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日本天皇不從政也沒實權,那每天都幹什麼?

語堂


日本皇室沒有實權還能得到民眾的擁護,主要是他們的地位已經被神化了,他們無名無姓,沒有個人財產。是日本傳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然名稱是天皇,平時還要代表日本出席一些嚴肅的場合。

1.公佈憲法修正案、法律、政令及條約。

憲法的修改和法律上的投票,日本皇室無權發言。但他們作為國家的形象代表,需要在憲法修訂以後出來宣佈。

2.召集國會。

一般日本的國會分為四種:1.常會 2.臨時會 3.特別會 4.參議院緊急會議

3.解散眾議院。
4.公告舉行國會議員的選舉。
5.認證國務大臣和法律規定其他官吏的任免、全權證書以及大使、公使的國書。
6.認證大赦、特赦、減刑、免除執行刑罰以及恢復權利。
7.授予榮譽稱號。
8.認證批准書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外交文書。
9.接受外國大使及公使。

10.舉行儀式。

在平成時代快要結束時,當時的天皇夫婦出席在皇宮宮殿舉行的慶祝活動。後來他們又將參拜祭祀被視為皇祖神的“天照大神”等的伊勢神宮(位於三重縣伊勢市)前往安葬昭和天皇的武藏野陵(位於東京都八王子市),報告退位一事。

在迎來作為天皇最後一天的4月30日,天皇夫婦將在皇宮宮殿舉行“退位禮正殿之儀”,面向三權之長等發表講話。

皇太子於5月1日即位成為新天皇,在宮殿出席“劍璽等繼承之儀”,繼承“三種神器”中一部分以及國印“國璽”和天皇印“御璽”。隨後舉行即位後首次正式會見三權之長等的“即位後朝見之儀”,並發表講話。

通常來講,皇室平時的活動在於各種日本的傳統節日儀式和接待外國來賓,或訪問外國建立友好關係。

像皇太子德仁受邀出國參加丹麥腓特烈王儲和瑪麗王妃的婚禮,也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品經典國學


日本在1889年頒佈憲法,代表著日本政體形式上從君主專制變成了君主立憲制。所謂君主立憲制,就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法,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但不採共和政體。日本的天皇、歐洲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女王、國王以及亞洲、非洲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國王等都是各國君主立憲制政體所規定的最高“精神領袖”,是超越“純粹的政治”並象徵國家統一精神的最高領導者,但是他們往往沒有實權,實權一般都掌握在這個國家的總統、總理或者首相手中。

日本德仁天皇夫婦



日本天皇制是世界歷史上最長君主制度(包含君主專制階段,所以時長超越了英國,但英國是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在百年的歷史中天皇的權力大小也是歷經波折,從最初至高無上到被架空,再到明治維新之後逐漸擁有實權,再到二戰戰敗之後失去實權,只作為一種精神象徵繼續在日本延續著。沒有實權的天皇每天都在做什麼?按照日本憲法規定,天皇如今主要職責有:任命內閣總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條約(蓋玉璽印),召集國會,批准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外交事務活動和國家儀典等,從表面上來看,天皇還是有著很大的權力,實際上不過是個“空殼”,他的存在只不過是讓已經敲定的國事多一道程序,可儘管如此,他也得兢兢業業的去做,畢竟這是日本憲法所規定的。

與歐洲國家的皇室家族差不多,日本天皇家族也算得上是日本上層社會的名流,而且由於延用君主世襲制,所以天皇的繼承也變得相當簡單,且基本找不到權力鬥爭的現象,畢竟天皇家族的實質權力還不如天皇家的姻親家族權力大,沒什麼好爭的,即便是爭到了也還是逃脫不了“工具人”的命運,目前,日本更多的把“天皇”當做一種值得敬畏的文化,一種精神象徵,而不是僅僅是一種職位。


日本德仁天皇“寒酸”的登基場面

如今在日本國內,天皇最多隻能算得上給內閣打工的人,雖然剛才提到,日本憲法規定,天皇可以任命內閣大臣、批准法律、政令等,但是日本憲法還規定,天皇在參與國事時,必須得到內閣的建議與承認。這就有點意思了,與“古代的君王可以決定下屬機構的構成與決策”不同,日本天皇對名義下屬機構發號施令時,必須要經過下屬機構的同意,日本政府這不明擺著在向世界宣佈:天皇的決策就是個可有可無的人,這就有點像“公公”和“皇帝”的權力換了換一樣彆扭。

