之事,堪稱中國古代皇帝中書畫造詣最為精深者。

1、書法上,他創造出筆畫嚴謹、形態優美的"瘦金體"。

2、繪畫上,他崇尚法度,是工筆畫的創始人,熱愛花鳥畫,有形神兼備之稱。

3、成立了翰林書畫院,將詩、書、畫三者結合起來,改變了宋以前的繪畫風格,讓畫不僅寫實更具有意蘊。組織編撰《宣和畫譜》。

宋徽宗繪製的《瑞鶴圖》:其中的對稱結構,你瞭解多少

瑞鶴圖

《瑞鶴圖》中,一共二十隻仙鶴飛繞於宣德門上空,爭鳴和應,不肯離去。在古代,祥雲與仙鶴是吉祥的代表。宋徽宗欣然提筆,把這一奇觀描繪下來,旁邊以獨特的瘦金體書寫了“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汴京上空忽然彩雲繚繞。群鶴飛鳴於宣德門上空,久久盤旋,不肯離去。鴟尾之上,有兩鶴駐立,引人仰頭驚詫,行路百姓紛紛駐足觀看。宋徽宗趙佶親睹此景,欣然命筆,將此景繪於絹素之上,並題詩一首以紀其實。”

也有人認為,在宋徽宗時期祥瑞是較為日常性的事件。

宋徽宗之所以大量的崇古行為,目的是為了證明趙宋王朝雖然以武力基礎為王朝開端,但是朝廷是擁有政權合法性的。祥瑞圖用繪畫的方式將這些一閃即逝的現象保留下來,《瑞鶴圖》是徽宗為了證明其統治合法性的一個表現。


宋徽宗繪製的《瑞鶴圖》:其中的對稱結構,你瞭解多少

瘦金體描寫瑞鶴之場景

《瑞鶴圖》詩文如下:

清曉觚稜拂彩霓,仙禽告瑞忽來儀。飄飄元是三山侶,兩兩還呈千歲姿。

似擬碧鸞棲寶閣,豈同赤雁集天池。徘徊嘹唳當丹闕,故使憧憧庶俗知。


“鶴”組合圖形符號推演

  • 瑞鶴圖黑白稿

把《瑞鶴圖》做黑白處理。主要看點、線、面多種形式的表現方式,用宣德門代表黑色,放置在畫面的最下方,支撐整個畫面,使其具有厚重感;天空代表灰色,佔據畫面最大面積;而鶴代表白色,運用點的方式,在畫面上運動。以極簡的黑、白、灰對比手段,找出畫中的平衡、疏密、層次,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宋徽宗繪製的《瑞鶴圖》:其中的對稱結構,你瞭解多少

瑞鶴圖黑白稿

  • 瑞鶴圖白描稿

“白描”即線描 ,古代稱“粉本” 。而線又作為“白描”的主要元素,從古至今被受關注,傳統白描的線具備書法性、概括性、寫意性和表現性等特徵。

《瑞鶴圖》做白描稿繪製,是最初的步驟,用簡單的墨色勾勒出鶴、宣德門、雲等圖案。

宋徽宗繪製的《瑞鶴圖》:其中的對稱結構,你瞭解多少

瑞鶴圖白描稿


  • 瑞鶴圖對稱結構分析

對稱結構圖形是一種非常經典的造型,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對稱造型的使用,比如(天安門、太極、花瓶、杯子、椅子等)對稱圖形具有美觀、平衡、穩定等特性,所以備受青睞。

1、位置對稱對比

在《瑞鶴圖》中就能看到對稱結構排列,圖一中相同的顏色做對稱對比,一共有十對鶴,雖然朝向會有所差別,但位置大致相同。(如紅色圈的鶴,站在宣德門的鴟尾之上,一隻是直立站立,然後看向左方;另一隻身體稍微下蹲,看向右方。兩隻鶴的動作不同,這是因為宋徽宗繪製《瑞鶴圖》時,故意作了藝術對比,使其更生動,不呆板。)

其他顏色的鶴,也是做了藝術處理;如圖結構分析一中,就能看到這種對稱關係。因為藝術總是在對比中產生,它既相似又不相同。

宋徽宗繪製的《瑞鶴圖》:其中的對稱結構,你瞭解多少

瑞鶴圖對稱結構分析 一

2、方向對稱對比

圖二中,紅色與藍色的鶴,其方向是相對的,六對六朝向中間。體現了“道家”思想;符合中國式構圖“天地合一”,每隻鶴都是按照圓形排列飛行,把畫眼整合在中心。

宋徽宗繪製的《瑞鶴圖》:其中的對稱結構,你瞭解多少

瑞鶴圖對稱結構分析 二

  • 宣德門對稱結構分析

中國古代,一切總是講究對稱,在詩詞的平仄上、對聯的對仗上、居住的建築上等,都是近乎完美的對稱。這也是中國對於陰陽平衡概念的完美闡釋,是對天地人和理念的追求。

在畫中宣德門的對稱結構如圖,(紅色屋簷是平行線、綠色鴟尾是平行線、旁邊的紫色房子位置以及高度是對等線)無一不是對稱對比。

古語有言:夫美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古人對美的追求,就是對稱美的極致追求,從而達到完美的和諧統一。


宋徽宗繪製的《瑞鶴圖》:其中的對稱結構,你瞭解多少

宣德門對稱結構分析

圖文寓意

古代的文人都是詩人,因為從小受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從來都是將詩詞作為文字能力訓練的科目之一。對他們而言,詩詞、書法以及繪畫一樣都是最基本的藝術形式,於是當人們要是聚會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在借用詩詞、書法和繪畫進行創作,足矣,顯示出他們厚重的文化素養。

《瑞鶴圖》中字畫有著“詩、書、畫、印一體”的本質關係,體現出北宋時期文人的文化習慣。

蜀府命題所藏宣和瑞鶴圖 全文轉譯如下:

蜀府命題所藏宣和瑞鶴圖 明代:蒲庵禪師 宣和道君天帝子,降靈下作長生主。風流不混世間塵,清出冰壺湛秋宇。前身雅是太霄君,金編玉策多奇勳。感此仙禽四十翼,朝真東度三山雲。低迴不肯去,舞雪依端門。長鳴若有訴,飛聲徹崑崙。是時道君振衣起,遙聽鶴語通仙意。濡毫為寫青田真,龍香更灑親題字。朱頂凝丹砂,白羽吹霜袂。內府珍藏誰敢沽,大貝南金爛無比。想當政和年,善治談老莊。遂令霞上仙,控鶴森翱翔。一朝中原成永訣,五國城高臥風雪。此時老鶴如可呼,便欲騎之上天闕。


宋徽宗繪製的《瑞鶴圖》:其中的對稱結構,你瞭解多少

瑞鶴圖局部


宋徽宗繪製的《瑞鶴圖》:其中的對稱結構,你瞭解多少

全文轉譯


瑞鶴圖全圖如下:請橫屏欣賞

宋徽宗繪製的《瑞鶴圖》:其中的對稱結構,你瞭解多少

瑞鶴圖全圖

概言之

《瑞鶴圖》作為一幅祥瑞圖,圖像通過對稱關係表現;文字通過詩詞敘述,目地是為了鞏固宋代王朝政權的合法性,是宋徽宗眾多證實其朝廷統治合法性行為的一部分。

對於對稱結構在中國畫中還有很多,這已經成為我們骨子裡較為深刻的一種構圖模式;在中國畫創作中會不自覺的畫成圓形排列,以此來體現“道家”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