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请问为什么农村老人五六十岁,七八十岁了还在田间劳作?

如梦177753583


关于这个问题我简单的说二句。其一,城里老人无地可种,有的是工作退休后有退休金,不愁吃穿生活很安逸。有的老人没退休金是随着子女在城里生活,其子女有固定工作或经商来赡养老人。其二,农村老人无退休金加上没有高经济收入,其子女在外务工加上留守儿童需要父母照顾,老人当然要劳动,多一份劳动多一份收入。所以,农村不管男女老少不劳动就没有生活保障。


爱大然的人


劳动最光荣。七老八十的老人有的是锻炼身体,种点小菜,自给自足。有的是隔菜市场斤,种点时新疏菜,卖两个小钱,即充实了时间,又抓了经济收入。我妹两口子都六十多岁,单单种菜,除开全家8个人吃,还送一点给城里亲戚朋友,剩余的还可以卖上三至四千块钱。何乐而不为呢。


用户60395997366


我爸一辈子在城里事业单位当领导,等退休了就愿意跟我妈回去老家叶落归根,自己整个大院子,种菜,养鸡养鹅,让他来一线城市死活不肯。退休工资足够吃喝,不需要干活,问题越养越多,农村还要烧柴火,三四点就起来地里干活,挺辛苦,


守柮慎独


我觉得老人家七八十岁了还能带动说明老人家身体硬朗没毛病,其实老人家干点农活还是很好的可以强身健体对身体有好处,我爷爷八十几岁了自己种点小菜喂点鸡每天活动活动也不觉得无聊反而觉得对身体很好,后来我爷爷活了九十岁才去世这也是爷爷长寿之道。祝全天下的爷爷奶奶健康长康!安享晚年!!!


刘芷谖


有的是当锻炼身体来做的!我家公婆七十来岁,几乎每天都要去一到两趟,几乎每早都去,下午大多天数去,每季都种点瓜豆菜类卖,也会给我们点吃,或叫我们自己去田里采摘,我们也很少去,一年最多会去四五次,让她们自己卖点钱用。


知足常乐7064


这个问题真是搞笑啊,我也想请问一下,现在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五六十岁的那能叫老人吗?顶多就是个青壮年好吧,而且不管是多大岁数,如果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也就只能是到田间去劳作了,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只能说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应该是有退休的人吧。


现在在农村真的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种地的多数都是50岁往上的人,而年轻人别看身强力壮的,却很少有在村里种地的,一部分人是因为考学考出去了,在大城市上班,另一部分人可能学习不太好,但是也都去外地打工了,真正愿意留在村子里边种地的,就是些比较年长的人。

五六十岁的人耕种,他们大多不是为了种地赚钱,可能就是想吃亲手种的有机绿色蔬菜。毕竟自己亲手种的蔬菜心里有数,自己买种子和秧苗,种下之后施肥还是打农药,又或者是物理除虫,这样长的粮食和菜都是比较绿色的无污染的。比菜市场上买的菜要好很多,而且五六十岁身体一般还是很硬朗,种地对他们来说完全不费力。


七十多岁的人种地也不足为奇,七十多岁的农村老人多数都没有退休,如果只靠着子女供给,可能子女家生活条件也不好,而上了年纪也不可能外出打工了,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就只能是靠种点地有粮食和菜吃。还有一方面原因是这些老人都是从农田里干出来的,他们看到好好的地在那儿撂荒,心里真的是心疼,所以即使不能种几十亩地,捎捡着少种点还是可以的。

80多岁的老人可真的没有种粮食的了吧,顶多就是在家门前种点小菜,年纪大了,腿脚可能不那么灵活了,没有办法干那些重体力活,但简简单单的种点黄瓜、西红柿还是可以的,自己吃起来也方便。


其实说白了,如果家里条件很好,谁也不愿意到地里去种粮食,面朝黄土背朝天,大夏天的还得顶着太阳劳作,奈何有的时候,没有付出就只能干瞪眼儿没钱花,那咋办,就只能是种地了呗。


一品小十六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人生一世,属于自己的岁月很少。二十来岁成家立业,就一直在经营家业。

希望子女成才,希望家道兴旺。也给自己留衰老无力的后路。重男轻女的思想,与晚年无衣无着的凄凉息息相关。

女孩是别人家的人,故有“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之陋习。男孩才是传宗接代的依靠。孙子有别:外孙与内孙。

社会的进步,养老体系的日益完善。年老体弱有养老金,就不指望传统的“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城里的老年人,好好活着就是钱,躺着闲着就赚钱。无所事事了,溜公园,游山玩水,真正的夕阳无限好。

农村老人,劳碌一辈子,身子骨闲不住,只要肯劳动,播下的种子好歹有收入,土地荒着他们硌得慌,好比城里的老人伺候阳台花花草草一样的心态。

不要看到乡下老人,播收耕耘,就扣上苦的帽子。他们乐意的劳动,犹如城里人的晨练。

劳动不苦,苦的是不热爱劳动的人,用苦的眼光蔑视劳动,而不可思议地惊诧和悲悯。

看看那些百岁寿星,无一不是热爱、坚持劳动的人。


李聿行70852


这问题问好,我也说两句,我感到是穷造成的,现在生活提高,但老人没有,为什么还种地,我地理解是,1,老人也是为了好地生活才这样做,不做钱没有多少,自己做也能换来点收入,给孩要钱花不如自己挣。2.人到老了都怕没有钱,自己想多收点,有多余钱,自己有多纯粮食不挨饿。普遍农村老人没有什么收入,有点孩子好多给点领花钱,有地不给,老人也不合适要,自己多干些,也有是看自己穷为孩子干点,心疼孩子,总地来说是有很多因素在里面。


斌哥闯世界


五六十岁的年龄算很老了吗?别说农村老人五六十岁还在田间劳作不奇怪,即使是在城里,这个年龄也就刚刚可以退休,而且不少人退休后,闲不住又返聘回岗了呢!