日本天皇每天最多就是喝喝茶,等內閣有事通知自己,有會議就去旁聽,有儀式就去參加,他沒有姓氏,沒有名字,沒有戶籍,這個職位彷彿就在告訴日本全體民眾,天皇是要被他們像神一樣供著的。日本政府每年會給天皇撥款三億兩千萬日元,約合人民幣兩千多萬,看著很多,但其實這筆錢最後落到宮廷那些人手裡的真沒多少,大部分都被他們花了,所以毫不誇張的講,日本天皇每天就只是在做一份如何什麼也不幹,然後去花錢的工作而已。日本天皇最風光的時候莫過於參與外交活動,這也是天皇在國事上唯一的直接價值體現,也是眾多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君主”們最具有價值的活動。當下,日本德仁天皇才即位沒多久,在正式即位之前德仁夫婦做的最有意義的活動之一也就是作為東道主接待了特朗普夫婦,其他的基本沒有值得一說的。

德仁天皇夫婦接待特朗普夫婦



如此無所作為,日本為什麼還要保留“天皇”?如果日本政體不發生變革,天皇依然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存在,沒有哪個日本人願意看著天皇在這個世界上消失,這是屬於日本文化中的信仰,是日本民眾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日本民族團結,給“統治者”避免了很多麻煩。


黑先生1998


白天,天皇的時間完全被官方事務佔滿:招待外國使節和其他國家的王室來賓,頒發帝國榮譽勳章,或者主持相關儀式典禮,批閱政府文件,簽署法令法規或者官員任命書。有時,天皇還會外出參加有關的會議或活動。

根據日本憲法,天皇沒有政治權力,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但是有責任承擔許多政治義務。比如,雖然首相是大選產生的,但最後的任命書需由天皇簽署才能生效。不但首相,內閣成員、高等法院院長任職,也需獲得天皇名義上的批准。

議會開幕,天皇要去致開幕辭,並且要呆夠一定的長度才能離去。法律和條約批准簽署後,也由天皇發佈。天皇每年要簽署大約1000多份政府文件。對這些枯燥的政府文件,天皇並非只是簽字蓋章就可以了的。每份文件,他都會仔細閱讀。

他要接收新任外國大使遞交的國書,要頒給離任的大使們一些榮譽勳章或獎勵。他還要接待來訪的外國元首,有些是為了增進兩國關係的王室互方訪。他要出席各種各樣的典禮、儀式。每年,不算天皇的個人行業,單是官方的典禮儀式、招待會、演出,就有數百場。

其中一些,還需要天皇主持。天皇在皇宮接待的來賓,除了外國元首、商界或學界領袖,也有不少平民。一年一度的日本國教祭祀大會,是日本全民最重視的祭典,都由天皇主持,皇室成員一個不少全數到場。除了敬祀祖先,更是祈禱豐調雨順,國泰民安。

每年新年期間,天皇都要在皇宮舉辦詩歌節。他會邀請國際國內著名詩人,以及普通的詩歌愛好者,進入皇宮,朗育詩歌,品評詩歌。天皇夫婦也不例外,會在來賓面前朗誦他們喜歡的詩歌,有時也自己創作。詩歌節會被錄製下來,在電視臺播放。

天皇夫婦和皇太子,每年在日本國內至少要巡遊3次。在一些大的自然災害後,他們還要去當地慰問受災群眾。在一些日本政府或國民認為重要的社會場合,他們也希望看到皇室成員的身影。比如2011年日本海嘯後,每年的紀念日,都有皇室成員出席相關活動。

每年,天皇都要主持幾場國家級的文化、體育、商業和環境保護活動或大型會議。比如觀看有關的運動會,招待在國際大賽中獲勝歸來的運動員、宴請獲得國際大獎的科學家、演員等等。他們還定期參觀養老院、學校、軍隊,為一些藝術展、科技展剪綵等等。

此外,在需要的時候,天皇夫婦或皇室成員,也會出訪其他國家。所以,沒有實權的日本天皇忙得很,壓根兒閒不下來,沒有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還真拿不下來呢。所以,1933年出生的明仁天皇,才在2016年宣佈,因為身體不濟,將皇位禪讓給兒子。

