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神童张炘炀,现在过得如何了?

倔强的函数


张炘炀不能简单的用神童来解释了。应该解释为智力超群,学习方法独树一帜。张炘炀首先是个学生,但他同时又是个孩子。就因为大家都把他当做孩子,他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就会所谓成人当做“幼稚”的行为,或许这些都会扼杀一个极具天赋的人才。早在13岁时,硕士毕业前夕,张炘炀就“任性”地要求父母必须在北京全款买房,否则就不参与硕士论文答辩。而事实证明张炘炀当年的“任性”是对的,或许他是一个投资奇才,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认定房价要进入长期的上涨周期。恰恰因为这个结论是出自一个“孩子”,就被所有人当做一个笑谈一笑了之。而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学者,当做一个严谨的科学结论而引起大家的注意。试想当年他的父母要是有能力在北京买房,甚至为了让张炘炀“如愿”,举债在北京买房。有谁不承认张炘炀是一个天才的投资家?


东方朔566


我是燕园博雅教育,我来回答。

张炘炀,不愧为神童,95后,两岁半时,就曾在三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六岁入小学,连续跳级,半年之内,从一年级跳级到五年级,最终,六年制的小学阶段,他仅用两年就完成了,顺利升入初中。

而后,继续在高中阶段跳两级,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高三,并在10岁时参加高考,考取了505分的好成绩,进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念大学,三年后,13岁的张炘炀顺利考取北京工业大学的硕士,又三年后,年仅16岁的他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专业。

张炘炀的求学之路,一直伴随一个关键词就是“最小”,10岁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3岁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研究生,16岁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博士生。

这样的求学速度,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神童之称,名不虚传。

但,神童的另外一面是“幼稚”。因为一路“最小”,而且比周围人小很多,使得这个孩子过早地进入了成人的世界。10岁上大学,周围都是十七八岁的同学,13岁上研究生,周围同学都是二十多岁的成人,甚至16岁念博士,依然只是一个孩子,却面对的是博士同学、同门、导师这样的相对于他而言“超级大龄”的人,让他始终很难与环境合拍。

神童的智力可以因为出类拔萃而早熟,但心理却不能如智力那样早熟。一个过早进入成人世界的孩子,与周围的世界会格格不入,感到的必然是内心的孤独和不快乐,在现实中的某些行为,就会自然表现出来的是孩子的“任性”,而不会是成人的“成熟”。

早在13岁时,硕士毕业前夕,张炘炀就“任性”地要求父母必须在北京全款买房,否则就不参与硕士论文答辩。作为普通工薪家庭的张家,哪有能力在房价如此高昂的北京买房?最终,父亲把租来的房子说成是买的,才“骗”得他去参与了硕士论文答辩,最终完成硕士学业。

由于过早进入成人世界,虽然他在学业上几乎无可挑剔,但思想上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他在网上称北京的乱象完全是外地人(尤其东北人)造成的,以及“有钱不一定有素质,但没钱一定没素质”等等,观点幼稚而偏激,引起很多争议。

多年来,由于父母总时完全以他为中心,没有自我,造成了他自私的性格,很多时候,他会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父母及他人的感受,所以与周围环境更加格格不入。

幸好他遇到了一个兢兢业业的好导师。

当他开始读博后,由于对导师的研究方向缺乏兴趣,其导师鼓励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但换了好几个,都先后放弃,结果,四年下来,都没能达到毕业的标准,只好延期。

在导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张炘炀曾经短期进入中科院信工所学习密码函数,并继续自己的研究课题。根据相关信息显示,目前,他的研究已经产生成果,预计将于2019年完成博士学业,并很可能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因为他的理想就是做研究。

张炘炀的求学之路,先是快得让人炫目,以至于一路打破记录,但在博士阶段开始遭遇真正的挫折,一直出不了成果,一直达不到毕业要求。这是前期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的反噬,其家长急功近利的培养方式,不但让他失去了快乐的童年,也没有机会像正常孩子那样,一步步地去体验人生,这对于神童来说,真的就是好事?

幸好,他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好的老师,遇到了很多关心他成长的人,让这个神童最终能完成学业,开启自己的研究之路。

对他的培养方式,你认同吗?对于神童的培养,你怎么看?


