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林散之有資格和王羲之、張旭並稱為草聖三大家嗎?

二古基


王羲之後人稱之為書聖,張旭被稱作草聖。歷史上再無人有此稱謂。包括今人稱之為書法家,歷代也只謂書家。當今在書壇湧現了不少很有名氣的人物,毛澤東,舒同,啟功,沙孟海,趙樸初,郭沫若等等大家。林散之老先生在草書方面也是出類拔萃的大家。不必去冠之草聖。書法是有傳承性的。








一葉小舟82704


林散之的書法雖然不可與王羲之、張旭相提並論,但也自有他的好妙之處。

實際上書法史上也很少把王羲之和張旭放在一起,王羲之是書聖,能和他相提並論的只有“楷書之祖”鍾繇和他的兒子王獻之,

另外王羲之也主要擅長小草,不寫大草,如他的小草《十七帖》:

那麼誰和張旭經常放一塊討論呢,無疑就是也同樣以草書著稱,同樣也被稱為“草聖”的懷素。

是的“草聖”有兩個,張旭和懷素都曾經被稱為“草聖”,

張旭草書《古詩四帖》

如圖:


也因為他們二者好飲酒並且喜歡酒後作書,所以也被稱為“顛張醉素”。

懷素比較著名的草書字帖就是《自敘帖》了,

如下圖:

大草的發展路線並不複雜,唐代的張旭和懷素以後就是宋代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了,

他的草書因為融入他自己的獨特的筆法而異於旁人,被載入史冊。

他的草書據說是黃庭堅觀察生活中的“船伕滑槳”所得,又融入他個人對於禪家的參悟,以意使筆,從容不迫,開創了草書的新局面。

黃庭堅草書《李白憶舊遊詩》:

黃庭堅以後雖然也有不少書法家寫草書,風格個性格調突出的也只有明末清初的王鐸才算的上。

王鐸的創新主要在於書寫的幅式和用筆上,善於書寫大字豎條幅草書,洋洋灑灑,一氣呵成。

王鐸在用筆上,更是有自己的創新,他的“漲墨”筆法的運用增強了草書整體的變化和視覺衝擊力,這是一個很大的創舉。

另外,王鐸在用筆上增加了草書中斷的提按頓挫,豐富了草書的筆法。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論到林散之了,林散之被稱為“當代草聖”是有道理的,

他在古人的基礎上,利用現代人的工具在章法和用筆上又做出了開創性的創新。

他使用長鋒羊毫書寫草書,利用宣紙寫出了具有幹、溼、濃、淡、焦的豐富用筆,拓寬了草書的表現力,豐富了草書筆法,

同時他善於使用水墨,將中國畫的水墨元素融入書法,加上他深厚的古代法帖的功力,開創出自己獨特的“林體”,自成一家。

林散之草書長條:

雖然不能和王羲之、張旭相提並論,也自有他的好妙和創新之處,影響了這個時代的草書發展,被稱為當代草聖也不為過。


不二齋


草聖歷史上只有一位,那就是張旭。

王羲之雖貴為“書聖”,其主導的二王書風也成為書法史上的主流,但他的草書成就並不如他的行書成就大,其子王獻之的草書要高於他。

所以說,雖為“書聖”,但王羲之尚不能稱為“草聖”。

至於林散之,是個現象,大器成。先由日本人所推崇,後才在國內出名,被譽為“當代草聖”。

被日本人所推崇的還有王鐸,認為他的水平超過了王羲之。此外被他們所推崇的還有張裕釗。王和張書法水平當然很高,但在國內尚無法與王羲之比肩吧。

林散之的出名,有一種說法,說是他的弟子中有一些能量很高的人,動用輿論機構,將之推上了神壇。所謂水漲船高,師傅有名了,徒弟當然也有名。

散老的水平肯定是很高了,但讓他與張旭比,無論高度還是厚度,都是不夠的。

最近,書壇又出了個“當代草聖”,此人便是河北王厚祥。別人說說也就罷了,聽說他還在一些場合自己也這樣說。突然想起一個詞:欺師滅祖。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林散之先生自己認為他的字達到了明朝的書法家書的水平,但是比不上宋朝書法家,更比不上唐朝的。

