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坦克世界為什麼感覺T110E3的頭包比他的兄弟E4和E5硬很多?

M5355


因為這仨人的指揮塔裝甲厚度都不一樣啊

其實每一臺車的裝甲模型非常簡單,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裝甲厚度,但是並不會出現不規律浮動。

我們先看看T110E3的車體裝甲色塊:

然後我們再看看E3的指揮塔裝甲模型:

我們可以看到,E3的指揮塔正面裝甲厚度是275mm,側面裝甲厚度是250mm,在角度的加持下,這個指揮塔正面除了極其靠近車頂的指揮塔底座等效僅有300,剩下的都在340+,那是真的很硬。

那麼我們再看看T110E4的車體裝甲色塊:

然後我們再看看E4的指揮塔裝甲模型:

我們可以看到,E4的指揮塔正面裝甲厚度比E3要低很多,這個色塊差不多是152mm厚度了,即便有E3同款角度加持,他的等效也疊不出240,更別說只有76mm的側面厚度了,等效甚至還爬不上95。

最後我們來看看T110E5的車體裝甲色塊:

然後我們看看E5的指揮塔裝甲模型:

看上去比E4的好多了,但是他的指揮塔不是E3和E4那款,角度加持還不夠大,雖然正中厚度可以達到209.5mm的厚度,但是等效也只能保持在240左右,相對靠側的指揮塔正面裝甲雖然只有196.8mm厚度,但是因為角度夠大所以等效反而比正中間要高一些,越靠近炮塔邊緣等效越高,但是普遍等效超不出250,只有邊緣可以達到330甚至更高,指揮塔側面裝甲厚度只有139.7mm,等效最高也只能疊到180左右。


問題解決了,但是為什麼E3就可以這麼硬而E5和E4不行?

在我看來只是一個“定位”的問題,

已知這三位都是出自同一個僅停留在圖紙的項目,

這對平衡部門而言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好就好在他們可以只顧及遊戲性而進行數據平衡,壞就壞在他們沒有一個準確的可以考據的參考數據。

我想,E3、E4和E5的指揮塔裝甲應該是經過考量後才得到的結果。

E3線的主要特色在於擅長打推進與防守,從T28到T95都是如此,雖然他們的指揮塔是命門,但是由於這兩位誕生的時間太早,那會兒還不興往裡面亂裝東西的沖天爐指揮塔這種鬼畜設計潮流,大家還是老老實實的做指揮塔,所以28和95的命門在遠距離情況下還是很難命中的,

但是E3的指揮塔很高啊,不如說,當年底特律的那場會議上大家吹的牛皮幾乎都包含了這種東西,

如果E3貫徹“指揮塔是通用弱點”這麼一個設定,那麼他不如不存在,如此高聳的指揮塔,對於十級的敵人而言是一個樂子來的,至少這麼一個高聳入雲的指揮塔在這裡,對付這個玩意兒比對付95和28容易多了,那麼E3將會獲得一個福煦同款結局——裝甲雖然厚,但是弱點太大,

福煦還不是幹推進的,你E3的設定是得打一打推進和防守,給你這樣的弱點不就是要你別活嗎?

反正是圖紙,不會有多少人會去考證的,裝甲厚度給高一些,不是超高穿就別打他的主意,就完事了。

至於E4和E5嘛,E4的設定是支援型坦殲,咱們一主打支援的總不能搶了重坦的風頭來個扛打合一,這樣重坦們都不用活了,所以他的指揮塔成為了命門。

曾經E5模型剛高清化那會兒,這個指揮塔真的是硬,說是沒個340別摸我,後來不就引起了銼刀神的注意?您本來就是一綜合能力高的重坦,不把你的弱點變成和大家一樣常規的對不起各位父老鄉親,所以E5的指揮塔被砍成了現在這個憨憨樣子。

這就是我的理解。


不行!你得去考據!

好好好,我考據,我大字不識一個我考據......

