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中国佛教建筑之美:这座寺庙藏在国家森林中,迄今只有24年


自汉末白马负经,洛阳建寺,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于建筑上逐渐与汉文化融合,建筑形式与中土无异。当我们漫步在辽阔在的华夏大地上,徜徉于名山大川间,不时发现,无论是繁华的闹市,还是深山幽谷,都有大大小小的沙门佛寺等待人们去礼拜观瞻。不论是历经千年的广佛大寺,还是独处僻静的小庙孤庵,都令人由衷赞叹:中国古建筑可真是美哉!

华夏文明五千年,佛教于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已流淌2000余年。辽阔的中华大地之上,向来不乏佛寺。就今日之见,名气大的数不胜数,鲜为人知的更是难以计数。就如长春这座北普陀寺,位于净月潭国家森林中,这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寺庙。虽谈不上闻名遐迩,但在当地,这座寺庙香火鼎盛。

北普陀寺始建于1996年,是一座年代并不久远的寺庙,却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堪称“喧嚣都市中的一块净土”。而我之所以要分享这座寺庙,是源于建筑之美。尽管在时间上,它并没有长久历史,但在传承上,它继承了佛教建筑之美,也延续了中国古建筑之美。


中国古建筑中,木构建筑系是世界上一支独特的建筑体系,也在世界古建筑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即便是到了今天,木构建筑系依然被运用,它与砖、石结合,延续了佛寺建筑之艺术。在南北朝时期,建寺之风达到高潮,以舍宅为寺之风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南朝寺庙之多。

碧蓝天空下,红瓦之上覆有积雪,呈现出寺庙的寂静与古韵。北普陀寺的僧侣数量并不多,冬日来时,于此礼拜的香客也甚少。在这静静的净月潭林海中,寺庙依旧是飘起徐徐香烟,随着阵阵风铃声,悠悠梵音入耳,让人顿觉都市的渐远,渐入空灵之境,实为净心清修之地。

中国佛寺、道观的建筑格局与宫殿建筑相似,但规模较小,并且在装饰及室内摆设上带有各自色彩。其中,金黄色不能多用,那是皇家象征。一般常见的有红色、绿色等其他色彩,但皇家寺院往往例外。


石狮子,是中国古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建筑修饰。石狮子在民间有辟邪、镇宅之作用,是看门守护的吉祥物,各种不同造型的石狮子代表不同有寓意。而出现在寺院的石狮子,自然也有讲究,通常是有祥瑞之意。据学者们考证,石狮子最早出现在我国东汉时期,可能是与佛教一起从西域、印度传入的。

对于很多建筑摄影爱好者来说,古建筑之美,一定要结合环境和光影,有冬雪、春雨、夏花、秋叶。它不仅能呈现出寺庙的古朴、幽静之美,也能体现出佛门净土之境界。

而这些美与境界,都离不开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与历史文化。它不是空洞的木与砖石结构,而是赋予了文化和历史,更是有时间的积攒,岁月的沉淀。有了这些不可或缺的因素,人们对建筑的喜爱、对佛法的敬畏,更是展现了“天地人”的自然形态。

而这长春的北普陀寺,虽然建寺历史短,但佛教文化的传承与流传历史悠久,其寺院建筑艺术的延续与传承,令这一座即便是“年轻”的佛寺,也不乏是古朴幽静之意。

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去长春旅游,千万别错过这藏于国家森林中的佛寺。净月潭作为"吉林八景"之一,被誉为"净月神秀"。景区内的森林为人工建造,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林海”之称。北普陀寺藏于这林海之中,更是像是“深山幽谷”中的一座静谧的小佛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