博雅燕园


说到张炘炀,只记得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事迹,那就是2011年左右,他让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当时这件事闹得全国上下皆知,有的人说是天才少年的任性妄为,有的人也说是天才少年,年龄太小的攀比心了。可是,这件事情我们到了2019年再来看,不得不说,如果当初,他的父母听他的话,在北京全款买了房,那现在他家早已是千万级别的富翁,看看现在北京的房价早已不止翻了5倍、10倍。


这可能都是后话了,但我想说,当初买房虽然对于他的父母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压力,但是如果能够贷款买房,以前真的是赚翻了呀,不可谓是天才少年的远见啊。

当然也可能是弄巧成拙,毕竟当时的张炘炀,可能仅仅是为了攀比心理吧。


我们再来看他这个人,16岁就成为了北航最年轻的博士,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由于学习之路过于顺利,一直以来都是被众星拱月,性格上有缺陷是难免的。其实是我们现在正常入学的学生,如果一直以来都是众星捧月级的教育,那么性格上也会有缺陷,所以,如果我们夸大的在他性格上的缺陷,并且拿来做文章的话,那真的是对他不公平。我们要看到就是他在学术上的贡献,以及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士,如今到底有什么成就?令人遗憾的是,如今他的博士还没有毕业,而成就更是无从谈起。我觉得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东西。


当然他的博士延期毕业,对他的性格也有一定的磨练作用,所以相信经过这一次的,延期毕业,也许他能找到真正的研究方向和学习之路,毕竟像这样的天才少年,如果不用来学习和研究,那真的是可惜了,所以我们的老师是需要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正确的疏导,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能量最大化,这样就是最好的安排。


之了老师讲会计


关于张炘炀,之前回答过关于他的另一个问题,是他在16岁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要求工薪阶层的父母在北京买房,不然就不准备毕业论文,不参加答辩,也不考博。虽然看上去负气任性,但却有好多网友说,如果父母听他的,早年(当时是2011年,北京的房价大概在2-3万左右)在北京买了房,现在已经翻了好几番,所以天才就是有不一样,有前瞻眼光。理论上来说,这没有错。


但对他的父母来说,这应当在他们的能力之外,当时为了照顾10岁的张炘炀上大学,父母有在陪读,也就是说本就是工薪家庭,还至少有一个人没有工作,要在北京购买房子谈何容易。他因此以自己的前程相威胁,终是让人觉得不能体谅父母。

但凡神童,都有开挂的人生:张炘炀,1995年出生于辽宁盘锦市盘山县,两岁半时,三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两年时间上完小学,10岁考上大学,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13岁考取研究生,16岁考上北航的博士。这一连串记录前无古人。


天才多被捧杀。在查阅张炘炀资料的时候,无意中翻到了他博士研究生导师的一段采访。他认为博士期间的张炘炀,优势仅仅在于年龄,北航的每一位博士都很优秀,与其他博士相比,他并无优势可言。社会上的媒体言论会成为束缚他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会迷失方向。而且他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张炘炀特别会考试,很适应应试教育,但在博士阶段,会考试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对学术问题的创造性研究。

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有感触。目前在国内仍然开设少年班的尚有三所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东南大学。即便媒体发达如斯,也很少见到有关在读少年班学生的有关信息,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一种保护。但总会有好事的媒体喜欢猎奇,找机会吹捧神童吸引眼球。媒体炒作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和压力,破坏他们的成长环境,会让他们不能专心于学习,甚至产生思维的偏激和性格的扭曲。


关于张炘炀的消息,他上博士之后已经很少,也没有查到他写的文章,有一篇文章说他博士期间也经历了很多同龄人的情况—迷恋网络游戏,经过父亲的耐心陪伴和耐心教导,最终摆脱了网瘾。按照博士的最长年限计算,他应该已经博士毕业,或者已经有了别的去处。但终归来说,除了之前的光环,目前在没有别的成就,比起很多正常成长的孩子来说,也没有任何优势,还可能因为先前的光环背负压力。不能说揠苗助长,但至少已然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轨迹。


象牙塔里讲故事


我一直在关注这个孩子,由于工作关系,我面试过许多年轻人,也用过许多年轻人,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是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我有个一个聪明绝顶的秘书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市场营销硕士研究生,人非常聪明,也因为非常聪明,所以特别喜欢走捷径,工作扎实不了!爱玩小聪明!业余时间经常替全国的政府官员研究生写研究生毕业论文。

还有一个部下毕业于一所国内著名大学本科,聪明绝顶,但是,非常赖!由于人长的帅,口才好,据说谈过四五十个女朋友,现在,还没结婚!现在一个培训机构做数学老师,拿个万把块钱一个月。

张炘炀同学如果能在工作之前培养出正确价值观,正确对待职场要求,不要刚愎自用,尤其如果从事业务型工作,一定可以平安一生。如果从事技术型工作,能够踏实潜下心来吃苦耐劳,也会有不错人生。