所以,沒有實權的天皇,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呀。結束一天工作後回到皇宮,天皇才算是有了自己的家庭時間。大多數的晚上,天皇夫婦會聊聊天,看看電視,或者閱讀各自喜歡的書籍雜誌。然後,就該洗洗睡了。


世界真的很大


日本施行君主立憲制,天皇並沒有實權,只是作為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不過這個“象徵”也足夠天皇每天有得忙,並不是什麼都不做。

作為天皇需要做些什麼呢:

  • 第一,按時上班處理文件,形式上對國事行為進行任免批准等;
  • 第二,接待外賓以及進行出訪、訪問活動;
  • 第三,主持皇家祭祀、相關慶典以及授予榮譽等事務。


二戰後,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了下來,《人間宣言》的發表將天皇從神壇上拉下並且失去了所有實權。不過根據日本法律,天皇仍舊可以根據國會提名任命首相,也可以召集國會、解散眾議院、批准各項法律等。當然,天皇做這些都需要經過國會或內閣的授意,只是形式上需要天皇來做而已。

雖然如此,天皇每天僅審閱大量的文件就非常忙碌了。以明仁做天皇時期為例,平均每年需要審閱批准的文件超過1000份。如果沒有其他活動,天皇每天上午9點就要去“菊之間”上班,有時候也需要加班。天皇的工作內容就是認真閱讀、蓋章、簽字等,重複而沒有意思。

雖然沒實權,但天皇終究是日本的象徵與元首,禮儀上有些事情必須天皇來做,首相是做不得的。比如接待元首級的外賓、接受外國駐日使節的國書,以及很多的出訪事務等。

明仁時期幾乎每年都要出訪國外,日本地震等災害頻發,天皇自然也要前去慰問。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是非同一般,而每年日本天皇需要接待的到訪外賓也是非常多的。禮節性的各種接待、出訪關乎日本的顏面,這樣的工作一點也不輕鬆。

作為天皇,自然也是需要打理主持皇家事務的。儘管有宮內廳做主,可主持祭祀之類依舊要天皇來做。在日本皇室,每年的宮廷祭祀就有18次,日本各地還有各種重要典禮,有的也需要天皇參加。

另外,日本很多的獎章、榮譽的授予也需要天皇來做,比如日本國際獎、國際生物學獎等諸多學術界獎章的頒獎,日本內閣成員、醫護人員、各項榮譽獎章、文化勳章等名譽頒獎,也要天皇來做。每年這種密集性的各類頒獎活動就超過200次,天皇如果有社交恐懼症,肯定是要受不了的。

總而言之,天皇的工作非常忙碌卻又枯燥乏味,對體力與心理都是不小的挑戰,以至於明仁天皇在位30多年終於受不了了要退位。


澹奕


日本天皇和英國女皇是世界為數不多的國王,雖然他們手裡邊沒有任何的權力,但是卻是一個國家的象徵。

就拿日本來說,日本的最高統治管理者是首相,但若是從日本的國事上來說,真正的領導則是日本的天皇。

但是日本天皇手裡面並沒有任何實權,無非也就是有參加國會大會的權利。名義上可以發佈任何命令,但是在發佈任何命令的時候必須得到群臣的同意,或者在國會的允許之下來發布國家的命令。

準確說日本天皇是其實對於日本來說就是很多餘的一個官職存在。

那日本天皇不從政也沒有實權,他每天都幹什麼事呢?