簡單的查了一下,T110其實是一個重型坦克項目,起源於1954年由底特律兵工廠主辦的Question Mark III會議(共有四期QM會議,最早於1952年舉辦,主要是召集全美所有軍工生產企業、坦克設計專家與軍方對話以確定未來所需要的新坦克)上Tracked vehicle Short development概念坦克(簡單點說就是一個預計研究週期只需要兩年的短期概念方案)當中的TS-31,其實這車就是個突擊戰車設計,變速箱前置,戰鬥室中置,動力艙後置,結構很緊湊,負重輪從其他人普遍採用的六對減少到了五對,比其他TS概念戰車項目的長度都要短。

經過軍方權衡,他們認為TS-31可以成為替代T43E1重型坦克(M103的前身)的新發展方向的基礎,但是畢竟QM會議本質上有點“群魔亂舞”的性質,要搞真實的還得自己找可靠的製造商下單,所以軍方邀請底特律兵工廠與克萊斯勒公司,要求他們在TS-31的基礎上設計一款裝備120mm T123坦克炮的新式重型坦克,該項目被稱為T110重型坦克項目。

底特律兵工廠率先拿出一號方案,你要叫他T110E1我也無所謂,這玩意兒比起TS-31並沒有太大的改進,反而還變大了,這玩意兒只有相關的設計稿而已。

你不保持原來的小就算了你還非得往大了整,軍方那個氣啊,車體寬度超過了歐洲伯爾尼隧道的交通標準,指揮塔高度又不滿足標準,你這是要咱難堪啊,克萊斯勒公司抓住機會,設計了二號方案,雖然這玩意兒也只是大部分照搬TS-31,然而該方案卻提出了更新穎的東西——取消獨立的駕駛艙,駕駛員將與其他成員一起在戰鬥室裡工作。

軍方還沒表態,吃了癟的底特律兵工廠就高呼反對,設計保守的他們認為把成員全放戰鬥室裡的新設計不如傳統成員佈局靠譜,於是他們拿出了三號方案,三號方案將變速箱、發動機等都整合到了車體後部,負重輪更換為中等直徑款式,並且做了簡化製造工藝、改善車輛操作效果等細節上的改進。

克萊斯勒公司可不擔心人家的指責,他們認為拿出一款更新的方案即可,於是四號方案出爐,雖然他們早就應該提出三號方案了,但是由於無法解決簡化動力艙保養維修工作,所以他們放棄了三號方案的設計,藉此機會他們先行設計四號方案,該方案的戰鬥室對比前面三個方案明顯前移,為了和底特律兵工廠競爭到底,他們保留了所有成員都安置在戰鬥室內的佈局設計,為了解決之前三號方案研究過程中關於動力艙的問題,他們刻意加大了動力艙設計,還運用了底特律兵工廠在三號方案中使用的傳統行走機構,他們還為動力艙安裝了後部柵欄式艙門以便動力艙廢氣排出。

在勾心鬥角中,克萊斯勒公司發覺到自己根本沒必要拘泥於突擊炮設計,為何不搞一款傳統重型坦克那樣帶全向炮塔的設計呢?於是,五號方案就此誕生,吸取前四個方案的防彈外形設計,沿用常規坦克佈局,甚至還復刻了T43的炮塔座圈,而該坦克採用了電動輸彈機從而不再使用前四位所使用的雙裝填手佈局,誠然,五號方案是T110重型坦克項目當中研發週期最短的方案,立刻研發實裝都沒什麼問題,但是,T43E2半路殺出,宣告測試成功可以立刻量產實裝,於是軍方立刻結束了T110重型坦克項目,畢竟這個項目終究只是用來作為T43重型坦克測試失敗後的替補品罷了。

考證就考證到這裡。


沒了?

沒了。

如果你還需要我補充的話,那我可以補充一些WG Wiki裡給予T110E3、T110E4與T110E5的表述。

根據官方描述,遊戲中的T110E3是克萊斯勒T110重型坦克四號方案之前出問題的那個三號方案(不是底特律兵工廠提出的那款,我在文中也指出了克萊斯勒也準備了一個三號方案但是因為動力艙保養維修問題而放棄了,而四號方案很有可能只是克萊斯勒那個沒準備好的三號方案的改進品而已),兩者具有較大的相似性(主要不同點在於動力艙長度)。

T110E3在圖紙上的正面裝甲厚度實際上比遊戲中的還要硬得多,E4同理。

T110E4是官方對圖紙的誤讀,而T110E4只是官方誤把這張圖紙看成是“擁有可旋轉炮塔的突擊炮”的樣子而已,顯然,他們將錯就錯造出了E4,亦或是說,T110E4是他們在綜合五個T110方案後得出的自主設計產品。(WG時光穿越至50年代成為唯一一個參與QM會議的外國廠商?)

T110項目至始至終都使用的是120mm T123線膛炮,根本就沒打算用155mm T7E2,T110E5的120mm M58線膛炮都是在T110項目終結後才誕生的。

T110項目根本就沒有用到與M48A5巴頓類似的曲面首上設計,大家都用的是正常的傾斜平面裝甲設計。

E3、E4、E5的大陸AOI-1490發動機實際上只能只有700馬力,不可能達到遊戲中的875馬力的。


你這和什麼都沒說有什麼區別?

