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农村俗语“宠狗上灶,宠子不孝”啥意思?有道理吗?

彝州老赵


“宠狗上灶,宠子不孝”,这句俗语显然是和农村的教育有关,狗是什么?狗是用来看家护院的,狗都被宠得上了灶,那不是反了天吗?这还了得。当然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农村人这样说,只是为了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对孩子不能太宠爱了,一旦宠得过了头,孩子就会变得无法无天。

小时候在家里尚有人能维护他,将来一旦到了社会上独立生活,孩子可怎么办呢?所以说“宠子不孝”,被过于溺爱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关于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确实是大问题,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慢于城市,许多农村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跑到城里寻找机会。可是家乡的孩子怎么办?这些孩子就只能扔给年迈的父母来照顾,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就出了问题。

爷爷奶奶也好,外公外婆也罢,和孩子算起来是隔代,隔代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字——宠。有些老人宠起孙子孙女来真是没有边界,孩子在家里闹翻了天,老人也不管。

老人只是会反复地说,让他闹吧,他还是个孩子,等他长大了,就会明白事理。这些老人恐怕不清楚,儿童时代的孩子,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可以少掌握一些文化知识,但是三观不正,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成长。

将来孩子走向社会,一旦失去家庭的娇宠,处处受到各种限制,那个时候,孩子就会怨恨大人,当初为什么不严格管教自己。特别是到了青春叛逆期,如果没有良好的性格,很容易走向极端化,受到坏人蛊惑。

但是现在农村的教育困境又是一个现实,如何破解这个困局,确实是一个难题。首先是老人的思想观念需要更新,本来农村的规矩就很多,比如不能在祖宗牌位前打打闹闹,不能在灶神面前不敬等等。

这些规矩完全可以教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也学着做。在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就会感受到一种规矩的力量,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规矩必须要遵守。如果老人总是这也是小事,那也是小事来替孩子遮掩,那么将来总有一天,会遮掩不住的。

其次是农村的学校教育问题,应收尽收,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学样教育和家庭教育一样重要,学校老师既教知识,也教品德。如果再能配合好家庭教育,那么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现在城市里基本上看不到溺爱孩子的情况,因为城市里不存在隔代教育的情况,而且现在城市的父母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本身就是上一代严格教育出来的。

知道孩子的教育不能过于娇宠和溺爱,现在最大的问题还在农村。孩子要宠,但是宠爱也要有度,过度的宠爱就是害了孩子。道理虽然简单,但是真的如果需要老人去做的话,有些老人还是下不了狠手的。


小小嬴政


“自古慈母多败儿,寒门才能出孝子”!对待孩子不能只顾宠溺,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否则,这孩子就会只顾自己的感受,无节制的向父母索取,而从不知道付出。



“宠狗上灶,宠子不孝”,意思就是说家养一条狗,主人总是宠着它,它就会是宠而骄,以至于后米趴上灶去吃东西,与主人抢食!为人父母,如果一味的对孩子宠溺,要星星不给月亮,那么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像特宠而骄的狗一样,只知道一味索取,不懂得孝顺父母。

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老话,提醒人们教育孩子和养宠物是一样的道理,要方法得当,让孩子适当的吃点苦,养成规矩意识,懂得感恩,懂得孝顺。否则等孩子长大成人养成了坏习惯,一切都晚了。



特别是在独生子女时代,几个老人养着一个孩子,孩子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一点儿委屈,这样养大的孩子倒不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的孩子在劳动的同时,懂得父母的不易,长大了才会孝顺父母,也更加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自然更能适应社会。于父母于孩子本人来说都是更好的。

这句老话直到现在,依然有它十分科学的道理!


村姑说村事


宠狗上灶,宠儿不孝。这话说得太有理了,也是经验的总结,现实的写照。狗是忠于人的,是人养来看家护院的,但待狗不要太宠幸溺爱,凡事要有分寸,讲求适可而止,对狗过宠了,狗也懒了,也会爬上灶台与人争食了。所以凡事要一分为二地着,千万别过分宠爱,做去过,那会适得其反的。

慈母多败儿,寒门多孝子。在养育教化儿女上也要有法。宠儿不孝的教训要好好吸取。养育教化儿女,也不可一意地宠溺娇纵,如果一味地宠爱溺爱,全是慈母心肠也是不行的,不懂得感恩,不知恩图报,只知索取,不会贡献,在温室长大的多如此,经不风雨,经不起冰霜的磨炼,一遇困难挫折就埋怨就泄气无计可施,说不得,甚至叛逆透顶。所以对儿女也不可太娇宠溺爱,要有意让其经历一些困难磨炼,经历一些风雨才是,要好好教化,培养好品质,好好的顺利成长成材。千万别过宠过分溺爱,不然后悔不及。





