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要既“听言”,又“明察”,看看曾国藩怎么做

序言

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说的就是只有听取了众人的意见,汇集各方面的思想,我们才能作出正确、明智的判断。如果独断专行,则会导致事情失败。曾国藩在仕途中,一生不忘提醒自己要善听善察。在官场中,如果遇到有人向他提出规劝,他不仅不恼怒,还极力的赞赏,事后反省,还为自己能听到其他人的真话而高兴。

要既“听言”,又“明察”,看看曾国藩怎么做

-01-

有一次,曾国藩的族弟曾国荃写信规劝曾国藩,要其对作出的决策部署再三思考。曾国藩看信后,对曾国荃的行为表示赞赏,他在信中写到:古代君主有诤谏的良臣,今天我有你这么敢言的兄弟,实在是我的福气。这些年来,我做官太高,权势太大,虚名太大,我常常为自己听不到规劝而焦虑。如果还有多几个严厉的朋友,对我时常规劝。这样,我内有耿直的兄弟,外有敬畏的朋友,那我就能避免许多灾难。

要既“听言”,又“明察”,看看曾国藩怎么做

-02-

有的时候,曾国荃因官居高位,时常表现出骄傲自满。曾国藩多次写信告知:我们身居高位,万众瞩目,不可不慎。大凡总督巡抚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自满自足,这是最危险的事情。君子过人之处,只在于虚心而言。古人说,居上位不骄极其难,这是有道理的,对外面那些逆耳之言,我们都应该平心、细心的考察一番,反思不足,改过失误。

要既“听言”,又“明察”,看看曾国藩怎么做

-03-

能“听言”,能“明察”,这是曾国藩一生成功的法则之一。曾国藩一生能接受他人的诤言,是为能“听言”;他认识到身处高位,不骄傲和奢侈,是为能“明察”。曾国藩认为,做官的人,做大官的人,特别是做官久了的人,特别容易有这两个缺点:一是容易骄傲,二是容易奢侈。有的时候,做官的人不一定会这样,但是往往会有他人迫使自己这样。官场的环境一直都是如此,出淤泥而不染者少,近墨者黑者居多。

要既“听言”,又“明察”,看看曾国藩怎么做

举个例子:有一天,一个下属送给了曾国藩一把银壶,这个壶做工细致,样式精美,功能强大,可以炖人参有可以煮燕窝,花费了八两白银。在当时,因战争不断,人民民不聊生,八量白银已是巨款。曾国藩知道后,感慨道:现在百姓流离失所,靠吃草根度日,跟随的大多数官员也多为贫困,而我身居高位,竟然如此奢侈,实在是有愧。此后,曾国藩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勤俭节约,还对军队的铺张浪费行为进行整顿约束。

要既“听言”,又“明察”,看看曾国藩怎么做

-04-

曾国藩在上任直隶总督时,路经过一个客栈安顿。在一间客房中,有一位诗人在墙上写了诗,其中既讽刺了国家朝政,有讥讽了曾国藩一家封侯为将,杀人无数,救民无法。当时部下建议搜索客店,将写诗之人抓捕下狱。对此,曾国藩却不以为然,他说,当今国家为多事之秋,正当之事都没有办法处理,哪里还顾及到这些。况且,国家连年兵甲战乱,内忧外患,当今缺少的就是这样的正直人士啊。

要既“听言”,又“明察”,看看曾国藩怎么做

各位读者,你们认为曾国藩说的对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就分享给周围人吧。点赞、关注我,下期内容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