有區別,我考證了,結果就是“這一切都是WG的平衡結果”,

我在文章開頭就有說過這件事,

圖紙的東西就不要太在意他的具體數據了,畢竟圖紙嘛,沒有實車我就可以說你這個厚度是假的,是化學成分的,是加了特技的,我要給玩家看到真實的一面,我們作為全球最有實力的虛擬軍火廠商之一我們說這東西多厚就多厚。

(滑稽)


後話

QM會議?


(參考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04875)

這其實得溯源到M103重型坦克設計工作上來,

眾所周知,M103完全是被蘇聯的IS-3嚇出來的,然而這玩意兒趕的太匆忙了,軍方認為臨時抱佛腳只能解決當前的問題,要想和蘇聯重坦打架,咱必須得拿出更有技術含量的東西,但是陸軍司令部思來想去覺得光靠自己下指標給幾個大廠顯然是不行的,所以他們就讓底特律兵工廠在1952年召開一場會議,代號為Question Mark,這樣,全美的專業坦克設計研發人員與軍工企業就可以直接對話軍方商討未來重型坦克指標,各位設計者們也可以放開手腳盡情提出自己的概念方案與大家交流經驗。

QM I會議上的大家還是比較拘謹的,整場會議下來只提出了三個重型坦克概念方案。

第一款長這樣,採用120mm主炮,成員全置於炮塔內部,車體正面採用反斜面設計,正面只是一個60°的127mm厚的均制裝甲板而已,重量只有50噸左右,而第二款只是在這玩意兒的基礎上換了個155mm主炮而已。

第三款就比較放縱了,使用175mm主炮,炮塔則採用了搖擺式炮塔設計,他的自動輸彈機與乘員艙完全隔離,裝甲則是常規的大傾角裝甲,厚度也是127mm。

一直到QM III會議,大家終於放開手腳一下子提出了22種方案,其中有六種重型坦克方案被軍方認可,他們還對這六輛坦克進行分類,只需要兩年研發週期的短期方案被稱為Tracked vehicle Short development(TS概念坦克),而需要五年以上研發週期的長期方案則被稱為Tracked vehicle Long development(TL概念坦克)。

比如說這個,TS-2,特點在於他用了105mm滑膛炮作為主炮,配合剛性安裝的方式,這玩意兒的後座距離很小,從而擁有一個較小的炮塔體積,動力系統則採用了大陸公司AOI-1490-1汽油發動機和XT-500變速器,重量也只有45噸左右。

而TS-5則是採用了前置戰鬥室、後置動力艙的突擊炮的設計,主炮、動力系統則還是TS-2同款,但是車輛正面投影更小,防護更集中,只不過重量不降反增,直接飆升至50噸。

TS-6就有點偷工減料的感覺,主炮採用了T43同款的120mm T123,其車身幾乎都是仿T43的,嘛,多用現成的東西全都是為了縮短研發週期,理解理解。

TS-31,最後一款TS概念坦克,同樣是突擊炮設計,他卻採用了變速箱前置、發動機後置、戰鬥室中置的神奇設計,在保持與TS-6同樣的動力包組合的情況下,TS-31能省去託帶輪,將負重輪減少至五對,車體長度也縮短了不少。

至於我們的TL-4,這玩意兒和TS-2的車內佈局、主炮都是一個樣,最大的改進點也只是在於炮塔內部空間擴容而已,不過軍方對該車很感興趣,在軍方支持下,福特公司得以將該車以“T96中型坦克”的名義深入研究,然而最終研究結果只是出了一個炮塔,這個炮塔和T95中型坦克相性很好,所以軍方乾脆將T96項目併入T95裡,得到的結果就是T95E4中型坦克,可以說是QM會議中唯一一個得到延續至現有項目的概念車了吧。

TL-6更像是TS-31的延續,不過他的戰鬥室是後置的,動力艙則直接前置甚至佔據車輛中間部分空間,雖然主炮俯仰角受到了影響,但是戰鬥室防彈外形設計得到了優化。

至於那些沒有通過的方案裡就有很多好玩的東西了,就拿最有名的例子來說,底特律兵工廠在QM III會議中率先提出核動力坦克設計構想,然而他們還是很保守,認為核動力坦克所需要的核反應堆應該放在另一輛車上,行軍期間可以連接充電,遭遇敵人可以迅速切斷鏈接放坦克加入戰鬥,說白了這就一需要核動力充電寶的坦克,我要是軍方我也會想打他一巴掌。