没有随便的成功,更没有轻易的失败。但愿这个孩子一生安康。


良心百姓


张炘炀,1995年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神童。

六岁进入小学,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读完了小学。

初三下学期因不好好听课在家自学半年,后直接跳级到盘山县高中读高三。

2005年,年仅10岁,仅上了一年高三的张炘炀参加了高考,以505分的成绩被天津工程学院录取。成为中国最小的大学生。但因他还是一个孩子,父母一直陪读在身边。

3年后(2008年),13岁的他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成为中国最小的研究生。学校为了方便父母照顾他,安排了两间宿舍,但是正处青春期的他要求不许父母陪伴,独立求学。

2011年,他又顺利考上北航数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有些人总有疑问,为什么神童,考不上清华,北大,其实考博时,他是在清华、北大,北航三所学校中选择的北航,他认为北航更适合他想自由研究数学的理想。

然而,就是一个这样智商超群的孩子却在长期的异乎寻常人的生活经历中,性格也悄悄发生着变化。

一、一连气的跳级行为,让他失去了同龄人的陪伴,长年在大他8-10岁的同学中生活学习,让他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而思想却又比同学单纯的多。这种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被认可的心理在大学期间流露得更加明显。

二、进入青春期,渴望独立自由的他,毅然选择离开父母的陪读生活,大学三年的自由生活让他成为网络达人,因为生活中缺少可倾诉的对象,张炘炀在网络上频繁发声,表达自己略显偏激的思想,其实这是一个青春期孩子最常犯的思想偏激的错误。

例如,他说,“北京乱象是因为涌入了太多的外地人所致,应该限制外地人”;“有钱不一定有素质,但没钱一定没素质”;“抓住对北京毫无建设,却破坏严重,吞食着北京宝贵的资源和就业岗位”等等,这一系列的偏执,幼稚的言词一出,引来无数人的拍砖。

其实,他当年才16岁,情商跟一个普遍高中生一样,他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绝不会像一个成熟的人那样滴水不露。而正因为他是博士,是神童,人们无法接受一个“完美”的人会如此大言不惭。

三、16岁那年,他对成功的渴望以及来自生活和未来的焦虑使他渴望成功,渴望在北京立足,建功立业,于是,他提高要自己薪阶层的父母给自己在北京全款买一套房,帮助他完成在北京立足的愿望,不然他就不会参加答辩,也不考博士。

其实,当一个从小被奉为神童的孩子,一路走来,从仅限对探究科学文化知识的深厚兴趣,到如今要面对毕业后的生活,要走上社会,用知识创造财富,此时,他神童的光环就会渐渐消去,一个16岁的未成年人,要承受一个二十七八岁的成年人的竞争和生活压力,其孤独和压力可想而知,当这份焦虑大得超出自己的心智掌控范围时,思想上有一些扭曲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也许,我们并不没有给予“神童”应有的理解和空间,更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和保护他。

按张的想法是博士毕业后,再攻读博士后,要么当一名大学教授,要么去博士流动站从事一个“思想自由、时间自由”的工作。

但是,一直到2018年,仍然没有传出张炘炀博士毕业的消息。这个曾经让所有人羡慕的“神童”,却因为心灵和思想上的一些纠结而陷入如今的困境。

但是,无论如何,神童就是神童,他的智商如果用于搞科研,做一项自己喜欢又能实现他人生价值的有意义的事情,相信他还会回归人们的视野,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

一个人一生得到多少赞誉,就会相应的经历多少背弃。没有人能一帆风顺,不经历挫折,不过是有些人经历的早些,有些人经历的晚些,相信张炘炀经过人生的挫折后,会慢慢变得成熟,找回自己人生真正的方向。


指尖教育帝国


厉害了,张炘炀,真正的神童!

张炘(xīn)炀(yáng)只用二年就读完了小学,初中一年半(在家自学半年),高中只高三读了一年。10岁参加高考以505分的成绩被天津工程学院录取,成为中国最小的大学生。

三年后(2008年),年仅13岁的他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最小的研究生。

2011年他才16岁,有的的学生或许正初中毕业,他又顺利考上北航数学专业的博士生,仍是全国最小的博士生——因还是个孩子,父母一直在身边陪读。

大家或许会奇怪:这么厉害,怎么一直没机会进清北?呵呵,我也是这么想的。其实呀,他考博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在清华、北大、北航三所名校中他最终却选择了北航,理由是:北航更适合他自由研究数学。