树德汉硕


乡村黑嫂为您回答。

农村俗话分很多种,但整体来说多是劝人学好的,也有说人情世故的。题主这句应该属于人情世故。俗话都是经验所得,里面自然会蕴含一些道理。但这个俗话也不是万能的,有些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失去其本身的道理,但有一些却永远不会过时,比如劝人学习的,劝人教育孩子的这些就不会因为时间而失去道理。

题主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黑嫂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帮到题主。

一、这句话什么意思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非常的浅显易懂,所谓的宠狗上灶,我们先要了解这个灶是什么,在农村,有很多地方把厨房叫成灶房,而这个灶就是农村人做饭的锅台。那有一些人太宠爱自己家的狗,就会让狗养成坏习惯,它会越来越无法无天,甚至会爬上灶台,这是人做饭的地方,狗自然是不能上的,但因为主人的宠爱却肆意妄为。

而宠子不孝的意思更加的明显,一个人太宠爱自己的孩子的话,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得的,认为父母的所作所为都是他们应该作的。

带着这样的想法,长大后是不会感恩的,因为他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你们为我受苦是应该的,受罪也是应该的。这就是宠子不孝的意思,太宠爱,使孩子从小就失去了敬畏之心和感激之情。

二、这句话有道理吗

这句话不会过时,过去有道理,现在有道理,以后也会有道理。任何样子的宠爱都要有个度,一旦失去这个度,就会不可抑制的带来负面影响。狗太宠爱了会认为上灶台是理所应当,孩子太宠爱了会认为父母的一切都是应该做的。

太过的宠爱就变成了溺爱,一直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就会养成自私自利的毛病,所以父母看着是在宠爱孩子,其实是在害他,害他失去敬畏之心和感激之情,有的孩子甚至因为过度的溺爱养成了一身戾气的毛病,因为在家他想要什么就能得到,等到了社会上,他也会这样觉得,自己想要什么而不得时,他就会想别的办法去得到,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这并不是溺爱,这叫戾爱。对孩子的成长毫无好处。

写在最后:当然了,我们不能说这是绝对的,有一些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学会了感激和礼貌,这主要还是取决于父母的修养。可多数父母会在宠爱之间失去分寸,一旦失去分寸,就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风险给增加了。因为社会上的人可不是他的父母,不会一直迁就他。

乡村黑为您说些农村事儿。喜欢我,请点击关注。

乡村黑嫂


这句农村俗语是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至今仍有着科学的准确性。俗语用了对仗的形式,通过人与狗的排比,论断了宠给家庭教育造成的可怕后果。

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孩子,被父母宠过了头,结果也是很悲催的,主要与家庭教育有关。据新闻报道,某地有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人,每日以游戏为生。因为小时候被父母宠上天,长大后无法无天。不出去工作打游戏不说,连吃饭都要父母喂着吃,最后聚众打架,致人死亡被枪决,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许多孩子在小时候,由于宠爱,所以任性,结果是一宠毁一生。家长爱孩子无可厚非,但爱不能仅仅只是母鸡爱小鸡的母性,而是要有道德要有底线。许多家长面对孩子的哭闹没有方法应对,没有基本的底线,从而纵容了孩子的跋扈与任性,导致了一步步走向极端的毁灭。老话说的好,惯子杀子,就是这个理。

孩子被宠坏,早晚要出事。作为小狗,同样如此。没有规矩,何成方圆。如果过分地宠,没有底线了,狗也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上灶台偷吃,饭桌抢食都是可能的事,实际上都是与主人的溺爱有密切的关系。

前几天,邻居家的孩子被抓走了,酒后驾车,你知道临走时,父母说什么吗?年已花甲的母亲对警察说,他才是个三十多岁的孩子,错了一定要原谅他。这话晕倒了现场一大片人,30多了还称孩子,可见对孩子的宠爱程度有多深,而这也是造成孩子忽视法律的任性,应该说咎由自取。

现实中的例子举不胜数,我们常常见到被宠坏的巨婴,或被宠坏的小狗,其最后的结果都是悲催的,不孝顺或者不守礼节,而到了最后,悔恨不迭,悔恨何用?所以,我们还是提早吸取现实里的教训,记住俗语的教诲为好,朋友们,您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