但是那會兒美軍核動力技術迅速飛躍,海軍利用核動力技術搞出了鸚鵡螺號核潛艇與長灘號巡洋艦,咱陸軍想玩核動力差個好的平臺,說不饞人家那是不可能的。

克萊斯勒公司自然知道陸軍想搞新玩意兒,於是他們提出了“a Tank that would require Very long development period”(極長期方案,也就是TV概念坦克),率先拿出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使用核動力的坦克——TV-1,一個裝備105mm滑膛炮但是重達70噸的大塊頭,反應堆很有可能是通用電氣空軍核動力項目的Aircraft Nuclear Propulsion項目(ANP項目)的X-39核動力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小型化電傳動改造版本,特別的五人車組(車長,駕駛員,炮手,裝填手,反應堆操作員)就算了,首上還放倆遙控機槍,我不是很懂克萊斯勒的操作,軍方也不是很懂克萊斯勒的操作,因為核反應堆只是在理論上能提供極強的續航作戰能力,但是安全性以及實用性都令人懷疑,更何況這玩意兒的機動能力本身就不夠好,而且克萊斯勒張口就要天價,軍方再有錢也出不起這麼多,所以這個項目就作罷了。

1955年的QM IV會議是QM會議的最後一期,這一期就真的是地獄繪圖,從百家爭鳴變成了群魔亂舞,然而此次會議只誕生了三個“相對可靠”的方案,主要特點在於30噸左右的重量、輕量化主武器、硅夾層複合裝甲、緊湊車體佈局、三人車組(車長、駕駛員、炮手)。

R33概念車的120mm炮能發射化學能炮彈,但是這玩意兒最大的特點在於用氫氦氧混合氣體發射動能彈,以至於他的炮塔尾倉放的都是氣罐,問題是他能在2000m距離打穿60°角的152mm均質鋼裝甲.......也是有點意思。

R29概念車的120mm坦克炮實際上也只是用來對付1000m以內的敵人,至於這個距離之外的嘛,人家有10枚改進版D40導彈可以用。

R8概念車看起來更恐怖了,這玩意兒直接在車外架起一個導彈發射架,用的還是“標槍”反坦克導彈。

至於QM III中的核動力坦克,QM IV自然沒有落下,在TV-1鎩羽後,R32概念車橫空出世,主武器為一門90mm滑膛炮,重量為50噸,還有一挺並列機槍與一挺高射機槍,看起來像是TV-1縮小改進版,實際上R32概念車的設計目的是成為替換M48巴頓的中型坦克,然而即便是不搞重坦搞中坦玩劍走偏鋒,R32概念車也只是停留在設計階段而已。

至於這核動力坦克的最後之作,那就是克萊斯勒厚積薄發所拿出的終末之作——TV-8,重量只有25噸,使用一個蒸汽循環的微型核反應堆作為動力來源,成員則是標準四人組(右後為車長,左前為駕駛員,右前為炮手,左後為裝填手),其裝甲則採用了複合材料裝甲包裹均質鋼裝甲的設計,而且他還預留了一個噴水泵安裝口以便該車進行浮渡,但是這玩意兒仍然沒有解決核輻射給車組成員帶來的傷害,反應堆散熱問題也沒法解決,為了安全起見,核動力坦克被軍方強制叫停,QM會議之後,就沒有多少人再打核動力坦克的主意了。


潛水母艦大鯨


這款遊戲我從開服玩到現在,不過遺憾的是我的車庫裡沒有E3,而有E4跟E5。


作為重坦的E5也曾風光過,外形俊朗,機動性也不錯,火炮非常順手,整車跳蛋也不錯,不過後來性能被削,尤其頭包弱點突出,幾乎被炮炮穿。重坦本來是作為抗線車,但是E5頭包的弱點明顯,導致該車不能近距離跟對方互擼,火炮精度不錯,但是威力太小。依靠一門精度不錯的火炮,打個支援偷個炮還是可以的,不過別跟傻大黑粗過多較勁。總之這車現場生存率太低,在遊戲裡也好少見了。

我本人非常喜歡有炮塔的坦克,所以練了E4,E4之前的9級車30就是個強勢TD,玩著非常順手,到了10級E4情況就變了。我喜歡開E4去前線找重坦互擼,由於E4正面裝甲垃圾,別說頭包,連炮塔正面和炮盾都能被各種擊穿,所以奉勸各位遊戲玩家還是按照常理出牌,躲在後面打支援吧。