这样的人生,尤其是学生时代,初中之后他遇见的同学全是比他大很多的,没一个同年龄人——最大的可能超他10岁。这种青春,多多少少有点孤独和单纯;更主要的是他这么小却要承受一个二十七八岁的成年人的竞争和生活压力,过早地“催熟”并进入成人的世界。

因为还只是个孩子,社会阅历太少,说话很直白;还因为是博士、是神童,人们有的就无法接受一个这么“完美”的人会说的某些话,比如:大言不惭、幼稚可笑、得意忘形等等。下面的结果可能更不能接受——

后来并没更多的“传奇”了,毕业也差点成了问题:读博之后,学业遇到了风波,一度无法毕业,最后申请了延期毕业。是不是有点觉得可惜:凡人还不能太脱离自然规律、生长规律的。

目前他正面临就业,真希望大家能以平常心看待他,更期待国家能给予重点扶植,避免走某些神童的老路——泯然众人矣!如此则是浪费人才,徒费一路关爱他的人的满腔热情。

按他的设想,他还想读博士后,然后到某所高校当教授、搞科研……但愿他的理想能实现,能为人民、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种金易


神童姓张,名炘(xīn)炀(yáng),出生在1995年的炎热的7月,恰在当今高考的第二天,8日出生。他是辽宁盘锦人,父亲希望张炘炀能人如其名,做一个火热,有温度的男孩。

张炘炀在学习知识方面总是超前的,两岁多时,别的孩子话还说不全的时候,他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就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六岁入学,随即一路跳级,小学用了两年,初中两年,高中一年,十岁便开始参加高考。

2005年,10岁的张炘炀以505分的成绩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2008年,13岁的张炘炀考入北工大,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是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

2011年,16岁的张炘炀考入北航,成为了一名博士研究生,是全国年龄最小的博士研究生。

按照开挂的人生轨迹,张炘炀现在应该早早博士毕业,或者在做博士后,或者已经工作了。

但是张炘炀的求学之路却开始出现了“中梗阻”,因为没有博士研究成果,以至于不能顺利毕业,但今年有希望完成博士学业。

神童张炘炀上学期间一直与年龄最小的标签相伴,收获知识的同时,他的生活也存在一些缺憾。

首先,他的美好的童年时光是短暂的。

在别的孩子两岁还沉浸在玩具中,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张炘炀已经开始在认字,在学习。那么他与其他孩子相比是收获了知识,但是游戏的时间就被学习的时间给挤占了。

相比别的孩子,他的童年时光是短暂的,他在六岁之前已经学了很多东西,而对一般的孩子来说,这六年正是长身体,无忧无虑的时候,而张炘炀已经略显得成熟,头脑已经被知识武装得满满。

其次,他没有同龄人作伴。

由于一直处在跳级的状态,张炘炀总是处在最小的年龄,他十岁读大学,而别人是十八岁读大学。

一个十岁的孩子,与一些刚成年的十八岁的孩子,该如何沟通。因为年龄太小,生活不能自理,父亲一直负责照顾他的生活。

没有同龄人作伴,一个人的成长势必是孤独的,是不利于其心智发展的。在硕士毕业前夕,张炘炀就“任性”地要求父母必须在北京全款买房,否则就不参与硕士论文答辩。

后来,他反对父亲陪读,开始自立。

但却一度沉迷游戏,并且发出了一些很不成熟的言论,比如他说北京之所以乱象是因为外地人造成的,他说没钱一定没素质这些在平常人看来很不成熟的话语。

最后,在神童的光环照耀下,心态会发生变化。

神童的光环下,张炘炀注定是被打扰的,心态或多或少会发生变化。好在在上博士期间,张炘炀的父亲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避免张炘炀受到过多的打扰。

其实,每一株草,每一株花都有一个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是一个慢生长的过程,万事万物都应该按部就班的来,以求符合它的生长的规律。如果揠苗助长的话,虽然当时看到了不错的效果,但长久来看,势必会适得其反。

神童是学不来的,但神童中的很多也是昙花一现,就如同《伤仲永》中的仲永一般,最后泯然众人矣。神童也需要保护,需要慢下来。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先以几组数据说一下神通张炘炀的“昨天”,再说他的“今天”。

他的起点很普通,六岁进小学,随即开启了“神童模式”,一个月后升入二年级;接连跳级,一年后进入初中学习;初一初二正常上学,初三时出现波动,下学期回家学习;两年半初中在校学习+半年在家自学,跳级到盘山县高中,直接读高三;2005年“超低龄”考生张炘炀,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此时,他的同龄人在过小学四年级暑假);2008年,考取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13岁);2011年,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系博士(16岁)。

