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那一夜,一車一椅一毯,“臨時家長”們守護著未成年的姐弟倆,暖暖的

“小雨,今天我給你和弟弟買了點蛋糕麵包做早餐,你倆慢慢吃。”說這話的不是孩子們的母親,而是普陀區甘泉路街道子長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直海英……昨天一大早,直海英將買好的一包食物送到家住甘泉路的姐弟倆手上。姐姐小雨(化名)今年13歲,她還有一個弟弟才3歲。


那一夜,一車一椅一毯,“臨時家長”們守護著未成年的姐弟倆,暖暖的

居委會書記直海英(左)為姐弟倆送早餐


此前,小雨姐弟和媽媽沈意(化名)一家三口,作為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觸者,被送到集中隔離點隔離。2月19日,14天隔離期滿,他們回到家。沒曾想,前天下午,沈意突感不適,自測體溫38度,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在與甘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陳敏取得聯繫後,她迅速前往同濟醫院發熱門診就醫。陳敏立即向街道防疫專班彙報情況,同時聯繫子長居委會書記直海英告知情況。


“媽媽進了醫院留觀,爸爸還在外地未歸,我們當時第一個念頭就是兩個孩子怎麼辦?我們去敲門,但孩子警惕性很高,不肯開門。”直海英說。


她趕緊添加了沈意的微信,實時保持聯繫。“沈意怕麻煩我們,一直說姐姐小雨很獨立,會自己煮飯,照顧弟弟沒問題,讓我們不用上門。但將心比心,同為父母,放這麼小的兩個孩子在家,我們怎麼可能放心?”深夜11時,直海英穿戴著整套防護裝備,來到了同濟醫院發熱門診,見到了沈意,在對沈意進行了一番安撫溝通後,表明態度希望她能打電話給女兒小雨,讓孩子開門,接受社區幫助。


那一夜,一車一椅一毯,“臨時家長”們守護著未成年的姐弟倆,暖暖的

凌晨1時,直海英與沈意聯繫,告知孩子狀況


電話打通了,房門也打開了,早已守候在樓下的社區醫生和居委會幹部們一起走進了姐弟倆的家。醫生忙著檢查孩子的身體狀況,測量體溫,居委會幹部們細細檢查家中水電燃氣,為孩子們關好門窗。


“小雨,我剛去醫院看過你媽媽了,她現在沒事,不用擔心。很晚了,你照顧弟弟睡吧。”直海英安慰道,“對了,如果有什麼事,你就喊門外面的叔叔,不用怕,大家都陪著你。”


那一夜,一車一椅一毯,“臨時家長”們守護著未成年的姐弟倆,暖暖的

志願者在孩子家門口徹夜守護


原來,當天夜裡,為了姐弟倆的安全,街道還增派了志願者,在小雨家門口徹夜守候。一把簡易的塑料椅,一條單薄的毛毯,雖然條件艱苦,但志願者說“能保護孩子安全,這點苦不算什麼。”與此同時,街道還派來專車,安排司機和社區醫生在孩子家樓下待命,做好突發狀況應急預案,以備不時之需。一車、一椅、一毯和一群人,在這個晚上,“臨時家長”們為兩個孩子築起安全的港灣。


第二天一大早,直海英又為孩子送來早餐,醫護人員再次為姐弟倆測量體溫,一番噓寒問暖,於是發生了文章開頭那暖心一幕。


愛心接力仍在繼續……昨天,街道防疫專班工作人員在聯繫上孩子父親之後,瞭解到他將於當日11時返滬,便立即安排車輛去火車站接爸爸到家,把兩個孩子安全交到他手中。隨即又安排專業力量,對這戶家庭進行上門消毒。身在醫院的沈意得知後深表感激:“對不起,因為我一個人給大家添了這麼多麻煩,太感謝你們了!有你們在,我很安心。”志願者們卻笑著說:“你安心就是我們最大的放心。”


一場疫情,讓一雙姐弟被迫與父母暫別,又讓他們收穫了一群沒有血緣的“爸爸媽媽”。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江躍中

圖片|甘泉路街道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