E3的前級車95就是個公認的“鐵王八”反正我在遊戲裡看見它就得繞道走,而E4也繼承了前級車速度慢的特點,這車適合卡位,頭包並不算一個明顯缺點,整車裝甲非常靠譜,我在遊戲中也是試圖對對方的E3頭包進行射擊,但是效果非常不理想,想滅掉他只能用HE磨它或者離它遠點打側面。

至於這三種車為什麼頭包硬度都不一樣,這得問遊戲商,一代版本一代神,XX現在不也逐步跌落下神壇了嗎。每個版本都有強勢車跟弱勢車,現在傻大黑粗比較吃香,既然如此,弱勢車就讓它太車庫落灰吧。


屬馬姓楊


yb的提問者啊,我來回答你~

  • 項目名稱:T110E3
  • 類型:傻大黑粗
  • 所屬系別:美系

(這是正視圖)

正面幾乎無弱點,只有首下裝甲(也就是襠部)可以擊穿,當然僅限於8級以上車的金幣彈和10級車。

她那個誘惑人的假弱點,也就是頭上那個包,按坦克世界的萬物皆打襠和包定律來說e3是和vk7201一樣的特殊情況。大概應為模型原因看著和e4的包包一樣,但其實兩者性質根本不一樣,一個什麼都打不穿,一個是什麼都打的穿。

其實這也是情有可原的,你也不看看他的前一級是誰?再看看e4和e5的前一級是啥。t95和t30比起來雖然完全體炮都一樣,但t30其實就是t29去掉耳朵換個155。而t95卻繼承了這條線祖傳老烏龜的特點。所以兩者的10級根本沒有可比性。

而且退一步講,e3沒有炮塔跑得慢,但e4和e5一個180度一個360度旋轉的炮塔要是再像e3那樣噁心那就是超越268v4的版本之子了。雖然換了個可以旋轉的炮塔的e4正面確實都是弱點。

以下是e3的裝甲厚度顯示圖。

這車確實有點賴皮,從圖上看雖然有很多綠色部分,但其實就襠打的穿,臉貌似就白兔都金幣彈打的穿(又好像打不穿)他的包,臉,首上其實都打不穿的,就襠可以。打履帶只能起到牽制性作用,而且這車觀察孔小就算了,而且也打不穿。

總之這車最好(如果打的到)打屁股,畢竟屁股那38的裝甲1號c的7.92都打的穿


萊茵河的嚶嚶怪


02年開始玩的,告訴你們吧,不是E3的硬,是E3頭包的模型是假的,根本打不穿。自己都去查查等效裝甲。


一路向北72297548


坦克世界E3的頭包不是模型,理論上是可以打穿的,但是它的等效接近於無敵,只有打金幣彈的百突近距離能打穿(本人就曾經打穿過)。它的兄弟E4-5的頭包才是真正的弱點,不過沒有300以上的穿深也是打不穿的。如果碰到賣頭藏褲襠的E3,我勸你還是調頭走人吧!它的那張臉的等效是實打實的無敵


神秘天使17774464


e3頭包最硬了,別想著去打了,百突金幣彈都不敢說炮炮擊穿


灰太小小小狼


雖然都是美帝的頂級車。但不具有可比性的!車型分門別類不同,戰場定位也不同。

E3 E4是TD,就是反坦克殲擊車。E5是重型坦克。

E5作為坦克是要考慮坦克的三要素:火力、機動、裝甲的。

E5在所有10級HT裡有最好的機動、最好的地形適應能力、最好的火控、適中的火力、適中的裝甲。E5追求的三要素的平衡。乍一眼看不出什麼優點,但,是最容易操控好的車輛。

至於E3 E4那是TD,火力至上是TD神教的宗旨。

E3為了火力,犧牲機動性,保留裝甲。E3主要適用正面對抽、防守、突破。E3的側後是需要隊友的保護的,換句話說,E3落單就等於死。

E4為了火力,犧牲裝甲,保留機動性。不過E4的機動性也一樣渣,只是比E3好很多。有炮塔。適用於支援,靈活度相對好(這裡不要跟中坦和輕坦比,




啊斌解說


這話題以後就別說了,該死的2雷不更新太他媽坑人了。忠心的祝願他們企業倒閉,


手機用戶5504714148


e3的包我113金幣彈穿過,e3的臉頰我e100的金幣彈也穿過,不是打不穿,是比較硬,難打


南美貘


本人也是坦克世界的忠實粉絲,二雷這麼久不更新了,我也還在玩。E3那個包叫炮盾,是它最硬的地方,100突的金幣彈大概率擊穿,其他就只有4005,五胖這類大管子的he來磨傷害了,另一個就是重坦和輕坦側後打了,別無他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