张炘炀在本、硕、博的学习过程中比较顺利,其中在硕士学习阶段,学校特意为他和他父亲安排了两人间宿舍,但他拒绝父亲的陪读,坚持自主自立。他的“叛逆期”也基本很平稳,不过中间也出现了不和谐的情况,比如在硕士论文答辩前,他提出让父母给他在北京买房,否则不答辩,也不考博,在当时他的观念中,“买北京的房子,拥有北京户口、在北京找好工作”是“人上人”的标准(他对北京和天津非常钟意,这也是他本、硕、博考取学校的标准)。这个有争议的举动和犀利的话题也让他一度上了热搜。很多媒体以《最小年龄博士谈成功:北京户口、买房、找工作》《长大未成人》之类的题目报道他,也着实让他在另一面“火”了一把,同时也质疑他的父亲“揠苗助长”,也引发了“成才、成功、成人”的大讨论。

不过,平稳度过“叛逆期”的张炘炀还是很阳光的,尽管同学的年龄比自己大十几岁,但是相处比较融洽,也经常拿自己“情商和智商不同步”自黑。课余生活也比较丰富,喜欢玩具、动画片(这点虽然幼稚,但和年龄相符),加入了羽毛球协会、台球协会,爱好上网和朋友交流。目前,在年龄上已经成人的张炘炀在心理上也逐渐成熟,褪去了稚气,将未来规划锁定在教学与研究上。祝福他能发挥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也能守候内心的稳固和安宁。


Hello翻译官


看到这个题目,我有一个发现:但凡神童,其名字都很有个性,而且名字中出现生僻字的概率非常大,比如我上一篇写到的张莹嫇,很多人都不知道嫇(míng)字怎么读;再比如我们接下去要谈到的张炘炀,有相当一部分人知道这神童姓张,但炘(xīn)炀(yáng)的读音让部分读者抓狂。

神童张炘炀,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我拿我家的大宝和张炘炀相比:张炘炀在两岁多的时候,能够认识1000多个汉字,而我家的大宝在两岁多的时候,每天都哭得像头驴似的,让她学拼音都会哭成泪人;张炘炀六岁的时候读一年级,我家大宝在六周岁的时候也读一年级;在一年级就读六个月之后,张炘炀完成了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四级跳”,在跳级方面的能力估计和传说中的跳骚有的一比,而我家的大宝在一年级读了6个月之后,就读于一年级的下学期,虽然一年级的时候经常考双百(语文100分,数学100分),但和神童张炘炀比起来,简直是“弱爆”了……



可能是张炘炀的名字里有两个“火”的缘故,所以张炘炀在完成自己所有的学业过程中火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小学阶段张炘炀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就搞定了,初中的前两年张炘炀也是按部就班,但到了初三的时候,张炘炀开始不安分了,经常被他的老师“投诉”——老师告诉张炘炀的家长,这家伙上课的时候如同猴子的屁股一样坐不住。于是,张父把孩子带回家自学。张炘炀在家潜心自学半年后,前往盘山县高中,直接就读高三,又开启了他那火到烫手的人生。

10岁那年(你没看错,就是在张炘炀10岁那年),张炘炀参加高考,高考成绩505分,以超过二本线近50分的成绩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可以说,他是国内最年轻的大学生。我家大宝今年也是10岁,她就读于四年级,和神童张炘炀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我觉得这样的大宝更真实一些。当张炘炀13岁的时候,直接通过北工大的研究生复试;16岁那年,他又成为北航的博士生……张炘炀的整个学业就读过程,如同开了挂一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学业奇迹。当你想到他10岁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已经非常了不起的时候,谁又想到这家伙在六年之后居然成为传说中的博士生,位极学位“金字塔”的顶端。如此高逼格的“神童”,他的现状如何?成为博士生之后,张炘炀的求学之路开始出现了“中梗阻”——由于在博士成果方面“难产”,所以他很难毕业。近年来,在导师的体谅和帮忙下,张炘炀在今年有希望会完成博士学业。


写到这里,我个人觉得像张炘炀这种款式的神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存在,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父母千万不要因此而对孩子进行“催熟”,甚至“揠苗助长”,因为这种神童的求学之路我们是无法“复制”的:每个孩子成长的“花期”都是不一样的,像张炘炀这样的神童“花期”特别早,是福是祸谁都无法预料。
如今,张炘炀已经24岁了,当年的神童也到了风华正茂的年纪,在他过去24年的时光里,几乎没有金色的童年,也没有童年的惬意和乐趣,这种人生,真的值得提倡吗?欢迎朋友们留言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