或許有網友認為既然沒啥事可幹,每天可能就是遊山觀水享受作樂了唄,其實現實並非如此。

他作為一個國家的象徵和代表,每天還要象徵性的去處理一些事情,他和普通的上班族一樣,每天要批閱的文件有很多。

比如在國家準備發佈一條法令或者說推行一個政策的時候,由國會商量好並且經過首相同意之後,最後便交給天皇“審核”。

其實天皇沒有權力對即將發佈的命令做出任何的更改,只能夠聽從國會的意見,但是還要走這條程序。

所以天皇的工作就是在這些條例上蓋上自己的印章,簽上自己的名字。

除了要批閱這些文件之外,在推行新的法律制度的時候,天皇還要象徵性的進行簽字同意,只有天皇認可的法律條文才算是合法有效的。

接著,就是日本在祭拜靖國神社,還有一些國家祭祖大典的時候是要由天皇主持的,畢竟這個事換其他人也不合適,所以天皇有一個工作就是要去這些祭祀場合進行主持。

除此之外,天皇和英國女皇一樣作為一個國家名義上的領導人,還是要接見很多的外賓,並且進行象徵性的談判。

每當外國賓客到訪日本的時候,天皇就要作為一個主人的身份去進行迎接,並且招待與其交談會晤,雖然實際上談不了任何靠譜的東西,但是這個場合還是要走的。

所以綜合的來說,天皇的工作還是挺辛苦的。

除了正規工作之外,天皇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保持日本的信仰,在日本的傳統文化裡面,天皇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雖然現在在一些年輕人的印象中天皇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但是在一些中老年人的認知裡,天皇才是日本的主人。

對於這些人來說,天皇是不可取代的,因此可以說天皇也屬於日本文化傳承裡面的一個重要部分。

其實做天皇生活也還是不錯的,天皇一年能夠3.2億日元的花銷,雖然在層層撥扣到天皇個人手裡的並不多,但是要比普通的上班族幸福多了。


夏目歷史君


日本天皇的確沒有實權,無論是決定國家大事的權利還是軍事上的權利一概沒有,但也不能說日本天皇在位置上沒事可幹了,相反地,日本天皇每天要做的事還挺多:傳承文化傳統、代表國家出訪、蓋印章。

和君主立憲制下的英國女皇差不多,還有如今的印度總統,日本天皇手中並沒有掌握實權,而相對的,他們更多的是作為國家的一個代表、傳統文化傳承的標誌被立。自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受到美國脅迫,日本的《人間宣言》出臺,正式奠定日本統領國家的權利從天皇身上被抽走、落入國會之手的後路。

不過就算實權被拿走,日本天皇依舊沒有被廢,這個制度一直保留至今,而且天皇的即位也有嚴格的要求,皇室的血脈不容破壞,天皇皇位一脈相承。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日本天皇連實權都沒有,難道每天作為擺設受到國家民眾的景仰就完事了嗎?

也不能這麼說,畢竟嚴格來講,日本天皇好歹也是有工作的工薪黨,和普通的公司職員差不多。並非說身在皇室,就有隨便揮霍的權利了,日本天皇及家人的日常生活起居開銷,都是要報給國會,最後由民眾公共稅收報銷的。這和英國女皇的運作機制十分相似,而且寫給國會的單子上,每條每例都要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然國會是不給批的。

而至於天皇的工作,除了一個持久性的傳統文化標誌以外,其實每天還挺忙的。就說國會出來的各種文件需要經過天皇蓋章通過這個事吧,天皇每天要蓋的章就數以千記了,國會多少人參與議事,天皇大概就要蓋和人數一樣多、甚至更多的章。畢竟君主立憲制上明明白白地規定國會作出的決策,最終要由天皇審批通過——事實上天皇也只有通過的份,所以也只能明明白白地蓋章,這章由別人來蓋還不行,只能由天皇親自授予。

想想看每天要蓋這麼多的章,不說眼花繚亂,手也要酸了。嚴格意義上來說天皇對這些文件是有著“任”與“免”的權利的,但現在的日本天皇大多都把沒有實權這個標籤深深地刻在骨子裡了,誰沒事幹會找國會和首相的麻煩呢。

除了閱讀文件、審批文件、給文件蓋章外,日本天皇作為一個重要的禮儀象徵,也經常需要在一些特殊場合出面。比如說其他國家的領導人來訪,天皇的出面迎接就是一個禮儀化的流程。更多的還是一些國家級的賽事頒獎典禮、和一些晚會的嘉賓,天皇都會到場充當門面,以及日本傳統的一些禮儀祭祀場合,也都需要天皇來主持。

所以綜合來說,天皇也是個苦命職工,只不過職位是生來就被定好的,還每天都挺忙。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歷史,就關注那樣的歷史挺有趣吧,還有不定期抽獎送紅包哦。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天皇秘密。



日本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稱號,相傳為日本神話中的創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後裔,也是神道教最高領袖,日本國家象徵,所以,天皇在日本有著充好的社會地位。