我個人覺得林老的這話說的實在,林老的草書和明朝的祝枝山、文徵明等人比,的確毫不遜色,但是和明朝的王鐸、徐渭比,林老的草書不管從結字到章法佈局都顯得簡單、無奇、少了功底、缺了神韻。。。。。。

和明朝的董其昌的草書比,林老少了意趣和散淡。


林老的草書在近現代
的確是有個性的佼佼者,但是比他厲害的不是沒有。和毛、於的草書比,林明顯功底不夠,太平庸。

林的草書和宋代的黃庭堅沒法比,林老也有自知之明,自稱自己的字到不了宋。

和草書張旭、書聖王羲之、僧皇懷素比書法,林散之自己也沒有這個膽子,畢竟他還是有頭腦的正常人。

(文中圖片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吳海萍先生臨摹的張旭《古詩四貼》和懷素《自敘貼》局分)


字畫娛樂圈


沒!!!

差遠了,林散之的字,惜墨,枯筆,這樣的字,筆是直戳戳豎在紙上寫出來的(沒看過林老寫字,不知道說的對不對),這樣寫字相對比較容易和隨意,字的結構也比較簡單,筆劃也較單一,章法佈局留白I也並無奇絕之處,有時候,有些名人的作品,真的有些勉強,盛名之下其實難符!

而張芝懷素之流的大家,運筆、走筆、中鋒、側鋒、點劃、提轉都是很講究的,這也和古時候做學問的嚴謹態度有關!

現代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相較古人,缺了認真嚴謹和一絲不苟的態度,少了敬畏,多了隨意!

古人寫字就寫字,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現代人哪有不帶功利心做一件事的?

就憑這一點,不及!

一個不會臨帖的人用禿筆枯筆爛筆雞毛筆寫了些字,大家看看就好,別當真……







隱子書畫


說個小事。

有一個書法群,裡面多是在上學的書法研究生,或者是還在考的,當然也有我這樣沒事潛水,打打醬油的。

昨天,一個書友發了一張弘一法師的字,下面附帶了一句話:“弘一的字,誰還敢噴?”

我一看消息是上午九點多發的,現在是下午五點了,竟然沒有一個人說話,有點不太正常,於是我說了一句:“寫得好不好,和名氣無關。”

然後,然後我就被踢出來了,尷尬不!

林老的字,我不便評論。

怎麼說呢,大王小王趙子昂,陽春白雪下里巴人,你喜歡就好!

我是不太贊成學藝人之間的攀比,也頗有點反感。

一塊學篆刻的有個小菇涼,每次刻完都會問老師,她刻的有沒有碾壓某某某!

文無第一,何況還要學習呢?

“我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看好自己的腳下,別人的風景不屬於你。

若是非要爭個高下,實在是索然無味!





遊手於斯


林老與羲獻有一拼的就是這個之字了,餘者九牛不足一毛。



林老唯一的成就是章法尚可,未見驚人之處,亦未有太多不好之處,除了有點刻板之外,疏散恬淡確實不錯!


或許是與章法配合吧?林老的字看著就是慢,慢騰騰地真的是個老者的形象,看著是屋漏痕,可惜仔細推敲確實枯墨所致!


草書慢寫不知道是不是林老的專利,我是不喜歡,再說林老看不出明顯的提按,加之行筆也慢,這樣的草書能有節奏嗎?林老這樣的書法能寫出韻律來,我是不信啊!


咱們再看字,沒有明顯的敗筆,可也了無精彩之筆!從牽絲呼應這一點看其筆力過弱,有是有沒有功力。

別拿林老與古人比了!就是比沈鵬,劉洪彪也未見突出,雖然沈,劉也不甚高明!


一笑貫長天


王羲之被尊為書聖,張旭被稱草聖,這是後人對古人前賢為書法所作出的貢獻和在書法上取得的成就的肯定和推崇,相信王羲之,張旭在有生之年也並未以聖自居。那時候應該是皇上才可稱聖,又不是活的膩歪了!對吧!



