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山西孝義:「一線抗疫群英譜」“超長待機”的戰“疫”疾控戰士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循跡追蹤疫情的“偵查員”,是與病毒面對面交鋒的“戰鬥員”,是阻斷病毒傳播的“守門員”,不停不歇,似乎擁有超長待機時長。他們用專業、責任和勇氣,保障疫情防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接下來我們就走進這些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我市疾控工作者。

山西孝義:「一線抗疫群英譜」“超長待機”的戰“疫”疾控戰士

隨“疫”而動 追查病例及密切接觸者的“偵查員”

馬斌,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科科長。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出任流行病學調查組(簡稱流調組)組長。從1月22日至今,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衝鋒在防控第一線已經一月有餘了。

流調組是疫情阻擊戰的“中樞”,要求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第一時間發出精準的“情報”,要與病例面對面接觸,“抽絲剝繭”挖出傳染源,要追蹤密切接觸者,任務重危險係數高。

山西孝義:「一線抗疫群英譜」“超長待機”的戰“疫”疾控戰士

為了避免任何一例密切接觸者湮沒人海,形成隱患,馬斌和同事們總是詳之又詳,細之又細的調查梳理,在他們耐心、暖心的調查詢問下,及時捕捉到患者發病情況、旅居史、活動軌跡等詳盡信息。

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抗爭。有時候,因為提供的信息有限,涉及密切接觸者人員眾多,身份信息需要一一核實,調查核實本身難度就大,再加之流調的時間不確定,還需要積極協調其他部門。再硬的骨頭也要啃,在這個堅定理念下,馬斌和流調隊員們全力協調公安、街道辦事處、交通等部門,多次輾轉城鄉之間,所需信息迅速核實。工作中,他們還不斷總結創新,將所記錄的信息,整理成直觀的 “樹狀”圖,以便沿著圖形線條查找密切接觸者。

山西孝義:「一線抗疫群英譜」“超長待機”的戰“疫”疾控戰士

在流調隊員們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我市報告的3例確診病例,均在第一時間鎖定密切接觸者並實施管控。

與“疫”而戰 與病毒面對面交鋒的“戰鬥員”

新冠肺炎患者的確診,必須通過採集咽拭子標本做檢驗。這項工作需要直接面對病人口腔,用一根長度大概15釐米的無菌棉籤深入到咽喉,停留幾秒,左右擦拭。

每一次咽拭子採集,對他們來講都是一次風險極大的挑戰。

鄧永亮,有著十年疾控工作經驗,已經在這一高危崗位上連續奮戰了20多天。從艾滋病抗體初篩,再到結核抗酸桿菌檢測,從血液傳播疾病,性傳播,再到呼吸道傳播疾病,對他而言,十年磨一劍,這一次“再亮劍”。

樣本的高質量,是檢測結果準確無誤的前提。身著厚重的防護服,嚴格按照步驟做好每一份樣本的登記、編號、包裝與消毒,是他們每次執行任務時的必修課。而且在採集、運輸樣品的過程中,不能有任何失誤,任何很小的失誤都有可能面臨自身被感染的風險。

山西孝義:「一線抗疫群英譜」“超長待機”的戰“疫”疾控戰士

為了能當天拿到檢驗結果,採樣完畢後,他們還要驅車80多公里送往呂梁市疾控中心進行核酸檢測。疫情發生以來,採樣檢驗組踏著晨曦夜色逆流而行,奔波往返,累計送檢核酸檢測樣本130餘人份。

疾控人的職責雖不是搶救病患,但他們卻在保護更多的人避免感染。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他們承擔了除醫療救治以外的疫情監測、採樣送檢、流行病學調查、被汙染環境消毒、健康宣教等重要環節工作。這是一群“面目模糊”的人,他們在周嚴的口罩、密實的防護服包裹下負重前行,默默守護,而他們,又是一群辨識度最高的人,不用特意去找到誰,每一位都是身披戰衣、衝在最前線的“戰士”。和流調、採樣程序同樣重要,消殺消毒也是疫情防控的必要環節,接著看我市疾控人員的戰“疫”故事。

阻“疫”而行 負重工作的“健康守門人”

沒有年夜飯,沒有家團圓,沒有豪言壯語,只有負重前行,切斷病毒傳播途徑。一個月以來,市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消毒消殺組成員,每天都要穿起全身密閉的隔離服、沉重的長筒雨鞋,再背上40多斤重的消毒噴霧器,大汗漓漓,不分晝夜,在確診患者疫點區域、全市醫學集中隔離點、重點企業、各檢疫點等處往返忙碌。忍受刺鼻的消毒液氣味,開展終末消毒及指導預防性消殺共180餘次,疑似或確診病例居家等“疫”點消殺共240餘次,累計30000多平方米,堅決不負“健康守門人”的光榮使命。

山西孝義:「一線抗疫群英譜」“超長待機”的戰“疫”疾控戰士

山西孝義:「一線抗疫群英譜」“超長待機”的戰“疫”疾控戰士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全體疾控人將自己完全投入,冒著被感染的風險,逆流而上,枕戈待旦,集體奉獻著抗“疫”的專業投入,傳導著此戰必勝的堅定信念。疾控人也都是平凡的人,而此刻卻身披鎧甲,衝鋒在前。待到疫情結束,讓我們共赴春暖花開!


記者/ 楊柳 李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