1.天皇曆史。

明治天皇上任前的600多年,天皇權力都是架空狀態,他們更多的是作為一個國家符號存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作為戰敗國,本應廢除天皇制度,但是鑑於天皇制度在日本悠久的歷史,佔領者美國人為了順應日本民意,同時可以更好地統治日本,在美國人的默許下,天皇制度便被保留了下來,但是可能你不相信,日本天皇和普通民眾一樣,沒有任何實權,他們只是日本普通的一員,代表著日本獨有的文化風格,作為日本文化一部分,日本天皇為日本的旅遊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為這種特殊的文化傳統,勾起了遊客巨大的好奇心,外籍遊客對日本天皇制度萌生了很大興趣,總想實地瞭解日本天皇制度,所以,每年都會有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進入日本,由此可見,日本天皇的存在,確實為國家旅遊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2.真實的天皇。

雖然天皇沒有任何實權,但是他們因為特殊的文化符號身份,獲得了極高的社會地位。除了致力於發展旅遊業外,日本天皇也會憑藉貴族身份而衣食無憂,整個天皇家族被日本政府像神一樣供奉著,天皇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日本,所以,有些形式上的事情,比如他們每天需要批閱大量文件,也需要天皇親自來完成,日本天皇看完文件後,需要在文件上蓋章確認。雖然日本天皇工作單一,但他們擁有十足的榮譽感和被尊崇感,一是因為歷史文化的原因,民眾對天皇極其尊敬,二是天皇代表了日本形象,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日本,是日本國家的象徵,每逢重大節日或者重大外交活動,我們都會看見日本天皇的身影,就是外國領導人訪問日本,見了天皇都會畢恭畢敬,由此可見,日本天皇在日本的社會地位是極其崇高的,儘管他們沒有任何實權。


智者說歷史


日本人號稱天皇“萬世一系”,意思就說“天皇從古至今都是出自同一個家族,日本並沒有改朝換代的現象”。按照日本的說法,日本從天照大神開始,到如今的今上天皇共 126代,可以說是歷史上相當最長的君主制度,不過對於這一結論還是有不少人持懷疑態度,我也保留我的意見。

好了迴歸正題,二戰失敗之後,日本人以“無條件投降”為基礎,卻要求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日本人心中,天皇是一種精神寄託,他們堅信,只要有天皇在,日本還能重新迴歸“霸主”地位。因此天皇保留了下來,那麼“日本天皇既不從政也沒有實權,每天都在幹什麼?”

根據日本憲法規定,天皇如今主要職責為任命內閣總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准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外交事務活動和國家儀典等。說白了,天皇如今的指責就是每天讀文件、蓋章、讀文件、蓋章......每天週而復始的重複一件工作;另外就是作為國家的象徵出席一些會議、儀式,除了這些事情也就是私人生活了,沒什麼關注度。

關注“微歷史看客”,每天一段不一樣的歷史事件......


史肆說


這個絕對是假象!日本天皇是有實權的!只是受限於二戰戰敗才不得不由前臺轉向後臺,表面上把首相推到前面,實際上首相也不過是用來背鍋的(比如發動二戰的天皇就把責任推給了首相),甚至我們從近年來的事可以看到,日本首相先後換了幾任了?他們都是出事後主動辭職的!而天皇卻屁事都沒有,典型的有功勞是天皇的,出事背鍋首相的。

日本天皇確實曾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實權,當時的日本執政權大多落在日本的幕府將軍手裡,這些幕府將軍架空了天皇,把持了朝政。但是呢,並不代表日本天皇就喜歡這種被架空的感覺,歷史上日本天皇就曾多次發動政變企圖奪回政權,只是因為奪權失敗了才不得不把政權寄放再幕府將軍那裡,這個格局一直持續到明治天皇時期。

在歷史上,日本有兩個世襲統治人物,一個是日本天皇,一個是幕府將軍,這就形成了獨立的日本風格政治,“雙皇制”,一個是操假實權的天皇,一個是握有實權的幕府將軍。但是到了明治時期,由於幕府將軍統領的武裝力量被美國艦隊打敗,這幕府將軍的實力瞬間降落,這便給了明治天皇重新奪回政權的機會,這便是著名的還政天皇事件。從那以後,日本天皇便牢牢將政權跟軍權把控在手裡,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二戰後,美軍收繳了日本天皇的軍權(現在日軍指揮官是美國人),而政權則歸了首相。但是呢,不管什麼類型的公文,要想讓協議生效必須要有天皇的授權。


優己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不禁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日本天皇真的只是一個象徵性職位嗎?這兩個問題,實際上都是相差無幾的。