(图片拍摄于2019年2月——广西忻城县)

再来说说为何七八十岁的农村老人还在地里劳作?首先,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医学发达了,人均寿命更是比以前提高了很多。据国家卫健委去年发布,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寿命约77岁。
(图片拍摄于2019年2月——广西上林县)

长年从事体力活的农村人能吃苦耐劳、意志坚毅,而且他们思想单纯、积极乐观,相对来说,无论是心态还是身体素质总体要比城里人好许多。农村(特别是距离城市较远的山区农村)老人普遍高寿,不少老人即使到了七八十岁的年龄,还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做农活仍然是把好手。


(图片截屏于2018年4月——广西忻城县)

其次,现在的农村不再是你们眼中贫穷落后的画面,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地里劳作也不全是因为穷困潦倒或者子女不孝。当然,我不否认会有那样的情况,但是少之又少!
(图片取自同学拍摄于2019年——广西南宁郊区)


因为这些年国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三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的政策更是让农村的孤寡老人、贫困户等人员享有了最低保障金,所以农村人的温饱绝不再是问题。(图片截屏于2018年4月——广西忻城县)

如今,农村的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求学、务工或创业,一部分还在城镇上购房长期定居下来,农村老家留守的多为上了年纪的老人或儿童。
(图片拍摄于2020年1月25日——广西忻城县 图中老人是我81岁的公公,趁着我们过年在家,老爷子大年初一就让我们跟他一块下地干活了!)


一些老人不愿意随子女到城镇生活,人老了讲究落叶归根,只有在他们熟悉的、赖以生存的土地上慢慢老去,他们心里才踏实和安然。
(图片拍摄于2019年元旦——广西忻城县 左边☜是我今年81岁的公公,右边是今年86岁大伯公,后面是83岁的大伯娘,他们三人如今依然每天下地劳作。)

由于农村孩子少有“啃老”的资本或靠山,所以大多数孩子都比较独立、努力、肯干,也特别孝顺父母。即使父母不愿意随他们去城镇生活,他们也会或多或少的在经济上孝敬老人。


(图片拍摄取自好友于2020年1月29日——广西都安县 已在广州定居的好友,她今年91岁的老母亲耳聪目明,至今仍每天在老家辛勤劳作,种菜、养猪、养鸡鸭等等。)

那么为什么这些不缺吃穿的高龄老人非得要下地折腾呢?其实一生勤勉、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人,那怕是他们的孩子们已拥有金山银山,却依然不能割舍他们对土地的热忱和依恋。只要他们还走得动,能干得了多少活就继续干,或许直到干不动的那一天才会停止。


(图片拍摄于2019年4月——广西忻城县 我公公照顾着定居城里、已经中风半边瘫七年的堂叔,堂叔一直是个讲究不将就的人,喜欢养生,生活作息非常有规律,不喝酒不抽烟,不吃动物内脏,不吃一切高糖、高盐、高脂的东西……就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六十岁中风了!)

还有不少老人,子女怕他们累着不让干活儿,他们会闲得发慌,无所适从,可能还会因此郁闷生病。我楼下就有个湖南老太太,十多年前她老伴去世后,她儿子就把她接到城里生活。她儿孙满堂,而且孩子们的收入较高,但是她闲不住,来城里闲了几个月就每天出去捡废旧,还让儿孙们帮忙拿去卖。
(图片拍摄于2019年8月——广西忻城县 我先生96岁高龄的大舅)

后来儿孙们面子挂不住了,强制不让她再去捡废旧。她就闹情绪,死活要一个人回湖南乡下生活,孩子们没同意。结果没几天,一向身体健康、吃嘛嘛香的老太太就病了,病了一个多月才转危为安。病好后没人再敢管束她,任由老太太勤勤恳恳地在居住小区附近捡废旧……老太太去年清明前无疾而终,享年98岁。

(图片拍摄于2019年8月——广西忻城县 我先生91岁的大舅娘,她和大舅原来去广西南宁市跟两个儿子生活了一段时间,说不习惯又闹着回到了大山里。如今两人在农村老家相依为命,种些玉米和蔬菜、养了不少家禽自给自足,除了大舅有点耳背、大舅娘右膝关节痛外,两位老人的身体没啥大毛病。)

当然,也有一些农村老人因为孩子的收入低,或因孩子的家庭不富裕而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的,或因家庭发生了某些变故,需要他们继续下地劳作以补贴家用和自给自足的。
(图片拍摄于2019年8月——广西忻城县 我先生76岁的小舅,小舅的三个子女已经成家立业,但他依然整天打着大赤脚在山里穿梭,养着几头牛和一群黑山羊,每年还在大石山上的石缝里种植并收获三五千玉米。少一天不让他上山他就浑身不自在。)

总之,在农村,不管是五六十岁还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地里劳作都不足为奇,他们都应该获得大家应有的尊重,勿以另眼看待。只要他们还干得动也愿意干,就顺其心愿吧!如果他们干不动了或者不愿意干了,那谁也撵不动他们下地,对吧?!


美食桃淘


农村老人,五六十岁,七八十岁还在田间劳作?这一代的年轻人对种地越来越疏远了,种地是一项苦力活,不如到外面打工去,相对轻松多了,挣钱又不少,谁还愿意种地呢!只有老年人舍不得这一亩二分地,因为他们从苦中来,土地对他们就是命根子,丢舍也不能丢地,所以硬着头皮干,收入多少也无怨无悔。这一代老人没有了,真是一大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