強拉死拽把當代人與古代人作縱向比較,也不問人願意與否,也不講究公平公正,鄙人覺得意義不大啊!


王羲之書法是諸體皆善,被稱書聖,不僅僅是書法的修為高,最大的功勳是開創了流便妍美的今體書法,是繼往開來的開拓者。張旭加快了草書的書寫速度,簡化了今草的書寫符號,使草書更加流暢,張狂,奔蛇走虺,游龍驚鳳,急風驟雨,更加怡情悅性,張旭完成了今草從狂草的蛻變,而確立了其書法史上的地位,被尊草聖,亦理所應當。

林散之書法,以草書著稱,其書筆法蒼勁中有潤澤,用墨濃淡枯溼相得宜彰,書法很有風格,在近現代中草書的確是翹楚,但也不能與王張二聖比肩,懷素狂草,其顛逸狂放不下張顛,尚不能稱聖,何論林散之,即林老自己也會惶惶吧!




本人也寫毛筆字,下附臨書,拋磚引玉,敬請指正。謝謝!


快意詩畫


書法(寫字),千百年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他和人的知識,學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知不為過,但不能妄議,你不喜歡但不代表他不行,他能成為公認的書法家,一定有他出眾自成一體一家的風格,與眾人追捧的道理,

現在書法市場亂象,歸根結蒂,我個人認為有很大一部分寫字的人,著實地分不清什麼是書法,什麼是寫字,往往把寫字當作書法,肆意地誇張,不知丒俗,甚之寫出的字連自己都不認識,完全失去了字的本質意義,可悲訝!

我幾次告誡同仁,寫字追求的目標是形體美,書法追求的目標是線條美,形體美是表象,線條美是內在,是骨,是根,是精神,如果沒有線條的支撐,再好的字,給人的感覺是飄,不知你們感受到沒有,

過去人們寫字是思想交流,工作交待,信息傳播,等等需要,所以要求規範,認識為主,漂亮為輔,所以好的東西被人們繼承,發揚光大,並經過千百年的漢字演變,逐步完善,基本成形,要想創造出新體,可能性不大,

現在,中國和世界上學華語,寫漢字的人越來越多,可以懇定的講,書法是進步的,想超越是困難的,因為漢字的符號己固定,想改變形狀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也是古人教導我們,漢字出了格,神仙難認得,

所以我們要多讀書,多看書,多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識和學養,在不懂或半知的情況下,不要妄議或亂品,(但談談自己的看法也未必不可),如果你覺得某人不行,你拿出東西和他對照,質量上能勝過他,的確比他好,自然別人就會熱捧你,

(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老鬼畫符







林散之的草書和王羲之、張旭是不能相提並論的,目前也沒有聽說過什麼“草聖三大家”。不過要說林散之能否入聖,至少不可否認的是確實被劃入了書法藝術的“聖”者之門內,這個“聖”是帶有仙氣的聖。因為人們因其草書的風格而被評為“散仙”,入了仙班,自然可以稱之為“聖”。

據說,趙樸初、啟功等皆稱其詩、書、畫為“當代三絕”,與李志敏並稱“南林北李”,因此有了“草聖”之譽。為什麼呢?主要因為林散之的書法居有別具一格的飄逸之美。評者認為林散之的草書,蘊含之氣、韻、意、趣,“使之能達超凡的極高境界”。

是否確實如此呢?至少我讀了林散之的書法作品之後,是沒有什麼異議的。可惜,在大約十五六年前吧,《中國書法》雜誌上的郵購書法專業書的廣告專欄,推介有一本《林散之作品全集》(大概名稱),那是開始對林散之的書法逐步有所關注。可惜的是,那本書價格不低,最終沒有擁有。
























究竟林散之的書法和繪畫能否入仙入聖呢?在我們研究過其作品後,自然能夠做出自己的論斷,注意是研究之後,不是憑藉一時的好勿和膚淺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