首先來說,日本天皇的存在確實不只是象徵而已,至於不從政,沒有實權,我覺得還是得分情況討論,而且也更多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忽視日本天皇存在的實際價值。

在我們多數人看來,日本天皇不過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職位而已,並沒有什麼職權,如果和英國的女王比起來,其權力確實要小得多。

首先最明顯的一點,日本天皇的工作都是“儀式性”的,比如說公佈法令、頒佈榮譽、會見外賓等等,甚至在日本的憲法裡,還有一條天皇的工作就專門叫做:“執行各項儀式”。

說實話,剛開始我覺得這一職位完全沒有任何意義,不過就是一個象徵性職位而已,並不能像古代的皇帝一樣還可以行使權力。但是當我看到邵恆老師在對其講解之後,我的看法完全改變了。

裕仁天皇

雖然日本天皇沒有參政的權力,但是這個職位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形象工程而已。與之相反的是,天皇在日本政治中起著一個極其重要的作用——對日本可能存在的軍國主義苗頭進行制衡。

如果你熟悉日本的歷史,那麼你就不難知道,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實際上和天皇制度是密切相關的。按照1889年頒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裡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都歸天皇,包括立法、行政、司法、軍事統帥權,乃至天皇還可以解散國會。

而正是這樣的制度,為軍國主義的產生和擴散創造了很好的政治條件。所以在後來,日本軍部的勢力就開始逐漸增大,並對其他國家發動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要知道,這些戰爭都是以維護天皇的旗號發起的,

所以,當日本戰敗的時候,在當時的美國國內就有很高的呼聲,要將當時在位的裕仁天皇當成戰犯來進行公開審判定罪。甚至在當時還有人提出,要將天皇制度給徹底廢除掉,以此來掐滅日本的軍國主義。

不過在當時有一個人並不這麼看,他就是麥克阿瑟。他認為要想實現日本的去軍事化,那麼天皇就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因為天皇是唯一能夠團結整個日本的重要人物。

麥克阿瑟讓裕仁天皇繼續當天皇,但是要求他必須公開宣佈,自己不是神,而是一個普通人。因為在二戰以前,天皇在日本社會里的地位是神一樣的人物,日本民眾對他是十分敬畏的。

在1947年的時候,美國還讓日本改變了皇室是繼承規定:只要現任天皇直屬的男性後裔,或者是他的兄弟、叔伯才能繼承天皇的位置。這一條款的出現,很好地避免了日本皇室利用家族的其他分支,來重新喚起軍國主義。

此外,美國還有新的計劃,那就是在裕仁天皇的兒子“明仁天皇”上面下功夫,其原話是這樣說的:

“明仁天皇要被當作一個能夠傳播價值觀的渠道來培養,這些價值觀是美國要用來重建日本的。”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要讓他來接受美國式教育,不過也正是這樣,才使得明仁天皇形成了和平主義的政治傾向。關於這一點,我們從他的很多行為上都能看出來。

明仁天皇

比如在結婚這件事情下,過去日本皇室都只能和皇室的成員結婚,但是明仁天皇並不是這樣,他打破這一慣例,和一個在網球場上認識的普通姑娘結婚。他們兩人不僅志趣相投,同時也還經常和公眾互動。

但是問題來了,就算日本天皇在價值觀上接受了和平主義,但他還是沒有實際權力,這又怎能制衡日本軍國主義的苗頭呢?

關於這一問題,邵恆老師說到了——其實答案就是在上述進行的那些儀式性活動中。明仁天皇在任期間,持續不斷地通過公眾活動來宣揚和平主義,大力呼籲日本對戰爭當中的暴行進行反思。

2015年的時候,安倍政府通過了一條能讓日本軍隊參與到海外衝突當中的條款。明仁天皇雖然不能直接給予優回擊,但是他特意在當年日本投降紀念日的演講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希望戰爭的野蠻永遠不被重複”。

我們千萬不能小看了這些公眾活動,雖然說天皇不能直接參政,但其公眾影響力,也是不可忽視的權力。通過一系列的公眾活動,明仁天皇實際上為自己塑造出了一種道德權威。

所以,現在你還覺得日本天皇只是一個象徵性職位嗎?

通過看邵恆老師的講述,對我來說啟發還是很大的,因為以前對日本天皇這一職位的認知還是比較淺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